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浪漫的卡農D大調和最後的I believe

2020-12-20 鄉農小咖

前幾天,才第一次看了這部2001年的老片,但是看完一遍後,我卻深深感到,即使是放在2015年的現在而言,依舊是一部看完充滿感動和歡欣的影片。 整部電影的配樂有嬉皮,有溫馨,有感動。就如同影片的整部故事一樣,莫名其妙的神奇的邂逅,期間發生的點點滴滴,也是充滿著歡欣,隨著時間的推移,再面對家庭以後遇到的種種阻礙和困難,以及被逼不得已的分開,當然還有最終的重逢。音樂的配合畫龍點睛,尤其是那首浪漫的卡農D大調和最後的I believe。 不管是123分鐘的,還是137分鐘的版本,兩個整體都是大差不差的,但是相比而言137分鐘不僅僅加入了一些瑣事,同時加入了我覺得本不應該刪減的幾個片段,例如全MM去相親時以去洗手間為由出去,牽牛隨機跟上和她之間的對白,以及最後全MM把前男友送的項鍊埋葬在前男友生前最後的湖泊中這兩個片段。 全MM,從出場的第一幀畫面開始,那耀眼的光芒就註定不可阻擋,秀色可餐的面容,尤其是年輕的時候可愛的嬰兒肥,長長的飄逸的秀髮,不論是牛仔褲,還是淡藍色和淺綠色的褲子,以及正裝和休閒的淑女裝,就是每一個牽牛心中的「理想女朋友」。她的野蠻和她古靈精怪的性格有關,同時也是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憂傷,因為她並不能真正走出失去前男友的悲傷。 牽牛,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美好註定了他是幸運的,他在車站遇到了全MM,不論是劇情安排還是什麼,這就是發生了,他就像全MM的前男友一樣,時時刻刻的關心和愛護,願意為她做任何事,當然這些事情並不是無理取鬧的,他對她幾乎百依百順,因為他其實早已明白她心中的悲傷,他希望能夠治癒她的悲傷,但在陪伴中逐漸發現自己不能失去她。而她也終於在最後明白了,她所愛的人已經不再是他的影子,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 牽牛。 影片的最後,牽牛已經滿臉皺紋,但是他依舊乘坐UFO(全MM堅信的時間機器)來到了他們約定的地方,他依舊在等待,因為在另一個時空,他並沒有等來全MM,但是這個時空他卻幸運的等來了全MM,只不過自己是另一副模樣,他的確看過他們的信,他知道每一個細節,仿佛就是在約定見面的日子後每天需要重複的事情一樣,沒有因為重複而厭煩,最後他再講述了秘密後又回到了自己的時空中。 命運,就是在你和所愛的人之間架起一座橋。最終,牽牛見到了自己的姑媽,也見到了她。正如全MM最後所說的,不管你信不信,我遇到了一個來自未來的人,一個來自你的未來的人。

大學時看的這部韓國電影,大學時看過多遍,今天又看了一遍。我看到優酷的評論多是「過去這麼多年,依然很感動。」我的感受是,過去這麼多年,看了比當年更感動。網絡課程燈神計劃已經開始三周了。每次上課我都給學員布置作業,讓他們下去看《我的野蠻女友》。但到下次上課的時候,我問誰看了這個電影,依然只有一兩個同學看過。許多人總在問怎樣改變,或者我怎麼還沒改變。你什麼都沒有做,當然不會有改變了。只是看一部小小的電影,都沒有時間看,沒有意願看,你不改變再正常不過了。好了,當老師的牢騷發完了。說電影吧。很奇怪,現在看和十年前看注意到的細節完全不同。十年前看只記得女主角全智賢很野蠻,打男主角耳光,逼他穿高跟鞋。當時很喜歡這樣重口味的女生。那時候也覺得全智賢很漂亮。以至於上到研究生,還整天在上課時偷窺一個長得像全智賢的女生。現在再去看,發現全智賢那樣圓臉的女生已經不是現在流行的美女款式了。現在流行尖下頜的瓜子臉,很狐媚那種,所以徐若瑄、楊冪這樣本來圓臉的女星都要整尖臉,範冰冰這樣本來尖臉的女生就整得更尖。十年前只覺得是愛情故事,現在看到了性別期待、療愈、真愛,還有飛碟。男主角牽牛(老版翻譯)是個有點娘炮的男生。因為他爸媽從小把他當女孩養,給他穿小女孩衣服,直到7歲他才知道自己是男生。所以牽牛的性格很懦弱,這點很像我,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很容易對照男主角代入自己。女主角(我現在都不知道名字)是個霸道的女生。女強男弱,這個模式很熟悉吧,心理學家武志紅寫文章專門討論過這種典型的愛情和家庭模式。故事的主線是女主角的男朋友死了,女主角陷入對男友的追憶和傷心中。偶遇牽牛,牽牛決心去療愈這個傷心的女生。以前看電影時沒注意的一件事,牽牛雖然很懦弱,但有一項絕技,就是搭訕。在小飯館裡喝完一杯酒,把酒杯放下,衝出去追上一個美女:「哎哎,你有沒有時間?」不知道為什麼以前看都沒有留意到這個細節。他一開始要去搭訕的女生,其實就是女主角。