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山嵐
最近,刀哥發現了一個很恐怖的事情!
10月25日,在開始吧主辦的 「新餐者降臨」為主題的餐飲創業論壇上,來了一眾行業大佬,刀哥有幸也去了。
下午的演講跟沙龍,刀哥聽得很認真,無意中發現,餐飲行業的大佬中的大佬——外婆家吳國平,跟永和大王林猷澳,一個是論壇嘉賓,一個是演講嘉賓,他們的內容,竟 然 非 常 像!
當然,這不是說兩人存在copy的嫌疑,兩人講話的方向、唯獨差別挺大的,但在對未來餐飲的思考上,竟然是出奇的一致!
到底有多一致?刀哥整理了兩人的講話精華,內容不長,大家先看看!
1
林猷澳:中國的連鎖餐飲,必備5個要素
永和大王的創始人林猷澳,主要講的是,中國的連鎖餐飲必備5個要素,總結的很簡單命明了,大家重點關注下最後一條。
(以下內容整理自林猷澳現場演講,有部分刪減,重點已突出)
我把做餐飲的條件都要找出來,做餐廳和連鎖餐廳不一樣,連鎖餐廳一定要有下面的這些條件。
第一個人均在一百塊以上。為什麼講人均一百塊以上,因為人均一百塊以下的基本上因為房租太貴和人工太貴,想盈利真的很難很難。
第二個食材成本30%以下,我2016年的時候幫今日資本看餐飲,講了這兩個條件,那個時候沒那麼高,那個時候我就說餐飲要不能低於50,人均消費不能低於50元。食材成本不能高於30%。
第三個產品可標準化,所以思考新創品牌的時候,中國餐廳要想標準化太困難了,現在很多做連鎖的中餐廳也做的很好,他們的水平很高,我沒學到這一點。
第四點,一定要有差異化的價值。到底你做的餐飲和別人的餐飲有什麼差異,找不到差異就不要做。
第五點,餐飲的發展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因為是連鎖店,生命力要很長,不能跟潮流走,潮流兩三年以後可能就沒有了,一家店可以改換形式再開另外的店,連鎖店模式成立以後就沒辦法調頭了。
所以做新品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用戶的生 活 方 式 、用餐的習慣,不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是雖然時間越來越長,他們還會繼續來消費。
2
吳國平:做餐飲跟專業技能沒什麼關係!
吳國平作為壓軸嘉賓之一,參加了最後的論壇——《餐飲如何玩跨界》,作為行業裡非常敢說的人,退休後,對新人、對行業、對未來,他的觀點更是「直接」,
做餐飲跟專業技能沒什麼關係;
員工不聽我指揮我就痛苦;
其實網際網路和我們沒什麼大關係。
具體情況如下,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下最後一點。
(以下內容整理自吳國平現場訪談,有部分刪減,重點已突出)
1、做餐飲和專業技能沒什麼關係
我開第一家外婆家就是為了吃飯,因為在34歲開飯店之前,我沒錢。結婚養孩子,都是父親出的錢, 1996年的時候單位裡分了一個過渡房,(為了買房)我又回去拿錢,那時,我兒子都很大了。
後來,我們公司裡面有一個勞動服務公司,倒閉了,太太就和我說,我們不去開個飯店好了,我覺得也蠻好的,可以賺點錢。
這兩年很多年輕人都來做餐飲,這是對餐飲最好的推動。
我一向覺得做餐飲和專業技能沒什麼關係。美食來自於生活,所以我是一個外行,也能一做做了十九年。
我們所謂的美食就是原料加上方法就是生活方式。浙江有海有湖有山,在嘉興湖這一帶做紅燒魚就很好吃。
我們做企業關鍵要解決問題,是解決客人的問題。當時我做外婆家的時候我的定位就是我這類人的吃飯問題。
那個時候我們都是請客吃飯,但在館子裡面吃飯吃不起,然後我做了了26塊的定位——居家消費,就找到了客戶群。
2、員工不聽我指揮我就痛苦
餐飲最難的事情不是模式,是組織。
餐飲企業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做什麼事,什麼人去做,組織是最難的。
外婆家的發展我們找到了客戶需求,居家消費。再就是商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就發展開了,發展之後有好有壞,痛苦的時候每天都有,員工不聽我指揮,我就痛苦!
我們去年決定要停下來補補課,我們準備補三到五年的時間。
因為我吃過這樣的苦頭,餐飲擴張可以慢慢來。客戶的建立也不是說今天幹一下就行的事情,靠一天天的重複,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會調整一段時間,讓員工能夠聽我的。
3、其實網際網路和我們沒什麼大關係
其實網際網路和我們沒什麼大關係,我們做餐飲離不開雙手,做個大一點的餐廳也很快樂,做小一點的餐廳也非常快樂,大小都很好玩。
我們這些年的發展,最重要的一個點是這個時代在發展,如果時代不發展,我們賣給誰?
如果開路邊店要這樣開,全國六十個城市怎麼開,沒辦法開。所以我們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時代。剛剛為什麼說2016年發生了變化,由於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企業必須重新制定戰略,有再好的東西,有五個客人五個店怎麼做,沒辦法做。
以前是到任何店吃飯都很開心,現在光是吃飯就不開心了,所以要動腦筋了,我們餐飲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話說回來,不滿意才會往前走,反省是進步的開始。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做餐飲,因為需要我們的終端流量,餐飲這個市場實在太大了,單去年就有三萬六千多億的市場。
不過,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們的集中度非常差,隨著這兩年年輕人進來以後,集中度肯定會慢慢高起來。去年我們中國服務業佔增長了,但和發達國家比還有20%的空間,所以我們說這個行業非常好。
在我的理解裡,未來越簡單的餐飲越做不大,空間大的是簡餐,但是簡餐非常非常難做,地區差別就很難做。比如說上海和杭州比,房租的變化,結構全部發生變化了。
所以為什麼不能做服裝,能做餐飲?因為餐飲的對手沒有全球化,做服裝的話是全球的,至少競爭不像其他行業那麼激烈。
也因為人的口味是變不掉的,所以餐飲還是有本地化的,浙江省光是面起碼幾十種不同的面,杭州一個很小的地方口味都不一樣。
外婆家的使命都是圍繞浙江做的,美食就是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是需要紮根的。
3
餐飲未來必在生活方式上?
這兩人,講話的最後重點,高度「雷同」,都落在——餐飲的未來,必在生活方式上!
這種情況,上一次是出現在馬雲和雷軍的身上,上午馬雲剛提出了新零售,下午,雷軍在演講中,提到小米正在如何做新零售!然後,整個零售行業的「風攪雪」就刮起來了!
現在,這兩個行業大佬,不約而同的觀點,讓刀哥覺得,餐飲行業的「變天」,指日可待,而他們看到的改革升級之路,在實踐中,是否真能無往而不勝?
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