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齊魯網1月6日訊 (通訊員 姜曉輝)記者近日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在去年9月舉行的第二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評選中,煙臺市及9個縣市入選,數量列全省第一。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方面,今年將全面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終審驗收,全力摘取金牌。
全力摘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金牌
過去一年,我市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方面工作卓有成效。目前,我市所有縣市區的文化館、圖書館新建和改擴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成效顯著,已實現煙臺圖書館與萊山區、牟平區、福山區、開發區圖書館的互聯互通。在去年9月舉行的第二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評選中,煙臺市及芝罘區、萊山區、海陽市、萊陽市、招遠市、牟平區、蓬萊市、龍口市和萊州市9個縣市入選,數量列全省第一。
新的一年,我市將繼續全面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終審驗收,全力摘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金牌。
市區安裝14臺電子書借閱機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得到有效保障。結合市政府為民服務實事,市文廣新局2015年全年向社會推出60多個文化惠民服務項目、300多項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公共文化「暖心工程」、「六進工程」和創建示範區2015系列公共文化活動,並將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確保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施農民工文化保障行動,放映「同在陽光下」農民工免費電影專場500多場,發放1000多張「文化親情卡」,在富士康工業園舉行農民工專場音樂會,建立2處工地書屋和60多個流動圖書服務站,推出15期「流動美術館」走近農民工活動;在全市文化館推行「結對子,種文化」包片輔導制度,培訓1100名基層文藝骨幹;全市農家書屋完成出版物補充更新1181家,數位化升級673家。
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全市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多種形式拓展圖書館服務功能,與社會書店合作設立「暢銷書專櫃」,開通「你選書,我買單」綠色服務通道,並在市區人流密集場所安裝14臺電子書借閱機,啟用了煙臺圖書館流動服務車。相關部門與駐煙高校籤訂《文化共建戰略合作協議》,三所高校的圖書館向社會讀者開放,有效增強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紮實推進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吸納社會各界人士成立煙臺市文化館理事會、煙臺美術博物館理事會,履行決策、監督、管理職責,以「接地氣」的方式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切實保障群眾文化權益。
對歷史建築進行修繕保護
打造膠東文化的龍頭城市,我市在膠東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方面工作成果顯著。我市新創排的大型主題歌舞《膠東兒女》、現代呂劇《俺娘》、現代京劇《黨員登記表》和《秧歌魂》,均入選「山東省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數量居全省前列;現代京劇《煙臺解放》入選「山東省地方戲振興與京劇保護扶持工程」2015-2016年度扶持項目。積極組織開展紅色膠東美術創作工程,全市有19件作品入選山東省紅色美術作品展。
2016年,將對芝罘俱樂部舊址、克利頓飯店舊址等歷史建築進行修繕保護。抓好紅色文藝創作演出,紅色主題文博展覽活動。
我市的文物保護工作,2015年收效明顯,順利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全市共登錄文物信息數量10.3萬餘件/套,順利完成全年工作任務。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我市工作取得實效。去年10月,我市成功承辦了山東省管轄海域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啟動儀式及山東省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座談會,國家、省有關領導對我市相關工作給予高度評價。2015年以來,我市新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公布了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第二批不可移動文物90處。全市有40個工程單位入選全省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入選數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去年全年考古勘探面積達150萬平方米,有效確保了文物安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市文廣新局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新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2項,新增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37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5-692298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