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是因為我是吃貨,還喜歡片中展示的祖國廣袤大地的大好河山和風土人情。《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出來就緊跟上了,與前兩季不同,其中的故事情感因素更多了些,價值指向、人生百味更豐富。
今天,看到了第五集播出了來自山東海陽的孫竹青一家在青島西海岸開的膠東摔面。一家六口之所以拋家舍業走進大都市,是因為想給兩個女兒更好的教育——雖然留在老家可能生活會比較自在,但猶豫再三還是負重進城。進城開店就意味著每天早晨睜眼後就是700元的房租,按15元一碗,那就是47碗面,這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而這隻有靠孫竹青從早到晚的勞動——摔面。
在這個講究短頻快的功利時代,老輩兒手藝能傳承下來,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延續。作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孫竹青,堅持師傅的訓誡:做一碗有良心的面。連和面使用的面盆都是延續使用了70年的三代傳承。而孫竹青也沒有違背師傅的告誡,從麵粉到手工,從骨湯到佐料,都堅持用新鮮、實在的食材,堅持做一碗良心的面。骨湯首先做到是真骨湯,而且堅持每天都換新鮮的大骨熬湯……
但是這麼做,並不一定符合人們的口味,竟然也不被人們理解。有人說有他傻,有人說他根本不了解人們的重口味……可不是嘛,比起那些「加了東西」的食材,食物原本的味道總顯得清淡了些……可是,那些加了東西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香精?骨粉?雞精?亦或是其他什麼添加香料?我突然想起來曾經經歷過幾家特別火的飯店,後來被查出添加了「罌粟殼」!那味道可是真好吃!請問熙熙來往眾食客,您可曾想過您超級喜愛的店裡會有這些?!!!
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堅持做良心面的孫竹青,在偶爾路過女兒學校時,看見女兒幸福的樣子,堂堂七尺男兒也會抑制不住眼淚,堅持原則,堅守良心,卻被認為是傻,卻被看作不識時務,一個做良心面的人,卻在負重前行……
或許一個孫竹他能做到的是有限的,力量是單薄的,但千千萬萬個孫竹青,將匯聚無限的力量,能做到的,將是千千萬萬人的食品安全,傳統美味的快樂分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脈傳承。
一碗麵,不止是面,它是民族價值的傳承,是文化的延續,是人格筋骨的堅守,它,不為金錢所動……
願,堅守良心的人不再負重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