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跨界賣菜,滴滴重塑滴滴

2020-12-24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 王琳,36氪經授權發布。

滴滴最近一場發布會請來了當紅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開場表演。

這一次,滴滴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這是一款為共享設計的網約車,D1不是按照整車付費,而是按照公裡付費。

經過八年在網約車領域的技術、數據、運營的積累,滴滴向硬體領域跨出一大步。

D1給出行行業帶來新的運營模式、新的進化速度、新的方向,滴滴期望它的出現可以重塑行業。

整個2020年,滴滴高速增長。國內月活用戶突破4億。過去五年,滴滴年運送乘客量超過100億人次。今年國慶節前,滴滴創下了單日為全球提供6000萬次服務的紀錄。

今年,網約車出身的滴滴開始跨界賣菜,當所有人都在質疑滴滴的供應鏈能力、地推能力、選品能力之時,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的全國日單量已經在雙十一期間突破1000萬。

這樣跨界的事情更考驗一家公司的戰鬥力以及領導者重塑公司的決心。

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

判斷一個產品重要與否的關鍵是看發布會的規格。

11月16日,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CEO程維、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CEO付強悉數出現在鳳凰中心。

11月16日,滴滴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程維在演講中暢想了對未來出行的期待。未來,享受出行服務將替代購買交通工具,共享化是未來出行的最優方案。看完視頻,你還覺得自己需要買一輛車嗎?

他們正準備迎接滴滴的新產品: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

滴滴為此籌劃了三年。2018年4月,滴滴與31家汽車產業合作夥伴共同成立「洪流聯盟」。過去三年,滴滴從平臺上連接的3100多萬臺車中,分析了大量的出行場景和數據,隨後,和比亞迪聯合打造的D1面世。

「這是一款專為共享打造的新物種,」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在介紹D1時表示,「包含了三大獨特設計理念:一是「由內而外」設計,二是產品即服務,為用戶(司機和乘客)專屬設計,三是通過數據賦能,智能可迭代。D1首次在數據層面將整車數據與滴滴平臺數據打通,實現了線下交通工具與線上運營平臺的結合。」

成立八年,這是滴滴第一次發布硬體產品。外觀上D1採用清新的「青果色」作為主打色調,未來會在不同城市,推出不同顏色的車輛。

柳青介紹,選牛油果綠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跟自然融合在一起,希望城市有越來越多的樹木、越來越多的綠色,出行行業因為自帶的焦慮感,多多少少是有些灰色的,但未來的出行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在她的眼中,出行的未來不僅僅是便捷舒適,還要有顏值。

滴滴定製網約車D1。

D1有寬敞的後排設計。和傳統網約車不同的是,D1車長4390mm、軸距2800mm,軸長比為63.8%。後排腿部擁有1000mm、頭部空間有992mm、後排肩部空間1425mm,一個身高175的男性坐到車內的狀態依然可以舒展自如。

此外,D1在車內人機互動、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定製化設計,如單側電滑門、開門禮賓燈、通過App可以提前定製車內的溫度,甚至可以在車裡唱卡拉OK。

D1採用了高度定製的超級座椅,該座椅採用了獨立肘靠+透氣面料、具備電動調節功能。滴滴出行副總裁、D1首席產品官楊峻開玩笑說,「這是這款車最貴的部分。「這讓司機長時間駕駛更舒適。

程維在發布會上表示,「按照公裡付費,是汽車的一次產業升級,就像運營商買話費送手機。我們希望D1的誕生推動汽車運營商按照每公裡使用付費,像交電費一樣為整個上遊產業鏈為能源服務商服務。(D1)表面是新的汽車,背後是新的模式,新的進化速度,新的方向,會給整個出行交通帶來新的變化。」這一運營模式,幾乎讓司機端實現「0成本」運營。

