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 王琳,36氪經授權發布。
滴滴最近一場發布會請來了當紅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開場表演。
這一次,滴滴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這是一款為共享設計的網約車,D1不是按照整車付費,而是按照公裡付費。
經過八年在網約車領域的技術、數據、運營的積累,滴滴向硬體領域跨出一大步。
D1給出行行業帶來新的運營模式、新的進化速度、新的方向,滴滴期望它的出現可以重塑行業。
整個2020年,滴滴高速增長。國內月活用戶突破4億。過去五年,滴滴年運送乘客量超過100億人次。今年國慶節前,滴滴創下了單日為全球提供6000萬次服務的紀錄。
今年,網約車出身的滴滴開始跨界賣菜,當所有人都在質疑滴滴的供應鏈能力、地推能力、選品能力之時,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的全國日單量已經在雙十一期間突破1000萬。
這樣跨界的事情更考驗一家公司的戰鬥力以及領導者重塑公司的決心。
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
判斷一個產品重要與否的關鍵是看發布會的規格。
11月16日,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CEO程維、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CEO付強悉數出現在鳳凰中心。
11月16日,滴滴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程維在演講中暢想了對未來出行的期待。未來,享受出行服務將替代購買交通工具,共享化是未來出行的最優方案。看完視頻,你還覺得自己需要買一輛車嗎?
他們正準備迎接滴滴的新產品: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
滴滴為此籌劃了三年。2018年4月,滴滴與31家汽車產業合作夥伴共同成立「洪流聯盟」。過去三年,滴滴從平臺上連接的3100多萬臺車中,分析了大量的出行場景和數據,隨後,和比亞迪聯合打造的D1面世。
「這是一款專為共享打造的新物種,」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在介紹D1時表示,「包含了三大獨特設計理念:一是「由內而外」設計,二是產品即服務,為用戶(司機和乘客)專屬設計,三是通過數據賦能,智能可迭代。D1首次在數據層面將整車數據與滴滴平臺數據打通,實現了線下交通工具與線上運營平臺的結合。」
成立八年,這是滴滴第一次發布硬體產品。外觀上D1採用清新的「青果色」作為主打色調,未來會在不同城市,推出不同顏色的車輛。
柳青介紹,選牛油果綠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跟自然融合在一起,希望城市有越來越多的樹木、越來越多的綠色,出行行業因為自帶的焦慮感,多多少少是有些灰色的,但未來的出行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在她的眼中,出行的未來不僅僅是便捷舒適,還要有顏值。
滴滴定製網約車D1。
D1有寬敞的後排設計。和傳統網約車不同的是,D1車長4390mm、軸距2800mm,軸長比為63.8%。後排腿部擁有1000mm、頭部空間有992mm、後排肩部空間1425mm,一個身高175的男性坐到車內的狀態依然可以舒展自如。
此外,D1在車內人機互動、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定製化設計,如單側電滑門、開門禮賓燈、通過App可以提前定製車內的溫度,甚至可以在車裡唱卡拉OK。
D1採用了高度定製的超級座椅,該座椅採用了獨立肘靠+透氣面料、具備電動調節功能。滴滴出行副總裁、D1首席產品官楊峻開玩笑說,「這是這款車最貴的部分。「這讓司機長時間駕駛更舒適。
程維在發布會上表示,「按照公裡付費,是汽車的一次產業升級,就像運營商買話費送手機。我們希望D1的誕生推動汽車運營商按照每公裡使用付費,像交電費一樣為整個上遊產業鏈為能源服務商服務。(D1)表面是新的汽車,背後是新的模式,新的進化速度,新的方向,會給整個出行交通帶來新的變化。」這一運營模式,幾乎讓司機端實現「0成本」運營。
如何結合滴滴未來「0188」的目標,更能理解D1的推出。每天完成1億訂單,意味著每年100億小時花在車上,相當於2.5億部50集電視劇,500萬大學生大學四年的學時。柳青希望,「無論是用戶還是司機,這100億小時都能夠精彩、充實」。
