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頭鎮的另類「網紅」

2020-12-11 人民網

「網紅」,是這兩年才出現的新詞兒,當然也是一種現象。「網紅」就是網絡紅人,多是因為某一新聞事件引起關注的當事人,後來隨著網際網路視頻直播的出現,有人專門從事視頻直播或錄播,或搞怪,或搞笑,或離奇,總之得吸引眼球並擁有一定數量的粉絲,才能成為「網紅」。而我前幾天,在江蘇贛榆的一個小漁村卻見識了一種另類「網紅」。

這個村是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的海前村。我借參加徐福海洋文化節的機緣,走訪了這個小漁村。

村委會所在地是一個普通的小二樓。從後院進來上了二樓,不禁眼前一亮——不是形容詞的「亮」,是真的晃眼的亮。在兩盞追光燈的照耀下,只見一個吧檯將屋子分隔為兩部分,裡面是兩副煤氣灶,兩名穿白大褂、戴高帽的廚師在翻炒著海蠣子,吧檯邊上一個小夥子左手舉著手機,右手抓起一隻剛出鍋冒著熱氣的八爪魚大快朵頤,一張嘴,滿嘴墨汁,小夥子還衝著手機做出誇張的表情……帶我們參觀的村電商辦負責人閆嬌告訴我們,這個小夥子網名叫「海鮮魚貝哥」,他正在「快手」上做直播呢。我看了一下他的手機屏幕,上面點讚的、打賞的、下訂單的圖標、字幕不停地快速滾動著,「魚貝哥」好像無視我們的存在,兀自帶著誇張的表情運動著下巴。「魚貝哥」是村裡眾多電商之一。

原來這是一個直播間,牆上掛著五個電商「網紅」的照片和事跡簡介,五個人全是30歲上下的年輕人,年銷售額都過千萬,利潤二三百萬元,可別小瞧這些「八零後」,全都是百萬富翁啊!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說起電商,海前村的張延喜是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31歲的他出生在一個漁民的家庭,有兄妹四人,父親早亡,母親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張延喜因窮輟學,隨哥哥到深圳打過工,後來又回到村裡,操起了父輩出海打漁的舊業。海上漂泊的日子枯燥無聊,為了打發時間,張延喜將自己的海上見聞寫成漁民日記,發表到網絡上。沒想到,自己平淡的生活經歷竟然引起了網友們的興趣,激發了張延喜寫作的熱情,一年多的時間,他竟寫下了十幾萬字的漁民日記。

2015年的一天,張延喜無意間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和一些海產品的介紹發到了網上,沒有想到竟接到一位北京的客戶主動打來的電話,要買他的海鮮,並問張延喜是否有自己的網店。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就是這個電話中提醒了張延喜,何不自己開個網店。可是,一沒資源,二沒本錢,談何容易?從哪裡下手呢?剛剛興起的「直播熱」再次提醒了張延喜,「何不用直播海鮮現做現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呢?」說幹就幹,張延喜陸續在快手、火山、微商等平臺開通了帳號,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

剛開始時,所有的電銷事務都是張延喜一個人打理,由於技術生疏和經驗匱乏,那段日子緊張而辛苦,白天忙於寄發快遞,晚上做直播,忙得不亦樂乎。但不論多苦多累,張延喜都咬牙堅持,因為他心裡藏著一個夢想: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經營與維護,張延喜的「三子海鮮」(他在家行三,小名三子)開始慢慢走上正軌,成為網上知名的海鮮品牌。而隨著粉絲數量的不斷增加,張延喜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快手「吃螃蟹」第一人。2018年,「三子海鮮」已擁有粉絲50多萬人,銷售額達1200萬元,利潤200多萬元。

如今,張延喜不但自己開網店,還把兄弟姐妹帶入電商行業,由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年收入200萬的電商網紅,他的大照片掛在了村委會的牆上,儼然明星一般。

