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全國針對星級酒店飯店星級的公示中,有9家酒店被取消星級,來源於全國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的公告,莫非僅靠評級就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在過去的一年中已經有29家五星級酒店被取消星級。這一次不是第一次。相關部門的這次整改,預示著哪些內容?涉及到的品牌有喜來登,希爾頓,雷迪森等國際知名酒店。足可看出這次對酒店星級整改的力度,也預示著星級酒店不再是一成不變。
這次整改的主要問題在於衛生方面,好多知名酒店的衛生標準並不達標,所以出門在外還是需要多加防範。對於星級的評定衛生作為做主要的考核指標之一,並沒有按照相關規定達到標準,「摘星」也不是很冤,但是你會發現,眾多酒店的通病就是衛生,希望這次整改,能夠給其他酒店起到警示作用。
去年被爆料的「杯子的秘密」視頻被網上廣泛流傳,從此引發了一場關於酒店衛生的血雨腥風。此後,「星級酒店不換床單」等猛料不時抖出,大眾對五星級酒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不信任感也進一步加劇,也自然對星級酒店規範管理提出挑戰。
對於高端酒店而言,星級關乎到酒店形象、服務和定價,也直觀反應到酒店的發展和盈利。1993年相關部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評定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規範和標準》開始了對酒店的星級評定,出發點是為了讓旅遊業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更加便民化。
然而,由於五星酒店評級是建成後直接申報,覆核也是酒店「準備好」之後申報,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缺乏有效退出機制。有些酒店仗著「終身制」,開始打起歪主意,投入巨大的資源進行評選,拿到星級評定結果後,就只顧利益卻不把衛生等基本服務放在眼裡。
通過這次有效的監督管理,取消星級,對於部分酒店來說,損失了巨大利益。但是之前的行業監管,被指出頻繁放水。不是總等到問題曝光後才去執法取證,就是迫於輿論壓力作出「罰款2000元」的處罰,對類似亂象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威懾與約束,無形之中縱容了「破窗效應」。這次重磅出擊可謂是對症下藥之舉,讓那些急功近利者不能再鑽空子。
隨著時代的進步,旅遊業的發展,老百姓需要的並不是所謂的「星級」而是真真正正能夠讓人放心的企業,讓出行的遊客不再因為其他不必要的問題所擔心,更不要因為花了昂貴的價錢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評定星級並不是終點,而是繼續完善服務的開始。對於高端酒店來說,評級越高就要把用戶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這樣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