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東莞這三個核心節點要互聯互通了

2020-12-09 騰訊網

往來「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將互聯互通?以後去大灣區其他城市還會更方便,交通方式選擇更多?

11日,東莞2020年市政府「一號文」發布,聚焦「發展品質民生」,同時啟動「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聚焦當前東莞綜合交通體系中的短板和痛點,2022年底基本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全市新建各類道路150公裡以上,各類軌道交通通車裡 程300公裡以上,港口總吞吐量達到2億噸以上。

每年綜合投入300億元以上

東莞的「品質交通千日攻堅」分3年進行:一年紮實起步、兩年初見成效、三年全面提升。連續三年每年綜合投入300億元以上建設資金,構建全市綜合交通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體化的工作格局。

其中,2020 年底前,深度推進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大力實施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完善慢行交通體系,提升堵點治理水平、建立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謀劃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重點項目和專項工作。

2021 年底前,健全綜合交通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中的審批保障、資金保障、用地保障機制,有效破解 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整體謀劃不足、要素保障不足、交通分擔不足、治理能力不足和改革創新不足等突出問題,全面實施綜合交通體系「六大工程」,切實加大公交資源投放力度,支持綜合交通產業加快發展。

2022 年底前,優化全市「二主六輔」 綜合交通樞紐和綜合交通廊道規劃布局,城市交通從「對小汽車友好」向「對公共運輸友好」 轉變,公共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初步構建便利化、人性化和 高效率、高品質的公交慢行體系,市民群眾交通出行的獲得感、 幸福感明顯增強。

「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多層次便捷交通聯繫

「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提及,深化「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多層次便捷交通聯繫研究。以上三個區域是東莞未來發展的核心節點,他們的聯通有助於優質資源在東莞大地上實現高效流動。

因此,未來要立足於打造「30分鐘交通圈」,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為核心節點的多層次市域交通網絡,進一步強化交通互聯互通。另外還將深化中心城區通勤軌道、中心城區高品質城市連廊、環城路高架線(石鼓—上屯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研究。

做好內通,那麼外聯方面,東莞將構建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支撐體系。編制《東莞地區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加快開展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TOD綜合開發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

具體來看,東莞要依託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東站、虎門高鐵站、東莞站、東莞西站、東莞南站、濱海灣站、松山湖站等站場,打造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以綜合交通樞紐為錨固點、綜合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綜合交通體系。

另外,加快實施虎門高鐵站站房改擴建和站前廣場基礎設施工程、東莞南站交通配套設施工程等,攻堅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周邊道路、慢行系統、公交設施、停車設施、城市候機樓等接駁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強化綜合交通樞紐的交通可達性和便利性。

探索規劃建設快速公交系統

完善東莞公共運輸配套的民間呼聲很高,東莞未來就要在這裡下功夫,提升公共運輸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

針對市民群眾多樣化出行需求,加快優化全市公交線網結構,構建「快、幹、支、微」公交線網結構。持續提升常規公交服務質量,中心城區常規公交準點率不低於90%,主要客流通道公交線路高峰期平均發車間隔小於10分鐘。研究開通一批定製公交線路。

另外將規劃建設公交專用道和快速公交系統,適時開展有軌電車等新型公共運輸方式研究。首先提及,開展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研究,逐步劃定公交專用道不少於100公裡,同步開展設置公交優先信號燈控研究工作。加強違規佔道執法力度,建設佔用公交專用道抓拍電子警察,試點在公交車輛上安裝違規佔道視頻抓拍系統,實現途經專用道公交車輛100%覆蓋。

另外,將探索優先在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規劃建設快速公交系統,有效提高城市公共運輸的運行速度和效率。

未來3年全市新增停車位不少於18萬個

東莞實施靜態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停車設施投建運營,未來3年全市新增停車位不少於18萬個,其中路外公共停車位不少於9萬個(中心城區不少於1.5萬個)。強化停車設施配套建設,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少於2000個。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尤其是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及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各類停車設施投建運營的積極性,支持市交投集團統籌整合全市路內停車資源,牽頭建設市智慧停車平臺系統功能應用,實現新建停車設施智慧化標準化改造和數據聯網率達到100%。

實施慢行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未來3年新增人行天橋不少於30座,新增改造人行道不少於300公裡、非機動車專用道不少於300公裡,打造更加舒適宜行的城市慢行空間。