 「網紅」夫妻

參觀海前村時,閆嬌給我們看了一部記錄村裡電商情況的短片。

屏幕上,一位衣著像阿慶嫂似的江南少婦在淘洗著一簍大閘蟹。這裡的大閘蟹與陽澄湖的大閘蟹不太一樣,個頭小,顏色發青。「阿慶嫂」將這些張牙舞爪的螃蟹洗好後,放入大鍋中,蓋上鍋蓋,往灶裡填了一把乾柴,柴在灶裡燃燒嗶嗶啵啵作響,螃蟹在鍋裡譁啦譁啦地掙扎。少頃,螃蟹熟了,變得渾身通紅。「阿慶嫂」動作麻利地把這些螃蟹挨個剝去外殼,摳出裡面的蟹黃和肉,再放進鍋裡,加上各種作料,翻炒……一會兒,味道鮮美的蟹醬就做得了,再逐一裝進小罈子中。

這部短片簡直就像一部小電影,無論從攝影、畫面、構圖、「蒙太奇」鏡頭語言哪個角度說,都無可挑剔。真不敢相信,這是村民拍的嗎?

閆嬌笑了,一指我身旁站著的一位小夥子,「就是他拍的呀,片子裡的女主角就是他媳婦。」我好奇地打量這這位穿著打扮有點「文藝範兒」的小夥子,他熱情地伸出手來自我介紹:「我叫陳建康」。

原來,陳建康是本地人,大學學的是動畫設計專業,畢業後在深圳工作了幾年,2015年回家鄉創業,希望守家在地也能幹一番事業。當張延喜在快手上大量「圈粉」,銷售業績狂飆時,陳建康發現「直播」是一個更好的平臺,可以發揮自己的動畫設計特長,拍攝好看的視頻,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拍出大量廣受歡迎的熱門視頻,成了「網紅」。

隨著業務量的擴大,陳建康開始招募村裡賦閒的婦女來幫助打理快手上的生意。後來,她們有的成了客服,有的成了臺前的主播。

因為擅長拍視頻,陳建康還被別的村子輪流邀請去做培訓。有一位養鵪鶉的殘疾人聽了他的課,學會了網上經營,現在他的店成為淘寶上銷量最好的鵪鶉店之一。

 手機成了「新農具」,放下漁網,上了網際網路

海頭鎮是傳統漁業大村,東臨黃海,盛產各種海鮮,尤以黃魚、梭子蟹、東方對蝦、紫菜、貝類等聞名。村裡有捕撈船隻1000餘艘,佔全省1/5,當地有著名的蘇魯海鮮市場,常年有貨車把海鮮運往全國各地。

過去,傳統的農具是鐮刀鋤頭,漁具是漁船漁網,可如今,手機在這些新生代農民漁民的手裡,竟成了新的「農具」「漁具」,快手、抖音、小火山等短視頻工具成為贛榆海邊農民銷售海鮮山貨的新的路徑。在海頭鎮的田間地頭、碼頭船上,用手機拍攝短視頻、做直播的農民漁民時常可見。每到退潮時,還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沙灘上進行趕海直播。鎮裡村裡順勢而為,及時引導,並免費提供培訓、直播間,不斷完善線下市場、貨棧、包裝、運輸等基礎設施,使得電商如雨後春筍般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據統計,海前村全村有1320戶人家,其中有400多個體工商戶,經營海鮮產品的佔一半以上。大興莊1400多戶居民中有近500戶從事海鮮電商產業。海後村、海前村等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村,京東、淘寶、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成為海頭人"買全國賣全國"的"新航道"。在電商風靡之前,海頭鎮只有三個快遞員,現在鎮上的快遞網點有好幾個,每個網點有至少十幾個快遞員。各色各樣的快遞件加起來,海頭鎮一天竟發出幾十萬個快遞,去年僅海前村發生的快遞額,竟高達4億元!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快手上的幸福鄉村"報告中顯示,2018年快手上播放量TOP10鄉鎮中,贛榆區海頭鎮以播放量165億次奪得冠軍,石橋鎮為65億,居第三名。乖乖,前三甲贛榆竟佔了兩席!兩年前,海頭鎮被江蘇省商務廳命名為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鎮,可謂實至名歸。

黃海之濱一個偏僻閉塞的小漁村,祖祖輩輩的漁民靠一張漁網「撈生活」,如今,新一代漁民放下漁網,上了網際網路,靠一張無形的網闖天下,成為「網紅。」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夏珺)

來源:地方供稿

(責編:高麗、肖鑫)

