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據信報網站最新報導,10月22日當天,中國央行與韓國央行第4次(自2009年4月)籤署了本幣互換協議。據悉,本次協議規模擴大至4000億元人民幣(折合約590億美元),為期5年(2025年10月10日到期),也創下了我國與海外國家貨幣互換的最大協議規模。公開資料顯示,兩國間的貨幣互換有助於雙邊貿易發展,在金融市場(匯率)波動較大時,用本國貨幣結算貨款還能夠為企業提供及時的貨幣支持。尤其是,在當前國際貿易流通「美元為王」的時代,兩國間進行貨幣互換也有利於弱化美元在全球的貨幣地位。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企劃財政部指出,韓中貨幣互換協議能夠促進中韓雙邊貿易的繁榮,為兩國的金融企業提供流動性援助。 當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活躍貨幣。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已經升至1.97%(7月為1.86%);從金額上看,8月的人民幣支付金額環比增加了12.86%。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國家的央行也對人民幣投出「信任票」。目前,全球已有包括俄羅斯、土耳其等在內的29個國家國宣布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央行在8月中旬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還有超過70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今年二季度,人民幣佔國際外匯儲備份額已經超過2%,較2016年增加了將近一倍。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還與我國「枝繁葉茂」的貿易發展脫不開關係。當前,中國時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是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即便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國貿易也迅速恢復正常,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0.7%。受益於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9月韓國的出口額大增7.7%至480億美元,對華出口額為123億美元,同比大增了8.2%。看到中國的貿易發展順風順水,加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的「疑心病」卻又開始發作了。似乎是擔憂自己與各國的貿易合作不受重視,10月19日當天,美國連忙找來巴西籤下了3份經貿合作協議,還「勸告」巴西,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文 |廖力思 題 |曾雲梓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