不同於傳統汽車,由於D1是軟體+硬體結合,因此滴滴計劃每18個月對D1進行一次升級,這更像是打造一款網際網路產品,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跨界賣菜
「造車」始終是一個和出行產業息息相關的事情,而跨界賣菜著實讓人驚訝。
相比於拼多多和美團,滴滴率先在成都上線了橙心優選業務。這源於滴滴此前長達1年的調研。橙心優選總裁劉自成表示,2019年下半年滴滴就開始探討,今年疫情期間,滴滴在武漢組織了醫護車隊和社區保障車隊,接送醫護,也幫社區住戶購買日常用品。那時發現滴滴司機可以提供幫鄰居買東西諸如此類的服務。
今年3月,滴滴內部開始密集地討論社區電商。
在一眾賣菜選手中,滴滴一度並不被看好。但興盛優選的一位離職員工透露,「橙心優選前期招募了一批美菜精英成員,確實有一定的人才基礎。」「在倉配方面,興盛優選不論是時效性、履約成本和履約達成率方面,甚至不如橙心優選。」
5月28日,橙心優選進駐「第一城」成都,進入試運營階段,6月15日進入正式開通大倉、上線業務。而同時期的美團和拼多多,仍在招兵買馬甚至市場調研階段。橙心以超低價快速搶客,短時間內迅速打出名聲,在當時的成都團購市場引起一片譁然。
初上線成都後的橙心優選市場份額有多大?不到一個月時間,7月初,一則通知刷爆成都團長群。「因訪問量過大,橙心優選的小程序當時根本無法打開。」一位成都團長直言,橙心優選在成都市場的受歡迎程度超乎他的想像,「鄰居們不止一次反映,希望可以多增加橙心優選平臺的SKU。
「訂單量的猛增,隨之帶來運力需求的變大,滴滴司機們甚至開始『上位』彌補空缺,兼職送貨給團購的團長。在西南地區,橙心優選的日訂單曾以日訂單50萬遠超興盛兩倍。」
程維更是喊出,橙心優選投入不設上限,要全力拿下第一名
眼下,橙心優選正在跟興盛優選貼身肉搏。雙11期間,橙心優選的全國日單量突破1000萬,而興盛優選為1200萬單。
據垂直行業自媒體報導:11月18日,橙心將在長沙開啟第一波衝鋒,至少要做到日單40萬件。據記者了解的情況,18日上午,橙心優選長沙站的單量就突破40萬了。鑑於11月11日單量增長情況,很多供應商開始押注橙心優選,長沙第一波衝鋒戰來襲。
滴滴的想法是通過橙心優選使得公司具備更多元的能力與新的增長曲線。
滴滴正在重塑
2012年冬天,站在大雪中的程維想要打一輛車,可過了十幾分鐘依然沒有等來一輛計程車,彼時,他已經渾身凍透。一個想法在他的腦海中誕生:如果將周邊閒置的車輛集合起來,打車的效率或許就會提高。
年僅29歲的程維或許沒有意識到,他就此趕上了出行行業大變革的浪潮——汽車的大量普及帶來的弊端是尾氣排放導致的空氣汙染、大量停車場不斷佔用城市資源,但其背後汽車的平均使用時間只有5%。過去20年,北京市私家車保有量增長了9.7倍,但城市道路的總長度僅僅增長了1.9倍。顯然,城市的路網資源、基礎設施已無法承擔機動車的大規模增長了。
滴滴、Uber這些汽車運營商們通過共享的方式喚醒了沉默的社會資源。程維在發布會上表示,過去8年,滴滴通過快車、快的新出租、專車等多種出行方式將平臺汽車的使用率從5%提高到了60%。
但這遠遠不夠。當前國內移動出行滲透率只有3%,還有很多的需求沒有被滿足,高峰期用戶打車依然需要長時間等待。而在滴滴平臺,每天有25%的訂單未被滿足,這意味著幾百萬的運力缺口,這意味著幾百萬輛車和幾百萬個司機。
於是,為共享設計的D1面世。
「無證青年程維」的計劃是到2025年,搭載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到2030年,「希望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到時,滴滴將真正重塑出行行業。
將視野拉回至當下,D1剛剛邁出了第一步。
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CEO付強透露,D1將首先在長沙試運營,陸續推廣到全國,讓更多用戶可以通過滴滴App呼叫D1。讓大家都能真正做到「不買車,也能坐上更舒適的好車」。
而看上去毫不相關的賣菜業務則讓滴滴進一步增加了組織的戰鬥力。滴滴給橙心優選給予了極高的配置——小桔車服總經理陳汀負責,網約車CTO賴春波調任,並且還在大規模擴張,且現階段沒有人員規模的限制。
另一個需要明確的事實上,滴滴做社區電商並非毫無經驗可言。打車大戰讓滴滴積累了豐富的用戶運營與渠道開拓經驗,這是做社區電商的必備能力之一。而滴滴本身的技術、數據能力,能為橙心優選的鏈條效率提供幫助。
供應鏈的能力可以積累,而積累能力的過程也是滴滴重塑自身的過程。
站在更高的視角來看,無論是跨界賣菜,還是跨界造車,這都極其考驗一家公司應對變化的能力,以及組織、人才的多樣性。畢竟,增長是商業公司永恆的命題,而在複雜多變的競爭格局下,多樣化的能力意味著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