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的舊時風光

2020-12-18 騰訊網

南京路分東西兩段,老上海習慣稱的「南京路」,通常情況下指的是南京東路,而南京西路,原來叫「靜安寺路」,1945年更為現名。

怎麼會有南京西路的?這和兩件事情有關:

外僑賽馬,

太平天國戰爭。

1

外僑賽馬

上海開埠不久,一批熱衷於賽馬的英國僑民,於1848年在當時的租界外,租地82畝(今南京路、河南路、寧波路、山西路圍合的區域,同年劃入租界),興建了上海第一個跑馬廳,前往外灘的通道,被稱為花園弄,即南京路的前身。

(1870年的「南京西路」,其前身就是「花園弄」)

2

太平天國戰爭

1853年,小刀會佔領縣城,2萬華人湧進租界,造成地價暴漲。隨後,從1860年開始的兩年裡,李秀成率領太平天國大軍,連續攻陷蘇南、浙北的大部分城市,大批士子擔心自己為太平天國所不容,於是,數以十萬計的居民聞風而逃,蜂擁前往上海租界避難,租界內人口增加了10倍以上——租給這些富裕的中國難民,興起19世紀上海規模最大的一次房地產熱潮。

1862年,公共租界利用出售第二跑馬廳的部分餘款,在第三跑馬廳的北側,修築了一條用於驅馳馬車的大道,東面經過泥城浜上的木橋,連接租界內的大馬路(南京路),西面一直通往古老的靜安寺。這條新闢道路被命名為「Bubbling Well Road」,中文名稱為「湧泉路」,或「靜安寺路」。

上面這張照片拍攝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很明顯,那個時候的靜安寺路,仍然大體保持著低密度的郊區風貌。這條馬路真正的大發展,開始於1900年後,外商對華投資的大幅度增加。

南京西路的舊時風光

一戰爆發前的十餘年間,在上海經商致富的洋行大班們,紛紛選擇靜安寺路興建大型獨立式花園別墅,不久,這條馬路沿線,就形成上海最早的一片高級花園住宅區。

靜安寺

「靜安寺路」的英文名字,一記頭暴露了這裡過去有一口「湧泉」;而要講靜安寺古井,還得要先講講,如今位於南京西路的靜安寺。

靜安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廟,始建於三國東大帝吳孫權赤烏十年,到北宋太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為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時,因為原址吳淞江(現蘇州河)北岸寺基,受江水衝刷而可能坍塌,就將寺廟遷至現址。到元朝時,這裡的香火已經很盛了。

「湧泉」,曾在南宋時是「靜安八景」之一,又稱「沸井」,原址就在靜安寺正門南面的南京西路上。一直到公共租界開始擴張,開始修築靜安寺路的時候,湧泉的地下水源被切斷,景觀逐漸被破壞。

上海猶太商會

1920年代和1930年代,靜安寺路兩側風貌,又迅速發生變化,從以獨立式花園住宅為主,演變為以公寓和新式裡弄為主。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加,沿路陸續開設眾多商店,漸漸形成上海西區的商業中心。

不過,靜安寺路商業街的氣氛,與東面喧囂的南京路(今南京東路)截然不同,經營方向趨向高檔,以高級舞廳、電影院、咖啡館和時裝店聞名。1934年,靜安寺路東段派克路(Park Road,今黃河路)口,落成了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Park Hotel)。

這個時期起來的房子,除了國際飯店和大光明電影院以外,還有南京西路104號的「華安大樓」(今天的金門大酒店)、南京西路150號的「西僑青年會」(今上海體育大廈),南京西路325號的「跑馬總會」(今上海美術館,1933年),以及建於1928年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702、722號,過去這裡是上海猶太總會及會所,建於1911年。

