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很磚,很紅,天熱吃根雪糕,靜下心來慢慢細品~品
5月24日,東莞市自然資源局發布了
《關於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的批前公司》
該公示在發展目標及戰略、空間格局、城市風貌、生態環境、產業體系、公共服務、綜合交通、市政設施、安全防災體系等方面。
①規劃總面積84.1平方公裡根據批前公示,本次濱海灣新區規劃範圍包括交椅灣、沙角半島和威遠島等三大板塊,規劃總面積達到84.1平方公裡。
規劃的期限為2018-2035年,近期規劃至2021年,中期規劃至2025年,遠期則規劃至2035年,並展望至本世紀中葉。
②定位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新高地根據,總體規劃,濱海灣新區城市發展定位為新時代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同時,濱海灣新區還將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戰略節點,以及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東莞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等。
濱海灣新區的城市性質則為東莞市三位一體的都市核心區和經濟發展新引擎。根據總體規劃,新區將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交往客廳、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高地、珠江兩岸融合的協同發展樞紐、興業宜居智慧灣區新城等。
③拓展港澳高端經濟的重要平臺,總體規劃顯示,濱海灣新區向外,連接深圳大空港、前海自貿區和廣州南沙自貿區等區域;向內,則接連東莞市中心城區,以及松山湖片區等都市核心區。
因此,濱海灣新區將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建設成為拓展港澳高端經濟的重要平臺和推動粵臺合作的發展空間。同時形成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支點。並從空間、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等多方面輻射帶動濱海灣片區相鄰的四個鎮,形成片區發展的核心。
打造高品質創新城區根據批前公示,東莞將依託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等優勢以及濱海灣新區高品質、高可達的發展條件,推動該區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之中。
同時,濱海灣新區還將發揮交椅灣龍頭企業的基礎、沙角半島軌道交通樞紐的地位、威遠島優質環境資源等的優勢,構建各具特色的創新節點,打造高品質的創新城區。進一步為新區提供高品質的居住、公共服務和城市環境,以吸引創新人才的不斷集聚。
④打造科技創新現代產業體系,批前公示顯示,濱海灣新區將結合自身特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高端製造業總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此來打造科技創新現代產業體系。
>交椅灣:發展科技創新和先進位造業,打造「產業之芯」。
>沙角半島:以濱海灣站交通樞紐為核心,統籌推進片區城市更新,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研發中心、現代服務業等。
>威遠島:重點發展AI、智慧城市及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金融科技、文化創意及國際交流合作等功能。
⑤建設世界級的濱海景觀活力長廊,據總體規劃,濱海灣新區將充分發揮新區自然生態以及歷史文化要素資源豐富等的優勢,同時突出山海河林田草的生態格局,打造「綠色生態城區」。
濱海灣新區將通過打造世界級的濱海景觀活力長廊,來提供高品質的公共開放空間,以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城市魅力。
組團開發、軸帶串聯據了解,濱海灣新區將採取組團開發、軸帶串聯的空間發展思路,形成「一廊、兩軸、三板塊」的空間發展格局。
>一廊:濱海景觀活力長廊,串聯「山海河林田草」生態系統。
>兩軸:城市中軸線,聯通東莞中心城區;城市發展功能軸,以串聯三板塊核心功能區。
>三板塊:交椅灣板塊、沙角半島板塊、威遠島板塊,三板塊將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
⑥形成十大功能分區,據了解,濱海灣新區將結合自身的空間資源特徵,形成十大功能分區。
>國際交流合作與科創智慧區:謀劃大灣區國際交流合作場所空間,建設科創智慧集聚區。
>威遠島生態核心區:依託炮臺遺址、海戰博物館、虎門大橋、威遠島山體等重要資源打造國家紀念公園和中央山體公園。
>科技研發與文化創意集聚區:謀劃建設創新型大學和科技創新園區,利用現狀村莊更新改造為創新社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TOD城市中心區:依託濱海灣站綜合交通樞紐,連同周邊地區的更新改造,建設TOD都市區,打造城市中軸線。
>濱海宜居生活區:打造高品質的居住服務片區、濱海綜合娛樂休閒區。
