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百年歷史的見證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陳斌 攝

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吳蒙 攝

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陳斌 攝

「人們習慣於把建築稱作世界的編年史,當歌曲和傳說都已沉寂,已無任何東西能使人們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時,只有建築還在說話。」蘇聯美學家鮑列夫如是道。建築不僅是一座城市獨特的身份標籤,更是一個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

淄博礦務局18座德日建築保存完好,佐證德日侵華歷史

走進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仿佛進入另外一個天地,古樹參天的林蔭大道,充滿異域風情的歐洲園林,一棟棟風格迥異的德日建築,用無聲的存在,見證了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乃至一個民族的百年歷史。

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位於淄川區洪山鎮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的辦公區及周邊區域,建築群總佔地面積4661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179平方米。從建築風格上講,是受西方影響的近代建築群,是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特徵與簡化的傳統地域風格特徵的混合體,其中大部分為德式建築,部分為日式建築。

據工作人員介紹,19046月,德國人在淄川大荒地(現淄川區洪山鎮)打出了第一口豎井,開辦淄川煤礦,從此便開始了對淄博煤炭資源的掠奪。在開採煤炭資源的同時,德國人建起了一棟棟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作為辦公和居住場所。191410月,日軍佔領淄川煤礦,於是在這些德式風格的建築群中又增添了不少日式風格的建築。

「建築群現有德日建築18座,其中有德國建築13座,日本建築5座。」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建築中,有德日侵佔淄川煤礦時所建的事務所、辦公樓,有俱樂部、寓所,還有神社、崗樓、鐘樓等。

「修舊如舊」保護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離開辦公區一路向西,不遠處是一座造型稍顯奇特的廟宇。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座廟宇是日本神社,始建於1934年,它是我國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混凝土結構神社,也是一處近現代帝國主義侵華遺址。

該日本神社坐西朝東,為樓閣式仿唐宋建築形式,基座高0.88米,基座四周設迴廊,單脊,懸山頂,混凝土澆注屋面,飾水波紋、雲文,置脊飾吻獸,前簷設柱頭鬥拱,簷角有轉角鬥拱,前廊有四根簷柱,設臺階踏步。據《魯大礦業公司二十年史》記載,淄川神社供奉天照大神、八柱礦山神,每年舉行四次大祭、每月數次中祭、小祭。每月的8日在此舉行誦讀經文儀式,另外還在此舉行感謝祭、祈禱等,日本職員亦在此舉行婚禮。

2004年,淄礦集團從同濟大學聘請古建築專家對辦公區內古建築逐一檢查,規劃評估,制定了維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最終確定外部的整修保證原有風貌不變,內部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改造,但不能損壞原有風格。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德日建築,基本都保持了原有的風貌。建築內部用作辦公區,但並未損壞原有風格。」工作人員介紹說,20137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入選。(記者 趙瑞雪 姜瑞麗)

