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320年歷史的老牌坊受傷了(畫圈處)
裂痕最寬處有2毫米
閩南網7月11日訊 千年古剎安海龍山寺山門牌坊最東側的一根石柱裂了一個星期了。
在一個多月前,寺廟管理方未經報批,在該石柱旁邊安裝了一部電動門。有村民懷疑石柱裂縫與電動門有關,但安海警方表示,正在與文保部門一起調查,目前並不排除人為破壞原因。
昨天,記者從晉江文體新局了解到,目前,初步的修繕方案已經出爐,經上級部門批准後,他們將邀請有專業資質的施工單位著手搶救性修復。
事件
牌坊石柱攔腰現裂縫
最早發現裂痕的,是在寺廟大門口擺攤的顏師傅,7月2日傍晚6點多,他正準備收攤走人,無意間發現牌坊東側的石柱有條裂痕。顏師傅隨即和其他商販一起,把情況告訴了寺廟的保安。
「當時裂痕還細,第二天就變大了。」顏師傅說,此後,可能是擔心裂縫繼續擴大,寺廟的電動門就再也沒關過。
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東側石柱腰部的裂痕清晰可見,在能看到的石柱三面,都有裂痕環繞,最寬處約有兩毫米。仔細查看,最西側的一根石柱也出現一條像絲線一樣的細微裂縫。
說法
龍山寺:第一時間上報並報警
對此,龍山寺釋義平法師表示,事發後,寺廟拉繩並張貼告示,不讓人靠近牌坊,當晚也將情況上報給晉江文體新局。第二天一大早,文物保護專家就趕到現場查勘。隨後,在專家建議下,他們搭建了一個鋼架用以加固受損的石柱,並向安海派出所報警。
此外,該寺釋上承法師還提供了一個細節。事發當天下午6點33分,他看到一張貼在石柱上的提醒行人別靠近電動門的告示被撕了,就重新貼上告示。大約15分鐘後,當他回到辦公室,一名村民匆匆跑來說,「柱子裂了」。他前往現場一看,裂痕處還有石頭粉末,有一處缺口很明顯。而事後查看對著山門牌坊的監控,發現監控線路已被人剪斷,寺廟裡其他監控都正常。
晉江市文體新局負責人黃先生介紹,由於安海龍山寺是「國保」單位,事發後,他們按照相關規定,將情況向泉州市和福建省文物主管部門匯報了,近日,還需要將此情況上報至國家文物局。
文保部門:已基本形成修複方案
龍山寺地處安海鎮型厝村,始建於隋越王皇泰年間(618~619年),重建於清朝康熙癸酉年(1693年),受損的牌坊距今已有320年的歷史。
昨天下午,釋上承法師介紹,經專家商討,初步建議採用從石柱頂部插入防鏽鋼管,中穿整個石柱的方式,來加固受損石柱。晉江文體新局相關負責人李先生表示,這樣既不會影響石柱外觀,又可加固修復,達到破鏡重圓的效果。對於如何在插入鋼管時避免加速石柱裂痕,則需要文保專家來論證解決。
「文物修繕要求非常嚴格。」泉州市文廣新局一相關負責人介紹,文物保護監管主體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但按照規定,作為「國保」單位,龍山寺石柱要修繕,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法規定來層層報批。
調查
電動門安裝是否報批?
今年5月初,國務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3處,安海龍山寺名列其中。
釋上承法師說,自從今年4月份首次實行僧人自主管理後,就決定推行一系列佛教寺廟規範化管理措施,其中就包括安裝大門。
然而,作為「國保」單位,安裝電動門是否向上級部門報批?
對此,該寺釋義平法師解釋,當初應該有向晉江市文體新局報批。不過,他拒絕向記者出示批覆文件。
而晉江市文體新局表示,龍山寺安裝電動門並沒有匯報情況,屬於違規行為。
電動門與石柱受損是否有關?
據了解,一個多月前,龍山寺的管理方開始在牌坊旁安裝電動門。電動門運行十多天後,石柱出現裂痕。因此,有人猜測,是不是電動門的施工影響石柱地基導致石柱受損。
該寺法人代表釋向願法師認為,現在警方和文物保護部門還在調查,受損原因還沒鑑定出來,因此不好下結論。
安海派出所李所長介紹,對於石柱受損,目前警方還在調查,不排除人為破壞等因素,將與文物保護專業人士一同調查確認受損原因。
晉江市文體新局相關人士表示,等石柱修繕好了,該局將邀請省文物保護專家到現場評估,如果評估結果為電動門影響文物保護,將要求寺廟管理方拆除。
□連結
「龍山寺」位於晉江市安海鎮型厝村北的龍山之麓,故名龍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剎,系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142座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隋皇泰年間(618~619),初名普現寺,又名天竺寺,俗稱觀音店。
龍山寺以其宏偉的規模,非凡的氣勢,嚴整的布局,奇妙的結構和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而名噪海內外。如今,臺灣省有數以百計的龍山寺分靈。龍山寺儼然成為密切泉臺關係的重要橋梁。(本網記者 陳建輝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