上海猶太總會,又稱「上海猶太商會」,是聯繫猶太人開展猶太人活動的最主要的組織形式。設在地處繁華鬧市一幢別致、高檔的2層樓房內,地址為南京西路722號。這是幢磚混結構的件組合,南面沿街,建築前有較大的庭院,建築面積為1800平方米。建國後,這裡曾是市政協辦公樓、上海市聯誼俱樂部。改革開放後,成為春蘭集團總部。

準確的說,在未成為猶太總會前,其原系浙江鎮海籍人士,上海巨商、著名愛國人士葉澄衷先生之子葉貽銓的私宅。葉貽銓,也是擁有巨資的商人,曾獨家經銷美孚火油,利用積累資金投資房地產、錢莊和經銷船舶業,並獨資開辦上海最早的一家火柴廠(燮昌火柴公司),又創辦了澄衷學堂等。

發家之後,葉氏辦了兩件大事:一是建造「葉家花園」,二是在靜安寺路,建造一所「全國體育會和賽馬總會俱樂部」。但租界工部局洋人,以建築高度超過上海跑馬廳為由,橫加阻攔,故只是造了2層而停建。抗戰爆發後,葉家在江灣的跑馬廳被夷為廢墟,資本一時匱缺,此時滙豐銀行又逼其償還借款,葉貽銓無奈只好將市中心俱樂部,出售給猶商作猶太總會。

靜安公園

1937年8月13日,空前激烈的淞滬會戰爆發,在持續3個月的戰事期間,上海租界以外的地區幾乎全部化為廢墟,上百萬來自閘北、南市以及虹口日本勢力範圍的大批商賈和難民,為避難蜂擁而入形勢如同「孤島」的租界,靜安寺路附近人口更為稠密,不少名店從市內其它地段,遷入靜安寺路營業,商業更趨繁榮。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立刻進佔租界,靜安寺路的鼎盛時期就此結束。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接收上海租界,將「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

(上世紀30年代的照片中,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依然還在)

這裡至今仍保持著租界時代大約20米的路幅,綠化良好,東端是由跑馬廳改建的人民公園,西端則是由萬國公墓改建的靜安公園。只有西康路和銅仁路間的一小段,在1954年修建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館)時被拓寬。

說到靜安公園,老法師「@#1760」就曾提到,「靜安公園最初就是外國墳山,那個石亭子至今還在。」聽起來有點毛骨悚然,但這位老法師說的一點沒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英美租界工部局在靜安寺對面,闢建「靜安寺公墓」,又稱「外國墳山」。

1954年,這裡被正式改建成為「靜安公園」。即便如此,依然還是有幾大看點,可能也只有老上海知道這些往事了:一是在公墓的南端,曾經有一座紅磚哥德式教堂(見上圖),內有火化間,1978年被拆除,改建為二層樓的茶室。此後,茶室又被拆除,建成了現在的阿波羅大廈,門面在延安中路,遊人已無法進入。

二是進入公園,甬道兩邊的數十棵「法國梧桐」高聳,綠樹成蔭,樹齡皆在百年以上。三是園內西北部,有一座唯一留存的,由白色大理石墓室改建而成大理石亭(見下圖),該庭雕刻精細,結構別致,內設大理石桌、凳,面積約20平方米,從中可見當年「外國墳山」的精緻。

1978年,靜安公園內首次開設「電動轉馬」,就在公園東南部,當年吸引了不少遊客,玩一次還得排很長時間的隊。

1999年,公園重建時被拆除。此外,14世紀靜安寺寺僧壽寧,曾將寺內以及周邊一帶的「滬瀆壘、蘆子渡、赤烏碑、陳朝檜、講經臺、綠雲洞、湧泉、蝦子潭」,定名為「靜安八景」,如今,這「八景」微縮成了「八景園」,就設在公園內。

過去,這裡不僅有外國墳山,還有中國廟會,就在靜安寺門前一段,在1881年形成。那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附近的鄉民開始來到寺前,設攤出售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這個老上海都熟知的「四月初八廟會」,前後一共存在了83年之久,直到1963年才告結束。為什麼要關?理由也很充分,由於靜安寺地處鬧市,廟會期間數萬人參加,直接影響到了交通和社會治安。

