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

2020-12-25 網易新聞

如果要在地圖上劃分太平洋與印度洋,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馬來半島,兩大洋之間往來最便捷的通道,便是馬六甲海峽。這條海峽是我國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事關國家的能源安全,堪稱「海上生命線」。然而,海峽長期處在美軍的陰影之下,新加坡的態度也相當惡劣,讓我國頗為頭疼。那麼,我國為啥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地位呢?

所謂「克拉地峽」,就是在馬來半島的最窄處,有一段56公裡的狹長地帶。如果把這條地峽鑿通,那麼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距離,就會縮短1200公裡。對我國而言,既可以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又能提高海上航運路線的安全性,同時還可以團結中日韓三國(在這個問題上,三國利益一致),好處太多了。

早在17世紀,西方殖民者就有開鑿「克拉地峽」的想法,並且多次派人進行勘測。1858年,英國再次向泰王拉瑪一世提出請求,並獲得了泰國政府的批准,可在最後關頭,這個計劃還是擱淺了。「克拉地峽」所處的地區多為山地,東西兩側海岸為基巖構造,以當時的條件很難搞定,即使強行鑿通,付出的代價要比收益大得多,顯然沒有「性價比」。(下圖:克拉地峽開鑿方案)

英國人之後是法國人,他們開鑿「克拉地峽」的決心就大多了,原因很簡單。馬六甲海峽當時被英國人控制,這就意味著法國與東南亞殖民地之間的聯繫,隨時會被英國掐斷。解決這一問題最簡單、最經濟的辦法,就是開鑿「克拉地峽」。但是,英國在這裡影響太大,法國沒有獲得開鑿權。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能源消耗與對外貿易逐年增大,海運通道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目前面臨的情況,跟當年的法國有些類似,開鑿「克拉地峽」有現實的需求。那麼,我國為什麼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地位呢?因為克拉地峽在泰國,一切由人家說了算。

雖然泰國曾經有這個想法,但時代變了,考慮的問題也就多了。首先,就是經濟問題。開鑿「克拉地峽」絕對是一項超大型工程,對周邊的環境不可避免的會造成影響,一旦工程上馬,就意味著近海的珊瑚礁被破壞殆盡,加上海運的汙染,當地的海洋生態一定會被破壞。

問題的關鍵在於「克拉地峽」這一帶,有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普吉島。長期以來,旅遊業就是泰國的支柱產業,一旦這裡的環境遭到破壞,運河帶來的收益能否補償旅遊業的損失,誰都不敢打包票,這也是泰國政府顧忌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涉及到國家統一。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佛教氛圍很濃厚的國家,但是泰國南部的馬來族,信仰的卻是伊斯蘭教,他們一直都有分離傾向。而「克拉地峽」的位置,恰好就處在北部佛教徒與南部穆斯林的交界處,是連接泰南的重要紐帶。一旦這裡被鑿出一條運河,人為的製造出一條分界標誌,南北將會「劃河而治」,進一步加劇南部居民的分離傾向。這對泰國政府而言,損失可就比旅遊收入大多了。

