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來「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將互聯互通?以後去大灣區其他城市還會更方便,交通方式選擇更多?
11日,東莞2020年市政府「一號文」發布,聚焦「發展品質民生」,同時啟動「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聚焦當前東莞綜合交通體系中的短板和痛點,2022年底基本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全市新建各類道路150公裡以上,各類軌道交通通車裡 程300公裡以上,港口總吞吐量達到2億噸以上。
每年綜合投入300億元以上
東莞的「品質交通千日攻堅」分3年進行:一年紮實起步、兩年初見成效、三年全面提升。連續三年每年綜合投入300億元以上建設資金,構建全市綜合交通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體化的工作格局。
其中,2020 年底前,深度推進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大力實施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完善慢行交通體系,提升堵點治理水平、建立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謀劃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重點項目和專項工作。
2021 年底前,健全綜合交通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中的審批保障、資金保障、用地保障機制,有效破解 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整體謀劃不足、要素保障不足、交通分擔不足、治理能力不足和改革創新不足等突出問題,全面實施綜合交通體系「六大工程」,切實加大公交資源投放力度,支持綜合交通產業加快發展。
2022 年底前,優化全市「二主六輔」 綜合交通樞紐和綜合交通廊道規劃布局,城市交通從「對小汽車友好」向「對公共運輸友好」 轉變,公共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初步構建便利化、人性化和 高效率、高品質的公交慢行體系,市民群眾交通出行的獲得感、 幸福感明顯增強。
「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多層次便捷交通聯繫
「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提及,深化「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多層次便捷交通聯繫研究。以上三個區域是東莞未來發展的核心節點,他們的聯通有助於優質資源在東莞大地上實現高效流動。
因此,未來要立足於打造「30分鐘交通圈」,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為核心節點的多層次市域交通網絡,進一步強化交通互聯互通。另外還將深化中心城區通勤軌道、中心城區高品質城市連廊、環城路高架線(石鼓—上屯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研究。
做好內通,那麼外聯方面,東莞將構建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支撐體系。編制《東莞地區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加快開展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TOD綜合開發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
具體來看,東莞要依託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東站、虎門高鐵站、東莞站、東莞西站、東莞南站、濱海灣站、松山湖站等站場,打造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以綜合交通樞紐為錨固點、綜合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綜合交通體系。
另外,加快實施虎門高鐵站站房改擴建和站前廣場基礎設施工程、東莞南站交通配套設施工程等,攻堅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周邊道路、慢行系統、公交設施、停車設施、城市候機樓等接駁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強化綜合交通樞紐的交通可達性和便利性。
探索規劃建設快速公交系統
完善東莞公共運輸配套的民間呼聲很高,東莞未來就要在這裡下功夫,提升公共運輸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
針對市民群眾多樣化出行需求,加快優化全市公交線網結構,構建「快、幹、支、微」公交線網結構。持續提升常規公交服務質量,中心城區常規公交準點率不低於90%,主要客流通道公交線路高峰期平均發車間隔小於10分鐘。研究開通一批定製公交線路。
另外將規劃建設公交專用道和快速公交系統,適時開展有軌電車等新型公共運輸方式研究。首先提及,開展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研究,逐步劃定公交專用道不少於100公裡,同步開展設置公交優先信號燈控研究工作。加強違規佔道執法力度,建設佔用公交專用道抓拍電子警察,試點在公交車輛上安裝違規佔道視頻抓拍系統,實現途經專用道公交車輛100%覆蓋。
另外,將探索優先在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規劃建設快速公交系統,有效提高城市公共運輸的運行速度和效率。
未來3年全市新增停車位不少於18萬個
東莞實施靜態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停車設施投建運營,未來3年全市新增停車位不少於18萬個,其中路外公共停車位不少於9萬個(中心城區不少於1.5萬個)。強化停車設施配套建設,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少於2000個。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尤其是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及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各類停車設施投建運營的積極性,支持市交投集團統籌整合全市路內停車資源,牽頭建設市智慧停車平臺系統功能應用,實現新建停車設施智慧化標準化改造和數據聯網率達到100%。
實施慢行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未來3年新增人行天橋不少於30座,新增改造人行道不少於300公裡、非機動車專用道不少於300公裡,打造更加舒適宜行的城市慢行空間。
採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 莫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