他後來已經認識了女主角,兩個人在拍拖中,有一次竟然因為沒認出人又搭訕了女主角,嚇得趕緊跑回來,還不敢接電話,女主角打電話給他,他假冒電話系統聲音說:「你撥打的號碼暫時無法接通……」電影一開始,牽牛姑媽要介紹他認識一個女生,他沒有去;到電影末尾,還是牽牛姑媽給他介紹女生,這已經是三年後,他見到後,才明白這個女生就是野蠻女友。這是一個緣分的故事。關於緣分,電影末尾的對白是這樣的:女主角:如果我們註定會相遇,會不會在某個地方很偶然的相逢。老頭:所謂的命運,它會為努力的人搭起一座名為偶然的橋梁。女主角的想法我也常常有。在坐車的時候,我見到一個心儀的女生。我很想認識她,但我又很猶豫。這個時候我往往會對自己說:如果我們真的有緣分,就讓她和我同一個站下車,她如果和我在統一站下車,我就去搭訕她;如果她跟我不一站下車,說明我們沒緣分,那就隨緣吧。後來,我了解到,無數宅男都有這種小心思。上帝很無奈,我已經安排你遇見她,你還要我安排你們坐隔壁;我已經安排你們坐隔壁,你還要我安排她主動和你說話。有一個故事,有一個神父篤信上帝,但是一場大洪水把他淹死了。他死了以後見到了上帝,他抱怨上帝說:「我的神啊,我這麼相信你。你卻在我有難的時候不來救我?!」上帝嘆了一口氣,說:「我曾經三次幫你,你都不抓住機會。第一次,洪水來時,我派一艘小船從你家門前經過,船上的人衝你招手讓你上船。你說: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們走吧!他們就走了。第二次,洪水已經淹沒了你的房子,你爬到房頂。我派一艘快艇經過你家,艇上的人拉你上船。你說:上帝會來救我的,不用管我。最後一次機會,你已經快被淹死了,我派一輛直升機在你頭頂經過,直升機垂下繩索讓你上去。你說:上帝會來救我的。我已經三次派不同的人去救你,你都不肯抓住機會,你怎麼能怨我不管你呢?」上帝很愛我們,但我們也要愛自己。上帝給了我們許多機會,我們自己也要有所行動。女主角是純爺們性格,到咖啡廳牽牛優柔寡斷不知道點什麼,女主角已經為他點了咖啡,還要加上那句口頭禪:「你想死啊!」女主角另一句口頭禪是:「我要殺了你!」在飯館,牽牛點了泡菜鍋,女主角說:「你點螺肉!」當然,後來,你會明白,這些都是女主角前男友的習慣。除此以外還有,認識一百天紀念日到課堂上送玫瑰花,穿高跟鞋腳痛換鞋子穿,等等。男主角總結了10項法則。經常有人問我怎麼追某某女生。我想,如果真有答案的話,應該是多去了解她。你都不了解她,你怎麼知道她喜歡什麼禮物,喜歡聽什麼歌曲,喜歡什麼顏色,喜歡去什麼地方。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對她一點也不了解,你怎麼去追她?女主角還有俠女風範。在地鐵上教訓年輕人給老頭讓座,當然後來她吐了老頭一頭一身酒面混合物;在飯館裡,教訓援交的少女和大叔;在公園裡,教訓亂丟東西的中年人;還有在地鐵上,教訓亂寫亂畫的小朋友。這點我也很欣賞。換鞋子穿的時候,女主角說:「你不了解女人!」穿女人的鞋子,確實是了解女人的最有效方法。女主角說:「考試的日子我都不穿內褲,今天我考試。快來追我啊!」如果有女生問我怎麼吸引男人。我覺得這裡是最好的例子。用色情來勾引男人,再用時間來讓他了解真正的你,愛上真正的你。網球、劍道的較量,男主角都打不過女主角。我又想起大學宿舍裡一個哥們說《仙劍》的那句話:「趙靈兒一出來等級就比李逍遙高,法術也比李逍遙多;等到林月如出來,也比李逍遙等級高。女的一出來都比男的厲害,做男人太沒自信了。」牽牛總結的10項法則裡:「她打你的時候,不痛的時候要裝痛,痛的時候要裝不痛,這樣她才開心。」很智慧。誰說欺騙不是愛?!時光球裡的青蛙,這是來自未來的牽牛放進去的惡作劇。我怎麼知道?哈哈,看了原著才知道。我在04年看了原著,《我的野蠻女友》本來是一部網絡小說。電影裡有飛碟的鏡頭,飛碟是未來人穿越到過去的交通工具。女主角寫的劇本,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一個魔鬼終結者,美女救英雄。第二個故事,男主角陪葬女主角,表達一種佔有的愛。第三個故事,武俠劇,女主角是賞金獵人。這個故事,誰看懂了?女主角生日,牽牛安排她到遊樂場。本來這是一個浪漫的計劃。但是——遭遇了持槍的逃兵。以前我約一個女生前,也喜歡做周密的計劃,從到哪裡吃飯,到玩什麼東西,到說什麼話,到怎麼帶去賓館。現在明白這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歡做的事情。事情總是很多變化。安全感足的人喜歡變化,擁抱驚喜。女主角勸逃兵的幾句話:「你想想你真的愛過她嗎?」如果逃兵真的愛他女朋友,怎麼會因為女朋友劈腿而生氣。有人問我真愛是什麼?真愛是成全對方、滿足對方。如果愛你,就希望你更快樂。如果你和別人在一起更快樂,我就幫你去和他在一起。這就是真愛。大部分人的戀愛停留在需要的層次,我需要你,我離不開你,所以你要和我在一起,所以我要和你在一起。這不是真愛,這是需要。需要不卑鄙,需要也不崇高。

相關焦點

  • 這首《D大調卡農》分享給懷孕早期的媽媽們!
