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啟動自然保護地大檢查 歷時三個月

2020-12-12 中國網

原標題:本市啟動自然保護地大檢查

近日,市環保局、市園林綠化局等四個部門聯合啟動「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專項行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大檢查將為本市自然保護地清查「家底兒」,著力解決自然保護地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等問題。大檢查歷時三個月,逐一找問題、建臺帳,為本市下一步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大檢查關注與自然資源保護緊密相關的歷史問題、民生問題,這意味著,自然保護區內的村莊發展問題將被重點關注。

密雲的雲蒙山,既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又是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市級自然保護區;延慶的野鴨湖,既是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溼地公園;房山的十渡,既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又是風景名勝區,同時和拒馬河市級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又有重疊區域……

不同的自然保護地類型,在保護的具體要求上是不同的。自然保護區標準最為嚴格,森林公園則相對寬鬆。那麼,掛著多塊牌子的同一塊自然保護地按什麼要求去管?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標準不一,而且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地主管部門也不一樣,如地質公園歸市規劃國土部門管,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歸市農業部門管,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則歸市園林部門管。

歷史原因造成的多頭管理、交叉管理,在本市的自然資源保護工作中普遍存在。為捋順關係,摸清「家底兒」,近日,市環保局、市園林綠化局、市規劃國土委、市農業局四個部門聯合啟動了歷時三個月的「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專項行動」。自然保護地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將在這次檢查中「和盤託出」,為本市下一步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依據,逐步捋順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次大檢查涵蓋了本市六類自然保護地,分別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和自然遺產。六大類自然保護地共涉及79個項目。

這次檢查涉及11個區,由各區自查、市聯合督察組督察等環節組成,目前各區自查已經展開,預計9月底市級督察全面完成。自然資源盜採、違規攔河築壩、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違規旅遊開發等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地的行為,將被重點關注。

大檢查的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地現狀、管理機構設立情況、範圍現狀、與其他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情況等,有數十個細項。對於發現的問題,能立行立改的即刻整改,如果是較為複雜的問題,統一設立臺帳,與相關部門研究解決辦法。

