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機場是離城區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新建的機場。出了機場後,巴士徑直把我們載到本次徒步線路的出發點——薩裡亞小城。沿著與聖地牙哥背道而馳的方向,巴士在嶄新的柏油公路上開了足足兩個小時。
兩個小時的車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要用五天的時間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步行112公裡返回我們的出發地。
112公裡是薩裡亞這座小城到聖地牙哥的「傳統」距離,而不是直線距離。在加利西亞這片山巒起伏的大地上,除了現代的柏油馬路和偶爾才會看到的高架橋,你很難想到「直線」這個省事兒的概念。既艱巨又慶幸的是,我們要走的路,還是這條一千多年以來人們去聖地牙哥朝拜的老路,有時候你會有這種印象,我們好像被故意繞路了,沿著之字形,穿針引線一般在柏油路兩側忽左忽右穿行。
這是「法國之路」的最後一段。按照規定,如果想要拿到一張聖地牙哥官方頒發的徒步證書,你得至少走完徒步線路的最後一百公裡(如果你選擇騎馬或者騎自行車,路程就要增加一倍)。像我們這樣淺嘗輒止的人不在少數,所以薩裡亞自然就成了朝聖者的一個小小的聚集地,很多世界各地來的朝聖者就是從這裡踏上朝聖之路的。
保留了很多羅馬風格建築的小城古香古色,坐在路邊喝啤酒和咖啡的,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歇腳的朝聖者,人們見了面都會彼此問好。
薩裡亞不華麗,也不宏大,但隨處可見的老式建築與斑駁的牆面讓這座城市多了許多韻味。
薩裡亞大約有14000左右居民,雖然僅相當於中國一個村鎮的大小,但卻是「法國之路」上人口最密集的城鎮了。公元1230年,裡昂與加利西亞國王阿方索九世在去西班牙朝聖路上死在了薩裡亞,更為這座小城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
一些朝聖主題的畫面出現在小城各處的牆面上。
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薩裡亞保留了許多羅馬式建築,巨大的條石材料,樸拙而粗獷的造型,讓人想到古羅馬軍隊和雕塑的整齊劃一。公元前137年至22年,羅馬人徵服了礦產豐富的加利西亞,使其變成羅馬帝國一個獨立的省份。一個半世紀的統治將羅馬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這片土地上,道路、橋梁、建築,以及羅馬式的農莊,悄然改變了鄉村的原始面貌。
更重要的是,一種迥然有別於西班牙語的當地語言——加裡西亞語,也在這個時期形成了。加裡西亞語屬於羅曼語系,與葡萄牙語相近,與卡斯蒂利亞語也有相近之處,不過大部分加利西亞人都會講西班牙語。
西班牙對建築有嚴格的保護政策,小城裡很多其貌不揚的建築,動輒都有幾百年的歷史。
除了被修飾一新的建築,那些老建築中的磚石有時浮現出來,像歷史浮現在現代世界。
來到薩利亞的第一件事是買一本朝聖護照。但可能因為仍然處於下半年朝聖旺季的尾梢,商店裡的護照都賣完了,我們只好轉而求諸教堂。薩利亞的教堂是朝聖之路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歷史遺存的豐富文化遺產的主要代表。薩利亞最有名的教堂是一座13世紀的早期哥特風格建築——薩爾瓦多教堂。
雖然朝聖之路上的許多小店、餐廳和咖啡館都可以收集印章,但是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還是要求你每天至少收集一個教堂印章。這麼說來,薩裡亞的教堂就更要去看一眼了。有朝聖護照售賣的教堂不大,我們去的時候,正趕上教堂裡面在做彌撒,就在教堂外面等了片刻。
薩裡亞小城建在一個山谷上,教堂坐落在山坡中央,往下可以俯瞰半片老城,往上是一條有著朝聖旅館和朝聖者雜貨店的小巷子。第二天一早,我們將沿著這條巷子走上朝聖之路。
沒有等待太久,彌撒結束,信徒們陸續走出教堂,大多是老人。安靜的教堂前熱鬧起來。有一位拄著拐杖的白髮老人上前來問我們從哪裡來,得知我們來自中國後,他一邊高興一邊表示驚訝,因為來這條路上行走的東方人還是少數,而這少數的東方人也基本都是日本人和韓國人,中國人知道這條路的並不多。
老人是從德國來的,這些年他每年都要來一次朝聖之旅,只不過今年,他的腿出了點問題——說著,他指了指自己的腿和腋下的拐杖——徒步是不可能了,但他還是準備在朝聖之路上的這個小鎮住一段時間。
朝聖護照1.5歐元一本,有六張空白頁,接下來的五天,我們要用朝聖路上收集來的印章把這六頁空白填滿。現在,我們有了第一個印章——來自薩利亞教堂的祝福。還有一點閒暇,就去了教堂旁邊的「朝聖用品店」,店裡滿是一些戶外專用的裝備,以及各種朝聖紀念品。
我們挑了一件最重要的物品:扇貝殼。關於貝殼,有幾種傳說。第一種說法是,在護送聖地牙哥遺體到加利西亞去的人員中,除了聖地牙哥的弟子們,還有一名皮曼特爾家族的騎士,途中,他不得不遊過一道海灣,然而當他從海裡出來的時候,身上卻爬滿了扇貝。還有一種說法是在信徒把聖地牙哥的遺體運往加利西亞的途中遭遇了暴風雨,船翻了後,遺體沉入海裡,正在焦急等待的時候,遠處飄來一葉小舟,仔細一看,是一枚巨大的貝殼,聖地牙哥的遺體在貝殼之上,毫髮無損。
雖然僅僅是傳說,但貝殼慢慢地也就成了使徒朝聖的象徵,朝聖者通常在踏上朝聖之路之前,都會撿一些貝殼掛在身上,以表示此行的虔誠。
帶著這枚印章回到酒店,享受了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的第一道美味——烤辣椒(一種烤箱烘烤的當地小辣椒,有點類似於中國的虎皮青椒,非常適合中國人的胃),以及好喝的西班牙葡萄酒。當晚睡了一個好覺,準備第二天養好精神上路。
正式踏上朝聖之路,小城裡的塗鴉目送我們漸漸走遠。
第二天一早天色陰沉,還下了點小雨,看這跡象,這一天的行程估計有點艱難了。加利西亞這個地方處於大西洋沿岸和西風登陸的前哨,降雨量是西班牙平均降水的兩倍。加利西亞人可以用100多種詞語來形容不同類型的降雨。所以,如果恰好碰上一段陽光明媚的天氣,那就真是非常幸運了。
酒店外面的空地上,成團的旅客已經在做關節活動和熱身運動了。熱完身的人出發了,另一波人隨即補充上,整個酒店的人都陸陸續續的出來了。
在人群裡,有一位來自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女士,她正在用跑步的方式完成法國之路的全程——連續15天,每天大約跑52公裡。她想以這種方式為本國患癌症的兒童募集善款。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和理由,從這裡出發,或者路過這裡……
我們帶著最初的新奇和興奮上路了。路上還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走了沒多遠,西班牙導遊指著幾頭奶牛說:「看那些棕色的加利西亞女人!」通常,加利西亞女人的頭髮是黑色的,如果說到棕色頭髮的加利西亞女人,那指的就是奶牛。「看,她們站著吃草呢,說明今天不會下雨。」 四頭母牛,三頭站著,可怎麼解釋那一頭趴著的呢?我們問。「老天也有改變心情的時候嘛。」導遊笑著說。
以這種輕鬆的姿態,我們跨過了通往中世紀的大門。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暨華夏地理
原標題:薩裡亞,從這裡出發,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