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德江縣平原鎮南坪村...

2020-12-21 天眼新聞

我是德江縣平原鎮中心衛生院職工牟長舉,也是平原鎮南坪村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在幫扶工作中,我通過因戶施策選準幫扶措施,從2017年至2019年我幫扶的貧困戶先後順利脫貧。

編竹欄美環境

由於我是在貧困的家庭長大的地地道道農村人,又在我偏遠的故鄉基層工作,入戶走訪的時間較多,每當看到父老鄉們吃洋芋飯,走泥巴路、照煤油燈、住危房的畫面,心中就有無比愧疚。從那時起,我覺得要改變父老鄉親們的生活,就得找準方子、才能拔除窮根子。   2019年4月下旬,平原鎮脫貧攻堅指揮部把搬遷戶撤除舊房復耕復綠的工作落實在幫扶幹部肩上。我幫扶的南坪村大坪組牟長先戶是2018年冬搬遷到大龍的,在一起生活的只有戶主牟長先和兒子牟偉,當時牟長先在家務農,兒子牟偉在省外務工。

改廚房搬運磚

經過再三協商牟長先同意撤除舊房復耕復綠。撤瓦片、拆房子、堆放木料用了8天時間,他家的拆舊復綠工作總算完成。但是牟長先的兒子對政策不理解,第九天他知道房子被拆後,跑來找我幫他還原。  「搬新房拆除舊房是政策規定,舊房拆了不僅可以提升村容村貌,國家還有補助。」最後經過攻堅隊,村組幹部講政策,最終才罷休。   2020年初,拆除舊房政策兌現了,搬遷自籌資金6000元扣除後,他家還得了3000元拆除補助資金。牟偉很高興的說:「感謝你幫我家做了好事,我家搬遷手續總算全部辦妥了 」。

人居環境整治

「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感謝攻堅隊、感謝幫扶幹部,我現在已經終於有了自己家」。我的幫扶戶陳啟友,起初很不好溝通。他是獨居戶,一個人在外務工,家裡房子很破舊、水電、衛生間等基礎設施都不完善。經過危房改造政策落實,幫助他的水電解決,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政策(補短板政策)終於達到脫貧條件,最後陳啟友很感激,內生動力也被激發了起來。   南坪村大坪組的喻國勇家,有5口人共同生活,因兩個老年人弱勞動力,1個孩子讀書,牟雪紅患病需長期治療,喻國勇個人務工,經濟十分困難。為了達到脫貧標準,我幫助老年人爭取發展養牛項目補助1年3000元,他家的醫藥費靠醫療保障政策報銷了90%以上。另外,還幫助他家解決貧困人口最低生活補助保障一個月812元,孩子讀書義務教育有保障,他家也如期脫了貧。

