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說到太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的淡水湖,橫跨江、浙兩省,資源豐富的太湖也恩澤了江浙人民,尤其是在太湖之濱的城市更是受到其更多的潤澤,太湖之北的江蘇無錫,太湖之南的浙江湖州,太湖之西的江蘇宜興,太湖之東的蘇州,都是太湖之濱「魚米之鄉」,先天的地理優勢也讓這些城市成為國內經濟發展領先的城市。這些城市,除了湖州之外,我們一聽名字就與湖有關,其他三個似乎與湖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不過這也不影響我們都知道它們是太湖之濱的「魚米之鄉」。在安徽有一個縣城的名字,由於太過於直接,百分之九十的外地人都會誤以為它是太湖之濱的城市。
安徽這個縣城的名字到底有多直接呢?「太湖縣」,這個名字和「太湖」是不是太過於直接了?很多人外地人聽到這個名字,第一反應就是這座城市與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有什麼關係?是不是也是太湖之濱的縣城。太湖橫跨江蘇和浙江兩省,和安徽並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太湖縣這個名字和太湖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因為名字太過於直接,會讓很多外地人誤以為有聯繫。既然與太湖沒有聯繫,那麼為什麼會叫「太湖縣」,讓很多外地人產生誤會呢?
太湖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是安徽省安慶市的下轄縣。太湖縣歷史悠遠,遠在南朝宋武帝時(公元420年)便已經建縣,古時稱之為左縣,後又改名為晉熙縣。據當地史料《南畿志》記載因其地有眾多湖泊,故而以湖命名;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太湖縣在龍山湖水之側,因有大小湖泊遍布,因而得名「大湖」,實為「大湖」之意。
大湖和太湖畢竟不是一個字,怎麼後來就成了「太湖縣」呢?這個就是因為太湖縣人都方言問題了,在太湖縣「大」字的發音是發「太」字音,因為方言的問題,長此以往地叫下去,「大湖縣」就成了「太湖縣」,一直沿用至今。這也證明了太湖縣與橫跨江蘇、浙江兩省的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一丁點的關係都沒有。
因為方言的發音,「大湖縣」被喊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太湖縣」,也導致很多外地人不知道情況的人會誤以為與太湖到底有什麼關係。雖然太湖縣與太湖沒有什麼關係,沒有受到太湖的潤澤,但是受到大別山的恩惠,再加上是安徽最早省會安慶的管轄,這裡不僅擁有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觀,而且留下眾多名勝古蹟。
作為中國戲曲黃梅戲的搖籃之一的太湖縣,以「龍山夜雨、馬路西風、法華方竹、玄妙古松」而聞名,在其境內有一座世界朝聖東方文明的藝術殿堂的濃縮了華夏五千年文明的五千年文博園;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大別山的崇山峻岭之中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花亭湖;清末民初,為殷氏聚居的獨姓江淮古建築蔡家畈古建築群;歷史悠久,是我國佛法禪宗的發祥地之一的二祖禪堂等等。
太湖縣的名字是因為太湖縣的人方言把「大」讀成「太」,所以才讓大多數的外地人產生誤解,以為它與太湖有什麼關係。不過相信作為中國戲曲黃梅戲的搖籃之一的太湖縣,它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歷史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博大精深的禪宗文化,會在不久的將來為其正名,讓越來越多的人聽到關於它的故事,不會再聯想到「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