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賓館的熱歷史與冷歷史

2021-02-21 西安秦腔

人物傳記

1964年9月14日,京西賓館正式營業

圖為京西賓館現貌

《新聞聯播》裡,京西賓館的出鏡率堪比人民大會堂,但因其會議室屋頂裝飾與後者類似,故少有人注意。當然,如果你想沿著長安街一路向西,去找尋京西賓館的身影,恐怕也有點困難,因為這棟位於羊坊店路1號,與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臺、軍事博物館隔路相望的賓館只有門牌號沒有招牌。即便順利找到,想進入京西賓館,也極為不易,除非你有會議通知書或會議工作人員的邀請。

一直以來,作為中央軍委、國務院舉行高規格大型重要會議的場所,京西賓館有著「最安全的賓館」和「會場之冠」的美稱。京西賓館儼然是中國現代史的見證者。「文革」的荒唐、四人幫的審判、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撥亂反正,在京西賓館裡輪番上演,它就像為歷史提供註解的最佳讀物,值得我們一翻再翻。

最初設計為部隊招待所

1959年,京西賓館籌建。初期,賓館對外稱將建造「八一飯店」,設計為軍隊招待所,僅供接待國外軍事代表團和軍委內部會議,不對外營業。在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蕭華的設想中,「八一飯店」建成後,它將與軍事博物館、解放軍劇院和解放軍體育館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築群。

三年困難時期,籌建「八一飯店」的計劃擱淺,1960年5月,「八一飯店」工程雖破土,但因經費不足兩度下馬。1964年1月,解放軍總後勤部營房部組織施工隊再次建造。8個月後,飯店一期工程完工,9月14日正式營業。為解決賓館工作人員的來源問題,1964年5月,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發出通知,先後從瀋陽、北京等9大軍區和空軍、海軍等6個兵種,選調幹部95人、職工401人。

當時的「八一飯店」僅有西樓和會議樓,建築總面積58864平方米,造價3666萬元人民幣。西樓共13層,1層為大堂,2至12層為客房,13層為包房和餐廳,以蘇式建築風格聞名,為當時北京市最高建築。軍委秘書長羅瑞卿根據其地理位置為其定名「京西賓館」。

1986年11月13日,京西賓館東大樓在拆除原來5層家屬樓的基礎上落地翻建。4年後,東大樓竣工,地上29層,地下3層,套間23套,雙人間549套,可供35人開會的會議室21個,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至此,京西賓館3棟大樓(東、西、會議樓)初具規模。

後來,針對西樓和會議樓初建時沒有考慮抗震因素,北京市政府投資僅1.4億元人民幣援建會議樓和新建大會議廳工程,其他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力。在改建升級的過程中,京西賓館的各項硬體不斷翻新,洗衣房、撞球室、健身房、按摩室、桌球、棋牌室等娛樂項目設施應有盡有。就在十八大前夕,京西賓館還貼心地將客房內原先的顯像管彩電全部更換為大屏液晶電視,方便代表們觀看新聞。其他細節上,京西賓館頑強保留著最初的政治傳統。在賓館客房和會議室內,住客除可拿到刻有京西賓館字樣的鉛筆外,還可拿到被高層領導用於批閱文件、如今市面上已不常用的紅鉛筆。

大鬧京西賓館事件

1964年,北京市除北京飯店、民族飯店、前門飯店、華僑大廈外,京西賓館的建築設備是最好的。第一批入住京西賓館的是阿爾及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巴基斯坦、緬甸等6個國家的黨政代表團以及來自其他34個國家的61個專業代表團,當時正值國慶。同年10月20日,參加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東北代表團、中南代表團、解放軍代表團及其他工作人員也開始入住此地。

