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CEO羅敬仁離職 運營總監高宏達接任

2021-01-09 觀點地產網

觀點地產網訊:近日,屈臣氏集團宣布,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因個人原因請辭並進入離職交接,將於2017年7月1日離任。

同時,現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高宏達將於4月1日接替羅敬仁工作,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

據觀點地產網了解,羅敬仁於2003年加入屈臣氏,之後的4年間一直活躍於屈臣氏香港市場;直到2007年,屈臣氏集團的發展戰略重點轉向內地,羅敬仁便主動請纓前往內地市場任職。

隨後的幾年間,屈臣氏在大陸市場快速擴張:從之前的16年開100家店,到後來從2007年至今的10年間店鋪數量已經接近3000家,拓店速度達到了之前的40多倍。

除了門店數的拓展外,羅敬仁在任職期間還幫助屈臣氏拿到不少歐美、日韓的彩妝香氛品牌的代理權,提高男士護理和藥妝品類的比例。

而高宏達於2005年加入屈臣氏集團,由2007年起分別於韓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擔任領導職務,並在2016年被任命為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宏達之前,首席營運總監這個職位在屈臣氏中國並沒有出現過。

相關焦點

  • 屈臣氏中國區一把手羅敬仁離職!誰來接任?
    3月17日,屈臣氏集團董事總經理黎啟明通過郵件向中國區全體員工正式宣布,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因個人原因請辭並進入離職交接。屈臣氏中國區面臨的困境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不過,和記黃埔(屈臣氏母公司)早已行動起來。2016年,新上任的中國區營運長Kulvinder Birring(高宏達)就為屈臣氏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一系列改革政策讓終端門店備受鼓舞。不過,屈臣氏的「革變」不止於此,就在今日,我們獲得內部消息稱,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離職了。已經在屈臣氏中國區做到了第10個年頭的羅敬仁為何突然離職?屈臣氏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
  • 屈臣氏中國區CEO離職、業績大面積下滑,李嘉誠的零售業犯了什麼錯?
    屈臣氏從1828年的小藥房,被華人首富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黃埔收購後,經過多年的發展,變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個人護理用品、美容、護膚商業業態的巨擘!但從數據上來看,過去二十多年關於屈臣氏的神話崩塌掉了。日前,屈臣氏宣布屈臣氏及百佳中國區CEO羅敬仁因個人原因請辭,並將於2017年7月1日正式離任。
  • 屈臣氏換「新裝」變潮 能否留住年輕消費群體的心?
    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張璐)屈臣氏剛剛出現在內地時,一度非常受歡迎。其鮮明的品牌特徵,區別於普通超商的進口品牌,專業的服務態度讓屈臣氏成為都市白領及年輕學生購買個人護理商品必去的地方。不過2016年財報卻顯示,屈臣氏集團2016年營收為209.14億港元,較2015年下降3.82%。在進入中國市場的第28個年頭,屈臣氏首次出現負增長。
  • 獨家專訪 | 屈臣氏中國新任掌門高宏達:在中國,速度即一切
    「在中國速度即一切,各方面發展都非常迅猛」。就連高宏達在解答《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專訪提出的這個問題時,也是毫不拖泥帶水的快。快,確實是高宏達上任半年以來,給外界及公司內部,最大的感受。2017年4月,高宏達接任屈臣氏中國區署理行政總裁一職,這距離他從屈臣氏馬來西亞區董事總經理,調任中國區首席運營總監一職,剛滿一年。
  • 屈臣氏內地首跌,高宏達執掌後還能帶領他反彈嗎?
    現任中國首席營運總監的Kulvinder Birring(高宏達),將在2017年4月1日代替羅敬仁出任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  在高宏達帶領下的屈臣氏如何度過2017年實現觸底反彈,是現階段屈臣氏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幸好我們已經看到了屈臣氏的改變。  2016年,屈臣氏推出了第八代店鋪,走出了改變的第一步,降低自有品牌佔比,砍掉部分國有品牌,加碼彩妝和進口商品。
  • 幾乎沒有一個品牌能在屈臣氏這兒賺到錢
    日前,屈臣氏宣布屈臣氏及百佳中國區CEO羅敬仁因個人原因請辭,並將於2017年7月1日正式離任。接替羅敬仁工作的是現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高宏達,他將於4月1日接任,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並在未來數月內與羅敬仁完成工作交接。這是一次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換帥。
  • 屈臣氏中國可比店鋪銷售額恢復增長,圈地過後更重單店效益
    導語:在高宏達的帶領下,而立之年的屈臣氏更多關注「內在美」和「年輕化」。比節節攀升的銷售額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屈臣氏中國可比店鋪業績同比首次恢復增長。根據財報顯示,2019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可比店鋪銷售額同比增長2.2%,這個指標的增長意味著,屈臣氏不再僅僅依靠增加門店數量來提升總體銷售業績,擺脫了「門店加速擴張但單店產出持續下滑」的尷尬處境。
  • 客棧預訂網站Hostelworld CEO離職,Expedia高管接任
    【環球旅訊】日前,總部在愛爾蘭的客棧預訂網站Hostelworld的CEO Feargal Mooney宣布離職,其已擔任此職務超過10年。在升任CEO之前,Mooney在該公司擔任了6年的營運長。
