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讓蔣介石放棄金門馬島,毛主席卻親自指示:金門留給蔣!

2020-12-12 有閒者說歷史

本文系阿西巴史者原創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蔣介石在臺灣

自從蔣介石父子攜國民黨大部敗退臺灣之後,解放臺灣就被視為頭等事件。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毛主席籌劃就在五十年代初將臺灣問題解決。當時這個設想並不低調,甚至還廣為天下知。頗為不巧的是,就在解放軍準備展開解放臺灣戰鬥之時,韓戰在朝鮮方面的主動挑釁下爆發,韓國求援美國,不久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來援,局勢立即倒轉,朝鮮方面兵敗如山倒,因為怕擴大戰爭,蘇聯拒絕直接參戰,戰火又燒到了鴨綠江,中國被迫應戰,蘇聯方面提供裝備有償支持。

毛主席

很多年後,毛主席都在後悔,當時解放臺灣時沒有能夠果斷點,導致其一直都遲遲未能解決。臺灣問題遲遲未能解決,來來去去也就是一個原因,一個因素,那就是美國。沒有美國,臺灣問題根本就不算是問題 。從一開始蔣介石利用美國來保自己安慰,美國不是傻子,它也在利用蔣介石來把臺灣問題國際化,方便自己幹涉,所以後來中美關於臺灣問題就變成了這樣:中國不斷強調這是內政問題,美國不斷在強調這是國際問題。

蔣介石與美國人士

在早期,蔣介石非常重視美國的幫助,這也是他的底氣。1953年1月,艾森豪新官上任三把火,其中一把火就是決定大力密切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大力支持臺灣。1954年12月,美國與臺灣籤訂《共同防禦條約》旨在阻擋中國大陸解放臺灣的計劃。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地在製造輿論,利用西方同陣營的國家希望通過聯合國出面調停。不過這個時候,毛主席直接就給他們掛上個大標籤——紙老虎。美國也從來不讓人失望,本來說好的派遣艦隊來替臺灣守島嶼的,毛主席說美國是紙老虎,不怕,打!美國艦隊果然被嚇退,生怕損害到自己。

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交戰點在哪裡?雙方一直膠著在金門、馬島,蔣介石是斷然不肯放棄金門、馬島的,因為這是最後的防線,兩島失守,那麼臺灣就成了一個孤島,臺灣方面和大陸就斷了聯繫。金門炮戰開始的時候,美國無意攪和進臺灣問題來,一直都試圖用其他的手段讓解放軍停戰。對臺灣方面,美國建議臺灣放棄金門,為什麼?只要臺灣拋棄金門,把臺灣問題國際化就能夠更加容易,進而劃峽而治。毛主席自然覺察到了這一點,立即調整對臺策略,把金馬留給蔣介石,這樣大陸這邊,蔣介石就總有一個牽制。