>濱海灣中央農業公園:修複利用農田自然基地,打造都市田園綜合體。
>濱海總部走廊:立足灣區,面向全球,吸引知名企業設立國際或區域總部。
>溼地公園與生態居住區:依託磨碟河流域打造區域性生態公園,聯動周邊地塊打造高品質生態居住區。
>科技創新產業區:依託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吸引高端創新人才,構建科創產業集聚區。
>粵港澳創新合作島(戰略預留):依託離島,探索與港澳在體制機制、科技創新、現代服務等方面的創新合作。
⑦打造「一小時經濟圈」根據總體規劃,未來,濱海灣新區軌道交通,將實現60分鐘到達香港、廣深城市中心;30分鐘到達前海、南沙、東莞市中心區、松山湖等灣區核心地區;20分鐘聯繫虎門、長安、大空港等通勤節點;20分鐘串聯新區各板塊之間出行。
⑧布局32所學校、設置4所醫院,總體規劃顯示,濱海灣新區在現代化教育方面,布局18所小學、3所初中、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3所完全中學、3所十二年一貫制(全貫制)學校、1所國際化學校,支持國內外高水平院校在新區辦學。
醫療衛生方面,將設置4所綜合醫院(含2所大型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結合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布局。
⑨預測就業人口規模70萬人,在用地規模方面,總體規劃至2020年,濱海灣新區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9.47平方公裡;至2035年,濱海灣新區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47平方公裡以內。
根據預測,2035年,濱海灣新區常住人口規模為50萬人,就業人口規模為70萬人。
#濱海灣新區大事記
2017年4月12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實地考察調研東莞濱海灣新區,支持新區設立管理機構;
2017年4月12日,長安新區正式更名為濱海灣新區;
2017年7月19日,市政府明確,濱海灣新區由交椅灣、沙角半島、威遠島三大板塊構成;
2017年9月9日,濱海灣新區機構編制方案正式印發;
2017年9月,濱海灣新區歷經10年努力,成功獲得首個海域使用權證書——粵港澳文化街項目海域使用權證書;
2017年9月20日,濱海灣新區、東莞港管委會完成組建,新機構和人員全部到位;
2017年10月12日,濱海灣新區、東莞港管委會揭牌,三個月內理順了新區機構,實現了「提升定位、擴大範圍、搭建架構」的良好開局;
2017年11月15日,東莞市政府與紫光集團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設紫光集團芯雲產業城項目暨「紫光集團華南區總部項目」。項目投資1000億元,擬落戶濱海灣新區;
2017年12月6日,省政府正式通過《東莞濱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濱海灣新區作為粵港澳協同發展先導區的定位;
2018年3月23日,東莞濱海灣新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在會上強調,傾東莞全市之力高質量打造濱海灣新區;
2018年3月26日,濱海灣新區與香港籤署多項合作協議;
2018年6月21日,全市產業招商大會上,濱海灣新區協議籤約投資金額約2770億元,引進紫光集團、平安集團、華潤集團、天安(中國)等優質企業。當天,「東莞濱海灣新區起步區城市設計國際競賽」正式啟動;
2018年6月28日,濱海灣新區、東莞港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成立,濱海灣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揭牌成立;
2018年8月31日,灣區大道動工建設,拉開濱海灣新區路網框架;
2018年9月27日,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新區發展總規》;
2018年10月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
2018年12月4日,《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通過專家評審;
2019年1月7日,東莞召開2018年度城鄉規劃工作總結會議,提出構建「三心六片」城市格局。其中,濱海灣新區是「三位一體」的都市核心區之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明確,將濱海灣新區列為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
2019年2月19日,OPPO智能製造中心項目啟動建設,濱海灣新區實現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零」的突破;
2019年5月21日,省委書記李希到東莞市調研時強調,要高水平規劃建設濱海灣新區;
2019年5月26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新區發展總規》;
2019年6月21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正式印發《新區發展總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