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鋅財經
文/謝舒怡
近期,吉野家宣布將關閉國內外150家門店,其中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海外市場將關閉50家,消息一出即引起一片譁然。此番舉措無疑是受疫情重創的結果,不過數年來吉野家在中國市場增長乏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像吉野家這樣受疫情打擊的連鎖快餐店還有很多。然而,疫情實質上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面對新的消費習慣和飲食習慣,連鎖快餐店不得不快速作出反應,調整適合市場的經營模式,否則走入絕境是遲早的事。
因疫情遭受重創,海外業務早已下滑
導致吉野家關閉部分門店的一大主要原因是疫情。
據吉野家公告顯示,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吉野家在中國停業或者縮短營業時間的店鋪多達578家。
圖片來源市界
在中國市場,吉野家分別由特許經營商合興集團和日本總部經營。合興集團稱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22.81%。日本吉野家公告則顯示,3月至5月間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472.56%。
疫情之外,吉野家的衰落之勢早有苗頭,佔日本吉野家海外業務近六成的中國業務近年來業務增長乏力。2017年至2019年間,海外業務對應的營收增幅分別為18.84%、7.24%和3.70%。
而合興集團的數據顯示,2019年吉野家店均營收為481萬元,然而早在2012年,這個數字是600萬元,收益已經大不如前。
圖片來源市界
定價、產品等問題限制發展
細探吉野家在中國市場漸失人心的緣由,產品定價和產品內容是兩大重點。
在日本以平價親民著稱的吉野家在中國維持相近的定價。例如,吉野家招牌小碗牛肉飯為23元人民幣,在日本不含消費稅價格則是332日元,折合人民幣為22元。
然而,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倍左右。對吉野家的價格定位存在質疑的中國顧客也不在少數。
但由於店租、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降價對于吉野家來說是走不通的一條路,因此相對之下閉店更能減少虧損的局面。
與此同時,吉野家面臨其對手"食其家"的直接競爭,同樣是來自日本、以牛肉飯為招牌。在重慶時代天街,兩家店相隔甚近。有顧客李女士告訴媒體,"相比而言,食其家產品更豐富,上新速度更快"。
此外,中國飲食市場不斷細分,各地菜系層出不窮,日式料理領域也有不少參與者。除非吉野家打出明顯的差異化優勢,並且根據市場口味快速調整產品、推新,否則難以在市場上進一步發展,其下滑的營收就反映了市場對品牌的不認可。
部分快餐品牌衰落的縮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吉野家的閉店和營收不理想,是部分快餐品牌衰落的縮影。它們都曾經在市場上風光一時,但後來的發展卻相對滯後,急需開展"自救",否則即將面臨被疫情洗牌出局的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大家樂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87.1%,大快活2020上半財年的淨利潤也同比下降43.1%,中國內地分布下滑了97.08%。此前,大家樂撤出華東市場,專攻華南。
為挽救頹勢,大家樂在微信公眾號上大力營銷,定期推送新品的福利折扣。推文平均閱讀量至少2萬,留言區互動活躍。不過線上的火爆流量能為線下業務帶來多大的實際營收還是一個未知數。
與此同時,連鎖快餐品牌"真功夫"此前被曝出因疫情關閉部分門店、營業額遭遇重創的消息。面對疫情打擊,真功夫於5月底在部分門店推出了"自選小份菜"模式,菜品約有70款,供顧客自行挑選搭配。
真功夫目前尚未透露營業額信息,這一模式是否成功暫且無從得知,但更加精細、高難度的餐品消費必定會對門店運營效率、損耗管控和管理模式帶來新挑戰。
疫情影響下,不僅門店營收下滑,消費者的錢包也相應緊縮。對於像吉野家一類有過風光歷史的連鎖快餐品牌來說,關閉部分門店只能是應急措施,應該如何恢復疫情帶來的損失,如何憑藉獨特的產品優勢和體驗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買單,是它們需要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