所以,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儘管開鑿「克拉地峽」對泰國是利大於弊,但短期內動工的可能性不大,馬六甲海峽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會是我國主要的海上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鑿通克拉地峽,克拉地峽確實會成功取代馬六甲海峽,泰國確實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但泰國沒有鑿通克拉地峽,絕不是因為泰國很傻,泰國反而很聰明!英國放棄之後,法國也想鑿通克拉地峽來取代馬六甲海峽,但是在英國的遊說之下,儘管法國想要鑿通克拉地峽,泰王也沒有給法國機會,法國鑿通克拉地峽的計劃就這樣被擱置了。
  • 泰國為什麼不選擇鑿通克拉地峽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馬六甲海峽對於東亞和東南亞各國來說都很重要,而鎮守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三國更是看重,而泰國的克拉地峽明明可以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那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呢?因為馬六甲海峽的重用性,使得很多海盜開始重視這個地方,海盜的出沒也給海上運輸造成了一定的困擾,而這條多個國家過分依賴的「咽喉水道」更是引起一些國家的「過分關心」,想要遏制一些國家的發展,但是開通克拉地峽之後,不會向馬六甲海峽那樣多國管理,致使海盜猖狂、被人利用等現象出現,不僅僅減少海盜肆虐現象,還會減少馬六甲海峽的擁堵現象,從而使得海上航行路線變得更加安全。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這一項有巨大收益的工程,為什麼泰國不主動開鑿呢,不是傻,是開鑿耗費成本太大,有著想法卻沒這個膽量,覺得開通代價太大,有些不值得!一 克拉地峽運河現在先簡單敘說一下克拉地峽運河。「克拉地峽」,就是在馬來半島最窄的位置,運用人工力量開鑿一條運河。雖然人工運河的寬度只有56公裡,看起來難度不大,一旦開鑿成功,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運航線就會縮短大約1200公裡,馬六甲海峽被取代就是很明顯的事情。如果克拉地峽開通之後,必然會影響著靠馬六甲海峽發家的新加坡。
  • 開發克拉地峽可取代馬六甲海峽地位,泰國為何沒有落實下來?
    總之,從殖民時代開始,新加坡就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畢竟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陸運輸上存在著絕對的不可代替性。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來西亞?但看過地圖的朋友心中都會存在一個疑問題,在泰國南部的地方土地非常的狹窄,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取代馬六甲海峽,但為何泰國不敢挖通?
    泰國為什麼不割開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位置?很蠢嗎?凱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條狹長地帶,東臨泰國的安西臨安達曼海。克拉地峽的東南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馬六甲海峽是中日韓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中國百分之六十的石油運輸和海外貿易通過馬六甲海峽。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開通「運河」還能促進本國經濟
    最近關於克拉地峽「運河」是否開鑿引起了很多的網友的關注和討論。雖然鑿通克拉地峽對泰國的好處是巨大的,但是泰國就是鑿通並不能說其「傻」,相反泰國並不「傻」,也是考慮到很多因素,而不能輕易看待對克拉地峽的問題。首先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是首先要投入巨額的資金。
  • 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海峽不堪重負,克拉地峽或成未來新寵(上)
    儘管從地圖上看,克拉地峽離馬六甲海峽很近,不過如果克拉運河成功開通,船隻往來的航運距離將比原本經過馬六甲海峽縮短至少1,200公裡,這意味著航行時間可以縮短兩到三天,運輸費用也會下降。對於往來於世界各地的商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而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克拉地峽區域範圍內最高海拔僅為75米,地勢十分低平,而且東西兩側沿海海岸均為基巖海岸,水深條件較好。從基本地理條件來看,克拉地峽所在地是具備開鑿運河的條件的,地形和水深條件都比較好,那麼,如果泰國的克拉地峽開通運河,會帶來哪些好處呢?
  • 泰國為什麼不在克垃地峽開鑿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取巨額利益?
    在當今世界上,人們還沒有找到能夠替代海運的工具,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海運息息相關,而且在短時間內要想找到海運的替代方式基本是不現實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也是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航運要道之一,可以說泰國這個國家正是靠著馬六甲海峽的紅利才以如此之小的國土面積發展成一個發達國家的。
  • 克拉地峽
    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北部與泰國南部連結的狹長地帶,最窄處約為56公裡,最寬處則有190公裡,海拔最高為75米。長久以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運輸,因為南中國海和安達曼海之間被馬來半島分隔,所以船隻都須要往南繞過馬來半島,並通過馬來半島西面的馬六甲海峽和南面的新加坡海峽,其繞過馬來半島的航程超過一千公裡,對於往來經印度洋往來東亞地區的海運,增加了不少成本和風險。在大航海時代後,海路取代了陸路成為東亞地區與歐洲的主要運輸路線。