在時任京西賓館副主任楊軍戈的印象裡,京西賓館如此有秩序的正常工作僅僅維繫了三年,到1967年由於國內「階級鬥爭」形勢的不斷升溫,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爆發,京西賓館成為備受外界衝擊的焦點。其中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發生在1967年1月的「大鬧京西賓館事件」。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四大」一度向軍隊蔓延。1967年1月19日下午,中央軍委在京西賓館召開的擴大碰頭會上,就軍隊要不要開展「四大」等問題,葉劍英、徐向前和聶榮臻三位老帥同江青、陳伯達、康生、姚文元等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針對江青等人要軍隊支持革命群眾開展「四大」的說法,葉劍英堅決反對,他說,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柱石,戰備任務很重,負有保衛黨中央、保衛※※※、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重大責任,軍隊穩不住,一旦敵人入侵,就無法應付。軍隊沒有鐵的紀律,松松垮垮,命令不服從,打起來放羊,軍隊就不稱其為軍隊了。

爭來爭去,雙方僵持不下,江青佔不了上風,就祭出了攻擊蕭華的牌。她聲稱蕭華是「全軍文革小組」組長劉志堅的黑後臺,劉志堅執行「中央文革」指示不徹底,是蕭華打馬虎眼,並質問:「蕭華是總政主任,發文件,把總政和軍委並列,是什麼意思?」葉群隨聲附和,從口袋裡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稿子念了起來,說蕭華反對林副主席,破壞文化大革命,必須公開向軍隊院校師生作檢查等等。一時間,批判蕭華的發言稿如紙片般飛來,在未弄清江青、葉群代表誰發言的情況下,徐向前在散會時鄭重宣布,「今天會議的內容要嚴格保密,不準外傳。」

誰料會後楊勇竟在排以上的幹部會上做了傳達,總政副主任袁子欽的筆記本被「造反派」搶走。19日當晚,蕭華家被抄,他匆忙從景山東街寓所的後門脫身,本想跑去找徐向前,卻發現他也遇到麻煩,蕭華只好轉到總政副主任傅鐘上將家,借車趕到西山葉劍英住所求救。

1月20日上午,軍委碰頭會繼續在京西賓館召開,眼見蕭華沒來,江青故意大聲問道,「總政治部主任怎麼不見了?他躲到哪裡去了?」不一會,蕭華來了,徐向前問他昨晚去哪了,蕭華躲躲閃閃,徐生氣地說,「你是膽小鬼!你怕什麼,他們能把你吃掉嗎?」蕭華如實講了昨晚的情況,徐向前氣得直拍桌子,因為力氣太大,茶杯蓋子掉到了地上。

蕭華的脫身出乎江青的意料,她驚訝地問他是怎麼逃出來的。沉默的葉劍英大聲說道,「他昨天半夜裡跑到我那裡去了,是我把他收留下來的,如果有窩藏之罪,我來擔當。」葉一邊說著,拍案呵斥,傷到了手。江青等人一下被鎮住了,不敢再提抓蕭華的事,而「大鬧京西賓館」一說就這樣傳開了。

其實在此之前,京西賓館就已經成為林彪打擊軍隊高層的重要場地了。荒唐的是,這位被打壓的軍隊高層竟還是京西賓館的命名者――羅瑞卿。

1966年3月4日,中共中央在京西賓館召開的討論羅瑞卿問題的會議上,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人在林彪、葉群的策劃下齊上陣,誣衊羅瑞卿是「篡黨、篡軍、篡國的大陰謀家、大野心家、大危險人物」。為了將羅的罪名坐實,吳法憲還逼迫劉亞樓的遺孀在吳一手炮製的偽證上簽字,證明羅瑞卿要奪林彪的權,此次會議直接導致了羅瑞卿的跳樓。