相關焦點

  • 文明實踐 | 海頭鎮大崗村引來博士志願者
    贛榆宣傳匯聚正能量,網聚微動力「志願江蘇」平臺牽線
  • 老鐵們,海頭鎮海鮮電商復工啦!一起點亮小紅心
    3月13日,新華日報圖片專版 揚子晚報頭版頭條、紫牛新聞、荔枝新聞 深入報導海頭鎮海鮮電商復工復產情況
  • 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聘請「發展顧問」助力發展
    中國江蘇網2月28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王濤 王冬梅) 日前,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江蘇創新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仲為國,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藝師梁健,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盧幹忠3位海頭籍高級人才頒發「發展顧問」聘書,聘請他們為海頭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把脈問診。
  • 直播賣海鮮的網紅們復工啦!
    贛榆海頭鎮一夜之間誕生了數百位火辣的帶貨主播。2018年,在一家直播平臺播放量top10鄉鎮中,海頭鎮的網紅們點擊量達165億次,排名全國第一。而附近的宋莊鎮更是建立了全國首家海鮮直播基地,將鎮上一處辦公區改造成網紅直播的培訓和工作地,開設網紅培訓課,全方位服務村民成為網絡紅人,利用直播助力村民實現小康。
  • 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補短爭先」助推環境整治
    中國江蘇網6月25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曹佃利 王濤) 連日來,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結合夏季秸稈綜禁,明確工作任務,強化工作舉措,紮實推進「補短爭先攻堅月」活動的開展。在工作中,該鎮制定下發了《海頭鎮「補短爭先攻堅月」活動實施方案》,重點突出「鎮區結合部、各類市場、重點地塊、『六小』行業、牆體廣告、廢品收購點、住宅小區(單體樓)、建築工地、醫療單位、交通秩序、畜禽整治、沿海岸線及入海河口、鎮域水系」等項目的整治。
  •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簡介
    實力海頭,因海而生海頭鎮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東臨海州灣(是中國八大漁場之一),在連雲港市贛榆主城區的北部。活力海頭,因海而富海頭鎮盛產梭子蟹、東方對蝦等海產品,梭子蟹年產量6000萬斤,位居全國第二位;東方對蝦年產量1500萬斤,佔全省的三分之一產量,是名副其實的「海鮮之都」。
  • 贛榆區海頭鎮人民政府
    海頭鎮關於切實加強「冬至」期間森林                                        海頭鎮人民政府
  • 關於印發《海頭鎮2018年度防臺預案》的通知
    2018年度防臺工作,海頭鎮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本鎮實際,編制了《海頭鎮2018年度防臺預案》,現將本預案發給你們,請各村、各單位參照文件相關內容,提前做好防臺工作,確保海頭鎮2018年度防臺工作萬無一失。
  • 贛榆區海頭鎮領導蒞臨常州市新北區贛榆商會
    2020年10月13日,贛榆區海頭鎮鎮長董淑省一行,蒞臨常州市新北區贛榆商會。贛榆商會執行會長柏增枝、執行會長王施善,副會長王剛及商會秘書長陳曉慶出席會議。贛榆區海頭鎮董淑省鎮長,對贛榆商會「黨建引領,創新大商圈」的創會理念,及各項工作創新表示讚賞和認可,樂見以商會為核心,正能量積聚發散,構建龐大經濟圈。方艦主任及李大慶副鎮長介紹了海頭鎮發展情況,以及地方政府的惠企政策,歡迎在外的贛榆籍人士及贛榆朋友回鄉投資創業。
  •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簡介
    實力海頭,因海而生海頭鎮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東臨海州灣(是中國八大漁場之一),在連雲港市贛榆主城區的北部。活力海頭,因海而富海頭鎮盛產梭子蟹、東方對蝦等海產品,梭子蟹年產量6000萬斤,位居全國第二位;東方對蝦年產量1500萬斤,佔全省的三分之一產量,是名副其實的「海鮮之都」。
  • 一組「另類」的水果,明明口感不怎麼樣,卻總有網紅跟風推薦!
