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會爬、走路慢,是生長發育異常?別瞎猜,看表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點 科學家庭育兒

今年疫情期間,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元宵節生下的男寶寶「小湯圓」。

當時,他的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網友表示:按照這個劇情走向,寶寶可是拿了主角的劇本啊,一定要健健康康長大。

來源:人民日報

小湯圓的人生剛剛開始,科大大最近還發現,不少新手媽媽找到組織,為了小寶寶能健康成長,也提出不少問題,其中學爬學走被問得很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好了,別自找傷害了,娃在學爬行學走路的過程裡該有什麼程序,你們清楚嗎?

來跟著科大大,帶寶寶好好「上道」!

1

爬、走都和別的娃不一樣?先別著急!

有媽媽問:「孩子不會爬就會走了,是聰明的表現嗎?」

很遺憾,不是。

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經歷過爬行階段就開始行走,對運動能力、協調能力、感覺統合能力會有不利的影響。

還有人問:孩子都15個月大了,只會爬不會走,是不是有問題?

不一定。

孩子可能因為多次摔倒所以怕嘗試走路,可能是家長抱太多,孩子缺乏走路的機會,還可能是因為胖,所以需要更多準備來克服體重給行走帶來的阻礙。

但還有一種寶寶學步晚,是家長覺得晚。

一般來說,寶寶的大運動發育狀況和月齡相符合:2個月抬頭、4個月翻身、6個月獨坐、8個月爬行、10個月獨站、12個月獨走。

但是,寶寶有個體差異,就算沒有「嚴格」按照這個月齡對應標準來,也不能斷定就是「有問題」。家長們可以參考WHO的6項大運動時間表,對照寶寶的表現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科大大還向中國婦幼保健系統「取經」,找到了「警戒線」。家長們趕緊自查一下,寶寶要是出現以下情況,先去醫院檢查。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如果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沒有問題,家長就可以按照順其自然的原則,再加一些輔助,幫助寶寶掌握大運動哦。

2

會爬才能走得好,怎麼助力寶寶學爬?

寶寶6個月後,家長可以開始進行爬行訓練。記住這些助力寶寶學爬的加分點:

①方便、安全排第一

家長不要給寶寶穿太多,這樣才方便活動。

家裡的茶几柜子的邊角、暴露的插座等都會影響寶寶學爬,家長可以將這些隱患一一排除,也可以直接開闢出一個寶寶的學爬空間。

② 趴和爬,多多益善

家長可以讓寶寶多趴著玩,促進腰背部肌肉發育和全身肌肉協調。協助寶寶每天練習俯臥和抬頭,一天幾次,一次2~3分鐘。

寶寶俯臥床上時,寶媽可以輕推腳掌,讓寶寶有爬行動作,再讓TA靠自己的力量向前爬。

但不建議寶寶以床為訓練場,因為軟床支撐力不夠,寶寶腳部的力量使不出來,不利於爬行練習。

③ 爬行遊戲,多姿多彩

✔ 玩具誘導

家長可以在寶寶近距離的前方放一個玩具,誘導寶寶爬過去。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 設置障礙

家長可以在寶寶掌握平面爬行後,設置幾個爬行障礙,鍛鍊寶寶的四肢協調能力。

✔ 鼓勵寶寶找自己

大部分的寶寶在1歲後有自我意識,會意識到鏡子裡的人是自己,細心的爸媽也會發現寶寶常和「鏡子裡的自己」玩耍。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家長可以在爬行區域的終點安置鏡子,將寶寶放在爬行區域的起點,每天多嘗試幾次,寶寶就愛上爬行啦!

3

度過學爬期!學走有什麼好方法?