「走資派」的庇護所

老帥們大鬧京西賓館後,一大批地方和軍隊受到衝擊的幹部在那裡暫避風雨。很快,京西賓館成為「走資派」的庇護所、「造反派」攻擊的重點。僅1967年1月,就發生了10餘起衝擊事件。鑑於此,1月26日中央軍委做出決定:「京西賓館同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一樣屬於保護單位。京西賓館的文化大革命要按照軍以下部隊的辦法,搞正面教育,不搞四大,不搞戰鬥組織,不搞串連,軍隊和地方戰鬥組織不許衝擊。」但就在軍委的決定通告貼出去兩個小時後,楊軍戈回憶,「新疆農學院『紅旗造反團』企圖強行進入京西賓館大樓揪人。賓館警衛人員耐心但強制勸阻。氣急敗壞的『造反團』塗抹了軍委的決定,大罵賓館『保皇』。」

為了給總參管理局領導人施壓(京西賓館為總參管理局的下屬單位),「1月28日總參管理局『革命造反派』不顧軍委『不許衝擊京西賓館』的決定,包圍賓館,封鎖出入口,還檢查了阿爾巴尼亞軍事代表團進出的車輛。致使在賓館開會後的周總理、葉帥、聶帥無法離開賓館。」

當時,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住在京西賓館,南京造反派派了六七百人來抓他。雖然他們被死死堵在賓館外面,但北京造反派的加入讓形勢越來越危險。許世友見此情形,把住在京西賓館的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及張希欽(一說是張震)等人組織起來,將京西賓館的開水壺集中在七樓(一說是十二樓)做「水雷彈」。他下令讓工作人員關閉電梯,一伺造反派衝上樓,就用開水壺往下衝。

許世友自身還帶了槍,準備做最壞的打算。一切防範工作準備就緒後,許世友給周恩來、林彪、葉劍英和徐向前打了電話並請轉報※※※。他說,「今天造反派來抓我許世友。我革命大半生,戰場上槍林彈雨都不怕,今天來抓我,我更不怕。誰敢抓我,我就向誰開槍!」

周恩來知道許世友脾氣火暴,敢說敢做,他怕雙方鬧起來引起大禍,掛完電話後立馬讓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傅崇碧跟徐向前到京西賓館做許世友的工作。與此同時,※※※指示中央文革小組派關鋒到賓館做造反派的工作。

「許世友見了徐帥後,情緒非常激動,說,『我出生入死為革命,我許世友犯了什麼錯誤?中央批評我可以改,為什麼要來抓我?為什麼要汙辱我?』」事後想起這件事,楊軍戈都覺得十分後怕,「那一天如果沒有周總理及時處理,京西賓館就可能發生命案。」

經許世友一事後,周恩來對京西賓館的安全保衛工作更加上心。1967年2月7日,周恩來向傅崇碧作了如下重要指示:「京西賓館從1967年2月7日零點起開始實行軍事接管,未經北京衛戍區允許任何人不許進入。如果有人要進的話,講清道理,避免衝突,說明這些人(中央軍委首長、各軍區首長)來開會是中央請來的。」「京西賓館要設接待室,有問題到接待室談……不許衝擊,不許進去抓人,不許把人揪走,衛戍區要絕對負責。」當天下午4點,周恩來委派秘書對京西賓館軍事接管問題進行了檢查,並指示說「接待室不能設在大樓,可以設在東小樓(即現在東大樓的位置),要把力量配備好。未經許可不能進入賓館,不但前門不能進,後門也不能進,一定要管好」。此外,賓館接待室還安裝了一部直通總理辦公室的電話。

1967年,中央將大區和省市一些靠邊站的領導集中到京西賓館住,東北局第一書記、開國上將宋任窮被安排到6樓東頭的套間。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唆使下,時常有造反派衝進京西賓館去揪鬥他。有時他們把宋任窮從京西賓館拉到西苑飯店進行輪番批鬥。有時,宋任窮被拉到西苑飯店的院子裡遊街,最危險的一次是8月21日造反派衝進京西賓館,準備用繩子將宋任窮從六樓的陽臺上吊下去。

