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12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在重慶國博中心落幕,3天時間裡,火鍋節累計接待用餐市民14.8萬人次,消耗各類食材45.3噸,線下活動累計實現交易額3.8億元!
另據重慶市火鍋協會統計,在火鍋節舉辦前夕的中秋國慶假期,市民和遊客也在重慶吃了1000萬桌火鍋。
這樣的一串數字,讓人不禁感嘆,重慶火鍋,真香!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眾多行業受到衝擊。在年初不聚集、餐飲無法堂食的情況下,重慶火鍋行業積極思變,開展火鍋外賣、直播賣火鍋底料、研發自熱火鍋等,而後又最快實現餐飲業的復工,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而其在火鍋節和中秋國慶假期的火爆場面,也正是因韌性激發出的新活力,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火鍋節開幕式 火鍋節組委會供圖
燙出新花樣
「吃播賣玩逛」全場景展示
10月16日上午11點,重慶國博中心火鍋節現場,小天鵝、德莊、劉一手、秦媽火鍋、朝天門、周師兄、鍋鍋筵等數十家火鍋品牌,現場擺起了「擂臺」,火鍋香飄十裡,食客紛至沓來,幾乎每家都座無虛席。
今年,重慶火鍋節全新升級,60000平方米展示面積、1000餘展位,全國超過300家火鍋品牌企業到場,1000餘家產業鏈商家助陣。
直徑10米、高度1.06米、重13噸的德莊天下第一大火鍋每年都是現場的「明星」,大鍋外沿還有56個鼎狀小鍋,隨時開燙。
另一邊,3噸火鍋底料製作的8米長重慶火鍋文化牆香氣四溢,展示了重慶火鍋的起源和發展,讓人忍不住留口水。
德莊大火鍋亮相重慶火鍋節 鄒樂 攝
現場還設置了火鍋直播間,重慶火鍋店老闆和網紅主播一起,向全國網友推薦重慶火鍋及周邊產品。
創意商家打造的火鍋潮辣市集,匯集火鍋文創、跨界產品,還有趣味互動環節,供市民和遊客拍照打卡。
現場還有爆品食材專區、城市扶貧專區、重慶小面展、飲料及飲料加盟展、特色中餐美食展、非遺火鍋宴席展等,從傳統到跨界,從零售到新零售,為市民、遊客和從業人員提供了集參觀、洽談、採購於一體的火鍋產業全場景,吸引全國各地火鍋食材批發商、經銷商和火鍋經營商、加盟商等5.6萬名專業觀眾現場採購、觀展。
「每年火鍋節我都要來,很爽。」家住兩江新區悅來的市民周文豪說,這是他第五次到火鍋節現場。作為火鍋迷的他喜歡嘗鮮,新的食材、新的味道、新的辣度,都讓他無法拒絕。
催生新業態
「雲端」飄香助力行業復甦
火鍋和荷塘形成一道風景線 鄒樂 攝
「能走過來很不容易,疫情期間一直沒辦法開門營業,損失不小,後來的火鍋外賣讓我們回了一點『血』,相信今年咱們行業還是可以跟火鍋節一樣火。」一家火鍋店主表示。
這個場景在幾個月前是完全沒法想像的。以往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是火鍋店的旺季。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大家都不能出門聚集,火鍋店每天都在虧錢。
如何「自救」?曾經很多人覺得外賣最不可能觸達到的食物就是火鍋,如今外賣卻為火鍋商家帶來新的生機。今年2月13日,在重慶市商務委和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重慶市火鍋協會在各企業自願報名的基礎上,篩選出35家開展外賣服務的火鍋門店,提供零接觸火鍋外賣服務。
重慶火鍋節人氣爆棚 鄒樂 攝
今年2月13日到2月16日,35家火鍋門店的平均外賣量由每天的零星幾單猛增到數十單,甚至上百單,不少門店在半夜都要「被迫」營業。短短4天,35個火鍋品牌共72家門店外賣火鍋總量就超過10000餘單,總銷售額接近300萬。隨後,又有幾十家火鍋店加入外賣陣營。到3月24日,重慶共200餘家火鍋門店通過開設火鍋外賣,獲得訂單總計13萬份,銷售額1785萬元。
在「雲」上,重慶麻辣火鍋也是香氣四溢。珮姐、德莊、小龍坎等火鍋店,紛紛開啟「吃播模式」,直播為自家火鍋帶貨。火鍋底料廠家則支起手機,直播製作火鍋底料過程。這樣的模式,對於重慶火鍋來說是全新體驗,迅速帶動相關產品的熱賣。