    這首《D大調卡農》中的「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因為它是最著名的卡農樂曲,有時也常以「卡農」代指這首曲子,卡農在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這首《D大調卡農》曾被一部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也因此,這首樂曲便被流傳至今,且在《我的野蠻女友》中,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而這首被運用過多次的音樂作品就是由著名德國音樂家、德國巴洛克時期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所創。
  • D大調卡農」-約翰·帕赫貝爾-原版經典之作
    鋼琴小提琴合奏《卡農》 D大調卡農 D大調卡農 - 琴譜同步版 音頻 鋼琴版
  • 最動聽的一版D大調卡農!
    今天聽到一曲D調卡農,簡直無法用語形容音樂之美!這位大師叫Per-Olov Kindgren,我查了一下他的資料是:瑞典音樂家,作曲家和古典吉他大師,與於1976年考入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自創過不少吉他曲,演奏風格如行雲流水,音色迷人。
  • 挑款音箱 感受D大調卡農的永恆愛情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纏繞,而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複。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因為這幾首歌太有名了,網上關於這些曲子的事情一大把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反而有一首被魔鬼撒旦詛咒的世界名曲被大家忽略了,它就是知名的「D大調卡農」要特別注意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曲子的名字就叫「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
  • 被載上美國航天飛船的D大調卡農,背後那段生死之戀,你知道嗎?
    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卡農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他曾是「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老師。
  • 2021杭州卡農Canon In D新年音樂會,遇見藏在古典旋律中鮮活靈魂
    也許,曾經在困難中落淚,曾經在挫折中沮喪,曾經在得意中忘形,曾經在煩擾中迷失,曾經於一度茫茫人海中失去自我的你,在任何情景中聽過無數次那首舉世名作《卡農 Canon In D》 。《卡農 Canon In D》是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 約翰·帕赫貝爾 約創作於1680年。
  • 一首非常適合在婚禮上放的音樂——《卡農》
    喜歡《卡農》的人很多,它給人的感覺就是悠揚婉轉,這首歌在婚禮中用到的最多,它表達的意思有浪漫,勵志,放鬆……被世人所熟悉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卡貝爾, 1653-1706)的《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
  • 卡農【吉他譜-高級指彈】
    卡農本是一種音樂技法。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是規律的意思。 卡農的作曲方式是一個聲部的曲調始終追逐著另一個,直到最後一個小結。 由於過去作曲家作曲的時候都會標註這首歌是用卡農技法寫作的,比如說我們最常聽的D大調卡農,結果流傳久了,大家就把前面的名字給去掉了,只留下後面的卡農,而卡農也成為了這首D大調卡農的一個代名詞。
  • 一夜聽盡兩版「卡農」
    據悉,本場音樂會除了演奏帕赫貝爾的作品《D大調卡農》的獨奏版和樂隊版,樂團還將為樂迷帶來重新編配的經典曲目,包括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號》、經典動漫作品《天空之城》的主題曲《伴隨著你》,英國民謠《綠袖子》以及奧芬巴赫的《康康舞曲》等。
  • 什麼是卡農?