好在傅崇碧負責指揮的警衛部隊及時趕到六樓,將宋從造反派手中奪回,轉移到安全地點,宋任窮才倖免於難。周恩來得知消息後很是生氣,為了保護一大批老幹部,他親自指示軍委辦公廳「今後對衝擊京西賓館處理要嚴格。打了人要賠禮,打了東西要賠償」。指示賓館「要抓緊對幹部、職工的思想教育」,要求門口「應該有一個排」,並指示賓館立即修圍牆。我們如今看到的京西賓館的圍牆就是在那個時候突擊建成的。

「八二一事件」後,北京衛戍區常駐京西賓館兩個連。一直到「文革」結束,京西賓館的保衛力量才又恢復常態,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常駐京西賓館1個連,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換防一次。

最光輝燦爛的36天

「四人幫」被粉碎後,京西賓館迎來了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36天――始於1978年11月10日,終於12月15目的中央工作會議。它的召開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充分準備,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西賓館開幕,為期5天。會上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中國的命運由此改寫。

時任北京衛戍區某警衛連連長何訓祥清楚地記得,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當天,載有華國鋒的紅旗轎車第一個到達會場。下車後,華國鋒徑直向電梯走去。沒過多久,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相繼進入賓館3樓會場。

作為京西賓館會議科的服務員,張麗華對領導們的專屬號杯熟記於心,杯子號碼從1排到44,以紅漆寫在杯把的下面。「我記得清清楚楚,鄧小平是12號杯,葉劍英是3號杯,李先念是13號杯……雖然我們對號碼爛熟於心,但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前夕,我們十幾個服務員還是坐在一塊,重新默記了一遍,當時的杯子都是白瓷的,沒有花紋,顯得樸素大方」,張麗華回憶道。

在張麗華的眼中,鄧小平在開會期間愛喝水,那時候規定兩小時的會議期間每20分鐘續一次水,細心的張麗華發現,每次給鄧小平續水的時候他的杯子都不是滿的,「他講話多,喝水自然要多一些。」

「那時的會場,每個代表都在聚精會神地聽啊,記啊。在小組討論會上,代表們更是暢所欲言。都很踴躍,有的代表發言多了,喝水就多起來了。」張麗華透露,「當時給代表們續水的不同於主席臺的大暖瓶,而是大鋁壺。」會議休息期間,何訓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與會代表三三兩兩走出賓館,結伴在院子裡散步。有的邊走邊討論,有的邊說邊用手比著……「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精神煥發,面容裡透著興奮」。

晚上,京西賓館會安排很多娛樂活動,比如組織舞會,放映電影等。夜深人靜時,站在哨位上的何訓祥發現,京西賓館幾層樓的房間仍燈火通明。

作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地――如今的京西賓館三層第一會議室依舊保留著當時的模樣,從椅子到喝茶的玻璃杯樣式,會議室的牆上還懸掛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八個大字。

保密先進單位

每次重大會議前,保衛部門會對京西賓館進行多次拉網式排查。針對不同等級的會議,保衛部門會制訂相關的警衛方案,部署警力,並在重要部位、重要現場實行幹部定崗定位,嚴格門衛、驗證和會客制度。

迄今為止,京西賓館從未發生過洩密事件,這多半歸功於他們對職工的規定――自覺做到保密工作「十不」,在會場拾到文件、錄音磁帶及時轉交會議單位。2001年,京西賓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裝,各級別會議室配備的設施更加完善。除大廳門口的安全檢查裝置,各會議室還專門配備一系列保密設施,有的高級別保密會議室外有專門的手機儲櫃,會議室能夠屏蔽無線電信號,保證會議內容絕對不會外洩。「911事件」後,京西賓館加裝了安全技術防範系統、防衝擊路障和兩套X光安檢機。在京西賓館的公共場所、一層大廳、主要出入口及周邊共裝配了123個攝像頭。