俯瞰南山枇杷園火鍋 鄒樂 攝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人們的生活逐步恢復如常,火鍋業率先扛起了復工復產的大旗。
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重慶出臺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的40條政策措施」,重慶市商務委下發《關於全面恢復商貿服務業經營活動的通知》,並組織開展了以「春暖花開·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十個一」系列主題消費活動,給火鍋行業全面復工復業、復市復消增添了發展信心,也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實惠。
火鍋節上店家推出小碗菜品,杜絕浪費 鄒樂 攝
「『40條』中,中小微困難企業貸款貼息這項政策就涉及眾多火鍋企業;階段性下調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這一措施,為眾多火鍋企業帶來實惠;階段性降低企業用水電氣成本,則為火鍋企業帶來直接的成本減免。」重慶市火鍋協會副會長劉梅說。
為支持餐飲企業渡過難關,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重慶副市長李波更是帶頭消費燙火鍋,為重慶餐飲暖心「站臺」,火鍋也成為重慶各類餐飲中復工最快、回暖最快的行業。
展現新活力
探尋未來發展新「藍海」
火鍋節開幕幾天前,在重慶市火鍋協會會長何永智的抖音號上,重慶多家知名火鍋企業的負責人一一亮相,為火鍋節吆喝。他們也正帶領著重慶火鍋行業,穩步向前。
「火鍋在餐飲中是恢復和增長最快的,行業整體應該恢復了八九成。」在鍋鍋筵水八塊總經理朱江渝看來,重慶火鍋是眾多行業中韌性最強的行業之一,不僅沒有因為疫情出現衰退,反而有了更大發展。「以我們自身來講,我們的連鎖加盟就在增長,這是因為百姓需求在不斷提高。」
沸騰的重慶火鍋 鄒樂 攝
朱江渝說,以前重慶火鍋就是麻辣鮮香,在重慶火鍋大步走出重慶後,變得更加多元,多元的食材、多元的味道,徵服了不同地域人的味蕾。反之,海底撈、涮羊肉、打邊爐等其他區域的火鍋紛紛入渝,也讓廣義上的重慶火鍋變得更加豐富。
朱江渝認為,疫情為火鍋行業帶來了洗牌和競爭力的提升,生存下來的火鍋店都是品牌、口碑、服務等得到消費者信賴的,因此消費者有了更加集中的選擇,這是一個行業自我更新的過程。
在今年重慶火鍋節上發布的「2020中國火鍋影響力品牌TOP100」榜單中,綜合消費大數據、經營規模、全網好評率、經營效益、社會責任、品牌形象和行業影響力等依據,重慶上榜的火鍋品牌數量最多,近四分之一,充分證明重慶作為「中國火鍋之都」的整體實力和影響力都位居全國前列。
食客在火鍋節現場品味火鍋美食 鄒樂 攝
那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火鍋業要如何尋求新的發展?熊貓集團董事長、熊貓自媒體聯盟創始人申晨在重慶火鍋節活動之一的「2020中國火鍋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建議火鍋企業要學會樹概念、定用戶、立場景、講故事、強體驗、做曝光、設IP、引傳播、建渠道、重數據,從多維度、多視角開展網際網路營銷舉措。
重慶市商務委總經濟師李巡府表示,重慶火鍋要繼續創新業態模式和服務方式,順應新消費發展趨勢和個性化消費需求。同時,利用大數據、智能化、區塊鏈等現代技術,推進火鍋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創新,實現原輔材料從田頭、車間到餐桌,成本可管控,質量可追溯,讓消費者吃得文明,吃得放心。推動多元化、品牌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進一步探尋火鍋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藍海」。
公益多一點
點餐不隨意,量度把控有意義。亂點一氣,絕非闊氣。掂量好了再點餐,剩菜剩飯太難堪。
大家都在看
來源:重慶發布 人民網重慶頻道
記者:張禕 黃軍
原標題:《重慶火鍋的「韌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