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八大宗派雖是中國佛教的產物,但其根本依據均不離佛所說的教法。每派都有其完備的體系和經典理論依據。八大宗派的特點可以用一偈淺而概之:
密富禪貧方便淨,
唯識耐煩嘉祥空。
傳統華嚴修身律,
義理組織天台宗。
▲首先:「密富禪貧方便淨」這句中說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點。「密富」告訴人們,在八個宗派裡面,如果要學密宗的話,在經濟上必須是富有的。
密宗也稱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剛乘」等。由於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的傳授為真實言教,這種真言奧秘,若不經灌頂和秘密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現於人,因而得名。又由於其修習在密相應,又稱「瑜伽密教」。
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別(中觀,瑜伽)與婆羅門教——印度教相結合的產物,很快就傳入中國,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
密宗的壇場要布置得非常精緻莊嚴,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銀,或者是銅質的鑄造,樣式很多,並且要樣樣齊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當的時間,對於阿闍黎更要有優厚的供養,所以要如法學密,經濟上必須富裕,時間上相當空閒的人才好修學。所以稱為「密富」。
禪宗是中國化最為典型的中國佛教宗派。由於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心性的本原佛性為主旨,故又稱為「佛心宗」。它淵源於印度佛教,而形成於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於北朝時正式創立,到唐五代時達極盛,宋元以後仍繼續流傳發展。
修學禪宗,不需要富足的經濟條件,因為禪者的修行生活,無論山林,水邊,茅蓬,只在雙腿一盤,就可參禪了。古代禪宗祖師大德們,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裡,吃的是野菜雜果,穿提粗布麻衣,雖然生活是這樣的清貧淡泊,但是他們的禪定之樂是無窮的。故而稱為「禪貧」。
「方便淨」講的是淨土宗的修持特點。淨土宗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而得名。該宗倡導簡易的念佛法門,故又有「念佛宗」之稱。相傳東晉慧遠大師曾在廬山邀集僧俗成立白蓮社,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慧遠大師因此而被奉為淨土宗「初祖」,淨土宗也因此而稱「蓮宗」。
也有人認為淨土宗的實際創史人應該是唐代的善導大師,其先驅可上溯到曇鸞大師與道綽大師。而之所以說是「方便淨」是說修行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不管什麼行業,身分,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淨土宗莫屬了。
▲「唯識耐煩嘉祥空」是講唯識宗和嘉祥宗的特點。「唯識耐煩」就是說學法相唯識的人必須要有耐煩的心。法相唯識宗因通過分析法相而得出萬法唯識的結論故得名,也稱「法相宗」或「唯識宗」。
由於該宗的創史人玄奘大師和窺基大師長住慈恩寺,窺基大師還有「慈恩大師」之稱,因此又稱「慈恩宗」,又由於《瑜伽師地論》為該宗的根本經典,故也有稱之為「瑜伽宗」。
法相唯識宗裡面的名相很煩瑣,義理層次比較複雜,如不耐煩就無法把他的頭緒搞清楚,一進入法相唯識宗裡如墮雲裡霧中。所以學唯識必須要有耐煩的心才能學得通。
「嘉祥空」講的就是三論宗的特點。三論宗因以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菩薩的《百論》為主要典籍而得名。又因主張「諸法性空」也稱「法性宗」。為了區別也稱法性宗的天台宗和華嚴宗,又稱為「空宗」。此宗自羅什大師譯出三論以來,研究三論者代不乏人。至隋吉藏大師而集大成,正式創立了「三論宗」。
之所以說「嘉祥空」是因為三論宗的吉藏大師在研究三論時,住在嘉祥寺,故把他稱為「嘉祥大師」,又因為他是三論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而此宗所依據的《中論》等三論的內容完全是闡明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稱他為「嘉祥空」。
▲接下第三句是「傳統華嚴修身律」講的是華嚴宗和律宗的特點。
《華嚴經》(資料圖)
「傳統華嚴」是在說明華嚴宗的特點。華嚴宗因奉《華嚴經》為主要經典而得名;又因其實際創史人法藏大師,被武則天賜號「賢首」,後人稱法藏大師為「賢首大師」故又稱「賢首宗」。
該宗主要發掘「法界緣起」的旨趣,因而又有「法界宗」之名。
《華嚴經》起源於印度,傳到中國之後,經過中國祖師大德的智慧的融合,將華嚴法界緣起的思想發揮得最圓融最究竟,並提出種種的觀法,寓哲理於實踐中。由於歷代大德對華嚴思想所作的創新與發明,使華嚴哲學在中國佛教史上開出了奇葩,而成為中國佛教的傳統信仰。即所謂「傳統華嚴」。
「修身律」開示了律宗的特色。律宗以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因其所依據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又稱為「四分律宗」;又因創宗人道宣律師常住終南山,而又名為「南山宗」或「南山律宗」。