    每個季節都有很多好吃的水果,但是有些水果不僅外形很「另類」,明明口感也不怎麼樣,卻一直總有網紅跟風推薦!接下來就看看都有哪些水果,你是不是全都吃過呢?很多小夥伴覺得人參果不好吃,除了挑選的成熟度不夠之外,也可能是吃不習慣吧~「爆炸果」在前段時間可以說是很紅了,打著滅霸的旗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去買過!還要拿著吸管來喝,真是夠精緻的啊!只可惜口感真的很一般,甚至還不如直接去啃黃瓜呢……如果說「網紅水果」中最火的一種,那麼牛油果肯定能排得上前幾名!
  • 【贛榆海頭】直播海鮮帶貨賺翻了,連雲港一小漁村變身網紅村!
    在海頭鎮,有個叫「三子」的人頗有名氣,他叫張延喜,海頭鎮海前村人,祖輩世代都是漁民。在今天的大小網紅心中,他有著「海頭第一人」的稱號。2015年2月, 常年出海的他因為把隨手拍的漁民生活傳到網上開始受到關注。海頭鎮附近一個碼頭上停滿了漁船現任海頭鎮電商協會會長的仲崇慶,那時還在海鮮市場擺攤賣海貨。
  • 關於對贛榆區海頭鎮海防執勤碼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
    關於對贛榆區海頭鎮海防執勤碼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防委員會辦公室: 你辦報來關於贛榆區海頭鎮海防執勤碼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關附件收悉。
  • 海頭鎮:昔日漁業大港 今朝旅遊強鎮
    海頭鎮位於海州灣畔,是國務院首批沿海開放鎮,擁有全省最大的優質海灘,有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2013年,海頭鎮憑藉地理優勢和海洋資源,發展現代漁業,提升海洋經濟,興建海州灣海洋樂園,通過海洋動物標本和上千種的活體展示相結合,打造全省沿海展示面積最大、展示品種最全的海洋生物科普館。
  • 連雲港 | 小漁村變身網紅村 兩三百人做主播年銷千萬
    在海頭鎮,有個外號「三子」的人頗有名氣,他叫張延喜,海頭鎮海前村人,祖輩都是漁民。在如今的大小網紅心中,他有著「海頭第一人」的稱號。2015年2月,常年出海的他因為把隨手拍的漁民生活傳到網上開始受到關注。現任海頭鎮電商協會會長的仲崇慶,那時還在海鮮市場擺攤賣海貨,「每次三子來我們市場,就看他拿著手機,對著梭子蟹、皮皮蝦拍來拍去。
  • 連雲港漁村成網紅村 漁二代直播帶貨年銷千萬
    在海頭鎮,有個外號「三子」的人頗有名氣,他叫張延喜,海頭鎮海前村人,祖輩都是漁民。在如今的大小網紅心中,他有著「海頭第一人」的稱號。2015年2月,常年出海的他因為把隨手拍的漁民生活傳到網上開始受到關注。
  • 2019全國淨灘公益活動(儋州站)走進海頭鎮高山村(配圖) -- 今日...
    志願者在海頭鎮高山村海灘撿拾垃圾。2019全國淨灘公益活動(儋州站)在海頭鎮高山村開展。9月8日,守護美麗海岸·我們共同行動——2019全國淨灘公益活動(儋州站)在海頭鎮高山村開展。當天上午9時許,100餘名村民及高校志願者組成的「淨灘清潔志願組」 聚集在海頭鎮高山村的海岸上,他們個個身穿藍色上衣,手腕上綁著藍絲帶,提著收納袋在海灘上撿垃圾,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為守護當地美麗海岸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 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電商產業鏈健全助海產銷售
    摘要:近年來,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居民利用網絡直播拓寬海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電商產業鏈,為小鎮居民增收提供了平臺。
  • 海頭鎮2020年度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5月15日在海頭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海頭鎮鎮長陳其統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海頭鎮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條村路約22.1公裡;完成了島村自來水管網鋪設,解決了紅坎
  • 鄉村網紅到底能掙多少錢?
    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對鄉村網紅現象是這樣解讀的,他認為:鄉村網紅被貼上土的、低端的土味文化標籤,一方面有城市人的傲慢與偏見,各自的審美情趣不一樣。新生代農民工草根群體希望平等地通過亞文化資本獲得關注度,並轉化為經濟資本,這個過程中也許用力過猛,引起城市審美人群內心不適,但這並不表示鄉村網紅是低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