陳啟友從老舊危房搬進了新房

2019年是德江脫貧摘帽之年, 我除了做好本身的幫扶工作外,還要服從攻堅隊統一部署和隊友們共同完成五改一維,拆除老舊危房,編竹欄、房前屋後硬化、人居環境整治,打掃公路,打掃公共場所,宣傳四個好,抓產業發展等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很有價值和意義。  通過脫貧攻堅,南坪村改變了村容村貌,村村寨寨通了硬化路,安裝了路燈,人居環境煥然一新,住房,醫療、教育都得到了保障,鄉親們的生活也過變得一天比一天幸福。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編輯 胡銳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咱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丨德江縣荊角鄉柏楊村...
    我是大龍開發區的新市民羅序國,搬遷之前我家住在德江縣荊角鄉柏楊村莊元組。能趕上這樣的好時代,享受黨和國家的關懷和照顧,我很高興、很滿足。感謝黨和政府培育的扶貧精英好幹部,他們對我們的關懷和付出,讓人感動。回想過去,我們村條件差,大家過的很艱辛。
  • 「鄉親們的事就是我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
    「鄉親們的事就是我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1-29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幹部吳宇珊。2018年1月在德江縣潮砥鎮衛生院參加工作,成了一名護士。2019年3月7日,我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背著行囊「駐」進了村裡(石板社區),從一名衛生院護士轉變成石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大回訪」見證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普安縣江西坡...
    我叫黃政,2018年夏,結束了二年半駐村擔任黔西南州普安縣江西坡鎮聯盟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按照組織要求,我的幫扶工作告一段落,帶著鄉親們的期許,回到了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這個大家庭。由於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感覺仍然與他們在一起坐在火堂旁拉家常,像從未離開過一樣;時常夢到與眾鄉親並肩戰貧困的場景,夢到老搭檔潘支書和仍然堅守在脫貧攻堅前線的戰友們……  2020年11月3日,我收到了集團黨群工作部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印發〈開展駐村幫扶「大回訪」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召開動員會的消息時,心情特別激動
  • 「我的扶貧故事」戰貧路上,需要我們做的還有很多|銅仁市德江縣桶...
    安亞(前排左)組織村民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我是德江縣桶井鄉綜治中心專職副主任安亞,2017年7月,有幸被組織選派到桶井鄉沿江村任攻堅隊長,成為一名脫貧攻堅戰士。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群眾會上我把「要解決村民出行難,要改變村容村貌,要發展產業,要讓村民吃得飽,穿得暖,住房有保障……」想法說出來時,鄉親們那一雙雙滿是懷疑的眼神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德江縣楓香溪鎮坪灣村...
    打開記憶的匣子,幫扶往事歷歷在目,感動、感恩、擔當等詞彙縈繞心間......我是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楓香溪鎮坪灣村幫扶幹部唐永初。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全體扶貧幹部,吃住在村。以增加群眾收入,解決農戶困難為己任,逐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五改一化一維等,確保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坪灣村扶貧幹部齊上陣拆除老舊危房一路走來,每個扶貧人都有自己的扶貧小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要做群眾的「主心骨」丨綏陽縣溫泉鎮南坪村駐村...
    我叫趙小波,是綏陽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9年5月,因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需要,單位抽派了70%幹部組成脫貧攻堅小分隊,下沉到綏陽縣溫泉鎮華光村和南坪村,協助村開展工作,我和我的4名同事駐在南坪村,與村支「兩委」同志戰鬥在一起。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的幸福教育者|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
    而今,擔任扶貧工作,在走訪入戶中精準核實各項資料,在聯繫貧困戶中,儘自己力量為包保的精準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用心用情能為扶貧工作獻一份力我更是義不容辭。   每一年將近千幅春聯分貼到精準貧困戶門上,看他們笑臉盈盈的接過對聯,對而今是的幸福生活充滿希望,對幫扶者而言也是一種無上的鼓勵,幸福的傳遞。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逐夢前行丨銅仁市德江縣長豐鄉黨政辦...
    2019年1月根據銅仁市德江縣長豐鄉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我負責幫扶新光村5戶貧困戶,張阿姨則是我幫扶的5戶貧困戶之一。第一次走訪貧困戶說實話,由於我年齡小、資歷少,剛到村裡時,大家都不太信任我。我感到非常委屈,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群眾工作上的不足,與「走進群眾家裡,走進群眾心裡」還有很大的差距。 後來,只要有空,我就到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裡走訪,與他們拉家常,聽他們講故事,為他們出點子。遇到問題就及時幫助他們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就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下來,帶回村攻堅隊跟大家一起研究,確保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窮山溝,開啟新生活|德江縣潮砥鎮營盤村大龍...
