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持續蔓延著,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布的實時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31日上午8時,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升至78萬。
各國為了防控疫情使出了渾身解數,嚴防境外輸入仍是防治的重點。
近日,糊塗君的朋友圈被泰國最新入境防疫政策刷屏了,泰國不僅要求旅客在辦理登機手續時提供健康證明,還要求必須有「可在泰國使用的、保額為10萬美元以上的重大疾病保險訂單」,如無法出示,航空公司須拒絕該旅客登機。
看到消息,糊塗君第一時間搜索前往泰國的機票,發現還真是這樣的。
不過,後來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發現在翻譯出了錯誤,將「重大疾病保險訂單」更正為「醫療保險訂單」。
這樣一來,旅客出境時只要購買附加醫療責任且保額超過10萬美元的境外旅遊險,或者購買能夠覆蓋泰國地區的高端醫療保險,就能達成泰國衛生部的要求。
其實泰國政府這樣做原因很簡單,不管是重疾險還是醫療險,都可以兜底。
有了這10萬美金保額,即使旅客入境泰國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在有保險的情況下,也不至於因為沒錢而看不起病,泰國方面在財政上和防控上壓力也會小很多。
因為這一則新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國內投保的保險,帶出了國門,在國外依然生效嗎?
今天糊塗君就跟大家聊一聊。
四大險種哪些可賠?
要自己做判斷,首先得看兩個信息:「免責條款」&「投保須知」。
這兩項約定都會註明該產品的保障是否有地域限定。
經過糊塗君總結得出結論,通常情況下,
可賠的:重疾險、壽險、綜合意外險的意外傷害責任、境外旅行保險。
不可賠的:醫療險、綜合意外險的意外醫療責任。
下麵糊塗君接著給大家詳細扒一扒。
醫療險
一般來說,報銷型保險不能賠,比如醫療險。
醫療險是報銷制,看病住院花多少錢,拿著發票來報銷,報銷總額不會超過花費的總金額。
普通醫療險,僅能報銷國家二級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特需部、國際部這種高級病房,以及私立醫院、海外就醫不給予報銷。
有的小夥伴可能就要問了,既然普通醫療險不行,海外醫療險總可以吧。
答:還真不行。
普通醫療險報銷時不區分疾病,無論大病小病,超過免賠額就可以報銷。海外醫療險可不是這樣。
海外醫療險一般僅保障6種特定疾病,或者只保癌症,如果患的不是保障範圍內的疾病,就不能享受海外就醫服務。
如果是因為本次疫情,沒有必要特意購買海外醫療險,即使買了,新冠肺炎也不在保障範圍內。
如果是高收入群體,預算充足,比較建議購買海外醫療險。因為不管怎麼說,國內的醫療水平近幾年雖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對於大病的救治,還是沒有發達國家做得好。以癌症為例,我國癌症的5年生存率約為30.9%,美國約為66%。(數據可能存在一定的滯後,但基本能表明中美醫療的差距)
除了以上這些,糊塗君前面提到的附加了醫療責任的境外旅遊險,保費只要幾百塊錢就可以擁有上百萬醫療額度(含住院及門診醫藥費用),而高端醫療險稍微貴一點,僅限日韓地區的,保費一年是5到8千元,包含北美地區的,保費2萬起步。
重疾險,壽險,意外險
而給付型保險,像重疾險、壽險、意外險中的身故責任等,只要達到理賠標準,國內國外都可以正常賠付。
自疫情發生後,很多保險公司也擴展產品責任,將新冠肺炎納入保障範圍,惠及大量保單持有人,而且很多都接受線上理賠。
所以在國外出險理賠問題上,大家不需要太擔心。
當然了,國外出險的話,理賠手續會繁瑣一點、理賠時效也會稍微慢一點,因為得額外補充一些其他材料。
糊塗君諮詢了相關平臺,根據獲取到的信息,建議大家在境外出險報案時,要注意確認的有以下幾點:
就醫醫院限定要求(國外醫院類型/轉回國內治療)
獲取需留底的資料明細
是否需要大使館證明
是否需要有資質的翻譯醫療等資料
通常情況下,後兩項資料是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要求提供的。
再以【某保險公司】為例,除了國內理賠基本的資料外,在國外重疾出險還需提供:
1)國外醫療機構的診斷資料(原件或複印件);
2)鑑定資料需由我國駐當地使領館書面認證;
3)鑑定資料需由在國內專業翻譯機構翻譯為中文,且蓋有翻譯機構公章;
4)國內醫院的複診診斷報告。
在國外身故/傷殘還需提供:
1)國外醫療機構的鑑定資料(原件或複印件);
2)鑑定資料需要我國駐當地使領館書面認證;
3)鑑定資料需要在國內專業翻譯機構翻譯為中文,且蓋有翻譯機構公章。
傷殘責任,證明起來比較麻煩一些。各個國家傷殘鑑定的流程和標準都不同,國內的意外險,都需要根據保監會與醫師協會聯合指定的傷殘評定標準,統一定損定責。
值得一提的是,身故理賠,要特別注意合同裡的投保須知和免責條款。因為絕大多數的保險,都會在條款中註明因戰爭、恐怖襲擊導致的傷殘死亡,不賠。
有可能還會需要申請保險金的帳戶,須是內地的銀行帳戶;無法前往國內辦理,則需要補充相關的委託授權手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公司要求提供的資料不同,具體要以我們購買的保險所在公司為準。
關於重疾的診斷標準,國內外也存在一定差異。
如果在國外診斷的重疾,但並不符合自己買的重疾合同條款,很可能需要我們再回國進行「二次確診」。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出險後,第一時間聯繫自己的保險公司,問清楚流程及材料,根據要求再做調整。
還有一點,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嚴重,能達到重疾險理賠標準的,卻是少數情況。海外華人因為此次疫情買重疾險,沒太大的必要。
出國人員保險怎麼選?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出國人員明顯增多。由於語言、文化、飲食的不同,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出門在外,一定要配置好保險。
境外保險,應遵循這幾條原則:
保障期限儘量寬鬆
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建議多出幾天保險時間,防止出現延期等情況,自己沒有任何保障,在風險面前裸奔。
保額一定做足
國外的醫療體系和國內不同,表現在醫療費上甚至會有10倍以上的差異,因此把保額做足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是前往醫療費用昂貴的國家,如歐洲、美加、日本,建議至少購買20 -50萬元醫療保額的產品。
緊急救援服務選直屬機構
緊急救援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項保障,畢竟時間就是生命,建議大家選擇有自己救援機構的保險公司,這樣反應速度也最快,救援效率更高。
目前業內知名的擁有自己直屬救援機構的保險公司,如:Allianz安聯、AIG美亞、STARR史帶等。
醫療直付服務最好包含
最後來說一說醫療直付服務。建議優先選擇具有境外醫療直付服務的產品,由於境外醫療費用昂貴,如果是先墊付再報銷,無疑增加了一筆突如其來的經濟壓力。
如果是直付,則是由保險公司直接和醫院結算,或通過救援公司與保險公司結算,自己無需支付醫療費用。
以上就是國外出險,國內保險理賠的分享啦。
為了保險+保險起見,再次提醒大家,糊塗君總結的是一般情形,不排除例外,因此出行前先打給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進行相關信息確認,出險後也及時聯繫保險公司獲得指導,才是最佳的做法。
但照顧好自己,一切都順利平安最是真。
如果不幸在境外需要緊急求助或報告失聯情況,請撥打以下電話: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
+86-10-12308
或出行前提前查詢當地「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