(照片來自「張寶清的博客」,記錄的正是當年廟會鼎盛時期的場景)

愛儷園

論老房子,南京西路上的第一批建築是花園別墅——說來肯定有人不信,主要因為很多房子都被拆掉了。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斜橋」(今吳江路、石門路口)這裡的3座「豪門公館」:盛宣懷公館、李鴻章的五弟李鳳章公館和邵友濂公館。這些家族多年比鄰而居,互通婚姻,在清末民初顯赫一時。

此外,還有一批帶網球場的獨立式花園別墅,這些大多是洋行大班們的住宅區,如「滄洲別墅」(1900年建,已拆除,今錦滄文華大酒店)、英國滙豐銀行大班住宅(1906年建,已拆除,今上海商城)。

(照片為愛儷園中的迎旭樓)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猶太房地產大亨哈同的「愛儷園」。

如今,這裡的上海展覽中心,已經找不到「愛儷園」的影子了。當年,大班們常常在下午帶著妻子,乘坐敞篷馬車,互相拜訪,喝漫長的英國式下午茶,是這條馬路上的典型風景。

哈同、羅迦陵夫婦沒有生育,但收養了不少孤兒。他倆相繼故世後,隨著這些子女爭奪遺產,愛儷園開始走向衰敗。上海淪陷時期,一場大火更是燒盡了它昔日的全部輝煌。惟聽說今日園中噴水池,乃舊園留下來的僅存遺蹟。至於是否屬實,顯然已屬於「愛儷園之謎」了。

郭宅

唯一還保留下來的例外,是現在被用作上海市外辦的「郭宅」,南京西路1418號。這裡曾是永安公司的老闆,郭氏兄弟的花園住宅。郭樂在澳大利亞賣水果發家,後回到香港創辦環球百貨公司。1917年應孫中山先生的邀請,郭樂與兄弟郭泉等來到上海,開辦了上海四大民族資本百貨公司,永安公司。

「郭宅」就在哈同花園隔壁,是一幢三層混合結構,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式花園住宅,建於1926年。住宅用主體建築在北側,園林及水池庭院等小建築,則布置在南側。

建築內部裝修考究,尤其是底層的門廳和大小客廳,一律採用上等木料作護牆板和嵌花地板,平頂都施以彩繪浮雕,每間房間的平頂的圖案各不相同。住宅內的客廳、臥室全部設有壁爐,樓梯寬闊並帶有轉角平臺,扶手欄杆均施以雕刻。

同孚大樓

從一戰結束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20多年間,靜安寺路上由東向西,落成了數十幢高級公寓。東萊大樓(1927年,今南京西路587號)、靜安新村(1938年,今南京西路612弄)、靜安大樓(1931年)、同孚大樓(1934年)、德義大樓(1930年)、麥特赫斯脫大樓(今泰興大樓,1933年)、大華公寓(1932年)、中央公寓(1931年)、重華公寓(1911年)、花園公寓(1926年,已有單獨一篇文章介紹)、平安大樓(1925年)、安登別墅(1937年)、愛林登公寓(今常德公寓,1935年,張愛玲舊居)。

其中的「同孚大樓」(英文名:Yates Apartments)最為別致。

這是一幢半月形的公寓,共9層,設有電梯。大樓為現代主義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貼深褐式面磚,立面強調橫線條處理。因三面環路,即南京西路、石門一路與吳江路,處於邊角地形,故採用點狀型布局,使得在該地形十分局迫的情況下,提高容積率,以獲得較多的建築面積。

大樓原名「中國銀行西區分行」,曾更名為「吳江大樓」,1935年由中國銀行出資建設,後因地處同孚路(今石門一路)上,故而得此名。建築由陸謙受、吳景奇設計,大昌建築公司承建,並於1936年竣工。1994年,「同孚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德義大樓

