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於把建築稱作世界的編年史,當歌曲和傳說都已沉寂,已無任何東西能使人們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時,只有建築還在說話。」蘇聯美學家鮑列夫如是道。建築不僅是一座城市獨特的身份標籤,更是一個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
淄博礦務局18座德日建築保存完好,佐證德日侵華歷史
走進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仿佛進入另外一個天地,古樹參天的林蔭大道,充滿異域風情的歐洲園林,一棟棟風格迥異的德日建築,用無聲的存在,見證了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乃至一個民族的百年歷史。
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位於淄川區洪山鎮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的辦公區及周邊區域,建築群總佔地面積4661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179平方米。從建築風格上講,是受西方影響的近代建築群,是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特徵與簡化的傳統地域風格特徵的混合體,其中大部分為德式建築,部分為日式建築。
據工作人員介紹,1904年6月,德國人在淄川大荒地(現淄川區洪山鎮)打出了第一口豎井,開辦淄川煤礦,從此便開始了對淄博煤炭資源的掠奪。在開採煤炭資源的同時,德國人建起了一棟棟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作為辦公和居住場所。1914年10月,日軍佔領淄川煤礦,於是在這些德式風格的建築群中又增添了不少日式風格的建築。
「建築群現有德日建築18座,其中有德國建築13座,日本建築5座。」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建築中,有德日侵佔淄川煤礦時所建的事務所、辦公樓,有俱樂部、寓所,還有神社、崗樓、鐘樓等。
「修舊如舊」保護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離開辦公區一路向西,不遠處是一座造型稍顯奇特的廟宇。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座廟宇是日本神社,始建於1934年,它是我國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混凝土結構神社,也是一處近現代帝國主義侵華遺址。
該日本神社坐西朝東,為樓閣式仿唐宋建築形式,基座高0.88米,基座四周設迴廊,單脊,懸山頂,混凝土澆注屋面,飾水波紋、雲文,置脊飾吻獸,前簷設柱頭鬥拱,簷角有轉角鬥拱,前廊有四根簷柱,設臺階踏步。據《魯大礦業公司二十年史》記載,淄川神社供奉天照大神、八柱礦山神,每年舉行四次大祭、每月數次中祭、小祭。每月的8日在此舉行誦讀經文儀式,另外還在此舉行感謝祭、祈禱等,日本職員亦在此舉行婚禮。
2004年,淄礦集團從同濟大學聘請古建築專家對辦公區內古建築逐一檢查,規劃評估,制定了維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最終確定外部的整修保證原有風貌不變,內部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改造,但不能損壞原有風格。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德日建築,基本都保持了原有的風貌。建築內部用作辦公區,但並未損壞原有風格。」工作人員介紹說,2013年7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淄博礦務局德日建築群入選。(記者 趙瑞雪 姜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