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德江縣平原鎮中心衛生院職工牟長舉,也是平原鎮南坪村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在幫扶工作中,我通過因戶施策選準幫扶措施,從2017年至2019年我幫扶的貧困戶先後順利脫貧。
編竹欄美環境
由於我是在貧困的家庭長大的地地道道農村人,又在我偏遠的故鄉基層工作,入戶走訪的時間較多,每當看到父老鄉們吃洋芋飯,走泥巴路、照煤油燈、住危房的畫面,心中就有無比愧疚。從那時起,我覺得要改變父老鄉親們的生活,就得找準方子、才能拔除窮根子。 2019年4月下旬,平原鎮脫貧攻堅指揮部把搬遷戶撤除舊房復耕復綠的工作落實在幫扶幹部肩上。我幫扶的南坪村大坪組牟長先戶是2018年冬搬遷到大龍的,在一起生活的只有戶主牟長先和兒子牟偉,當時牟長先在家務農,兒子牟偉在省外務工。
改廚房搬運磚
經過再三協商牟長先同意撤除舊房復耕復綠。撤瓦片、拆房子、堆放木料用了8天時間,他家的拆舊復綠工作總算完成。但是牟長先的兒子對政策不理解,第九天他知道房子被拆後,跑來找我幫他還原。 「搬新房拆除舊房是政策規定,舊房拆了不僅可以提升村容村貌,國家還有補助。」最後經過攻堅隊,村組幹部講政策,最終才罷休。 2020年初,拆除舊房政策兌現了,搬遷自籌資金6000元扣除後,他家還得了3000元拆除補助資金。牟偉很高興的說:「感謝你幫我家做了好事,我家搬遷手續總算全部辦妥了 」。
人居環境整治
「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感謝攻堅隊、感謝幫扶幹部,我現在已經終於有了自己家」。我的幫扶戶陳啟友,起初很不好溝通。他是獨居戶,一個人在外務工,家裡房子很破舊、水電、衛生間等基礎設施都不完善。經過危房改造政策落實,幫助他的水電解決,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政策(補短板政策)終於達到脫貧條件,最後陳啟友很感激,內生動力也被激發了起來。 南坪村大坪組的喻國勇家,有5口人共同生活,因兩個老年人弱勞動力,1個孩子讀書,牟雪紅患病需長期治療,喻國勇個人務工,經濟十分困難。為了達到脫貧標準,我幫助老年人爭取發展養牛項目補助1年3000元,他家的醫藥費靠醫療保障政策報銷了90%以上。另外,還幫助他家解決貧困人口最低生活補助保障一個月812元,孩子讀書義務教育有保障,他家也如期脫了貧。
陳啟友從老舊危房搬進了新房
2019年是德江脫貧摘帽之年, 我除了做好本身的幫扶工作外,還要服從攻堅隊統一部署和隊友們共同完成五改一維,拆除老舊危房,編竹欄、房前屋後硬化、人居環境整治,打掃公路,打掃公共場所,宣傳四個好,抓產業發展等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很有價值和意義。 通過脫貧攻堅,南坪村改變了村容村貌,村村寨寨通了硬化路,安裝了路燈,人居環境煥然一新,住房,醫療、教育都得到了保障,鄉親們的生活也過變得一天比一天幸福。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編輯 胡銳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