過早催寶寶走路,寶寶可能跌倒,雙腿可能因為承受自身重量而變形,還容易造成扁平足。

所以,當寶寶手膝爬行自如,能獨自扶著站立,甚至走上幾步,就表示學走的時機成熟。

助力寶寶學走路的加分點有:

①光腳走好處多

小寶寶光腳學走路時,腳趾能用力抓住地面,有利於掌握平衡,走路更穩。

而且光腳走路能鍛鍊寶寶的足底肌肉和韌帶,有利於寶寶足弓的發育。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② 感受「站蹲站」的交替

家長可以在寶寶腳邊放一個玩具,讓寶寶撿起來。讓寶寶體會「從站到蹲」的變化,熟悉手、腰和腿的發力。

③ 給寶寶適當的機會扶著走

寶寶可以穩站時,會產生向前邁進的欲望,寶爸媽可以彎腰或蹲下,拉著小手引導TA走。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家長不要總牽著寶寶走,不然寶寶可能習慣性踮腳,會產生依賴心理,還會錯失鍛鍊平衡能力的機會。

④ 家長要鼓起勇氣放手

當寶寶能扶著走時,寶爸媽可以試著放開手,讓TA獨自行走,並給適當的誇獎。

家長輔助寶寶學走的方法多樣,但要記得——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光腳走路的好處,科大大已經說了。學步車則是易導致寶寶腿部異常,而且寶寶在學步車裡,無法練習平衡能力,還容易造成學步延遲。

美國兒科學會(AAP)就多次建議不要使用學步車。

導致AAP視學步車為「猛獸」的,更有安全隱患:學步車車身較輕、滑行速度快,容易翻車,一旦碰倒熱水或滑向樓梯,家長可就後悔莫及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在寶寶學習爬行學習走路時,寶爸媽不要因為寶寶可能摔倒和可能受到的小磕碰而畏縮,一定要放開雙手,鼓勵寶寶勇敢地探索哦。

他們雖然弱小,但也終將強大起來,勇敢的面對這個世界!