如何結合滴滴未來「0188」的目標,更能理解D1的推出。每天完成1億訂單,意味著每年100億小時花在車上,相當於2.5億部50集電視劇,500萬大學生大學四年的學時。柳青希望,「無論是用戶還是司機,這100億小時都能夠精彩、充實」。

不同於傳統汽車,由於D1是軟體+硬體結合,因此滴滴計劃每18個月對D1進行一次升級,這更像是打造一款網際網路產品,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跨界賣菜

「造車」始終是一個和出行產業息息相關的事情,而跨界賣菜著實讓人驚訝。

相比於拼多多和美團,滴滴率先在成都上線了橙心優選業務。這源於滴滴此前長達1年的調研。橙心優選總裁劉自成表示,2019年下半年滴滴就開始探討,今年疫情期間,滴滴在武漢組織了醫護車隊和社區保障車隊,接送醫護,也幫社區住戶購買日常用品。那時發現滴滴司機可以提供幫鄰居買東西諸如此類的服務。

今年3月,滴滴內部開始密集地討論社區電商。

在一眾賣菜選手中,滴滴一度並不被看好。但興盛優選的一位離職員工透露,「橙心優選前期招募了一批美菜精英成員,確實有一定的人才基礎。」「在倉配方面,興盛優選不論是時效性、履約成本和履約達成率方面,甚至不如橙心優選。」

5月28日,橙心優選進駐「第一城」成都,進入試運營階段,6月15日進入正式開通大倉、上線業務。而同時期的美團和拼多多,仍在招兵買馬甚至市場調研階段。橙心以超低價快速搶客,短時間內迅速打出名聲,在當時的成都團購市場引起一片譁然。

初上線成都後的橙心優選市場份額有多大?不到一個月時間,7月初,一則通知刷爆成都團長群。「因訪問量過大,橙心優選的小程序當時根本無法打開。」一位成都團長直言,橙心優選在成都市場的受歡迎程度超乎他的想像,「鄰居們不止一次反映,希望可以多增加橙心優選平臺的SKU。

「訂單量的猛增,隨之帶來運力需求的變大,滴滴司機們甚至開始『上位』彌補空缺,兼職送貨給團購的團長。在西南地區,橙心優選的日訂單曾以日訂單50萬遠超興盛兩倍。」

程維更是喊出,橙心優選投入不設上限,要全力拿下第一名

眼下,橙心優選正在跟興盛優選貼身肉搏。雙11期間,橙心優選的全國日單量突破1000萬,而興盛優選為1200萬單。

據垂直行業自媒體報導:11月18日,橙心將在長沙開啟第一波衝鋒,至少要做到日單40萬件。據記者了解的情況,18日上午,橙心優選長沙站的單量就突破40萬了。鑑於11月11日單量增長情況,很多供應商開始押注橙心優選,長沙第一波衝鋒戰來襲。

滴滴的想法是通過橙心優選使得公司具備更多元的能力與新的增長曲線。

滴滴正在重塑

2012年冬天,站在大雪中的程維想要打一輛車,可過了十幾分鐘依然沒有等來一輛計程車,彼時,他已經渾身凍透。一個想法在他的腦海中誕生:如果將周邊閒置的車輛集合起來,打車的效率或許就會提高。

年僅29歲的程維或許沒有意識到,他就此趕上了出行行業大變革的浪潮——汽車的大量普及帶來的弊端是尾氣排放導致的空氣汙染、大量停車場不斷佔用城市資源,但其背後汽車的平均使用時間只有5%。過去20年,北京市私家車保有量增長了9.7倍,但城市道路的總長度僅僅增長了1.9倍。顯然,城市的路網資源、基礎設施已無法承擔機動車的大規模增長了。

滴滴、Uber這些汽車運營商們通過共享的方式喚醒了沉默的社會資源。程維在發布會上表示,過去8年,滴滴通過快車、快的新出租、專車等多種出行方式將平臺汽車的使用率從5%提高到了60%。