十七大期間,賓館戒備森嚴。賓館大門、大樓、個別房間都有專人值守,出入必須獲得中央警備局認可,即使代表也不能隨意帶人進入。

對安保工作的嚴格要求使得京西賓館最初招人時,只使用北京市固定工和戰士作為工作人員,後改用外地合同工,但仍要經過嚴格政審。工作人員本人及家屬檔案要全部提交,並且不允許工作人員和家屬有任何違紀違法行為記錄。

京西賓館的服務員主要來自各個學校。先由學生報名,學校甄選,公安局政審,市一級政府甄選,省領導親自指示,最後賓館來人面試。在2014年京西賓館全國招募南通站裡,京西賓館的招聘要求非常嚴格:身高要求在168釐米到172釐米,一絲偏差都不能有。但凡年齡不在16至18周歲的女生,即便表現再好,也只能遺憾落選。

據知情者透露,京西賓館服務員倒茶水的陣仗令人印象深刻:「倒茶水前,所有服務員列隊一字排開,以齊步走的方式來到每一排的對應座位。提熱水瓶至45度角、用手託舉瓶口、打開桌上的茶杯蓋、打開熱水瓶、倒水、將茶杯蓋斜蓋於茶杯、蓋上熱水瓶、再次用手託舉瓶口,一次倒水動作才算完成,進而齊步走至下一位置,而這期間所有人幾乎動作一致。」

京西賓館裡,通信保障工作必不可少。無論是室內接電話還是室外爬樓架線均由女兵來完成。京西賓館每年的會議非常多,工作量相當大,外線、內線始終處於一種連軸轉的狀態中。重大會議期間,一個話務員一天要接轉上萬個電話,最高時達到15000多個。