    「感謝黨的好政策,給我一個溫暖的家。」我是銅仁大龍經濟開發區龍江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新市民黃仕珍,住進這麼好的小區,感覺自己就像做了一場夢。  搬遷之前,我家住在德江縣潮砥鎮營盤村小溝組,那裡山高坡陡、土地貧瘠,靠種玉米紅薯等低效農作物餬口。就算收成不錯,但想要變賣成錢,還得沿著陡窄崎嶇的山路背出去。  老家與外界溝通困難的歲月,下雨天出門都要拿把鐵鍬,一邊填土一邊鏟水才能通行。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2020-12-2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德江楊海沙:心繫群眾冷暖 帶領鄉親脫貧
    我叫楊海沙,是銅仁文體廣電旅遊局工作人員。2018年3月26日,我受組織安排,來到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水塘村新貌初到水塘村時,這裡的貧窮落後還是出乎我的意料,讓我倍感責任重大。召開院壩會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2018年5月的一天,在走訪過程中,我發現一處閒置危房在冒煙,為防止火災,我急忙走上前去,看見一位身材微胖、頭髮蓬鬆的中年婦女,正在破舊不堪即將倒塌的危房內釘塑料布,我立馬上前詢問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八年戰貧 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丨播州區平正鄉...
    昔日窮山溝,今朝幸福屯,這是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葛藤村戰脫貧、奔小康的真實寫照,也是我當初回鄉的夙願。  我叫雷小偉,地地道道的葛藤村人,出生在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土地資源石漠化嚴重的山村。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2018年3月,我從銅仁市應急管理局煤礦監管科的一名採礦工程師,成為了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駐村幹部的一員。初到鮓魚村,看到的是很多留守在家的婦孺小孩,通村公路沒有硬化凹凸不平,沒有路燈,沒有連戶路,老舊危房散落在各個角落,環境衛生髒亂......沒有一點生機的村子,心瞬間涼了半截。
  • 「我的扶貧故事」走出大山的幸福日子丨興義市捧乍鎮垛坎村幫扶...
    我叫歐陽燕,是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捧乍鎮垛坎村的幫扶幹部。小夏是我扶貧的對象,他年紀不大三十出頭,一頭短髮。和大多數老鄉一樣,他不愛講話,初次見面就一個勁地笑。他人精明也很能幹,但因為一家7口人都等著他賺錢補貼家用,所以常年出工在外,極少回家。三個孩子也多是夏爺爺夏奶奶陪著長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多了一位父親|德江縣長堡鎮大宅頭村駐...
    我叫餘萍,德江縣長堡鎮龍橋完小教師。2018年1月,我與該鎮大宅頭村下鹽井組三戶貧困人家結緣,成為他們的幫扶責任人。之後的每個寒(暑)假、周未或課餘時間主要任務就是幹幫扶工作。幫扶中,我與我的貧困戶都結下了深厚感情。現在,我來說說我和我的幫扶戶「亨爸」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有我最牽掛的人丨德江縣潮砥鎮小溪村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小溪村駐村幹部張著奎,今年60歲。雖然9月份已經退休,但我依然堅持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發揮餘熱,因為這裡有我最牽掛的人,我想繼續和大家並肩作戰。張著奎(中)在群眾家裡宣傳政策2019年3月,潮砥鎮學校急需派出一名老師去駐村,單位老師們教學任務重,幹部職工普遍是上有老下有小,駐村人員不好選定。我主動請纓奔赴扶貧一線,單位領導當即回絕了我。
  • 「我的扶貧故事」詮釋對黨的忠誠 實現對人民的承諾丨德江縣煎茶鎮...
    我叫黎海兵,28歲,是一名黨員。2015年9月參加工作進入鄉鎮扶貧站,現任德江縣煎茶鎮扶貧工作站站長,歲月匆匆,一晃做扶貧工作整整5個年頭,驀然回首,脫貧攻堅碩果歷歷在目。輔助醫生給小孩看病自踏入扶貧工作站以來,我始終謹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剛接觸扶貧工作,常常隨身帶著脫貧攻堅相關手冊、資料和一支中性筆,以最短時間熟悉工作業務,經過幾個月時間,走遍全鎮21村(社區),常常白天走家串戶,察民情、解民憂,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窮山溝,開啟新生活|德江縣潮砥鎮營盤村大龍...
    「感謝黨的好政策,給我一個溫暖的家。」我是銅仁大龍經濟開發區龍江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新市民黃仕珍,住進這麼好的小區,感覺自己就像做了一場夢。  搬遷之前,我家住在德江縣潮砥鎮營盤村小溝組,那裡山高坡陡、土地貧瘠,靠種玉米紅薯等低效農作物餬口。就算收成不錯,但想要變賣成錢,還得沿著陡窄崎嶇的山路背出去。  老家與外界溝通困難的歲月,下雨天出門都要拿把鐵鍬,一邊填土一邊鏟水才能通行。
  • 「我的扶貧故事」與鄉親們一起度過的日子是最幸福的!丨威寧自治縣...
    我叫張焯源,2019年6月,我主動請纓,從畢節市投資促進局選派到威寧自治縣麼站鎮,掛職鎮黨委副書記,主要聯繫田上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能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我的最大榮幸,尤其是在田上村和鄉親們一起度過的那些難忘時光,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