信息時報訊(記者 王智汛 通訊員 林瑩)「大觀溼地公園」更名「天河溼地公園」,這張天河的生態名片,你喜歡麼?記者從天河科技園管委會了解到,為了提高公園辨識度、影響力,管委會申請將天河大觀溼地公園更名為「天河溼地公園」,日前已獲得天河區政府批准。
溼地公園更名申請獲批
廣州天河大觀溼地公園位於天河智慧城高唐新建區東部,大觀路西側,背靠舊羊山,南接車陂湧的支流楊梅河。總長約3公裡,總佔地面積約47公頃。項目於2013年9月開工,2015年建成,2016年7月2日正式向社會開放,是廣州市首個按照國家「海綿城市」理念試點建設的標誌性生態景觀。項目總投資1.5億元,可容納遊人約3000人。
根據《廣州市地名管理條例》關於地名命名的相關規定,為了提高公園辨識度、影響力,天河科技園管委會申請將天河大觀溼地公園更名為「天河溼地公園」,日前已獲得區政府批准。下一步,天河科技園管委會將緊緊圍繞打造活力新天河,將溼地公園建設成為天河的生態名片,逐步成為活力新天河的一張綠色名片。
因地制宜的城市良性水文循環
據了解,溼地公園結合地勢因地制宜開挖出連串具有沉澱、氧化、淨化、穩定等作用的溼地泡為海綿蓄水體中心,與可滲透廣場、可循環材料棧道、透水綠道等共同構築雨水收集淨化系統,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綜合措施,實現水體洪澇調蓄與生態自淨功能。溼地通過大量應用低維護成本又充滿鄉野之美的海芋、再力花、水蔥等具有吸收、過濾、穩定水質的植物,與野鴨、水雞等動物相映成趣,構築起花谷景觀、花園綠道、親水棧道等生態景觀系統。
公園內設計了親水平臺、景觀盒及多個小廣場,每種動植物、功能區標識科普知識。同時,利用原有自然環境,在溼地中段平整成籃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健身場地,與園區綠道相連成「畫中穿行」的健身生態圈。溼地公園已成為集水質淨化、雨洪調蓄生態循環城市設施,以及休憩科普旅遊基地於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溼地公園,每年吸引4萬多人次前來遊覽,是園區企業、市民休閒旅遊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