京西賓館的會議樓裡,每層都有數十間大小不同的會議室,部分會議室頂部裝飾有巨大的五角星,牆上掛著巨幅國畫。這些會議室,有的目睹了歷史的荒唐,有的見證了巨大的改變。 

相關焦點

  • 揭秘京西賓館:從未發生洩密事件
    四中全會的舉辦地京西賓館,隸屬軍方,是中央軍委、國務院舉行高規格大型重要會議的場所。京西賓館安保嚴格,到現在為止「從未發生一起洩密事件」,見證了無數人物和國家命運瞬間。 10月22日晚,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以《京西賓館:見證歷史的神秘場所》為題,以京西賓館歷史沿革和舉辦重大會議為內容,對這一「只有門牌沒有招牌」的會議賓館進行了探秘。
  • 京西賓館:中國政治的見證者
    作為黨、國家和軍隊的會議場所,京西賓館從1964年正式開業至今,一直是中國政治最為執著的見證者。待演出結束,工作人員招待劇組吃晚飯時才告知:這裡是京西賓館。作為黨、國家和軍隊的會議場所,京西賓館從1964年正式開業至今,一直是中國政治最為執著的見證者。多次中央全會以京西賓館為主會場,以中央名義召開的會議也大多首選在此舉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京西賓館負責人伍衛國曾說,「在京西賓館召開的一次次會議,都與黨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 京西賓館,中國最低調、最神秘的政治地標|京西風雲
    根據《見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京西賓館那些年那些事》(下簡稱《京西賓館那些事》)作者夏瑋對賓館歷史的研考,京西賓館建設的初衷就是為軍隊最高統帥機關提供一個安全良好的開會場所。1958年籌建時,其被稱為「八一飯店」,實際是軍委的招待所。之後,因為各種因素限制,建築項目兩次中斷,直到1964年9月14日才建成開館。
  • 全國最牛的賓館——京西賓館
    的門牌看上去頗不起眼,不見其他酒店那種醒目的金字招牌。可是,沿途幾乎三五步一名安保人員,似乎又在告訴您這裡的與眾不同。這裡就是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團駐地——京西賓館。一提起京西賓館,北京的計程車司機都心領神會,「您是來開兩會的吧」?京西賓館名不見經傳,卻如此惹人矚目,這是何方「神聖」啊?讓我們能過下面的圖片,了解一下京西賓館的特殊地位。
  • 京西賓館:中國唯一不對外營業的大型賓館,最低調神秘的政治坐標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不僅是山水,建築也是一樣,一座建築能否名流百年,靠的不是雕梁畫柱,而是看這裡住過什麼人,發生過什麼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唯一不對外營業的大型賓館,共和國最不簡單的建築。
  • 百年歷史記憶 體驗臺灣阿里山賓館歷史風華
    阿里山為全球訪臺旅客必訪景點,「阿里山賓館」用百年歷史與華美壯麗景色成為全球少數經營出色的五星百年酒店。「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傳唱許久的歌謠道出臺灣阿里山的美麗風光、鄒族青年動人神採,到臺灣的旅客必得親眼目睹阿里山日出的壯麗景色,始不虛此行。
  • 京西賓館修建秘聞:解放軍軍人俱樂部變身招待所
    蘇煥清和賈若瑜,是當年修建京西賓館的領導者和具體組織者,以下內容中,有關京西賓館初建時期的情況,根據他們的回憶整理。同時,讓總後營房部孫總工程師按照現有資金,根據北京市高級賓館的模式和造價進行設計,並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如要有單間、套間和可分可合的套房,要有小型會議室,以及可容納千人的餐廳等。之後,張愛萍副總參謀長建議:「賓館應增建一個禮堂,包括能夠舉行大、中、小型會議的會議室。」就這樣,在倉促之間,決定了京西賓館的功能和建設要求。
  • 京西賓館裡的「光碟行動」
    京西賓館裡的「光碟行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見聞民以食為天,食以儉養德。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新華社記者走進會議舉辦地京西賓館,近距離感受全會簡樸務實的風氣。從餐廳到廚房,從與會同志到保障服務人員,節儉之風處處可見,「光碟行動」人人踐行,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清新會風、嚴明會紀的生動實踐。
  • 評書《京西風雲錄》 | 第八集:歷史名村文化深
    說不盡的風雲變幻,道不完的滄海桑田,京西風雲錄,我是王玥波。從今天開始我將為大家帶來十集《京西風雲錄》,今天第八集《歷史名村文化深》。傳統意義上的村落,又稱村莊,是農民聚居繁衍、生產生活的地方,是由農耕文明產生的社會單位。中國是有著悠久農耕文明歷史的大國,因而也是世界上村落最多的國家。
  • 北京永定河文化博物館:展廳一角復原京西古民居 了解門頭溝歷史
    想要了解門頭溝和永定河的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來永定河文化博物館轉一轉。永定河文化博物館坐落於門頭溝河灘三角地。從大門走進來,院裡懸掛著的紙風車正迎風轉動著,沿著樓梯上到二樓,便是博物館的入口。這座博物館總共有三層展覽。二樓是臨展區,三樓是「平西抗日鬥爭史展」,四樓是「從歷史走來的門頭溝」。
