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同學很有興致地告訴媽媽她讀完一本書了。
媽媽隨口問她這本書將來什麼?小潘同學認真地回憶了一下,很尷尬地笑笑,回答道不知道。
我們家長是不是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小孩看完一本書,完全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讀完感覺沒讀似的。
這個問題普遍存在,家長和孩子們不用自責,有一個秘密就可以幫助小孩瞬間提高閱讀效率。
這個秘密就是目錄加減法。
01 利用目錄減法不斷探索答案
所謂目錄加減法就是,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仔細閱讀目錄,從目錄裡抓出作品的脈絡和框架,把一本書變成薄薄的一張圖;讀完之後,再根據目錄把一個乾巴巴的圖或者複述成一本書。
在變薄和變厚的過程中,把書本知識梳理,概括,總結歸納成幾個重點,然後通過與關聯舊知識,生活體驗把重點再創作,演繹推理成一本全新的書。
以《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為例,它的目錄分為01到07 7個方面 分別講述了如何在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精進,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所以說一看目錄,我們馬上就可以抓住作品的重點和脈絡。一本快300頁的書通過目錄可以簡化為14個的問題。
隨之而來就會思考,哪些方面是我們熟悉的,作者是怎樣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我們所熟悉的知識?哪些是我們陌生的?作者又是用怎樣的方式讓我們接納陌生的知識?
這些思考會激起想要探索的好奇心,帶著問題去書中找到出口,解決問題。
02 目錄加法幫我們不斷捋清問題
用目錄減法方式去閱讀一本書時,閱讀完之後,能清晰地知道解決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方式解決的問題。
還是以《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第一章節為例,講述的是一個人對待時間的態度和方式不同,他人生的高度就會不同。
分析心理學上的不同時間視角的優劣,提出用平衡點看待現在,現在和未來,用鄭重的態度活好當下。
從時間的角度去解決生活的問題如:工作與生活,做事快慢等。
了解到一步還不夠,這些知識還是別人的觀點。我們不要做知識的搬運工。
我們可以引導小孩聯繫自己的實際,反思他們是如何對待時間?如何掌控時間?找出哪些地方正確或者不正確的,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
鼓勵他們把學到的知識理論運用到實踐中,觀察效果,總結優劣,發現並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通過理論實踐和自身體驗後的經驗,小孩時間的理解不但更深刻,還會延伸出很多具體的想法和措施,豐富了他們對時間這個知識點的認識。
這時再復盤這個知識點,我想小朋友自己都可以把這個點寫成一本書了。一個簡單的知識點變升級成一套套他們自己的理論了。
03 結語
目錄加減法只是一種方法,是一個引導。這個方法還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從而熟練掌握。
只有熟練掌握才能運用自如,也才能變成一種習慣。
而我們把閱讀和思考變成一種習慣後,再去閱讀一本書時,就能主動地去找目錄了解書的梗概,抓住要解決的問題。閱讀是也會積極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讀後還會聯繫自己的生活,用書中的理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所以說,有效讀一本書不是記住所有知識點,而是所獲取的知識點對我有什麼啟發,有沒有幫助,能幫我解決實際的問題。
也可以說,用目錄加減法,在書本讀薄讀厚的過程中,知識發生了轉變,將單純的知識轉變成能力,這才是閱讀最終所要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