和「同孚大樓」隔馬路對望的,就是德義大樓(Denis Apartments),南京西路770-778號,建於1928年。大樓共10層,高39.7米,建築面積11774平方米,並設有三部電梯及取暖設施。大樓為裝飾藝術派建築,走廊鋪有馬賽克,外牆面磚為褐色。轉角處兩層窗口上有一花崗巖帶飾,其上原先有四座立雕人像,現已不存。

德義大樓由英商康益洋行設計,1994年,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樓下介紹文字中的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是上海較早設單身宿舍的公寓大樓」。當年洋行的單身宿舍,具體體現在哪裡?很多資料都沒寫,走進去你猜會知道其中的奧妙。

大樓立面朝東,和石門路平行的那一部分,是帶有衛生間的一室戶,等級相對較高,附屬設施包括了一座主樓梯:鍛鐵/木結構扶手,水磨石地面;一座電梯;以及一座防火梯:鍛鐵扶手,水泥地面。

而南京路、石門路轉角,以及和南京路平行的一部分,是不帶衛生間的一室戶。附屬設施只包括了一座主樓梯,和一座電梯井。現在主樓梯已經成為了住戶的儲物間和晾曬間,電梯井則早已停用。

至於外牆那四座雕像,這張老照片依然能清楚地看到,二樓頂部的四座雕像位置。據老上海回憶說,1966年的某一天,也就是文革開始後,狂熱的紅衛兵爬上了大樓的外牆,「把那四尊以希臘女神做模特的石雕像給砸爛了」。「大樓內部從上到下,也貼滿了打倒走資派和封資修的大字報,差不多每家都逃脫不了批判、或者抄家的厄運。」

奧令配克影戲院

南京西路上的老房子和新式公寓太多,再詳述下去,估計這一篇都容納不下,有些甚至可以單獨出來寫,我們今天再換種「口味」,說說當年「靜安寺路」上的其他建築,比如電影院。

1914年,西班牙商人拉莫斯(Ramos),在靜安寺路和白克路口(今鳳陽路),開設了「奧令配克影戲院」(Olympic),這是第一家開在上海西區的電影院。不過,20年之後,這座盛極一時的電影院,因年久失修停了業。1939年改建成大華大戲院,1951年改名新華電影院。

上面的照片,顯然是在當年那座著名的天橋上拍的,照片左側,你能看到新華電影院的招牌。即便是現在問起它的所在,老上海都會記得:「南京西路石門路,後門就是鳳陽路」。影迷們也還都記得,第一次走進新華影院,看到洗手間的鏡子很有藝術性,非常漂亮。

只不過,這些好東西現在早已消失,這段南京西路的兩邊,早已改建得面目全非。只剩浮華,沒有靈魂,請允許我用當年的一張「新華電影院」的電影票,來追憶一下逝去的歲月。

仙樂斯舞宮

1930年代,靜安寺路舞廳業發展迅猛。繼大華舞廳後,先後開業的有被譽為「遠東最高樂府」百樂門舞廳、仙樂斯、新仙林、大都會舞廳、維也納舞廳(今市化工職防所和555商廈)、夜總會舞廳(今春蘭集團上海總部)等。1949年以後,社會風尚轉變,這些舞廳紛紛停業。

說起舞廳,特別想說說當年的仙樂斯,它的變遷,仿佛就是靜安寺路一路變遷的歷史——讓我再囉嗦幾句,雖然今朝信息量有點大了。

仙樂斯舞廳建於1935年,是沙遜爵士興建的私人俱樂部,名為「仙樂斯舞宮」。相傳,當時上海房地產大亨「蹺腳沙遜」,和友人去百樂門大舞廳消遣,不料,由於他打扮一般,且是個跛足,服務小姐愛理不理。沙遜一氣之下,立即揚長而去。後來,他憋氣竟然建了一座「仙樂斯」舞廳,與百樂門一東一西對壘。