但這遠遠不夠。當前國內移動出行滲透率只有3%,還有很多的需求沒有被滿足,高峰期用戶打車依然需要長時間等待。而在滴滴平臺,每天有25%的訂單未被滿足,這意味著幾百萬的運力缺口,這意味著幾百萬輛車和幾百萬個司機。

於是,為共享設計的D1面世。

「無證青年程維」的計劃是到2025年,搭載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到2030年,「希望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到時,滴滴將真正重塑出行行業。

將視野拉回至當下,D1剛剛邁出了第一步。

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CEO付強透露,D1將首先在長沙試運營,陸續推廣到全國,讓更多用戶可以通過滴滴App呼叫D1。讓大家都能真正做到「不買車,也能坐上更舒適的好車」。

而看上去毫不相關的賣菜業務則讓滴滴進一步增加了組織的戰鬥力。滴滴給橙心優選給予了極高的配置——小桔車服總經理陳汀負責,網約車CTO賴春波調任,並且還在大規模擴張,且現階段沒有人員規模的限制。

另一個需要明確的事實上,滴滴做社區電商並非毫無經驗可言。打車大戰讓滴滴積累了豐富的用戶運營與渠道開拓經驗,這是做社區電商的必備能力之一。而滴滴本身的技術、數據能力,能為橙心優選的鏈條效率提供幫助。

供應鏈的能力可以積累,而積累能力的過程也是滴滴重塑自身的過程。

站在更高的視角來看,無論是跨界賣菜,還是跨界造車,這都極其考驗一家公司應對變化的能力,以及組織、人才的多樣性。畢竟,增長是商業公司永恆的命題,而在複雜多變的競爭格局下,多樣化的能力意味著更多可能性。