金門炮擊

這以後就有了奇特的現象,金門炮擊長期化,單日打,雙日不打,從1958年10月初開始,知道1979年年初中美建交才停止,足足打了二十一年。

相關焦點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1958年8月17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上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最後決定,在18日,毛澤東致信彭德懷,親自對炮擊金門進行部署,並且告誡彭德懷炮擊金門的八字方針是「直接對蔣,間接對美」,儘量避免和美國之間的衝突,但是還要起到震懾臺灣的作用。
  • 圖解:炮擊金門為何持續21年?蔣介石又為何受到毛主席的稱讚?
    圖為蔣介石在炮擊金門前在金門進行視察。老田今天講的是炮擊金門是蔣毛互送禮物。 圖解:炮擊金門為何持續21年,蔣介石又為何受到毛主席的稱讚?蔣介石逃亡臺灣後,美國和新中國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美國想要蔣介石不承認一個中國的立場,要讓臺灣也成為另一個中國,蔣嚴詞拒絕,蔣的接班人蔣經國也持同樣立場。但是美國特派員在臺灣遊說,蔣又沒有足夠的理由拒絕美國的提議,這時候的毛主席也是知道這個事情的,果斷下令炮擊金門,蔣得知消息後,連說」好好好!「只要金門開戰,美國妄圖打破一個中國原則就不攻自破。
  • 1958年,熟諳軍事的毛主席,為何提前洩密金門炮戰的消息?
    政治大師毛主席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天賜良機,他打算利用美軍在中東無暇分身之際,一舉打下金門,先解決中國沿海的島嶼控制權,相應的軍事準備也緊鑼密鼓一一展開。  但是隨著思考的逐漸深入,  毛主席放棄了原先的想法,  決定必須先摸透美國人是否會以幹涉黎巴嫩的力度,來幹涉解放金門的戰爭。
  • 毛澤東決策炮擊金門為何把蘇美蔣都嚇壞了
    此後至9月22日,解放軍連續19天對金門的炮擊不斷。雖然每次炮擊只持續一個多小時,但給了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立即引起了國際輿論的廣泛注意,也導致了美蔣之間關於美國協防範圍的嚴重分歧。這一炮打懵了蔣介石,也打懵了艾森豪,使全世界為之震驚,小小的金門一下子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
  •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父親詳細匯報了作戰部署,他講完以後,毛主席一句話都沒說,只是拿起一根煙抽。快抽完時,問了一句:「葉飛,你用這麼多炮打,會不會打到美國人? 」當時,美軍顧問部署到了國民黨支部的營一級,總顧問就在金門。父親很乾脆地回答 「無法避免」。毛主席聽完沒作指示,就散會了。    當天晚上,王尚榮來看我父親,給了他一張條子。條子是林彪寫給毛主席的,提議把炮擊金門的消息通過華沙會談機制告知美國。
  • 炮擊金門:毛澤東與艾森豪狹路相逢,高下立判
    請求美國幫助他們撤離。美國派艦隻將大陳島上的蔣軍撤回臺灣,甚至勸說解放軍在國民黨軍撤退時不要加以攻擊。為了避免中美直接發生軍事衝突,毛澤東接受了美國的建議,指示解放軍不要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帶射擊,放敵人撤離。隨後解放軍解放了浙東群島。通過這一仗,毛澤東達到了兩個目的,一個是給蔣狠狠掌摑一掌,要他知道即使與美國有協防條約在,解放軍還是想打就打,那個條約不是什麼萬靈符。
  • 毛澤東談炮擊金門:我們整臺灣就是整家法
    在國際輿論的關注下,9月15日,中美大使級華沙會談在金門的隆隆炮聲中進行。會談過程中,美國決策者眼看玩弄「和談」陰謀不成,武力恫嚇又告失敗,遂開始調整對臺政策。9月3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聲明:如果中共願意在臺灣海峽地區「停火」,美國可以勸蔣軍撤出金、馬。這個以放棄金門、馬祖換取美國長期佔據臺灣的合法地位、製造「兩個中國」的談話,遭到海峽兩岸的同聲譴責。
  • 51年前的今天:解放軍炮擊金門1小時擊斃3中將
    21日下午葉飛來到毛澤東的住處,「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炮兵的數量和部署,和實施突然襲擊的打法」。在座的有彭德懷、林彪與作戰部長王尚榮。第二天繼續開會,毛澤東說:「那好,照你們的計劃打。」並要葉飛留在北戴河指揮。「所以,炮擊金門是在北戴河指揮的」。「前線則由張翼翔、劉培善同志代我指揮」。張翼翔兼任前線指揮所參謀長。  但是,葉飛強調說:「炮擊金門也可以說是毛主席在直接指揮。」
  • 解放軍炮擊金門時,美國軍艦是如何「保護」蔣介石軍艦的?
    「臺獨」分裂分子宣稱大陸不可能真的武力統一臺灣的理由基本上是兩條:一,大陸實力很弱;二,美國及其盟友會來保護它們。第一條基本上駁斥的價值都很低,而本鬼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當年是如何「保護」蔣介石的。1958年8月23日,為了粉碎美國與蔣集團分裂大陸與臺灣,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毛主席下令解放軍炮擊金門。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但中國中央也清楚,美國之所以力保臺灣,只是想在東亞為自己的利益留下一塊落地點,並不會無條件地全力支持蔣介石政權,也就是說美國的保臺是有底線的,只有蔣介石真的扛不住了,美國才會出手。金門炮戰的雙方動作,可以說,完全在毛澤東的預想之中。炮戰發生後,毛澤東分析了國際局勢的變化,認為打擊金門國民黨勢力的目的已經達到,對中東人民的支援也已經達到,決定從9月4日起,短暫停戰三天。
  • 毛主席緩蔣抗美?持續21年的炮轟金門
