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2020-12-25 因陀羅網App

淨土宗

創始人:慧遠大師

祖 庭:江西廬山東林寺和陝西西安香積寺

代表人物:慧遠、善導、際醒、法照、藕益、印光、聖嚴、昌臻......

眾多佛經記載,佛在很多法會中均無問自說,宣講了淨土法門。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淨土宗獨尊念佛,以之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所謂「《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

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宗。該宗主要思想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結合,往生極樂世界。

主要經典包括《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稱三經一論。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易行,所以廣泛流行於漢地,漢傳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也兼修淨土法門。東晉創立後流傳於中、日、韓、越等地,至今不衰。

教義:主要思想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結合,往生極樂世界。

淨土宗,創立於唐代,因該宗認為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即可「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而得名。又因被淨土宗後人推尊為初祖的東晉高僧慧遠(334—416)曾在廬山和十八高賢共結蓮社,同修淨業,故又名蓮宗。淨土宗的實際創宗人為唐代善導。

產生及代表人物:

淨土意指被淨化的國土,是佛、菩薩和佛弟子所居住的世界,也是佛教徒所追求和嚮往的地方,是和娑婆世界的穢土相對而言的。淨土一般沒有惡行,沒有煩惱,沒有汙垢,大家都沒有慾念,生活無憂無慮。淨土信仰最早是印度大乘佛教的產物,根源於佛教僧眾對釋迦牟尼佛的懷念和對其說法道場的嚮往。

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淨土教義的集大成者,是唐代僧人善導。善導(613—681),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一作泗州人)。幼年出家,先學《法華經》和《維摩經》。貞觀十五年(641)隨道綽受業,聽講《觀無量壽經》。後入長安光明寺,傳淨土法門,正式創立淨土宗。著有《觀無量壽經疏》(簡稱《觀經疏》)四卷、《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簡稱《法事贊》)二卷、《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簡稱《觀念法門》)一卷等。在這些著作中,善導系統地闡述了淨土的教義及其禮儀規則,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淨土思想體系。

祖庭:

淨土宗的祖庭有香積寺、東林寺、玄中寺。

香積寺位於西安市南長安縣香積村,建於唐代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是淨土宗的門徒為紀念第二代祖師善導而在其墓塔旁邊的寺院,香積寺也是中日兩國淨土宗的祖庭。

東林寺位於江西廬山西北麓,北依東林山,東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一說太元六年即公元381年),淨土宗初祖慧遠在此創建道場,弘揚淨土法門,為淨土宗重要祖庭。唐代高僧鑑真和該寺智恩和尚同渡日本傳經講學,慧遠和東林淨土教義也隨之傳入日本,故日本東林教奉慧遠為祖師,東林寺為祖庭。

玄中寺又稱玄忠寺、石壁寺,全稱大龍山石壁永寧玄中禪寺。位於山西交城西北石壁山南。北魏延興二年(公元472年),由高僧曇鸞大師所興建,至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始告完成,是曇鸞大師住持的道場,後來由其弟子道綽繼承法席。唐代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善導在此開創淨土宗,並視玄中寺為祖庭。

特點:稱名念佛和「正行」。

淨土宗的主要典籍依據是「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本宗認為,眾生只要信仰阿彌陀佛,從事念佛修行,死後就可以憑藉阿彌陀佛拯救世人的願力,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1.稱名念佛。所謂「念佛」實踐一般有四種,其一是「稱名念佛」,即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其二是「觀想念佛」,即冥想佛的相好功德;其三是「觀像念佛」,即觀想念佛的入門法,將佛像的塑像或畫像放在跟前,注意觀察,將其形象牢記在心,然後閉目觀想;其四是「實相念佛」,即思考法身非有非空的中道實相之理(了解萬法都是空無自性的)。這四種念佛法門歷代都有提倡者,善導以弘揚「稱名念佛」為主。他們倡導的淨土修行實踐,也叫「稱名正行」,即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念不舍,以往生淨土為期。由於這種修行方法簡便易行,備受廣大信徒的喜愛,中唐以後,曾廣泛流傳。

2.正行。善導關於佛教修持的理論,最具特色的是對「正行」、「雜行」的劃分。「正行」是指依淨土經典所從事的一切修行活動。具體又可分為五種:(1)讀誦正行,指專讀誦淨土宗所依的《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2)觀察正行,指專思想、觀察、憶念彌陀淨土;(3)禮拜正行,指一心專禮彌陀一佛;(4)稱名正行,指一心專稱阿彌陀佛的名號;(5)讚嘆供養正行,指一心專讚嘆、供養彌陀一佛。除此之外的一切修行,皆為雜行。善導的淨土法門,就是要舍雜行,歸正行,要求信徒捨棄別教,皈依淨土。