採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 莫曉東

相關焦點

  • 東莞的未來不在松山湖,在濱海灣
    1、定位規格: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目前東莞的主要規劃是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新區「三位一體」。松山湖是東莞當前唯一能在產業方面對標深圳的區域,因為這裡有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就是東莞生態產業園區。
  • 東莞的未來不在松山湖,在濱海灣的小...
    沒錯,就是東莞。 東莞,最被低估的城市 東莞,可能一直覺得自己有些憋屈。 在廣州、深圳、香港三個超一線城市的包圍之下,儘管實力擔當,想要上個頭條都難。
  • 東莞的未來,不是松山湖,而是濱海灣新區
    文/中工招商網要說東莞的未來新城,濱海新區,一定要有一席之地。本來在廣東的地級市陣營中,東莞就應該屬於一員猛將。曾經被稱為「世界工廠」的東莞,現在只能在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徵程中發力。而松山湖和濱海新區無疑是這一步棋的關鍵點。實現製造業的新升級,布局高新企業是現在東莞破局的關鍵。從2001年(省)掛牌成立到現在,松山湖就為東莞攔下了華為、生益科技、易事特等重點上市企業,在2018年貢獻了638.6億元的GDP。
  • 東莞濱海灣新區未來1小時達香港、廣州和深圳市中心!
    東莞近日公布了《關於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的批前公示》。根據總體規劃,濱海灣新區城市發展定位為新時代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同時,濱海灣新區還將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戰略節點,以及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東莞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等。
  • 東莞大變身,濱海灣新區規劃出爐、中心城區舊改大爆發!
    這也意味著,濱海灣新區正式全面進入建設期。 明確定義濱海灣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先導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 兩軸:城市中軸線、城市發展功能軸 城市中軸線:向北聯繫東莞中心城區,打造景觀功能軸與活力共享軸,集中展示濱海灣新區生態特色、人文活力和城市形象。 城市發展功能軸:依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廊道,形成新區城市發展主動力軸線,串聯三板塊核心功能區,促進各板塊集聚發展。
  • 區域分析|前十年看松山湖,後十年看濱海灣
    今天聊一聊,濱海灣新區—沙田。從總體規劃顯示,東莞的核心片區是:東莞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新區。三者組成了東莞樓市和產業的金三角,承擔了東莞大部分的GDP產值。濱海灣新區作為新興區域,起步雖晚,但是後勁絕對驚人。
  • 東莞濱海灣|新區之火,可以燎燃嗎?
    今日主角是東莞的三大核心區域之一,濱海灣新區。首先要正式介紹濱海灣新區規劃範圍,現在網絡上有混淆的概念,它有威遠島、沙角半島和交椅灣組成;如下圖所示。2019年6月,省正式印發《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9-2035年)》,明確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戰略節點、東莞高質量發展創新引擎和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的發展定位。目前,新區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十年建新城」總體安排,明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的總體目標。
  • 東莞濱海灣新區將大爆發!規劃曝光!這裡有房身價要暴漲
    ③拓展港澳高端經濟的重要平臺,總體規劃顯示,濱海灣新區向外,連接深圳大空港、前海自貿區和廣州南沙自貿區等區域;向內,則接連東莞市中心城區,以及松山湖片區等都市核心區。因此,濱海灣新區將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建設成為拓展港澳高端經濟的重要平臺和推動粵臺合作的發展空間。同時形成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支點。並從空間、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等多方面輻射帶動濱海灣片區相鄰的四個鎮,形成片區發展的核心。
  • 東莞最具潛力的區域:松山湖?塘廈鎮?鳳崗鎮?還是濱海灣新區?
    當我們說起深圳的「鄰居」,東莞是繞不開的城市,與惠州相比,東莞臨深要比惠州臨深區位好很多,以鳳崗為例,版圖直入深圳腹地,比深圳某些地方離深圳主城區還要近。從臨深圳的視角來看,鳳崗的區位條件在東莞是最佳的,但美中不足的是鳳崗鎮並沒有高鐵規劃,這一點,與塘廈鎮相比,就落了下風。2、東莞塘廈(在建贛深高鐵、待建東莞地鐵1號線支線)
  • 「全攻略」濱海灣規劃!看完菜鳥變專家!