佛教的律宗是講究修身做人的。如太虛大師云:「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圓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因為人格圓滿了才能成佛。把人做好,修身完成才能進一步開發內心的光明智慧,而證悟最高的真理。這是律宗給予人們的指示,所以稱為「修身律」。
▲最後一句是「義理組織天台宗」顯示了天台宗的特色。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史上創立最早的一個宗派,淵源於南北朝,初創於隋興盛於唐。因其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長期住在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由於此宗奉《法華經》為主要經典,由此也稱為「法華宗」。
在各宗派之中,對佛學義理,能建立嚴密的組織,有系統地加以闡發的當推天台法華為第一。天台智者大師將佛陀一代聖教分為五時,並按其所攝受的對象分為:頓,漸,秘密,不定等化儀四教,以及藏,通,別,圓等化法四教。
以科學的方式將三藏十二部經典,分門別類地歸納於不同根性的眾生,並將修行的方式與證果的等次一一加以分析比較,所以說到義理的組織方面,天台宗是最嚴密最有系統的。
三論宗以陝西戶縣草堂寺為祖庭,草堂寺始建於東晉,公元401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曾在此用草搭建成草堂,住在這裡翻譯佛經,因此得名草堂寺。鳩摩羅什在草堂寺中譯出佛教中著名的「中觀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三論宗的創立提供了經典依據,所以他被尊為該宗始祖。後由隋唐高僧吉藏正式創立三論宗。
南京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是三論宗在江南的祖庭,中國四大名剎之一,南北朝時期是中國佛教的中心,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
天台宗祖庭為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天台宗由陳隋時期的高僧智顗所創,由於智顗長期居住在天台山,因而得名天台宗。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主要教義。《妙法蓮華經》簡稱為《法華經》,所以天台宗也叫法華宗。
華嚴宗祖庭為陝西西安華嚴寺。華嚴宗由七世紀賢首國師法藏所創,以高僧杜順為初祖,以《華嚴經》為主要教義。西安華嚴寺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627年-649年),是唐代地位相當高的一座名寺,後來大部分被毀。現在僅杜順法師靈塔和四祖澄觀法師靈塔為文物,其他建築均為新建。
淨土宗以江西廬山東林寺和陝西西安香積寺為祖庭。因初祖東晉高僧慧遠(334年-416年)居住於廬山東林寺,而二祖唐朝善導法師(613年-681年)圓寂後,弟子懷惲為其修建了香積寺,使這兩座寺院都被尊為祖庭。淨土宗以《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等五經和一論《往生論》為主要教義,以持念阿彌陀佛佛號為主要修行方法。
香積寺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淨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
法相宗以陝西西安大慈恩寺為祖庭。法相宗也叫唯識宗、瑜伽宗,由大名鼎鼎的唐僧玄奘所創,以「一經一論」《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為該宗主要教義。大慈恩寺位於西安市雁塔區慈恩路1號,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而建設的,由玄奘法師在這裡主持寺務。
律宗以陝西西安淨業寺為祖庭。律宗是由唐代高僧道宣所創立,以四律《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僧祗律》、《五分律》和五論為基本教義。淨業寺建於隋朝,唐初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場。律宗後由道宣的再傳弟子鑑真傳到日本,成為日本律宗的始祖。
密宗以陝西西安大興善寺和青龍寺為祖庭。密宗是唐朝時期由印度的高僧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和尚傳入我國的。印度的三位高僧來到中國後,在西安大興善寺譯經,由我國的一行、惠果兩位高僧弘揚密宗之法,因此大興善寺成為密宗祖庭。
青龍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原名「靈感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
禪宗以河南嵩山少林寺為祖庭。禪宗的始祖為菩提達摩,以《楞伽經》、《金剛金剛經》、《大乘起信論》為主要教義。禪宗在六祖慧能時期達到鼎盛,《六祖壇經》成為禪宗教義的代表作,慧能高僧也被認為是禪宗的真正傳承人。在中晚唐以後,禪宗成為我國佛教的主流。
這麼有才的公眾號天天遇得到?
趕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