相關焦點

  • 德日建築群見證淄礦百年歷史
    建築,是一座城市獨特的身份標籤,更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見證。走進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的辦公區域,徜徉在一棟棟風格迥異的德日建築中,萬千思緒縈繞心頭。2013年7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淄礦集團德日建築群赫然在列。
  • 淄博淄川 淄礦集團院內的 日本神社
    進入淄博淄川 淄礦集團院內,看到"自強不息,創新進取「廣場牆向西不遠,在"淄礦文化宮」路南邊,松柏掩映中有座"日本神社」古建築充滿異國風格。淄礦集團大院這座保存完好的日本神社古建築,是中國一段屈辱歷史的見證,也是日軍侵華攫取中國財富罪行的又一鐵證。激勵中國人不忘恥辱,自強不息,奮發圖強。日本神社,始建於1934年,它是我國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混凝土結構神社,也是一處近現代帝國主義侵華遺址。日本神社坐西朝東,為樓閣式仿唐宋建築形式。
  • 鼓浪嶼:一座島就是一座博物館,百年時光見證歷史榮辱
    鼓浪嶼,一座百年時光島,多元文化在這裡交融,成為如此獨特的國際歷史社區。一座島就是一座博物館!鼓浪嶼不僅被稱作「鋼琴之島」,還在2017年7月8日,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比如著名的八卦樓、菽莊花園都已經有百年歷史了。這些建築的規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國人,耗資也是十分昂貴的,往往選擇最為上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八卦樓的主人林鶴壽甚至因為耗資巨大而宣告破產,也是從一方面反映了當時這些建築的考究。他們大都到現在仍保存完好,有的轉型做了民宿,有的收歸國有開闢成各種博物館。「風琴博物館」、「鋼琴博物館」、「片仔癀博物館」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 見證上海外灘百年歷史風雲,上海的標誌建築群,探秘萬國建築群三
    上海外灘矗立著的一片租界時期的房子是外灘建築群的精華所在,是上海的標誌建築群。外灘曾經是各國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這裡聚集著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各大金融機構,這些建築構成了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現在跟著筆者一起來解密萬國建築群系列第三期。
  • 重慶最早「洋人街」 見證百年開埠歷史
    就在南濱路上的某處「隱秘的角落」裡,有五棟老建築——立德樂洋行舊址群,藏著百年開埠的縮影。這裡曾是重慶最早的「洋人街」,無數的洋商遠渡重洋,在這裡建造起繁忙的國際貿易市場。走近立德樂洋行舊址的倉庫,可以看到建築座於幾丈石堡坎之上,一旁有長長的石梯,向上延伸。不似一般建築的小巧精緻,龐大的體積與褪色風化的青磚引發路人對此建築功能作用的猜想。
  • 超過百年歷史的一座廣場,周圍遍布著上百年的建築群
    瀋陽的中山廣場是一部濃縮的歷史,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百年來的歷程,是地標性的景觀。,建設於1913年,最初的名字是「中央廣場」,在1919年的時候日本人把它改名為「浪速廣場」,這是一段殖民化歷史,當時的廣場上有日本人建的紀念日俄奉天大會戰紀念碑。
  • 百年膠濟鐵路的特殊「體檢」,濃縮著山東近現代發展史
    如今,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整段膠濟鐵路還剩下多少火車站,哪些仍在使用,哪些已停用,哪些正消失……作為一條百年鐵路,除了歷史遺產價值,膠濟鐵路早已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之中。過去兩年,有一個年輕的團隊行走在這條百年膠濟鐵路沿線的56個站點之間,打量著每一座站臺、丈量著每一段鐵軌。
  • 濰坊百年坊茨小鎮,別樣德日異域風情
    這個百年小鎮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以膠濟鐵路坊子段為中軸線兩側發展,曾經是德國和日本的殖民地,散落著大量的德日建築。,也讓人們體驗百年小鎮別樣的異域風情!建築的原樣性,很好的保存了下來,見證了那曾經屈辱的殖民歷史!
  • 「重走膠濟線」之濰坊段:百年老站,笛聲依舊,看國內的坊茨小鎮
    「重走膠濟線」之濰坊段:百年老站,笛聲依舊,看國內獨一無二的坊茨小鎮19-07-30 半島+半島記者 陸金星膠濟鐵路濰坊段沿線站點眾多,有高密站、岞山站、坊子站、二十裡堡站、青州站等站點,而其中依託坊子站建成的德日建築群——坊茨小鎮,無疑是整個濰坊段的最大亮點
  • 坊茨小鎮:歷史遺產,百年滄桑
    這條鐵路線的築成與通車,對山東社會、經濟各方面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晚清山東歷史上重要事件之一。 這條有著百年歷史的鐵路線上,有個坊子站,因為坐落於濰坊坊子而得名。後來,由於煤礦採空、鐵路改道等歷史原因,老區逐漸沉寂。
  • 見證百年歷史,薈萃中西文化,禮迎八方賓客
    沙面曾是全國唯一的租界人工島,是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廣州人民反帝鬥爭的歷史見證,是廣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1996年,廣州沙面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面地理環境幽靜秀美,整體呈現「三橫五縱」格局,整飭有序。多種人文風格和自然環境和諧共存,有深刻的文化意向,為多重文化元素複合相存之典範。
  • 101件展品還原百年前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
    101件展品還原百年前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
  • 上海具有百年歷史的文化建築群,徐家匯源國家AAAA級旅遊勝地
    在上海中心城市的西南部,有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文化建築群,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西方初看」,孕育了現代上海乃至中國科學文明的發展,並激發了人們的靈感。上海風情文化,繁華,交通順暢的徐家匯,這是上海第一個開放的城市旅遊勝地-徐家匯源國家AAAA級旅遊勝地。
  • 太平路,百年歷史的僑鄉騎樓建築群【C+歷史|蓬江河畔|八章】
    在《C+歷史|蓬江河畔》的上一章,我們講述了石灣直街的歷史,以及這裡所見證的由江門墟、到江門埠、到江門市的幾百年滄桑變化與時代的變遷
  • 南京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近代建築群,600多年歷史,見證了風雨!
    南京總統府是中國近代建築遺蹟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建築群。總統府佔地約5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江南的傳統園林,又有近代西風東漸的建築遺存。後來,一再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以及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南京總統府的歷史可以說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一百多年歷史的巨變,從清朝到近代,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 百年滄桑的黃河中山鐵橋,見證了蘭州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
  • 夜遊周村大街,網絡名人點讚淄博夜經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偉銘 淄博報導晚上八九點,周村大街依然燈火通明,街道兩側的古樓在燈光的照射下別有一番風味,晚飯後人們或漫步在百年古街,或跳著活力四射的舞蹈,或伴著音樂高歌一曲,盡情享受著夜生活。
  • 組圖 | 夜遊周村大街,網絡名人點讚淄博夜經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偉銘 淄博報導晚上八九點,周村大街依然燈火通明,街道兩側的古樓在燈光的照射下別有一番風味,晚飯後人們或漫步在百年古街,或跳著活力四射的舞蹈,或伴著音樂高歌一曲,盡情享受著夜生活。
  • 山東被忽視的古建築群,背靠海洋,有「人間仙境」之稱有百年歷史
    山東被忽視的古建築群,背靠海洋,有「人間仙境」之稱有百年歷史,現在在中國的環境內,古建築群的發展還很重視, 另一方面,為了它們的保護,畢竟古建築的發展實力可以得到更持續的發展和關心, 另一方面是在旅行中發展起來的地域意義, 當然,古遺蹟需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它, 而且,這種文化精神也不可避免地會持續下去
  • 百年國恥的歷史見證之山海關的「六國飯店」
    在國內外聞名的集文物古蹟、風名勝、避暑勝地為一體的山海關老龍頭周邊地區,至今還留著近百年前所建的八國聯軍軍營舊址。之前因為通訊媒體不發達,至今鮮為人知。百年間,這些無言佇立的營盤,見證著舊中國屈辱的歷史和曾破碎的山河;記錄著中國人民在列強的鐵蹄下痛苦掙扎的血和淚……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到強入侵北京後,又分兵進攻軍事要塞山海關,兵力達62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