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集通告
[廟前文化大觀園]是廟前人的文化家園,是天南海北廟前人的「鄉愁堂」。根據出稿計劃,我們將在近期發表有關廟前大戲臺和各姓宗祠的介紹的小文章,歡迎大家向小編提供圖文資料及消息線索,可以添加微信:mqwhdgy,或郵箱發送到:510680600@qq.com,對提供優質資料並採用的,我們將同期所獲讚賞金和您一起分享以作鼓勵哦!
廟前是連城縣南部一個重要的經濟、文化、交通、旅遊的中心,也是連城縣第一個縣級中共黨組織的誕生地。1928年冬,中共連城縣臨時委員會誕生於廟前孔清祠,共和國主要締造者毛澤東和開國元帥朱德、林彪、陳毅以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譚震林等都在廟前留下過革命實踐活動的足跡。1929年5月21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首次入「蓮」,當晚就居住在孔清祠。他們分別召集群眾大會,號召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鬧革命、建立工農政權,並會見閩西地方武裝負責人,策劃攻打龍巖城。同年夏天,廟前的呂坊、仙坪兩村民眾參加了由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組織和幫助發動的「連南十三鄉革命暴動」。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廟前是新泉縣蘇維埃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鄉村村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有數以千計的工農勞苦大眾參加了紅軍、赤衛隊、遊擊隊。中央紅軍長徵後,在嚴重的白色恐怖籠罩下,廟前的長坑、仙坪和新泉的良坑,於1936年春在全縣最早重建了中共支部。7月,廟前、新泉兩地的地下黨員又一起成立了中共連南區委和連南紅軍遊擊小組,隸屬於新杭縣獨立營、新杭縣遊擊司令部。1937年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派組建的汀連工作委員會和中共連南縣委一直以廟前仙坪為主要活動據點和紅色堡壘,領導遊擊武裝力量長期堅持在連、汀、杭邊界開展革命活動和抗日反頑鬥爭。當時的巖背、江畲、朱地、蘭橋、冷水坑、豐圖都是遊擊隊經常來往的山村,朱地幾十戶人家,戶戶都是遊擊隊的接頭戶。在朗北(水北)朗東(呂坊)朱地,就連保長或甲長都是共產黨員。
解放戰爭時期,廟前地區地下黨組織和紅色武裝力量適時轉入隱蔽戰線,積蓄力量,等待時機。1949年在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解放全中國的大勢下,廟前地區聚集的革命力量加入閩西義勇軍,於這年6月、10月兩次進駐連城,參與了解放連城的戰鬥。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廟前人民為共和國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全鎮在冊烈士293名,還有不少應評而未評的先烈和連名字也沒留下的無名英雄。連城全縣省定的29個革命基點村(自然村)在廟前就有13個,另外還有8個行政村是縣定的革命基點村。至今保存完好的領袖舊居、革命舊址有10餘處。
廟前,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光榮的土地。廟前的革命史跡光耀千秋,廟前的蘇區鎮史永世留芳!
摘自羅土卿同志所撰的《廟前鎮志.序(一)》
圖為矗立在廟前鎮呂坊村北部(往江畲方向)路口處的革命烈士紀念碑(2014年秋立)。
以下烈士名冊摘自紀念碑碑身所刻烈士名錄。
江永懷 江時清 江洪清 江觀贊
江文生 江積梓 江 霖 江定金
江含槐 江啟祥 江天申 江漢生
江洪官 江壽福 江天保 楊元榮
張能姬(女) 陳玉鳳(女)
官土壽 官崇中 官榮中 官福養
江元書 江伯煌 江錫讓 江連恆
江贊文 江錫寬 江太陽 江式維
江陳春 吳必輝 楊炎生 楊福偕
楊榮生 官日生 官源中 官樹林
官仁良 羅先明 羅井生 羅以安
俞京財 俞維興 俞柏生 俞日高
俞水保 黃旺忠
陳德輝 陳其光 陳其躍 陳紹生
陳寬秋 陳慶春 陳佛海 陳佛水
陳安恆 陳火孜 陳育日 陳育平
陳觀訓 陳金吉 陳建潘 陳以林
江極齡 楊太標 楊萬珍 楊萬林
楊萬輝 楊賜興 楊火旺 楊新保
範浩元 俞天養 賴金福 吳進躍
吳進林 吳進翔
羅佰仁 羅德源 羅道常 羅道如
羅佛生 羅佛元 羅火養 羅金保
羅乾海 羅尚中 羅松福 羅世棠
羅世福 羅太陽 羅性功 羅性起
羅性中 羅元榜 羅元春 羅仲本
羅仲求 吳佰村 吳佰林 吳佰旺
吳德生 吳德明 吳德土 吳佛彬
吳各華 吳進興 吳祿豐 吳木福
楊佛恩 俞福田 俞鍾寶
(仙坪) 羅亮水 羅亮永 羅兆珊
羅成員 羅標蘭 羅芳蘭 羅佛東
羅其蘭 羅九壽 羅開佛 羅南海
羅南生 羅南鬥生 羅水田 羅洋開
羅允福 羅先進 羅新如 羅修蘭
羅旺孜 羅志康 呂長江 呂九生
呂日太 呂興富
邱春萬 邱道興 邱佛光 邱佛康
邱佛來 邱佛忠
羅火生 羅明仁 羅流明 羅老丕
羅同瑞 羅元洪
羅伯曠 羅富老 羅鵬輝 羅臣輝
羅花子 羅金滿 羅六滿 羅橋生
羅其交 羅其妙 羅其坤 羅水保
羅水清 羅石灰老 羅善進 羅天林
羅楊帆 羅楊壽 羅楊文 羅子謀
羅中開 羅志興
昨天,革命先輩的鮮血沒有白流,他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偉大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今天,讓我們緬懷革命先烈,牢記歷史使命,繼往開來,開拓進取,為廟前的新時代建設而努力奮鬥!
關注[廟前文化大觀園],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