    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下令炮擊金門,一場持續21年的炮擊,隨著1979年中美建交落下帷幕,1949年由於葉飛的輕敵未能解放金門島,金門島失利後,金門島解放軍三個團被全殲的事情成為眾多解放軍將領心中一塊永遠的痛。1950年3月毛主席擬定"先打定海、再打金門"的戰略。
  • 1958年金門炮戰,蔣軍大敗,為何毛主席沒有趁勝解放金門島?
    在前線指揮的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認為解放金門島已是勢在必得。蔣介石同樣認為我軍即將登島作戰,為守備臺灣,蔣介石立即向美國求援。美國基於1954年與蔣介石政府籤訂的《共同防禦條約》,遂向臺灣大舉增兵,集結飛機430餘架、艦艇60餘艘,臺海局勢頓時劍拔弩張。
  • 當年解放軍為什麼不趁熱打鐵收復金門,為什麼突然停止了炮擊?
    所以美國人從1954年解放軍第一次炮擊金門開始,就一直向蔣介石表示,放棄大陸沿海島嶼,雄踞臺澎本島就夠了,沒必要因為那幾個毫無意義的小地方,與大陸一直糾纏,甚至因此爆發戰爭。但是國民黨這邊對此看法,是非常不樂見的,一方面是因為放棄領土是十分可恥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因為,守住大陸沿海島嶼,可以為之後「反攻大陸」做鋪墊,所以美蔣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 60多年前的那場金門炮擊是蔣介石和毛澤東的最後一次合作
    老美早就對老蔣沒有信心了,於是想要扶持孫立人,取代蔣,但孫立人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無意取代,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蔣介石,蔣介石知道後可想而知。隨後又發生了劉自然的事件,1957年,美軍顧問團上士,羅伯特.雷諾在臺北,無故將少校軍官劉自然開槍打死。可美軍事法庭判定雷諾為「誤殺」,以「罪嫌不足」判雷諾無罪,予以釋放,一下子就激起了民憤,全臺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美運動。
  • 解放軍為何不攻佔金門
    然而,就在杜勒斯記者招待會講話的第二天,蔣介石在高雄對美聯社記者發表了針鋒相對的談話,表示堅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反對使沿海島嶼的地位有任何改變的做法,聲稱臺灣沒有接受停火的義務。次日,臺灣「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堅守金門、馬祖,不減少外島駐軍。這一天,蔣經國代表蔣介石赴金門慰問軍隊,表明國民黨堅守金馬的決心。可見,在撤退金馬問題上,蔣介石與美國的矛盾已達白熱化。10月9日美國宣布暫停為蔣軍護航。
  • 我軍解放金門卻遭遇失敗,蔣介石流淚道:臺灣安全了
    49年10月27日,金門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到臺北,蔣介石流了淚。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了,他太知道金門戰役的意義了。他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金門,距離臺灣只有210公裡,是臺灣的橋頭堡。歷史上,無論鄭成功還是施琅,都是以金廈為出發點拿下的臺灣。蔣介石說過:無金門,便無臺澎。自從渡江戰役以來,3野就沒有遭到過什麼有力的抵抗,所到之處往往如秋風掃落葉,區區一個金門,守軍只有2萬,6月才開始修築防禦工事,他拿什麼抵擋?
  • 炮打金門之後,讓我們看看金門百姓在蔣介石統治下是如何生活的?
    炮打金門之後,金門百姓在蔣介石統治下是怎麼生活的?金門是處於最前沿的島嶼,此前卻幾乎沒有開發,十分貧窮,戰爭危機過去後,蔣介石希望通過新的建設措施使金門島上的經濟和社會現代化,將其打造成模範縣。蔣介石認為將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金門建設好,可以和對岸形成鮮明對比,突顯出三民主義的優越性,於1960年4月指示建設金門、馬祖為「三民主義模範縣」。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8月27日和9月4日,蔣介石兩次要求美國以武力阻止解放軍對金門的攻擊,並對金、馬的運補軍需提供護航。美國一方面決定協防金、馬,派遣了第七艦隊及美國其他海軍部隊進入臺灣海峽;另一方面,美國不同意美軍介入臺海戰事,以免不能自拔,故而老調重彈,敦促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讓出金、馬以換取停火,在海峽之間確定一條界線,與中國大陸「劃峽而治」。
  • 解放軍炮擊金門的背後,居然是蔣介石的提議,這又是為何呢?
    從蔣介石逃往臺灣的那一刻開始,我國就出現了這樣的分裂局面,曾經一度想要回到大陸的蔣介石,至死都沒有實現這一願望。可是他在臺灣的定居,也導致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臺灣的歸屬問題。1958年8月,我軍突然開始向金門發動炮擊,僅僅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就發射出了4萬多枚的炸彈。曾經這一事件也引起了社會的轟動,但是不為人知的是,這件事情的發生與蔣介石有著很大的關係。曾經就是蔣介石專門託人帶話給周總理,希望對金門進行一次轟炸,所以這一次的炮擊,在一定程度上是國民黨內部要求打的。
  • 背後原因:從炮擊金門看1958年的中國外交
    在美國看來,當解放軍進攻金門、馬祖等鄰近大陸的島嶼時,自己是不會支援蔣軍的(即防禦範圍不包括金門、馬祖),這是蔣介石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因為一旦失去金門、馬祖,就相當於隔斷了兩岸的"臍帶",臺灣被美國分裂出去的可能性便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