  • 泰國欲重啟克拉地峽項目,不過克拉運河將被陸路通道所取代
    目標就是通過修建鐵路和公路將克拉地峽兩端的深水港連接起來,以代替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實施的克拉運河項目。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克拉地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貿易中轉點,當時從中國去印度的商船都是沿著海岸航行到克拉地峽卸貨後,通過陸路運輸到半島的另一側,再裝船前往印度洋周邊國家。過去300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是否要在克拉地峽修建一條運河,連通泰國灣和安達曼海。
  • 大國間的利益角逐,或已讓克拉地峽成為「東方巴拿馬」的美夢破滅
    ——而正是由於繞行的緣故,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海峽自此繁榮了起來,附近的新加坡更是「借峽生財」,硬是憑藉著彈丸之地,成為了整個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畢竟經過馬六甲海峽的商船每年都有60多萬艘,利潤之高難以想像。 新加坡的「致富之路」泰國都看在眼裡,於是泰國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克拉地峽上,克拉地峽之所以失去了價值,是因為太窄了。
  • 價值超萬億,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取代新加坡?
    在世界遠洋航運的地位中,馬六甲海峽堪稱是咽喉要道,每年通過這裡的船隻超過8萬艘,這些巨輪大部分都需要在馬六甲海峽進行補給和轉運,這給沿岸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新加坡,現在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打破馬六甲封鎖,泰國為何不敢動工
    克拉地峽指的是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這裡也是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窄的地方,最窄處只有56公裡,按最寬處有190公裡,相差較大,地峽南面是馬來半島的蒂迪旺沙山脈的北端,而北部是普吉山脈的南端,所以克拉地峽也是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的分界,由地處兩個山脈之間的低地,所以地勢平緩,最高處海拔僅
  •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通克拉地峽?
    地峽一帶地形複雜,東側山地眾多,並且交通設施落後,車載運輸能力低。由於馬來半島形成統一國家的歷史較短,所以大部分時間這裡邦國眾多,派系林立,自然要盤剝掉部分利潤。 但為了航運效率,商貿船隊不得不依賴於克拉地峽,而放棄馬來半島南端的馬六甲海峽。在機械動力船發明之前,海船都是靠風力、洋流、人力作為動力前進。
  • 泰國為什麼沒有開鑿克拉運河,以此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海峽是海上運輸的關鍵節點,例如馬六甲海峽,給附近的國家帶來了不少收入。而泰國之前也想過要在克拉地峽處開鑿克拉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收取過往船隻的過路費,所以他們最後為何不開呢?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一條運河取代馬六甲?看完明白其中貓膩
    提起馬六甲海峽,可能很多從事貿易工作的人都比較熟悉。那馬六甲海峽到底有那些好的地方呢,既然好那為什麼泰國不開鑿運河代替它呢?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共同管理。 而且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等很多東亞國家都至關重要。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東亞跟西方,非洲,中東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中國,日本,韓國的運油船都經過這裡。隨著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增長,馬六甲海峽戰略價值顯得越發的重要。雖然馬六甲海峽是公海,可以免費通航。這在追求最高效益的貿易中將會是比馬六甲海峽更好的選擇。運河開通後必定會帶動泰國的經濟,貿易的迅速成長,為泰國新增大量的就業崗位,對發展不算太好的泰國來說是重大利好。同時運河建成後,可以減輕東亞國家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提升泰國的國際地位。從大局上看開鑿運河都是對泰國有利的。其實克拉運河計劃在泰國每年都有提起,但卻遲遲沒有實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克拉克開鑿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
    海洋運輸也正是海運在全球貿易運輸中極端重要的位置,位於海運途中必經之路的海峽,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比如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關鍵水道馬六甲海峽,就是其中的一個。馬六甲海全長1000多公裡,每年所通行過的船隻超過8萬艘,承擔著全球1/3的貨運量和將近一半的石油運輸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近年來,由於海上貿易競爭愈發激烈,全球政治經濟經貿活動,對於海峽的航運能力需求越來越大,該海峽早已經船滿為患;加之該海峽屬於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有,其所屬國家關係錯綜複雜,導致海盜活動更加猖獗。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上,兩頭連著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峽最窄的地方不足50千米,最寬處150千米,如果在此開鑿一條海運通道,那麼,過往的船舶可由中國南海經泰國灣,再穿運河,入安達曼海,出印度洋,也就不必繞行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