相關焦點

  • 滴滴加速跑:一邊「賣菜」,一邊「造車」
    這次的主角,是一輛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這一出行新物種不只是關注當下出行場景中的既有問題,更連接著自動駕駛的未來。一手「賣菜」,一手「造車」,如果說2019年對於滴滴來說是防守的一年,那麼從今年4月滴滴的「0188」計劃公布,滴滴開始展露出全面進攻的姿態。滴滴這輛巨車還在加速。
  • 滴滴露「兩手」:左手造車,右手賣菜
    但滴滴並非沒有想像空間,一位滴滴負責人表示,很多人認為拼多多用戶一定是多多買菜的用戶,美團買菜的用戶一定是美團優選的用戶,但其實吃穿住行與生活服務的用戶群體相同,滴滴出行是服務類平臺,加上兩輪車月活用戶超過4億,這些都是潛在用戶。一邊「造」車,一邊「賣菜」的滴滴,步子似乎邁得有點大,但也給足了市場想像空間。
  • 打車軟體的跨界營銷——以「滴滴出行」為例
    一、滴滴出行——分享經濟引領者,跨界營銷儲基礎滴滴出行(原名是滴滴打車,於2015年9月9日企業三周年當日更名,旨在打造全新全民出行工具,而不僅停留在打車上的單一功能軟體)是基於計程車的叫車服務,用戶可以隨時發送自己的所在地和目的地來快速得到附近的的士。
  • 滴滴造了一輛車?蘋果綠格外高調
    其中,共享化指的是購買服務替代購買工具,即每個人不必擁有一輛車,就可以擁有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11月16日,滴滴正式發布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便是專門為共享出行而生。D1由滴滴聯合比亞迪共同打造,前者提供豐富的乘客、司機、出行等數據支撐,後者則是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翹楚,擁有豐富的造車技術和經驗。
  • 與比亞迪聯手騷操作,滴滴造車能上演一出什麼好戲?
    但有不少網約車司機覺得這項條款要求過高,讓部分想在滴滴旗下跑網約車的司機無法達標。考慮到安全問題,滴滴要求網約車司機除了繳汽車強制險外,還要每年支付1萬-2萬的運營保險。這筆不小的費用,加重網約車司機的負擔。在沒有補貼情況下,每一筆訂單的利潤在滴滴抽成20%後,還要進行汽車日常維護,網約車司機的收入就已經所剩不多了。
  • 重塑信任體系:滴滴、哈羅、阿爾法順風車們的路徑選擇
    筆者一直認為,不解決順風車的安全問題、不重塑順風車市場的信任體系,順風車根本沒有什麼未來。而現在,整個行業正是到了必須重塑信任體系的時刻。順風車曾是滴滴少數能賺錢的業務之一。對於2018年虧損高達109億的滴滴而言,順風車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 聯合比亞迪發布D1 滴滴不僅可以打車 而且要造車、租車
    近日,滴滴出行舉辦了第十二場「滴滴開放日」,令人意外的是滴滴在會上發布了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該款汽車由滴滴和比亞迪聯合發布,主打無人駕駛,滴滴想從「源頭「重塑整個網約車市場。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眾所周知,想要成為滴滴的網約車司機,除了車齡達標外,還需要一輛合格的汽車。而如今,滴滴乾脆從源頭做起,與比亞迪合作發布了全球首款專門針對網約車市場而定製的D1汽車。據了解,D1汽車搭載了比亞迪最新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屬於一款新能源汽車。
  • 滴滴不出行,改親自下場和比亞迪一起造車,你看好嗎?
    滴滴出行,作為全國最大的出行平臺公司,也可以說是大多數「打工人」日常通勤的選擇之一。近日,滴滴聯合比亞迪開發了一款網約車」新物種「D1,難道滴滴不出行了,改親自下場造車了?這或許是滴滴改變業務收益的一種新策略。
  • 跨界混戰:貨拉拉做零擔 VS 滴滴貨運、滿幫入同城
    據工商信息顯示,去年6月20日,天津滿運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增資了一家名為廣州回頭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品牌名省省回頭車,大家應該更熟悉點。今年8月3日,省省回頭車股東再次發生變更,原始股東全部退出,變更後,天津滿運軟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最終受益股份為35%。
  • 滴滴「跨界」拉貨:即時貨運 終有一戰
    對於滴滴此番跨界,市場猜測,其將更關注同城中偏向C端的即時貨運。截至目前,即時貨運發展已久,業內也跑出了貨拉拉、快狗打車等頭部公司。但即時貨運市場用戶需求分散,平臺對於司機的黏性不強,滴滴加入是否將如鯰魚般攪動貨運市場還是未知。此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由於缺乏行業規範,目前不少平臺存在司機漫天要價亂象,搬家收取「天價」也成了普遍的槽點。
  • 滴滴和比亞迪聯手造車了!造型呆萌、單側側滑門,後排能唱卡拉OK