原標題:《寶寶不會爬、坐不穩、走路慢,是生長發育異常?別瞎猜!看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寶寶不會爬、坐不穩、走路慢,是生長發育異常?別瞎猜!看表!
    來跟著科大大,帶寶寶好好「上道」! 1爬、走都和別的娃不一樣?先別著急! 有媽媽問:「孩子不會爬就會走了,是聰明的表現嗎?」 很遺憾,不是。
  • 身高體重判定寶寶生長情況?別,這份「生長發育對照表」請收好!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一歲前來自老母親的擔憂和焦慮從不間斷。所以今天給大家整理一份寶寶「生長發育對照測評」,寶媽們可以自行對號入座,看下寶寶達標了嗎。01、怎麼看生長發育民間有個俗語「七坐八爬九長牙」。但即使寶寶比同月齡小夥伴長得矮,寶寶都9個月了還不會爬,10個月還不長牙,也不能說明寶寶就是發育遲緩。
  • 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爬,正常嗎?
    當媽後,最關注的就是寶寶的生長發育了。我家寶寶 7 個月了,總是愛往後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家寶寶 10 個月才會爬,正常嗎?7~9 個月,看著別人家的寶寶能爬得很利索,甚至會站會走,自家寶寶總是慢了半拍,不禁擔心,我家寶寶正常嗎?
  • 寶寶越早走路智商越高?這份大運動發育時間表,新手爸媽請查收
    走路早的寶寶不到一歲便能站立、行走,而晚的寶寶或於14~16個月才能夠獨立行走,這種差距或與孩子的自身發育情況有關。 翻、坐、爬、站、走:寶寶大運動發育的正確月齡是這樣 老人們常說的「三翻」「六坐」「八爬」「周走」等就是大動作發育的基本規律,具體如下: 翻身:3-4個月 寶寶一般在百天左右,身體發育越來越棒,照比之前結實了許多,在學會自主翻身之前
  • 寶寶抬頭早別急著高興,可能是發育出現了異常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在孩子發育生長這些事上,沒有爸媽能做到不著急的。總覺得自家娃要是在哪一個環節慢了半拍,就好像發育遲緩似的。每個爸媽心裡都有桿秤,忍不住想要去互相攀比,看看誰家的天才寶貝最先學會坐、爬、站、走。
  • 大腦發育異常的寶寶,1歲內會有幾個明顯表現,願你家娃全沒有
    嬰幼兒的一般成長規律是,三個月左右可以抬頭、翻身,六個月時能坐著,七八個月左右會爬,從九個月開始嘗試慢慢直立行走,一歲時基本上能自行走路。家長可以根據這個時間對寶寶進行一個簡單地測試,將孩子豎抱時,不藉助大人的力量看孩子的是否能保持豎直且不動搖,或者使寶寶俯臥在床上,頭可以保持向上的姿勢,並能自行左右轉向,這就是會抬頭的表現。
  • 寶寶有這些表現是生長發育遲緩嗎?爸媽別焦慮!這些誤區要知道
    一些關於寶寶生長發育的誤區成了家長們擔心的源泉,而發育遲緩也成了家長們關注的重點,其實家長們需要知道一些科學的育兒觀念,避免受到認知誤區的困擾。一、寶寶生長發育遲緩有誤區,家長別焦慮1、身高體重發育緩慢,是發育遲緩嗎?
  • 孩子長得慢,就是發育遲緩嗎?小兒生長發育遲緩又是什麼?
    孩子長得慢,就是發育遲緩嗎?小兒生長發育遲緩又是什麼?2020-11-05 1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 小兒生長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
  •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娃,很多在這5點區別明顯
    專家們都鼓勵寶寶多爬行,有研究表明,擅長爬行的寶寶身體更強健,反應更敏銳,性格也更開朗。 別小看了這點差別,幼年的細節在固化後會形成習慣,較之於很少爬的寶寶,愛爬的寶寶性格更活潑一些,反應也較為敏銳。
  •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媽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 其實正如那位媽媽所說,寶寶沒有學會爬行,直接走路,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確實沒有什麼好處。 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的區別,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 1、對大腦發育的刺激程度不同 我們說孩子任何一個動作或者行為都是受到大腦的支配的,同時又反過來刺激大腦的發育。 寶寶先爬行的這個過程,身體的活動和手腳的配合本身就在刺激大腦的發育。
  • 孩子生長發育慢,媽媽要注意這些細節