  • 和閱讀獨家首發黃曉陽最新小說《京西胭脂鋪》
    近日,由著名暢銷書作家黃曉陽與鐵血鷹派小說家冷海聯合創作的長篇小說、商道傳奇巨作《京西胭脂鋪》出版,同期,電子版也已於3月19日上午在和閱讀平臺獨家首發。(移動用戶編輯簡訊「搜京西胭脂鋪」發送到10658080,直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閱讀)
  • 深山藏古剎:北京石景山慈善寺揭神秘面紗 歷史遺蹟展話京西往事
    近日,由石景山文旅局主辦,慈善寺文物保管所承辦的「文脈悠遠·香韻百年」慈善寺古香道歷史遺蹟展正式與遊客見面。此次展覽以慈善寺古香道的文化傳承為中心,通過「慈善寺古香道歷史遺蹟展覽」、「慈善寺古香道歷史遺蹟大講堂」以及「慈善寺古香道歷史遺蹟專家座談會」三大活動板塊,讓文物活起來。
  • 京西賓館裡的「光碟行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厲行節約反對...
    10月29日,受邀列席會議的基層社區工作者吳亞琴在京西賓館餐廳取了一份小碗面。她表示:「盛面的碗也都是小碗,吃多少打多少。」 新華社發10月28日,京西賓館廚師利用蘿蔔皮醃製小菜 新華社發在京西賓館後廚,用完的食用油桶被倒扣過來收集桶底殘留油液(10月28日攝) 新華社發點擊圖像瀏覽高清圖民以食為天,食以儉養德。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 歷史同期第二「熱」!來看大四川4月最熱和最冷的地方在哪裡?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陳婷)作為一名在四川生活多年的童鞋,你有沒有覺得,剛剛過去的4月,四川特別熱?沒錯!你的感覺是正常滴~!來自四川省氣候中心的監測和評價結果顯示,你剛剛經歷的4月,四川全省平均氣溫為18.1℃,較常年偏高2.3℃,位列歷史同期第2高位。四川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一個4月,出現在1998年,當月的全省平均氣溫為18.7℃。今年4月,大四川最熱的地方是哪裡?
  • 故宮新推歷史文庫:出版業「歷史熱」的冷思考
    [導讀]歷史只是一個小領域,但社會發展需要借鑑歷史經驗。深讀歷史,對現實問題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時代需要更深層的歷史研究,需要學者們去除浮躁,發揚傳統學術的冷板凳精神。出版業的「歷史熱」,已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明星學者、民間寫手們紛紛應時而生,你方唱罷我登場,可熱鬧之外,究竟為後人留下什麼?在無休止的喧鬧背後,又有多少是有價值的?
  • 沿京西古道,探尋門頭溝的明清古村落!
    是您來京西遊玩的好幫手(微信號:MTGZATAN)京西古道貫穿門頭溝全境,歷史上主要有商運道、軍用道、進香道,彼此互通互聯。元明以來,京城百萬人家皆以石炭為薪,加之門頭溝出產石材,琉璃渠燒制的琉璃更是聞名京城,拉煤運貨的駝馬日復一日地在古道上來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區,再遠至內蒙古、山西等地的商旅道路。
  • 高層去京西賓館前都釋放啥信號
    這兩天最低調而又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應該就是北京的京西賓館了。咱們平時常說的「中央」,現就在京西賓館開大會。這是每年的「例會」,關係到來年的國計民生。
  • 薛暮橋錢學森在京西賓館相遇,隨後這段對話被刊登在《瞭望》周刊
    在北京京西賓館的走廊裡,正在參會的薛暮橋和錢學森,迎面相遇。李克穆記得,薛暮橋開口道,我們中心有不少研究人員都在研究數學模型,數學模型究竟怎麼用在經濟方面,特別是用在經濟改革方面,你是系統工程方面的專家,很想聽聽你的意見。錢學森答道,我的確是做這個的,但是怎麼運用到經濟領域,這方面的研究我還欠缺。哪天會散得早,咱們可以聊一聊。
  • 宣化古城 到京西第一府去呼吸歷史
    但要說起歷史淵源來,宣化可比張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即在全國設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漢的名將李廣與霍去病,都曾率軍在此據守,好幾次出擊匈奴,也是從這裡出發的。但要說起歷史淵源來,宣化可比張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即在全國設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漢的名將李廣與霍去病,都曾率軍在此據守,好幾次出擊匈奴,也是從這裡出發的。從秦朝到唐朝,宣化古城一直是邊塞要隘。
  • 模式口文保區農貿市場全清退 未來全面恢復"京西古道"歷史風貌
    記者從石景山區政府了解到,模式口文保區經過改造,未來將全面恢復「京西古道」的歷史風貌。模金頂市場位於模式口大街北側,佔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形成於2000年。當時,同樣位於模式口大街的法海寺公園早市因堵塞通往文物保護單位的消防通道、影響市容環境被撤銷。為滿足周邊居民生活需求,石景山區在模式口大街開設了天馬市場和模金頂農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