相關焦點

  • 北京自然保護地啟動「家底兒」大檢查
    北京自然保護地啟動「家底兒」大檢查 2018年08月14日 15:54   來源:新京報
  • 北京市自然保護地清查「家底兒」
    為捋順關係,摸清「家底兒」,市環保局、市園林綠化局、市規劃國土委、市農業局4個部門,聯合啟動了歷時3個月的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專項行動。自然保護地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將在這次檢查中「和盤託出」,為本市下一步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 北京市自然保護地清查「家底兒」 11個區自查已全面展開
    為捋順關係,摸清「家底兒」,市環保局、市園林綠化局、市規劃國土委、市農業局4個部門,聯合啟動了歷時3個月的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專項行動。自然保護地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將在這次檢查中「和盤託出」,為本市下一步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 打破「多頭管理」,北京83處自然保護地將統一管護
    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森林公園、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北京市六大類、83處自然保護地,將隨著機構改革,打破過去「多頭管理」的現象,實現統一的資源管護。一片山水秀美的地兒,既掛自然保護區的牌子,又掛公園的牌子,這樣的現象在京郊非常普遍。比較典型的是房山石花洞,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風景名勝區,同時還是國家級地質公園。
  • 北京自然保護地清查「家底兒」
    為捋順關係,摸清「家底兒」,市環保局、市園林綠化局、市規劃國土委、市農業局4個部門,聯合啟動了歷時3個月的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專項行動。自然保護地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將在這次檢查中「和盤託出」,為本市下一步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依據。一地多牌按哪個標準保護這次大檢查涵蓋了本市六類自然保護地,分別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和自然遺產。
  • 天津市將啟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試點工作
    我市將啟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試點工作四個溼地保護區打造「升級版」記者日前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不斷提升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划水平,通過建立溼地分級管理體系、溼地用途管控制度等多項措施,在違法整治、溼地恢復、護林保溼等方面穩步推進
  • 天津市將啟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試點工作 四個溼地...
    天津市將啟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試點工作 四個溼地...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天津市將啟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試點工作
  • 我國自然保護地衛星遙感監測實現天、空、地全覆蓋 有效支撐監管
    2017年,生態環境部牽頭組織開展了「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強化了自然保護地監管。隨著「綠盾」專項行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對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一體化監管系統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此,自2018開始,衛星中心為進一步滿足自然保護地監管需求,逐步開始了自然保護地監管信息化能力建設方面的布局,致力於綜合運用3S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建立服務於自然保護地監管執法,綜合信息化、覆蓋全面化、高效便捷化、協同一體化的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監管系統。
  • 我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取得進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14日,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自2019年6月起,青海和國家林草局共同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成立了由國家林草局和青海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示範省領導小組,召開了四次示範省領導小組會議,為示範省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 《桃源縣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已通過評審 擬建7處自然保護地
    紅網時刻常德7月27日訊(通訊員 龔美球)近日,從桃源縣林業局獲悉,《桃源縣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已通過省市縣自然保護地評估組專家評審,整合優化後,桃源縣擬建立7處自然保護地,面積為50497.15公頃,佔桃源縣國土面積的11.37 %。調整後,7處自然保護地面積將增加33%, 保護強度也會得到大大提升。
  • 北京市食藥監局啟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從嚴監管「五毛...
    千龍網北京2月27日訊(記者 傅昱佳)在新學期開學之際,為保障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的食品安全,讓在校學生、教師吃得放心,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啟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專項檢查,對學校食堂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全面聯合檢查,學校食堂的檢查覆蓋率會達到100%。
  • 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
    中國綠色時報大數據系統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專題播報北京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已達500多種 近日,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捕捉到了不少野生動物「佔山為王」的生動鏡頭,並上傳到媒體平臺發布。 目前,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安裝200多臺先進的紅外相機,悄無聲息地記錄下林中野生動物的生活狀態。
  • 廣東省自然保護地協會掛牌成立
    林蔭 攝   中新網廣州1月3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自然保護地協會揭牌儀式3日在廣州舉行,標誌著該協會正式成立。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知名專家、相關協會(學會)、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負責人參加揭牌儀式。
  • 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
    來源標題: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各區委、區政府,市委各部委辦,市各國家機關,各國有企業,各人民團體,各高等院校: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將《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
  • 自然保護地|浙江:整合「一盤棋」自然資源得優化
    除舟山的海洋類自然保護地歸當地海洋漁業部門管理而未劃入林業主管部門管理外,其他保護地都已轉隸到位,基本形成統一的保護地管理體系。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於2019年底印發了《浙江省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保護地責任體系基本確立。
  • 2018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發布
    新華網北京1月30日電(郭香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2018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  2018年是我國自然保護地實現統一管理的起始之年,為擴大自然保護地社會影響,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中國綠色時報社聯合開展了「2018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評選活動,入選大事參考了推動自然保護事業的影響力和公眾關注程度,經過廣泛徵集、專家初審、評審會討論等過程。
  • 廣東建立上千個自然保護地 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加
    據統計,廣東省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 774 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 114 種;全省有維管束植物 7700 多種,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74 多種,有近 300 種廣東特有植物;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 1362 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 16.39%。
  • 廣東自然保護地免費預約開放名單
    日前,為期2個月的2019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啟動,「廣東自然保護地開放預約平臺」系統正式上線。公眾可在線預約包括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在內的廣東19家自然保護地單位的徒步活動或自然教育體驗課程。
  • 三江源地區致力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
    新華社西寧6月22日電  題:三江源地區致力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  新華社記者李亞光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兩年來,青海省積極踐行源頭責任,大膽嘗試、紮實前行,在三江源地區逐步構建起集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治理區、自然遺產地為一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揭曉 看看2019年都有誰入選?
    一、《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政策支撐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緊緊圍繞回答「為什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一個什麼樣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怎樣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