    其實,孩子長得慢,與媽媽添加輔食不對有關。1、輔食添加注重質而不是量很多時候,家長在意孩子每頓吃了多少食物,而忽略了食物給孩子提供的能量,看似孩子吃的多,能量卻達不到生長的需要。孩子小,家長選擇麵條、煮粥、蒸雞蛋比較多,而肉泥相對少,畢竟肉泥很難做的很爛,而前者蛋白質含量相對少或不含蛋白質,因此孩子雖然吃的不少,但沒有熱量,生長發育自然受到影響。
  • 1歲半的寶寶還不會走路,知道真相的媽媽們都驚呆了!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經常有家長諮詢,寶寶1歲半了,還不會走路,扶著走時踮著腳,家長很著急。醫生詳細詢問了情況,家長說平時給寶寶放學步車裡。難怪呢!問題找到了,就是學步車,耽誤了孩子獨立行走。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不建議使用學步車的6大理由1、減少了寶寶鍛鍊的機會大運動鍛鍊能加強身體各部位運動的協調性,包括爬、站立、彎腰、行走等,而學步車將寶寶固定在其內,使寶寶失去了大運動鍛鍊的機會。
  • 寶寶「4種徵兆」或代表發育遲緩!符合1歲寶寶的發育標準
    1歲內寶寶生長發育較快,幾乎一天一個模樣。如果自家寶寶與同齡的孩子差距有點大,家長就應該引起警惕。今天,天天和大家聊一聊,出現4種特徵可能代表寶寶或代表發育遲緩。但是,如果寶寶到了2個月仍不會笑,家長要警惕,可能孩子存在生長發育遲緩,建議在給孩子做體檢時將此現象反饋給體檢醫生。第二個特徵:3個月寶寶還不會抬頭一般來說,在寶寶3個月時會自然翻身,趴著的時候也會抬頭到處看。
  • 寶寶爬夠500小時了嗎?爬行不足會導致感統失調,寶寶爬行別忽視
    還有的媽媽說,看著寶寶在地上爬來爬去,感覺可真髒,夏天衣服穿得少,腿上、手上經常被石頭硌到,弄得紅一塊青一塊的,看著很心疼。於是,就早早把寶寶放進了學步車裡,有意識地訓練他行走,寶寶沒有像別的寶寶那樣爬很長時間就會走路了。爬行是寶寶運動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寶寶不會爬?4個月是學爬關鍵期
    寶 寶8個多月了,就沒有想爬的意思,趴著就不願意動,要是把她肚子抬起來或者動她的胳膊腿她就叫喚哭得不行,早教老師說10個月就得學會爬才好,對智力發育 身體協調啥的都有好處,可看著她那樣哭真捨不得啊,不知會不會給她留下心理陰影,寶寶本來膽子就挺小,怎麼辦?!PS:我小時候就沒爬直接走的,後來上學 就肢體運動就不那麼好,特別是不會前滾翻後滾翻,最怕上體育課。
  • 1歲半前的寶寶,出現這13種異常行為要警惕!
    寶寶發育的好不好,家長自己也可以從平時寶寶的言行舉止觀察出來,就像下面這13種行為,如果對應月齡的寶寶有下面這些行為,就說明寶寶可能發育有問題,家長需要警惕了!【3個月寶寶】3、運動發育落後寶貝在3個月時,頸部還軟綿無力,3個月以後俯臥不能抬頭,雙手總是握拳狀,還伴有其他運動發育落後的表現。不注意別人說話,不看周圍物品或對周圍聲音無反應,不敏感,見到親人不會笑,沒有什麼反應。
  • 寶寶發育情況如何判斷?嬰幼兒發育標準之生長曲線
    一種是中國九市兒童的生長發育曲線,另一種是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生長曲線圖,這兩種曲線有一定的差異,中國的標準要高於WHO的標準。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用得最普遍,也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標準。科學對待孩子的身高體重變化趨勢,看懂生長曲線圖,掌握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媽媽們就再也不用為寶寶的身高體重而煩惱哦!
  • 一歲寶寶能掌握以下三個技能,發育才算達標,你家達標了嗎?
    文丨木棉媽媽一歲內的寶寶應該會做什麼?老人常說:三番六坐八爬,到了每個階段,老人都會說:該學翻身了,該學坐了,該學爬了!但是也有寶媽表示:我家寶寶一直就不會爬呀!有的寶媽說:我家寶寶六個月就能爬了!那麼到底怎樣才算發育達標呢?一歲內的寶寶究竟應該會點啥呢?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如果寶寶掌握以下三個技能,那說明寶寶發育達標了,對照看看吧!
  • 寶寶抬頭太早不是好事,父母別當發育快沾沾自喜,可能是異常信號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阿傑家寶寶還沒滿月,已經會抬頭找人了,經常抬著小腦袋努力看向媽媽的方向。阿傑覺得一定是寶寶發育得好,然而她的兒科醫生朋友,卻提醒她這很可能是肌張力太高,最好趕緊帶孩子檢查一下。
  • 如何判斷0~1歲寶寶這樣做是正常或異常?兒科醫師來解答!
    前面說過寶寶在這個階段已經會動來動去。如果寶寶的動作一直沒什麼變化,要小心神經發育異常。此外,要注意寶寶四肢張力是否過高或過低。四肢張力過高的寶寶通常手腳比較僵硬,且雙腳無法彎曲;這類型的孩子可能有染色體異常、代謝異常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