    大調卡農》。但也正是這首精緻的卡農遮住了大多數的眼睛,讓許多人沒有想到,它背後還有目不暇接的風景。(以下為視頻文本)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我聽過!」——如果他們指的是《D 大調卡農》,那就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卡農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比如婦孺皆知的《兩隻老虎》就是一首標準的「卡農」,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卡農這種譜曲法。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Brooklyn Duo組合版 這首作品可能是全世界改編版本和次數最多的古典音樂作品,也是帕赫貝爾最著名的曲子。D大調卡農作於1680年前後,是一首室內樂,原供三個小提琴演奏。
  • 常聽的《卡農》還真不是一首樂曲的名字!
    《D大調卡農》是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Pachelbel 的一首作品,最初完成時是一首《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原版是三把提琴與通奏低音,但只有《D大調卡農》廣為流傳。
  • 打卡暑假「萬花筒」⑥ |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當前奏響起,你一定頓覺似曾相識,不論在電影、廣告、手機鈴聲,還是在婚禮現場,都會經常聽到這首《卡農》,以至於有些人雖然不知道曲名,卻往往熟悉那美妙的旋律。如果你真的以為它單單只是一首歌曲,就大錯特錯了。「卡農」意為「規則、規律」,原來是指教規、宗教法規,也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
  • 卡農和月光有什麼不一樣?|鋼琴音樂風格大揭秘
    《卡農》中最廣為人所知的,是約翰·帕海貝爾1678至1690年創作的《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歷經300年至今魅力依舊。 作為巴洛克時期的室內樂作品,《D大調卡農》旋律簡約動人,以大提琴啟奏2小節低音, 和聲不斷循環重複28次。之後三把小提琴間隔加入,旋律迴旋往復,依舊悅耳動聽。
  • 202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和古典音樂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吧!
    有一首樂曲,穿越300多年的時光後,依然被不斷演繹,而它就是《卡農》,它像一支安慰劑,將萬千愁緒緩緩疏解,202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相約西安音樂廳交響大廳,和古典音樂來一場不期而遇的旅行。>《D大調卡農》創作於1680年,作曲者為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這首樂曲曾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是迄今為止最受全國樂迷喜愛的古典音樂,同時也代表著人類文明的成就,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因此人們也把這首樂曲視為純潔的愛情象徵。
  • 《卡農》背後的故事——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將這首曲子彈給我愛的...
    卡農出現於13、14世紀,後人常採用古典曲調作為卡農主題。"D大調卡農",是帕赫貝爾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帶有一絲義大利式的,甜蜜寧靜的憂傷。在不到五分鐘演奏長度裡,其中的"頑固音型主題" 反覆出現28次,可是聽者卻能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
  • 古典鋼琴曲《卡農》意為「規律」,和你知道的不太一樣!
    像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帕赫貝爾( Pachelbel)的《卡農》,埃爾加(Elgar)的《愛的贊禮》已經不知被使用了多少次。只要稍加注意,便可尋的古典樂的「切人點」。帕赫貝爾的《卡農》作為古典音樂界數一數二的人氣作品,是從何時開始如此受歡迎的呢?
  • 教堂唱詩班的天籟之聲唯美演繹讚美卡農《Canon Of Praise》
    浙江省寧波市青少年宮為充分反映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長、奮發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盡情展示甬城青少年的藝術才能和語言才藝,寧波市青少年宮組建寧波市唯一的一支專門演唱外文歌曲的合唱團,演唱語種包括俄語、烏克蘭語、義大利語、英語等,打造體現沿海開放城市面貌和特色的室內合唱團。
  • 《延禧攻略》裡竟然這樣演奏《卡農》,把我雷的外焦裡嫩
    當我正沉迷於這部被稱為內容和視覺上都非常有考究的宮廷大戲時,卻被一曲《D大調卡農》雷的外焦裡嫩……當這首《D大調卡農》出現在皇上過壽橋段時,迎面撲來濃濃的違和感,哆哆的第一反應以為是插播了廣告……人們所熟知的《D大調卡農》是德國音樂家約翰·帕赫貝爾(Joh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