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電陽國際新能源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陽國際」)投資的滁州鳳陽大溪河鎮20兆瓦漁光互補
光伏發電項目舉辦開工儀式,標誌該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電陽國際打造的「中國能源網際網路產業化解決方案」新商業模式成功落地。
據了解,鳳陽大溪河鎮2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位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大溪河鎮,由電陽國際全資子公司鳳陽電陽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是滁州鳳陽大溪河鎮6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的一期工程,投資約1.4億元,計劃今年底建成投產,年均發電量為22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920噸,減排二氧化碳21934噸,減排二氧化硫660噸,減排氮氧化物330噸,具有重要的環保意義。
電陽國際董事長兼CEO林玉出席開工儀式,並表示,電陽國際是我國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平臺服務企業,作為國家級能源智庫研究機構——中關村新華新能源產業研究院研究成果的承接公司而創立。公司集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政策創新「三位一體」,以推動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實現能源革命為己任。自成立以來,公司一直致力於打造新型光伏電站投融資模式,該模式可有效緩解光伏項目融資難的狀況。鳳陽項目是首個應用該模式的項目,項目的順利開工,充分證明電陽國際目前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是具有開創意義、具備推廣價值的。
林玉透露,電陽國際對鳳陽項目的定位是打造成「環保精品工程」,項目使用的全部設備均來自業內一線廠家。其中,作為光伏項目核心部分的光伏組件,突破性的採用了雙玻高效組件。雙玻高效組件具有發電周期長、發電效率高、衰減低等特點,可充分保障項目發電量。
鳳陽縣領導表示,鳳陽作為「大包幹」精神和沈浩精神發源地,一直以來就是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標杆,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鳳陽縣小崗村視察,充分體現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鳳陽的高度關注。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此次電陽國際2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落地鳳陽就鳳陽堅持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該項目作為清潔環保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在幫助當地實現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方面,作用明顯。光伏發電項目將
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可源源不斷地提供綠色電力,為鳳陽的節能減排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項目採用的養殖與發電並行模式,實現了一地兩用,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值,也使鳳陽農業產業鏈更趨完善,必將有力推動鳳陽綠色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和推廣意義。縣委、縣政府對該項目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將積極配合和支持,保證項目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