  • 屈臣氏弱化國貨的品牌調控法 飲鴆止渴還是鳳凰涅槃
    屈臣氏弱化國貨的品牌調控法 是飲鴆止渴還是鳳凰涅槃對於屈臣氏來說,調整品牌結構真的能迎來業績的關鍵拐點嗎?在中國連年虧損的屈臣氏,自去年人事變動後,今年業績開始回彈。強化進口產品2017年3-4月,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Mr.Christian Nothhaft)因個人原因請辭,時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官的高宏達(Kulvinder Birring)接任羅敬仁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一職,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
  • 屈臣氏弱化國貨品牌調控法 飲鴆止渴還是鳳凰涅槃
    強化進口產品  2017年3-4月,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Mr.Christian Nothhaft)因個人原因請辭,時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官的高宏達(Kulvinder Birring)接任羅敬仁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一職,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
  • 屈臣氏,變了嗎?
    文/曉曉前幾日,屈臣氏宣布推出其首個科技合作夥伴計劃,以加速數位化轉型。據悉,目前已有微軟、Rubikloud等集團加入,將在數據可視化、大數據、數位化體驗等方面建立合作。這兩年,屈臣氏被關注最多的或許是業績的下滑。2016年,其中國區業績首次出現負增長。
  • Kate Spade 創意總監又離職,接任者是 MK 資深員工
    Deborah Lloyd 在 Kate Spade 10 年,擔任創意總監和董事長,品牌大大小小的創意事務都由她親自掌控。這十年間,Deborah Lloyd 同 CEO Craig Leavitt 一起,將 Kate Spade 打造成一個全球生活方式品牌。
  • 年輕人不愛逛屈臣氏了?換帥後的屈臣氏正在加速改變
    一系列的動作布局,顯示高宏達的求變、求快,終究是為了讓屈臣氏求新。一個讓年輕客群重新回歸屈臣氏門店的長時間改變過程。 高宏達的上任,延續了屈臣氏神速般的開店速度。即便是其主導的全新升級的新一代潮流店鋪,在其上任尚不滿半年期間,也已計劃在年內開出或翻新超過500家門店。 這種加快開店的局側,也有利於穩固業績。高宏達上任後的半年,業績終於保持在穩固狀態。也得益於此。 新開了許多門店,也升級了門店形態,但是如何保證這些是消費者喜歡的?
  • 盒馬不收「入場費」,屈臣氏卻要反其道逆襲?-虎嗅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可比店鋪銷售額跌幅為1.4%,比去年同期6.2%的跌幅,有反彈跡象。這也說明,自2017年3月,高宏達出任中國區CEO後的一系列舉措起到了效果。 2016年2月,時任屈臣氏馬來西亞總經理的馬來西亞人高宏達被集團調任屈臣氏中國COO一職。2017年3月,前中國區CEO羅敬仁辭職,由高宏達接棒。
  • 屈臣氏值得阿里和騰訊重金爭搶嗎?
    2017年初,也是屈臣氏在業績增長出現負增長的兩年後,羅敬仁離開了屈臣氏。陣痛下的屈臣氏中國,其執行長的位置由原來作為COO的高宏達擔任。從上可以看出,屈臣氏在中國內陸的發展,內外堪憂。體現在品牌老化,權威消解;營銷方式過時,服務理念滯後;盲目擴張,運營失調。
  • 屈臣氏內地門店數達1000家 五年欲增兩倍
    進入中國內地已超過10年的屈臣氏日前宣布,內地門店數量達到1000家,同時,屈臣氏計劃到2016年在內地將門店數量增加到3000家,儘管開店速度加快,但並不打算開放加盟。  屈臣氏中國區行政總裁羅敬仁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在2006年之前,屈臣氏在內地的擴張速度都不算太快,但屈臣氏花了十多年時間去研究和試水內地市場,在熟悉市場後,屈臣氏於2009年提出「百城千店」計劃,兩年後該計劃得以實現。接下來屈臣氏將向3000家店進軍。  據悉,屈臣氏的快速擴張法是儘量與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合作,拿下商圈最好位置。
  • 萬達商管副總裁沈嘉穎離職,孫亞洲接任
    據界面新聞報導,知情人士稱萬達商管副總裁沈嘉穎離職,由商管集團高級總裁助理兼華北運營中心總經理孫亞洲接替。   沈嘉穎在萬達工作時間超過17年。2018年10月,萬達文旅被「賣」後,時任萬達文旅集團副總裁兼萬達主題娛樂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沈嘉穎調任萬達商管。
  • 華納兄弟ceo離職原因是什麼?華納兄弟ceo凱文辻原離職內幕爆出
    華納兄弟ceo離職什麼原因其實是因為華納兄弟ceo凱文辻原之前因婚外情,與女演員不正當交易等桃色醜聞,給公司帶來惡劣影響,輿論之下凱文辻原選擇離職。華納針對他與女演員夏洛特·柯克桃色醜聞的調查還在進行中,但已正式宣布他辭職離任,稱他犯了「錯誤」。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下滑30%,上半年僅增4家店
    數據顯示,財報期內,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60.07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中國區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高達30個點的業績下滑,這是屈臣氏有史以來財報上公布的最大業績跌幅。
  • 屈臣氏的導購還在跟隨你嗎?
    文/曉曉在經歷了一年多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屈臣氏中國區業務已初見成效。8月2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公布未經審核中期業績,截至2018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區營業收入約108億元,同比增長16%,較去年的4%有顯著提升,排除新開店鋪對老店的影響,同店銷售額實現3年來首次增長,漲幅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