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明.憨山大師
這是明朝佛門一代宗師憨山大師《費閒歌》當中的四句。原本這篇偈頌是四十句,分十個小節,每一小節闡述一個實際修行當中的過患。但猶以這個小節,這四句更為學佛善信們所稱道和讚嘆。當然受到一些居心不良之輩的曲解,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的爭論和非議。
我們完整的看待憨山大師這四句偈頌,沒有半點問題。只不過有的版本把「徒然」寫做成了「枉然」,但其中義理不失,這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關鍵是多年來有很多人斷章取義,把「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後二句單獨拿出來說事兒,因此就於某些現在淨土宗的善信大德們所說有了衝突。
其實,即使單獨拿出憨山大師這兩句偈語來看也沒有一點點錯,但不知何故就是觸動了某些「大德菩薩」的那顆敏感而脆弱的神經了,好像這兩句話就破滅了他們往生西方淨土美好「泡影」了,似乎就妨礙了他們得見阿彌陀佛的希望了。好不怪哉!真心的想問一句,你們這些人口裡宣說揚的這個「淨土」還是佛陀所宣講的那個「淨土」嗎?還是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所弘揚的那個「淨土」嗎?
憨山大師是明朝一代高僧。一生的經歷猶如一部傳奇。大師雖以振興禪宗為己任,但學識淵博,於儒釋道皆有涉獵且精通。
憨山大師在外號召三教合流共弘,在內則主張禪淨教合參同修。大家有所不知,憨山大師雖是禪宗臨濟宗門下,但恰恰是在聽聞《華嚴玄談》時,恍然大悟的。據說憨山大師因仰慕華嚴宗的清涼澄觀大師的德範修為,還自字「澄印」,以表自己追思仰慕之情。
我們一定要清醒的知道,我們的祖師和古時大德都是在倡導一門深入的同時,也提倡廣聞博學。沒有任何一位祖師大德是閉門造車或是心胸狹隘到只知有己,不是有人的地步。更不會偏執的贊己毀他,攻擊其他佛教宗派。因為佛陀的教誨也是讓我們「無量法門誓願學」啊!
憨山大師不僅精通禪法,而且也非常精通佛教教理,大師對諸如《華嚴經》《法華經》《般若經》等經論都有專著的疏論文章。甚至憨山大師還為道家經典《道德經》做過專門的註疏。有興趣的可以去請一本拜讀一下,讓我們也了解一個大師為什麼能稱之為是大師。
憨山大師非常提「自性淨土」,不遺餘力的倡導禪淨雙修。
明萬曆四年,憨山大師與淨土宗的蓮池袾宏大師相會於五臺山。兩位大師一見如故,朝夕相處,探討佛法妙義達五日有餘。從此開始了他們一生的情誼交往,同時也開始了他們一生的佛教思想的融合。後來在明萬曆四十五年,蓮池袾宏大師圓寂之後,親赴杭州雲棲寺為一生的至交道友做《蓮池大師塔銘》。所以歷史上真正的大師都不會有佛教法門教派之爭。他們不但私誼很好,而且都提倡合參合修的重要性。
這種爭端到了民國時期愈演愈烈,直至近年又甚囂塵上。這些人動不動就拿一本《印光文抄》說是說非。其實真的是錯解印光大師的一片好心本意了。等有機會我會專門逐篇解讀《印光文抄》,還他老人家一個「清白」。
念佛容易信佛難。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修學佛法都會碰到的問題。念佛亦是學佛,而學佛又何嘗不是「學佛容易信佛難」呢。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在《法寶壇經》當中也多次強調: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所以說,憨山大師此處講的是我們所有學佛修行所面臨的共性問題,難不成淨土宗學人就沒有這類問題了嗎?那天天將「信願行」掛在嘴上的又是誰家的兒孫呢?
我以前也多次講過,「信願行」是我們佛教一切法門所共修的基礎,「信願行」不是哪個法門的專利,它「信願行」尤其不是淨土宗的專利。我們不論修學哪個法門,怎麼能少的了「信願行」呢?
如果我們念佛,學佛沒有信心,沒有真信切願,那麼自然就「心口不一總是閒」了。心裡沒有對佛法僧三寶沒有皈依信仰之心;心裡對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誨沒有依教奉行之心;心裡對阿彌陀佛沒有皈依投靠往生之心,你嘴巴裡念幾句「佛號」就可以往生了?這純粹就是自欺欺人之論,掩耳盜鈴之行。
在「念佛容易信佛難,心口不一總是閒」的前提之下,憨山大師宣講出了「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的震聾發聵的「獅子吼」。可是,這麼多年來被那些不學無術,別有用心的所謂的「淨宗大師」詆毀殆盡!難道這豈不是淨土宗之悲哀,佛門之大不幸嗎?
我們真的應當覺醒了!
六度波羅密法是佛陀金口所講,即布施波羅密,持戒波羅密,忍辱波羅密,精進波羅密,禪定波羅密,般若波羅密。難道修學淨土宗的學人不修「六度波羅密」法?而六度波羅密法裡的禪定度的就是散亂啊!憨山大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哪裡有問題嗎?
很多修學淨土宗的都聽說過「一心不亂」,那麼什麼叫「一心不亂」?我們且看在《佛說阿彌陀經》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如何教導我們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善男子,善女人」就是指我們信奉佛教的善信男女。如果不信奉佛法,那就只是男女了。「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是指念佛法門也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之殊勝教法。
「執持」二字不可輕忽,很多善信認為「執持」只是針對「阿彌陀佛聖號」而言,其實大謬。此處更需要「執持」阿彌陀佛之教誨以及阿彌陀佛功德事跡的感召。不然你我嚮往西方淨土的信心由何而來呢?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此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慈悲方便之說法。用以勸進無量眾生面對殊勝佛法莫要生起畏難之意,而非實指「一二三四五六七」日。信願行具足了,終究有一天會親見彌陀的。但最為關鍵和殊勝的竅要是「一心不亂」四字真言!如果我們具足了「信願行」,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乃至可以憶念阿彌陀佛無量功德者,且能夠達到「一心不亂」的地步,其實何須「一二三四五六七」日啊,一念就可以往生親見阿彌陀佛的。而如果我們只是念佛聖號,沒有生發真實的「信願行」,做不到「一心不亂」,那你就還得等一等;那你就還得好好努力的修!
所謂的「三根普被」是諸佛菩薩的慈悲,不論根基如何,只要能發真切的「信願行」的心,只要能執持阿彌陀佛「名號」,憶念阿彌陀佛功德至「一心不亂」的地步才可以網上西方極樂的。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無比,所謂不退菩薩為伴侶,又如何會收錄「業障深重」,「無德無能」,「不信三寶」薄地凡夫呢?果真如此,那地獄豈不空設?下三道豈不徒有?輪迴豈不是虛說,地藏王菩薩又何必「勞斯菩薩,久經劫數」的在地獄之門守候無量的墮落眾生呢?慎思之!學佛沒有捷徑,老實念佛方是正行!
頂禮憨山大師!望天下佛門弟子再不要詆毀曲解憨山大師悲心智慧之教言了。「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誠不虛言也!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
祈願一切眾生,無憂煩惱,皆得菩提。
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本文原創感恩關注願與有緣共成佛道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大家吉祥如意,南無阿彌陀佛!一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