總結來說,淨土宗主張:(1)仰仗佛力;因為如果是自度,就必須精讀佛經,獲得般若智慧,經過累世修行,才能成就果位,而一般的信眾,沒有時間或者能力去修讀佛經,斷除迷惑,無法靠自己力量自度,那麼想擺脫煩惱,就必須依靠佛的力量去接引。(2)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為歸宿;任何人,不論什麼根基,學佛多久,只要能夠「真心厭倦娑婆世界之苦,正信阿彌陀佛的名號,將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眾生,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3)不要求明心見性,也不要求斷惑證真;這是淨土宗最大的特點,不斷惑業和罪業,就可以跳出輪迴,只此一生,就可以登佛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帶業往生」。此外,淨土宗還宣傳地獄思想。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的宗教性、民間性比禪宗更強,如果說禪宗是印度佛教與中國精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淨土宗則是印度佛教和中國民間文化相結合的經典。

淨土宗的發展:

善導之後,淨土宗一直盛行不衰。唐代有懷感、少康、慧日、承遠、法照等繼續弘揚。宋初以後,禪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學者多兼弘淨土,如雲門宗的義懷及其弟子慧林、天台宗的四明知禮、律宗的靈芝元照等。從宋代開始,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實際上是各宗派共有的信仰,並不是某個宗派所獨有的思想內容。同時,西方淨土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最流行的佛教信仰之一。

淨土宗主要寺院: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香積寺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東林寺

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蓮開淨寺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弘願寺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開元寺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報國寺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靈巖山寺

