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中,「因果」的真相是什麼?太多人理解不了

2020-12-16 問過藍天

在現實當中,人們對因果的認識往往局限於「種了善因就會結善果」這個層面,但在佛教的世界裡,「因果」這個概念卻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也就是說,世人所理解的「因果」並非是「因果」的真相。

佛像

那麼,在佛教之中,「因果」的真相是什麼?這個答案確實是太多人理解不了。

其實在佛教之中,所謂的因果並不是「因」和「果」簡單的一一對應關係,而是在三世甚至累世的輪迴之中,「因」和「果」的各個因素在某一階段之內趨於平衡的關係,這種關係並不保證「善因」一定會對應「善果」,也不保證「惡因」一定對應「惡果」。

佛像

但這種關係會在某一階段之內,整體上趨向於某一種平衡,這個平衡會直接影響「因「和「果」之間各自佔比,這也我們人生起伏的根本原因,也是好人未必立刻有好報,壞人也未必馬上有惡報的道理。

佛寺

因此,佛教之中的「因果」關係,並不是人們一廂情願以為的那樣,現世得報,而是這種對應關係在多世之中不斷的反覆和增減。這種反覆和增減的動力來自於人們日常的「行善」或者「積惡」。

佛像

這就是佛教之中,所說的「因果」的真相,這個真相併不複雜,只是人們不知道或者不能接受罷了。

正因為如此,佛教才勸人向善,積「善因」,絕「惡果」。這也是人們信佛行善的根本原因。

佛像

人生之所以有「因果」,是因為沒有跳出輪迴的束縛,也就是說,人們有「因果」,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覺悟成佛,一旦成佛,「因果」就沒有了,不復存在,這也是佛講「無餘涅槃」的真義所在。