「仙樂舞宮」從私人俱樂部轉變成舞廳是在1937年5月,並迅速躥紅為上海灘檔次最高、生意最旺的娛樂場所,對外號稱「非但中國無敵,且可獨霸遠東」。可惜,好景不長,對外營業僅兩三個月,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對上海娛樂業造成嚴重破壞。往後,仙樂舞宮幾易其手,到抗戰勝利後,連舞宮帶地產,都由中國商人鄧仲和買斷。

解放以後,社會風尚巨變,仙樂舞宮的生意更為清淡,自1950年6月起,兼營書場以維持開支。到1953年,舞廳宣告停業,改為「仙樂書場」。1956年,仙樂書場由私營變為公私合營,以後再成為全民企業。與此同時,其名稱也在不斷變身,先是1960年由「仙樂書場」,更名「仙樂劇場」,專演牽線木偶戲。

如今仙樂斯早已「脫胎換骨」,「仙樂舞宮」四個字,永遠定格在老上海的記憶中。

上海雜技場

如今的仙樂斯廣場,合併掉的還有我們這代人記憶中的時尚地標:上海雜技場,過去就在南京西路、黃陂北路口。上世紀80年代,這裡曾經是給大人、小孩,帶來不少歡樂時光的所在。

這裡是上海唯一的雜技馬戲專業演出場所,1964年始建於南京西路400號。初建時為一個半固定式的場地,鋼架外砌圍牆,內安裝簡易板條凳,1979年,雜技場重新翻建,雜技演出廳外觀為圓形建築,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上下兩圈白色牆面,中間嵌以藍色玻璃通長條形窗。西立面正門口建有大雨蓬,上立「上海雜技場」招牌字。

上下兩層觀眾席可容納1654隻座位。後臺還連通200平米的練功房和專門關養動物的動物房。上海雜技團曾常年在這裡演出。歷年來,這裡是上海市接待外國貴賓,觀看文藝演出的重要場所,上海各界還在這裡舉行大型歌詠比賽。上世紀90那年代後期,在共和新路新建了上海馬戲城,這裡就此廢棄了。