相關焦點

  • 漢傳佛教可分為具體的哪八大宗派?
    中國佛教又稱漢傳佛教,首要有八大宗派,別離為唯識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和密宗,簡稱漢傳佛教八大宗派。  大約在公元元年前後的一段時間,佛教初步從印度經西域傳入漢地。前期首要是翻譯佛經。跟著佛教在漢地的不斷傳達和展開,佛教徒和佛教專家的數量也空前增加,隋唐時期構成漢傳佛教的鼎盛時期,各大宗派均已樹立,展開頗具規模。
  • 浩浩宗風傳法脈·巍巍祖庭蘊哲思 《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
    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叢書,但既全面系統又通俗易懂地闡釋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的叢書這還是第一部。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不了解佛教就不可能對中華文化有透徹而準確的理解。而一提起佛教,大家往往都會說,中國佛教有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律宗、華嚴宗、密宗、禪宗、天台宗等八大宗派,不懂這八大宗派就難以理解中國佛教。此言不虛,八大宗派是中國人選擇和理解印度佛教的結晶,不但代表著佛教的中國化,而且形成了中國佛教最深厚的理論支撐,是塑成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靈魂。
  • 漢傳佛教的主要宗派及祖庭
    佛教在古印度傳承時期,只有大乘、小乘之分。又如小乘佛學分為「空」、「有」兩派,但實際上並沒有獨立門戶。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漢地以來,至隋唐時期基本形成各宗派並立的局面。在我國漢傳佛教有十三宗、十宗和八宗等之說,這是以主要流派而言,實際上的數量可能更多。漢傳佛教各宗派的形成,和各派創立祖師所依經典有關。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 ,一首偈子可以概括!【圖說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祖庭】
    佛教的八大宗派雖是中國佛教的產物,但其根本依據均不離佛所說的教法。每派都有其完備的體系和經典理論依據。禪宗是中國化最為典型的中國佛教宗派。由於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心性的本原佛性為主旨,故又稱為「佛心宗」。它淵源於印度佛教,而形成於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於北朝時正式創立,到唐五代時達極盛,宋元以後仍繼續流傳發展。修學禪宗,不需要富足的經濟條件,因為禪者的修行生活,無論山林,水邊,茅蓬,只在雙腿一盤,就可參禪了。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你了解幾個? 壹讀百科
    神勇無敵的壹堆飯一語中的:此乃「漢傳佛教」聖地是也。那麼我們今天繼續說說那幾個漢傳佛教的宗派。另外,寺和廟不是一回事。佛教傳入中國有幾條路線:一是經天山、絲綢之路傳入,二是從海上絲綢之路傳入,這兩條線路傳入的佛教,都在中原腹地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交融並開宗立派,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漢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即漢傳佛教(另有2條線路傳入後最終形成了藏傳佛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華嚴宗
    不要只認為燒香、拜佛、放生、念經、枯坐是佛教,佛教其實是通達宇宙真理,了知世間萬物因緣,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華嚴宗是唐代高僧法藏實際創立的中國佛教宗派,因奉《華嚴經》而得名。因為法藏有「賢首大師」之稱,華嚴宗又被稱為「賢首宗」。又因本宗以「法界緣起」為核心理論,亦稱「法界宗」。
  •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你知道都是哪些?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幾乎都形成於隋唐時期,當時佛教宗派林立,不止現在所說的八宗,但在唐武宗滅佛之後,除禪宗淨土宗之外大多數宗派都已銷聲匿跡,直至近代才又從日本流傳回來,形成了現今所說的八大宗派。中國佛教宗派眾多,主要有八宗之說,那到底是哪八個宗派呢?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禪宗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頓悟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祖師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論。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 佛學常識:佛教八大宗派你了解多少?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佛教也不是只有一門一派,佛教是有八大宗派的,但是對這些宗派你又了解多少呢?佛教八大宗派:三論宗(法性宗),瑜伽宗(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天台宗(法華宗),賢首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真言宗)三論宗(法性宗)三論宗,是中國隋唐時代佛教宗派,學習三論的僧侶,通常也會兼習其他書籍。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唯識宗
    唯識宗是玄奘大師留印十六年所專門研究的。這一流派的遠祖,是古印度時的 無著菩薩 (約410~500)和 世親菩薩 (約420~500),中間經過護法上師和尊師們的弟子戒賢法師而傳到中國。窺基大師常住長安慈恩寺,世稱「慈恩大師」,故唯識宗也稱為「慈恩宗」。又因為該宗從分析法相入手,以表達「唯識真性」,所以又稱「法相宗」或「法相唯識宗」。識者心之別名。主要經典依據有六部經書 和 十一部論書。
  • 吳言生:漢傳佛教八宗祖庭文化的精華要義
    與會大德專家圍繞會議主題「祖德流芳,共續勝緣」,深入研討漢傳佛教祖庭文化的發展、繼承和弘揚。推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對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陝西師範大學佛教研究所吳言生教授出席研討會並提交了題為《漢傳佛教祖庭宗派思想精髓與現代意義》的主題論文,吳言生教授在論文中高度概括了漢傳佛教八宗祖庭的思想精髓,及在現代社會的現實意義。提綱挈領、宏觀嚴謹,是漢傳佛教祖庭文化研討的重要表達。
  • 漢傳佛教究竟有多少分支?
    佛教尤其對東亞文化圈影響巨大,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圈的核心引擎將佛教文化與中華本土的儒家和道家等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佛教在中國經過積澱和革新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其中,漢傳佛教有許多的分支,大體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兩類,大乘佛教分為三論宗、涅槃宗、地論宗、攝論宗、天台宗(法華宗)、淨土宗、律宗、禪宗、法相唯識宗(慈恩宗)、華嚴宗(賢首宗)、密宗(真言宗)等十一個派別,小乘佛教分為俱舍宗和成實宗兩大派別
  • 佛教八大宗派祖庭:雖很多已成為旅遊景區,但仍是教眾心中聖地!
    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 儒釋道:漢地佛法八大宗派
    從那時起漢傳佛教開始立宗傳派,開始與中國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從此中國文化與藝術的面貌,又有了新的改變。 天台宗是中國漢傳佛教最早創立的宗派,因為創始人智顗長期居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這位大師被尊稱為東土釋迦。
  •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祖庭知多少?其中六個在西安
    大興善寺是著名的隋唐皇家寺廟,在佛教界地位非常高,貴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密宗祖庭寺廟。除了密宗祖庭大興善寺之外,八大宗派都是那些?他們的祖庭之地都分別是什麼呢?對於中國來說外來宗教,從西漢時期傳入我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經過幾代中國僧眾的努力,佛教也早已經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已經是成為了體系嚴密,宗派類別齊全的宗教。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通常上講就是: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 中國大乘佛教八大宗派祖庭巡禮
    漢傳佛教在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禪宗、淨土宗、華嚴宗等八大佛教宗派。 「 漢傳佛教八宗祖庭的最大歷史貢獻,是在八宗祖庭創造了漢傳佛教八宗。
  • 佛教:中國佛教八大宗派有何特點?若修持適合的法門,事半功倍!
    佛教自傳入漢地之後,受漢地文化影響,形成了多個宗派,意為多個法門。依照佛經而言,佛教中的法門共有八萬四千個,各自有行,稱無量法尊。今天小編來說說,在中國佛教中的主要八個宗派。五:淨土宗淨土法門在中國乃至周邊東南亞,還有日韓等地都是經久不衰的法門之一。在淨土宗中主張修習福報與自性禮佛,也就是依照修行者的「自力」,來得到更多更高的智慧法門。
  • 中國最著名的的八大寺廟,佛教八大門派的祖庭
    2、禪宗發源地──嵩山少林寺禪宗,又稱佛心宗,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 佛教宗派—淨土宗
    此「三經一論」先後傳入中國, 成為淨土宗成立的重要典據。東晉弘揚彌陀淨土最力者,是廬山慧遠大師。他在廬山與大眾 共修念佛三昧,據《般舟三昧經》修行,以期能往生見佛,是 我國「結社念佛」的始祖,也是我國淨土的主流。北魏永平年間,菩提流支來華,授曇鸞《觀無量壽佛經》,傳 承完備的淨土經論,使中國淨土法門有劃時代的進展。
  • 日本佛教主要宗派簡介
    雖然日本佛教流派繁多,但是大多數為鎌倉佛教系的淨土宗(中國和日本都有的宗派)和日蓮宗(日本獨有的宗派)派系,以大乘佛教(不僅渡自己還要渡眾生)為主。因為淨土宗的衍生派系「淨土真宗」(日本獨有的宗派)和日蓮宗比較著名,所以中國國內有觀點認為日本的佛教並非正宗佛教,然而其實中國的佛教早在南北朝梁朝時代經梁武帝改革以後也與印度原始佛教有很多區別(比如原始印度的佛教並不是嚴格吃素而是「眾生平等」,化緣化到什麼吃什麼,釋迦牟尼佛祖本尊也是如此),而且本來成佛的法門就不拘泥於所謂正宗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