    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圖對外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推動珠江口東西岸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建設,強化與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等粵港澳合作發展重大平臺的聯動發展。濱海灣新區肩負著打造東莞未來30年發展新引擎的重任。對內將與中心城區、松山湖共同構築東莞市三位一體的都市核心區,打造成東莞經濟發展新引擎。濱海灣新區將打造成為輻射濱海灣片區長安、虎門-厚街、沙田-東莞港及綜合保稅區三個方向的綜合發展軸線,謀劃建設濱海灣創新鏈走廊。
  • 要穩or要快?十四五東莞樓市要變天?六大片區有大文章
    前三季度,東莞就出現了16宗地王。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按東莞中原戰略研究中心第三季度的監測數據,東莞三季度住宅供求比0.89,已經連續9個季度出現供不應求現象。 可以說,東莞樓市目前是屬於告急狀態的。 供不應求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 大灣區內,為什麼各方都看好東莞濱海灣新區?
    濱海灣新區,一直以來被政府重點建設,更是將濱海灣新區的未來發展描述為引領東莞未來30發展的經濟新引擎,濱海灣新區也被各方看好前景,已經有了東莞「前海」的影子,到底出於什麼原因,濱海灣新區被如此看好?而東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濱海灣新區是東莞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一環。
  • 都想投資濱海灣新區的房,但你知道它的城市中心在哪嗎?
    打造高 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帶,打通新區與長安、松山湖的產業聯 系。 3、沙角半島產業布局 利用濱海灣站高可達的交通樞紐,布局高端製造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優質生活性服務業。依託濱海灣站連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東莞中心城區、松山湖等灣區重點平臺 的交通優勢,打造濱海灣青創城和 AI 未來產業基地。
  • 南沙科學城將與中新廣州知識城互聯互通
    12月9日,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三屆十一次全會暨中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工作委員會2020年第三次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將強化南沙科學城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關鍵科技創新節點互聯互通,協同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軸。
  • 東莞供電局加速建設松山湖智能電網示範區
    近日,電力營商環境宣傳周之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松山湖智慧能源體驗中心揭幕儀式暨「走進電網」系列活動舉辦。該中心的揭幕,是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體現,也標誌著東莞供電局完成松山湖智能電網示範區建設,同時在此基礎上啟動以能源數據為驅動、多方參與共享共建的松山湖智慧能源生態系統示範區建設。
  • 打通虎門/濱海灣站,東莞大道Plus版本!
    投資不熟悉的區域,關鍵要找準「參照物」,買入參照物周邊或沿線的物業,一般不會差。參照物,可以是一條路,一片湖、一個商圈。就如買南城,首選東莞大道兩側。買松山湖,首選松山湖湖景房。東莞大道和松山湖就是兩個區域的投資參照物。
  • 東莞「華潤宇宙」又下一子!拿下松山湖中心區片區統籌項目
    #12月8日,東莞政府採購網發布《松山湖中心區城市建設前期服務441900-1-202010-0199959-0004的中標成交結果公告》,華潤置地旗下子公司-東莞市潤溪房地產有限公司成功中標,這預示著華潤置地在東莞成功拿下第三個片區統籌項目。
  • 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
    其中,將新區建設成為拓展港澳高端經濟的重要平臺和推動粵臺合作的發展空間,外聯深圳大空港地區、前海自貿區和廣州南沙自貿區等區域重大平臺,內接東莞中心城區、松山湖等都市核心區,形成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支撐,從空間、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等多方面輻射帶動濱海灣片區四鎮,打造片區發展核心。
  • 乘風破浪的東莞!濱海灣新區才是真正的投資高地!
    針對樓市亂象,東莞住建局於6月16日果斷出手,進行3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當局者高度重視、全面排查、從嚴懲處,而且要以此為契機建立長效機制。 南接深圳空港新城,西望廣州南沙自貿區,佔據東莞出海口,虎門站快速通達廣深核心,是東莞舉全市之力重點打造的新區,也是東莞融入灣區發展的重要抓手。 松山湖:相當於深圳的南山,聚集了東莞的高新產業。華為的龍頭效應,讓松山湖逐漸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產業中心,大疆、中集等高科技企業已紛紛在松山湖進行產業布局。
  • 東莞濱海灣新區揭牌,廣深莞聯手打造中國矽谷
    東莞空間資源與土地資源消耗較大,截至2015年底已開發建設用地面積為1148平方公裡,土地開發強度已達到46.7%。所以,如何打造好這一平臺,成為東莞能否突圍成功的關鍵。今年4月初,長安新區正式更名濱海灣新區,隨即擴容,明確濱海灣新區由原來的23.16平方公裡擴展到83.2平方公裡,具體包括長安新區板塊、沙角地區板塊、威遠島板塊三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