相關焦點

  • 佛教:你真的懂「因果」嗎?怎樣正確理解「第一因」?
    如果沒有之前的因果,那麼最開始的作惡者是如何傷人的呢?為何受害者也要陪著一起輪迴呢?好慘好不公平。不知道在大家的心中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呢?但是大家要知道因果從來都是公平的,我們所遭遇到的一切也都是公平的。下面小編先來為大家詳細說一下什麼是「第一因」所謂「第一因」指的就是整個因果鏈最初的原因,因此它也被稱為「終極因」。大家都知道目前所受是過去所做,那麼過去的過去那個最初的因,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 【格魯聖教】佛教中所說的 輪迴是什麼意思?因果輪迴呢?
    佛教因果輪迴  因果輪迴並不複雜與深奧。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要承擔責任,就是因果。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怎樣的善得怎樣的福報,怎樣的惡得怎樣的苦報。你昨天早上起床之後洗臉、刷牙、吃早餐,今天還是要重複這些,明天還要繼續重複,這就叫輪迴,像輪子一樣周而復始的運動。
  • 什麼是佛教所說的因果
    什麼是佛教所說的因果文·僧侶與佛學因果是佛家的最基本的定律,佛家講究的是因果論,而不是宿命論。什麼是因果,因是因緣,果是果報。根據佛教典籍中的輪迴學說,種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每件事情都是由原因的,如果沒有原因,你做這件事的意義就不存在,也就不成立。也就不會有什麼果。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是有因的,所以今生你才會成受這個果,世間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有因果,世俗中無論是誰都無法天理循環,因果報應,誰都無法在因果中得到特殊的寬待。佛教的因果論緣自緣起性空的道理。
  • 佛教解密:佛陀證到「緣起性空」這4個字,真的就是世界真相嗎?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的真名叫悉達多,未出家之前是一位王子,過著尊貴的生活,但他並不快樂,於是在他二十九歲的那年,毅然出家,去追尋他心目中的大道。關於這句話後世有太多的解讀,有人甚至把它總結成這4個字:「緣起性空」,並認為佛陀所證到就是世界的真相,這就是後世佛教世界觀最早來源。那麼,世界的真相真的就是佛陀所證到的「緣起性空」嗎?我個人的答案是:未必,為什麼如此說呢?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關於文學和神學的我們不討論。緣起說,歸根結底可以叫做:因果鐵律——就是一切緣起現象都是因果。這是現在非常好理解的,叫:因果論。在這裡要引申一下西方現代哲學的發端,西方哲學現代的發端是英國哲學家休謨的「休謨之問」。休謨之問就提到了因果論,是什麼?因果律到底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佛教的緣起論是這麼回答的:因果律是鐵律,是客觀的,不以主觀變化。
  • 佛教:因果相報,真實不虛——看看六道的「因」都是什麼?
    ,真實不虛,又雲——神通不敵業力,哪怕是釋迦佛自己都無法抗拒因果,因此才會有諸如「背寒之疾,空缽而回,佛身出血」等九難。當然了,就算起點不太高各位師兄也不用妄自菲薄,其實能夠生而為人,本身就已經是一件極難之事,六道之中又分為了三惡道和三善道,我們人間道好歹還屬於善道,雖然只是墊底。
  • 佛教中的因果與緣之間的關係
    面對謎一樣的人生,我心中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有的人生活總是困難重重,諸多不順,而有些人卻事事順心,家庭幸福,為何一樣的人生卻有不一樣的遭遇呢?這些問題人們在茶餘飯後總會去思考。本篇文章,小編就來與您分享一下在佛教中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 佛教之中,為什麼有輪迴?是誰導致輪迴的存在?其實真相併不複雜
    佛像大家都知道,在佛教之中,有「眾生受縛於輪迴」的說法。因此,輪迴這個詞語才會在佛教之中多次出現,特別是對那些學佛的人來說,跳出輪迴之外就是他們畢生追求的最高目標,也是修行的終極意義所在。為什麼這樣說呢?
  • 佛說因果,第六天魔王波旬卻不在因果之中?
    在佛家看來,因果不虛,一切有因,業有三報,誰也逃脫不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都是自己種的因,沒有什麼命運主宰,善果惡果,都該自己吞下。然而,有意思的是,善報惡報得有個執行者,這個執行者是前世的債主麼?如果是,報善不說,如果是報惡,前世他是受害者,今生他是迫害者,來世他是否又該償還罪業,而陷入惡性因果輪迴之中呢?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 佛教:天女散花的真相是什麼?
    ,也就是說,天女散花的真相是什麼呢?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說的是在維摩詰的家中,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兩個人在探討佛法,座下有很多弟子旁聽,由於佛法玄妙精微,無比殊勝,眾弟子聽後,無不如醉如迷,沉浸於佛法的玄妙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 走進佛教·之七·因果異說(以因果為線索總結前章)
    自由與良序·走進佛教·因果異說天佑因果是個好東西,好就好在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先就習以為常的現象界來談,也就是一般科學範疇所說的「因果」。客觀世界是普遍聯繫的,許多因素先後相繼、彼此制約。沙門雖然擺脫了「神志」的作用,但其理解的「業報」仍有靈魂的影子;故陷入「有神我」的苦行消業與「無神我」的隨遇而安之兩端——有自由但無良序。佛教脫穎而出,提出輪迴無盡、業也無盡;所以消業無法窮盡,唯有覺悟解脫。覺悟:「靈魂」是假相——那是「錯覺」。不知道「無我」真相的「無明」才是造成纏縛的元兇。
  • 佛教:何為因果?若是明白這些,佛緣就已經在路上了
    所謂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世間,每分每秒都有事情發生,或好或壞。在佛教文化中一直都有強調,何為因果?何為佛緣?這些學佛之人在修行之路上一直探尋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些許頓悟,只是能力不同而得到的結果不同。
  • 道教講「承負」,佛教講「因果」,儒教講什麼?
    三教同源柱道教首先,我們來看看道教,道教講「承負」即佛教中的「因果」,但又不同於「因果」。無為的思想,源於《道德經》:「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因此道教以「無為」作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說:「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魏晉以後,「無為」逐漸成了道教社會觀的基礎。
  • 佛教與道教的因果報應有什麼不同?
    而今社會,「因果」已然不僅僅是佛教徒的口頭禪,很多場合都有人在說因果,道因果。但是因果到底是什麼?這和道教的「承負」有什麼區別?在道教,為什麼又在講「承負」呢?不論是佛教、道教的信士還是傳統文化愛好者,問起來很多人也都會說點,本人分享一些個人理解,歡迎道教之音網友、道友批評、指正。
  • 佛教:因果的實質是什麼?
    佛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那麼什麼是因果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不虛這就是我們自作自受,作繭自縛的因果。這些東西不是什麼神靈、強權、或者自然力等外部的力量加在我們身心之上的,一些看似偶然的巧合也是我們自己所造之因的必然。
  • 淺述佛教的輪迴、因果與「我」
    正是在這一兼容並蓄的發展中,中國才有了儒釋道並存的態勢,佛教輪迴觀與因果報應觀才深入民間文化。影視劇中「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臺詞是不是很耳熟?這裡,我們就先來論述下佛教生死觀的兩大基石——輪迴與因果。其一是輪迴,也就是說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始,這一世的開始是上一世的結束,這一世的結束是下一世的開始。往更大的範圍來講,就是在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這六道中輪迴,此生在人道,並不見得你前世在人道,也不見得你來世還在人道。
  • 為何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是否矛盾?
    《漫談品禪第27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修行者剃度遁入空門,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那麼它們之間是否矛盾?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空是一個意思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佛教講究「緣起性空」於是有些人就會這樣認為,反正一切都是空,時無有我,時無有人,我做壞事,等於沒做,一切都空的嗎?人,是無常性。同一個人,他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不可能有人生生世世都只做好事而沒犯過錯的,也不可能有人壞事幹盡而無一絲善念的,所以,不可以妄斷一個人的好壞善惡。那麼為什麼因果不空呢?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
  • 佛教:對於佛教,有3個方面,或許你一直理解錯了
    眾所周知,佛教於兩千多年前由喬答摩·悉達多所建立,其時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時代。佛教是最古老的宗教,要深入了解佛教,有三個基本方面我們必須先要明晰。1.佛教的釋義佛教的本質是教育,是對於智慧、宇宙人生真相、覺悟的教育。亦即啟迪人們開啟根本智慧,從而覺悟根本真理,而獲知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的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佛陀以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十二因緣、八正道、四念處、六度等知識,引導人們向內心求法,獲得靜境,進而獲得定力,而開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