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超萬億,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取代新加坡?

2020-12-14 騰訊網

在世界遠洋航運的地位中,馬六甲海峽堪稱是咽喉要道,每年通過這裡的船隻超過8萬艘,這些巨輪大部分都需要在馬六甲海峽進行補給和轉運,這給沿岸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新加坡,現在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

然而我們觀察到,從印度洋到太平洋並非只有一條路,泰國的克拉地峽,就是一個修建運河的好地方。實際上泰國曾對開通克拉地峽運河進行過多次研究,也得到了許多國際建築公司的參與,但是迄今為止,克拉地峽運河還是只停留在紙面上,沒有付諸現實。

面對這麼一個價值超萬億的項目,究竟是什麼讓泰國如此猶豫不決呢?

泰國是東南亞的一個代表性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北部國土看起來比較方正,而南部國土則一直往南延伸到馬來半島上,地形十分狹長。泰國雖然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但還沒有到不想分馬六甲海峽一杯羹的程度。

克拉海峽的東西寬度最窄的地方只有56千米,地形一馬平川,而且沿海的海岸都是基巖,海水也不太深,開鑿運河的條件得天獨厚。如果泰國真的選擇開通克拉運河,那肯定是影響全球航運的大事,因為從克拉運河通過的話,相比馬六甲海峽可以縮短1200公裡的路程。這對於遠洋航行的船舶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從馬六甲海峽搶過一多半的航運資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經濟效益自然不可限量。

泰國之所以遲遲不開通克拉運河,還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投資,泰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手中的資金有限,而開通克拉運河的投入可能需要幾百億美元,這是泰國目前難以承受的負擔。泰國雖然可以引入外資,但是這明顯不在泰國的考慮範圍之內,可能是泰國希望自己掌握克拉運河的主導權。但是資金不足的現狀,只能讓泰國接著等待下去。

第二個就是克拉運河本身的價值問題。有人質疑克拉運河開通後的價值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因為馬六甲海峽附近的港口服務設施已經非常完善,就算克拉運河開通,服務不到位也得不到航運業的青睞。一般而言,人工開鑿的運河通過能力都很有限,不如馬六甲海峽。