圖文來源:看懂上海

部分增加圖片來源:網絡

文 匯

相關焦點

  • 南京西路:人文歷史的「湧泉」
    南京西路是一條充滿故事的馬路,處處都有人文歷史的「湧泉」。在此徜徉,常有時空交錯的恍惚。單位遷到威海路後,我常在午後到南京西路散步。南京西路築於1862年,原名「靜安寺路」,英文譯為「Bubbling Well Road」,意為「湧泉路」或「沸井路」。靜安寺旁原有一口古井,常年沸騰,洋人遂以「湧泉」和「沸井」名之。
  • 點綴繁華:上海南京西路1788手創市集
    南京西路1788號手創市集。拍攝於2020年7月31。南京西路1788號手創市集。拍攝於2020年7月31。南京西路1788號手創市集。拍攝於2020年7月31。南京西路1788號手創市集。拍攝於2020年7月31。
  • 靜安區南京西路板塊
    上海中原地產新南京西路分行經理東英華點評:姜先生,您好!中凱城市之光位於上海靜安區南京西路商業區,緊鄰延安綠地,交通便捷,配套成熟。周邊有恒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梅龍鎮廣場、818廣場等高端商場。  中凱城市之光共三期,由小高層及高層組成。有近8000平方米的生態景觀湖及26000平方米湖濱花園,綠化覆蓋率達48%,鬧中取靜,在市中心樓盤較稀有。
  • 嘉天匯升級南京西路生活圈(圖)
    擁有大量世界一線品牌旗艦店的南京西路,長期以來缺少一個與之匹配的頂級豪宅。9月13日嘉天匯的上市,在南京西路頂級商圈的基礎上,升級了相匹配的居住環境,使南京西路成為能比肩紐約第五大道、東京銀座、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等世界頂級商、住、辦一體化的高尚都市生活圈。  嘉天匯所在的南京西路在1990年上海商城開業時,便以頂級商業、酒店和演出中心的地位,成為世界十大頂級商業中心。
  • 檔案春秋︱「去福開森路」:上海南京西路「金三角」
    南京西路上的梅龍鎮、中興泰富和恒隆,被稱作「梅泰恆」,不僅是說這三座高樓建造時的引人注目,而且在「梅泰恆」的舊址,原來也是非常具有地標意義,被稱作南京西路三角地帶;再往前,依舊繁華,三個年代盡顯鉛華,各有風姿不同。西區三角地帶的情味「去福開森路。」
  • 紐約百老匯或許回不到「舊時風光」
    原標題:聯盟主席發表聲明,重啟不會早於明年1月紐約百老匯或許回不到「舊時風光」據外媒報導,百老匯復演日期不會早於2021年1月3日。受此影響,越來越多業內人士認為「百老匯再也回不到『舊時風光』」。由於復工復演的日期一再推遲,原定於6月舉行的託尼獎頒獎典禮也遲遲沒有宣布何時舉辦。「我們需要某種形式的託尼獎,即使沒有電視轉播或直播,業內也可以相互鼓舞慶祝、共同紀念哀悼,做好準備迎接困難。」
  • 南京西路站邊上火災已被撲滅,12號線南京西路站也恢復運營
    視頻:上海南京西路地鐵站附近失火,現已撲滅上午9點50分許,市民周先生乘坐12號地鐵抵達南京西路站時,剛下地鐵,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焦臭味,非常嗆人,站臺內瀰漫著大量濃煙,刺耳的警報聲響個不停,站臺上的工作人員正在緊急疏散乘客,讓大家趕快離開地鐵站。
  • 南京西路6家特色美食餐廳推薦
    南京西路是上海當之無愧的時尚美食新地標,平時很是高調,但是吃貨們紛紛表示,細細逛來,發現是個臥虎藏龍的好地方,各種特色美食都可以在這裡吃到。如果還沒去好好逛過,現在就來個美食攻略補習,初步了解下這邊的好評餐廳吧!
  • 全球知名商圈怎麼看上海南京西路?
    當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魔都如火如荼舉辦之時,上海這座近期頗受關注的城市,還因其知名商圈南京西路,吸引著全球最為重要的幾大商圈的目光:從法國香榭麗舍大街,到義大利蒙特拿破崙大街,再到英國倫敦攝政街與聖詹姆斯街、新加坡烏節路……
  • 日本二手奢侈品店入駐南京西路
    東方網9月23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在日本擁有18年歷史的二手奢侈品專賣店BRAND OFF昨日入駐內地,首站選址南京西路。有別於以往手續費為收入來源的二手寄賣店,該店完全實行買斷銷售。商業專家認為,國際成熟的二手奢侈品店進入中國市場後,將使國內二手奢侈品交易更為專業化、正規化。
  • 頂級商圈上海南京西路:高端奢侈品商業格局轉變