    在汽車領域,跨界車型其實是一種挺常見的形式,但是服務運營與車輛聯名跨界確實是比較罕見的情況。在11月17日滴滴開放日的活動上,滴滴就為大家帶來了旗下首款與比亞迪深度定製的車型:比亞迪D1。這款車可以說是確實亮點十足,不過目前僅支持滴滴平臺註冊的網約車司機進行租賃,在見到真車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一睹為快。外觀方面,比亞迪D1的造型非常簡約,整個車頭幾乎沒有過多的修飾,甚至連logo都沒有,僅有BYD三個字母作為車標,不過如此簡約的設計令該車視覺效果非常飽滿,配合上兩側的L型進氣口增強了幾分科技感。
  • 滴滴造車!三年憋出個D1,這家公司到底在計劃啥?
    在多數印象中,滴滴都像是一個連接司機和乘客的中介平臺,這一次直接發布汽車讓人頗為意外。那麼,一家出行服務提供商為什麼要做汽車呢?中介平臺VS技術公司趕飛機經歷打不到車、拒載、加價宰客,程維創立了滴滴。可以說,滴滴也是一家技術公司,這也是其高估值的必然要求。不過,不論是平臺還是技術公司,滴滴的核心業務都是出行服務。雖然和一眾汽車廠商成立了洪流聯盟,但程維曾明確表示「滴滴絕不造車」。此次雖然發布了D1汽車,但其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提供出行服務。
  • 解讀|滴滴D1到底是款什麼樣的車?
    滴滴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打車不再只有出租,許多車主也多了一份可觀的收入。不想當裁縫的廚師不是好司機。享受著滴滴出行便捷的同時,前不久,滴滴聯手比亞迪帶來了更大的驚喜——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滴滴D1。滴滴要造車了?是跟風還是有真本事?比亞迪在這場「遊戲」中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 滴滴造車!三年憋出個D1 這家公司到底在計劃啥
    從成立之初,網約車就是滴滴的核心業務。因此,消費者對滴滴的認知基本都是呼之即來的「計程車」,滴滴則更像是一個中介平臺,將乘客和司機聯繫起來,雙向收費,幹的就是中介的事!  當然,不是說中介不好。淘寶、抖音帶貨、美團等等本質上都是中介,這也是網際網路時代大數據的客觀要求。個體用戶無法匯集海量信息,而匯集的信息量也滿足不了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中介平臺應運而生。
  • 滴滴出行聯合31家企業成立「洪流聯盟」,程維明確稱「滴滴不會自己...
    他們之中包括電動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和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以及新造車勢力風雲人物蔚來創始人李斌、車和家創始人李想等。而「組局」的人是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
  • 碧桂園賣菜,滴滴開店……資本掀起餐桌的競爭,中小食配企業準備好...
    從餐飲行業到生鮮食材,整個產業鏈都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其中不乏跨界者的身影。 地產巨頭碧桂園跨界賣菜 10月27日,碧桂園旗下首家生活超市——碧優選,在廣州匯僑新城正式開業。
  • 滴滴比亞迪首款定製網約車長沙路測即將投運
    滴滴工作人員透露,這款定製網約車即將於12月中旬登陸長沙。D1即將在12月中旬在長沙投運長沙快車司機「盲訂」800多輛新車 D1是首款完全為網約車行業定製的汽車,由滴滴和比亞迪合作設計生產,對車輛的後排空間、車門和車機系統上進行了深度定製,並且只開放給滴滴快車司機租賃使用,並不向普通消費者銷售
  • 滴滴@ ICCV 2017 | 滴滴來到了一座沒有車的城市
    「上帝的眼淚留在了威尼斯」,讓這座城市就成為了一個漂浮在水上的浪漫夢境,在這個沒有車的城市裡,滴滴出行前沿業務技術團隊有了什麼樣的邂逅?清晨,會場外海灘日出的樣子由於計算機視覺及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本屆ICCV參與度創歷史新高,共收到2143篇論文投稿,比上屆增加了26%。
  • 滴滴D1:出行新物種的誕生與使命
    結合滴滴對出行市場的理解,比亞迪對新能源汽車的製造經驗,這款由滴滴與比亞迪聯合打造的純電動汽車正式亮相。當天,滴滴將重塑樂隊請到了發布會,其寓意不言自明。那麼,滴滴將如何通過D1重塑汽車與出行呢?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感知過現有網約車車型的某種不如意,或許是空間不夠大,或許是後排座椅太硬,又或許是後排沒有空調出風口。而作為全球最大共享出行平臺、手握海量數據的滴滴,對出行場景下司乘兩端需要什麼車更加清楚。
  • 滴滴計程車叫車服務在日本上線 國內用戶可在日本滴滴打車
    至誠網(www.zhicheng.com)9月28日訊  9月27日晨,滴滴日本在大阪舉行發布會,宣布在當地上線計程車叫車服務。隨著滴滴日本本地服務的啟動,大中華地區的滴滴用戶可開始在日本直接叫車;滴滴國際版產品也實現了在日本、澳大利亞和墨西哥三大海外市場之間的漫遊互通。  大阪是日本最活躍的工商業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超過883萬居民,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100萬人次,是迄今為止滴滴國際業務網絡中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