第三個自然就是新加坡的反對了。如果泰國要修克拉運河,第一個跳起來反對的肯定是新加坡,美國估計也會插兩槓子。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而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克拉地峽區域範圍內最高海拔僅為75米,地勢十分低平,而且東西兩側沿海海岸均為基巖海岸,水深條件較好。從基本地理條件來看,克拉地峽所在地是具備開鑿運河的條件的,地形和水深條件都比較好,那麼,如果泰國的克拉地峽開通運河,會帶來哪些好處呢?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對於泰國來說,他們可以像埃及靠著蘇伊士運河航道發財一樣,每年也可以為他們帶來巨額收益。這一項有巨大收益的工程,為什麼泰國不主動開鑿呢,不是傻,是開鑿耗費成本太大,有著想法卻沒這個膽量,覺得開通代價太大,有些不值得!
  • 泰國為什麼不選擇鑿通克拉地峽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馬六甲海峽對於東亞和東南亞各國來說都很重要,而鎮守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三國更是看重,而泰國的克拉地峽明明可以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那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呢?顧慮三:高技術高成本克拉地峽早在17世紀就有人提出要開鑿運河的提議,甚至為此當時的泰國國王親自遍訪歐洲,尋找先進的技術,可是相對於當時來說,開鑿運河並不現實。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取代馬六甲海峽,但為何泰國不敢挖通?
    泰國為什麼不割開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位置?很蠢嗎?凱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條狹長地帶,東臨泰國的安西臨安達曼海。克拉地峽的東南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馬六甲海峽是中日韓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中國百分之六十的石油運輸和海外貿易通過馬六甲海峽。
  • 中國為什麼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
    然而,海峽長期處在美軍的陰影之下,新加坡的態度也相當惡劣,讓我國頗為頭疼。那麼,我國為啥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地位呢?所謂「克拉地峽」,就是在馬來半島的最窄處,有一段56公裡的狹長地帶。如果把這條地峽鑿通,那麼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距離,就會縮短1200公裡。
  • 泰國為何不效仿埃及、巴拿馬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中收取通行費?
    比如,巴拿馬擁有的巴拿馬運河、埃及擁有的蘇伊士運河每年都帶給兩國豐厚的財政收入。而今天所講的這個國家也處在有利的地理位置上,如果能夠開通克拉地峽運河,那麼泰國所獲得的回報將介於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之間,據測算每年也將有20億美元的收入。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一條運河取代馬六甲?看完明白其中貓膩
    那馬六甲海峽到底有那些好的地方呢,既然好那為什麼泰國不開鑿運河代替它呢?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共同管理。 而且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等很多東亞國家都至關重要。每一天來往於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貨物不計其數。
  • 開發克拉地峽可取代馬六甲海峽地位,泰國為何沒有落實下來?
    總之,從殖民時代開始,新加坡就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畢竟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陸運輸上存在著絕對的不可代替性。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來西亞?但看過地圖的朋友心中都會存在一個疑問題,在泰國南部的地方土地非常的狹窄,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 泰國為什麼不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收取過往船隻的過路費?
    那麼泰國為何不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並收取過往船隻過路費呢?其實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對於開鑿克拉運河,泰國在百年前就已經有了類似的想法,但由於泰國的經濟實力較為落後,而開鑿運河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泰國政府一直沒有機會開展這項計劃。
  • 泰國為什麼不在克垃地峽開鑿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取巨額利益?
    既然馬六甲的經濟效益如此驚人,泰國為什麼不利用地理優勢,在最窄的克垃地峽開挖出一條運河,以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呢?克拉地峽是泰國國土最狹窄的區域,也是整個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窄的區域,最窄處僅有56公裡寬。泰國在百年前就曾經計劃過開鑿克拉運河,但修運河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並不是當時的泰國所能夠承受的,這個計劃也就擱置了下來。
  • 泰國克拉地峽,建設亞洲的巴拿馬運河,可能只是一個夢?
    那麼,克拉地峽開鑿運河能夠替代它嗎?克拉地峽地處泰國南部狹長的馬來半島之中,最窄處僅有56公裡。但就是這樣的寬度,卻將太平洋與印度洋分隔開來。如果,在克拉地峽人工開鑿運河,那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程將縮短約1200公裡,從而可以節省3—5天的航程。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開通「運河」還能促進本國經濟
    最近關於克拉地峽「運河」是否開鑿引起了很多的網友的關注和討論。雖然鑿通克拉地峽對泰國的好處是巨大的,但是泰國就是鑿通並不能說其「傻」,相反泰國並不「傻」,也是考慮到很多因素,而不能輕易看待對克拉地峽的問題。首先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是首先要投入巨額的資金。
  • 克拉地峽
    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北部與泰國南部連結的狹長地帶,最窄處約為56公裡,最寬處則有190公裡,海拔最高為75米。1824年,英國透過英荷條約從荷蘭取得馬來西亞的控制權,並確立統治新加坡的殖民地位。自此,英國透過控制馬六甲海峽支配印度洋和東亞地區貿易的同時,也帶動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發展。即使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1950年代脫離英國走向獨立後,馬六甲海峽仍然兩個帶來巨大的經濟貢獻,而地處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更隨著亞洲戰後經濟的快速發展,因而成為全球重要的航運中心,其貨櫃處理量長期位於世界前列。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打破馬六甲封鎖,泰國為何不敢動工
    克拉地峽指的是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這裡也是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窄的地方,最窄處只有56公裡,按最寬處有190公裡,相差較大,地峽南面是馬來半島的蒂迪旺沙山脈的北端,而北部是普吉山脈的南端,所以克拉地峽也是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的分界,由地處兩個山脈之間的低地,所以地勢平緩,最高處海拔僅
  • 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鑿通克拉地峽,克拉地峽確實會成功取代馬六甲海峽,泰國確實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但泰國沒有鑿通克拉地峽,絕不是因為泰國很傻,泰國反而很聰明!英國放棄之後,法國也想鑿通克拉地峽來取代馬六甲海峽,但是在英國的遊說之下,儘管法國想要鑿通克拉地峽,泰王也沒有給法國機會,法國鑿通克拉地峽的計劃就這樣被擱置了。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上,兩頭連著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峽最窄的地方不足50千米,最寬處150千米,如果在此開鑿一條海運通道,那麼,過往的船舶可由中國南海經泰國灣,再穿運河,入安達曼海,出印度洋,也就不必繞行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
  •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通克拉地峽?
    隨著造船術的發展,運載量的增加,大噸位船隻的運力反而受限於地峽的有限的海陸轉運功能,開鑿地峽發展運河成為趨勢。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成的。那為什麼克拉地峽遲遲沒有動工呢? 泰國也可以憑藉這條運河促進經濟發展,居民就業,增加外匯收入。並且以此提升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 但泰國政府為什麼一直不肯開通克拉地峽呢?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克拉克開鑿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
    近年來,由於海上貿易競爭愈發激烈,全球政治經濟經貿活動,對於海峽的航運能力需求越來越大,該海峽早已經船滿為患;加之該海峽屬於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有,其所屬國家關係錯綜複雜,導致海盜活動更加猖獗。在這種情況之下,坐落在馬來半島的泰國,為什麼不在泰國灣和緬甸海之間挖一條運河,以此來取代新加坡在東南亞諸國中的地位呢?
  • 泰國為何不開鑿新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馬六甲海峽重要的交通要塞,每天來往的商業船隻不計其數,也是因為這個海峽,所以周邊的國家經濟交流十分便利,現在馬六甲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一起進行管理,但是東南亞周邊的國家也想沾點光,比如泰國,該國是可以在自己的國家開闢克拉運河的,但是一直沒有行動,這是為什麼呢?
  • 泰國為何不在克拉地峽修建運河,收取過往船隻過路費?
    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最窄處僅有56公裡,如果能夠在此處開鑿一條運河,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使過往船隻比繞道馬六甲海峽至少節省1200公裡的距離,航程縮短2-5天。而泰國可以藉此收取過往船隻的通行費用,將會為泰國帶來豐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