    南京西路的高端/奢侈品商業,從1990年代上海商城引入國際名品到梅龍鎮、中信泰富、恒隆的相繼開業,奠定了南京西路高端商業街的地位。然而現在的「梅隆泰」已不復昔日高端商業代名詞的地位,只有恒隆和上海商城還一直保持檔次。
  • 南京西路三大地標將驚豔升級!
    通過城市更新,讓南京西路上具有獨特場所基因的空間重新煥發光彩。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中秋節日期間,南京西路商圈銷售額同比增幅達到了26.1%。 而此前,南京西路商圈還有一份更為亮眼的成績單——4月,商圈銷售額在全市率先實現正增長;5月-6月,商圈銷售額繼續攀高,當月同比增長超過15%;7月-8月,商圈實現同比超40%的高速增長,位列中心城區市級商圈增幅第一。
  • 南京西路街道門球賽舉行,盡顯「夕陽紅」風採!
    南京西路街道門球賽舉行,盡顯「夕陽紅」風採!在當天的賽事閉幕式上,區體育局、南京西路街道和市門球協會等負責人分別為榮獲一、二、三等獎和鼓勵獎的隊伍,以及優秀運動員進行頒獎。此外,南西體育健身俱樂部還向黃浦區門球協會贈送錦旗。
  • 對不起,我們不逛南京東路,南京西路才是時髦天堂!
    去南京西路壓馬路,偶遇易烊千璽等超級明星也不是沒可能。別再去逛什麼南京東路了,收下這份 南京西路超火吃喝玩樂攻略!「滬上消費者最愛砸錢的商圈,摩登與物質共存!」魔都市中心有這麼一個超嗲的城中腹地,南京西路自古以來是充滿文化底蘊的「上只角」,去年,消費者去南京西路商圈達每月 1.88次,人平均消費金額為 2143元,石門路地區
  • 南京西路街道周惠珍:讓樓宇背後的「煙火氣」更溫馨
    以南京西路街道為例,1.62平方公裡的地域內匯集了恒隆廣場、嘉裡中心等45幢商務樓宇,其中16幢為億元樓。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還有60.5萬平方米設施老舊的居住小區,部分房齡近百年。街道二元結構突出,治理形態多元。
  • 打造上海"香榭儷舍大街" 南京西路初露崢嶸
    靜安區商委主任陳惠泉日前明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用兩年時間使南京西路從成都路到常德路一段的沿街店鋪都交給國際品牌,包括世界一線二線品牌的經營商來經營;用幾年的時間,把靜安南京路打造成上海國際購物中心標誌性商業街,將南京西路建設成一條上海著名、中國聞名、世界知名的商業街。」
  • 南京西路老照片集錦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謐和靜在南京西路。南京西路並不是等著大資本家來規劃以及發展的,倒是跑馬場至靜安寺這一段「馬路」先引起大富翁到郊野居住的興趣,老外本身就是「野生動物」。我們在字林西報的檢索系統裡,一條一條地將南京西路新聞摘抄出來,這樣,一幅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近郊生活圖景展現在我們面前。
  • 上海南京西路要變樣了,這些地方將煥新亮相
    原標題:上海南京西路要變樣了,錦滄文華、中信泰富、靜安寺廣場即將煥新亮相 摘要:南京西路商圈商業繁榮的秘訣,不是傷筋動骨的大調整,而是「小步快走」不斷調 首屆上海逛馬路節最近啟動,南京西路商圈一派熱鬧景象:安義夜巷變身一座美食樂園,陝西北路上西區老大房等一眾老字號飄香……新活動、新業態、新體驗,吸引消費者一逛再逛
  • 穿梭ins南京西路和淮海中路散記
    河流自然分出了河的南部為法界和河的北部歸英界,法界從東到西主要馬路有寶昌路後來的霞飛路,如今的淮海路(東路+中路),公館馬路(Rue Du Consulat,如今的金陵東路),英界的大馬路叫南京路(如今南京東路)和靜安寺路(Bubbling Well Road,如今的南京西路),還有愛文義路(Avenue Road,如今的北京西路)。
  • 地鐵12號線南京西路站點附近濃煙滾滾,發生了什麼?
    地鐵12號線南京西路站點附近濃煙滾滾,發生了什麼?網友拍攝的現場畫面濃煙在高架上也能看到隨後有網友稱地鐵12號線南京西路站過站不停。10時05分,申通地鐵集團通過官微「上海地鐵shmetro」發布信息:「目前,12號線南京西路站因外部影響,列車均不停靠南京西路站。請乘客們提前安排出行計劃或調整出行路徑,以免耽誤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