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神秘的巖畫,詭異的懸棺,突然消逝的第57個民族

2020-12-09 潮眼看歷史

在中國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支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自西周往後的2500年裡,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裡生存、繁衍、壯大。

明朝萬曆時期,他們突然在歷史的長河裡消失得無影無蹤,給後人留下了種種不解之謎,他們留在峭壁上神秘的懸棺壁畫,在數百年的風霜歲月裡,輕聲低吟著他們曾經來過。

他們,就是「(bó)人」,如果未消逝,就是我國第57個民族。

丘北僰人

歷史如此悠久的僰人一族,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過往?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壁畫和懸棺又隱藏著什麼玄機?

本文,老芮將帶您去了解人,並試圖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

0101 僰人的歷史

人的歷史,是一部他們被鎮壓與反抗的血淚史。

僰人是夏朝遺民,商朝的戰俘,驍勇善戰,善長騎射,周武王伐紂時,立下了赫赫戰功,武王封其首領為「僰侯」,在今四川宜賓建「僰侯國」。《說文人部》中記載:「僰,犍為蠻夷」,犍為指犍為郡,也就是現在宜賓市和昭通市這一帶,中原人雖稱僰人為「蠻夷」,但是兩千多年來沒少吃僰侯國的苦頭。

僰人賽神文化活動

僰人先祖是遊牧民族,僰侯國建立之後,他們便開始安定下來,學習農耕技術,後來發展成為了農耕民族,但是仍然保留了較為發達的畜牧業。我們都知道,西南崇山峻岭之中野果樹特別多,僰人的果木培育技術也非常發達。因此,僰侯國在戰國時期就以富有著稱。

於是,棲身於荒野荊棘之中的僰人,有著充足的碳水、維生素和蛋白質來源,他們又有騎射的傳統,勤於鍛鍊,僰人的身體都非常體壯。他們秉性剛直、暴烈強悍,逐漸發展壯大成西南方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僰人祭祀舞活動

正因為這樣,僰侯國成為歷代王朝的眼中釘肉中刺,曾多次被徵討。秦孝王時期,李冰帶兵討伐僰侯國,僰人王帶領族人據守橫江,久攻不下的李冰,用火箭點燃了橫江對面的叢林,趁火勢一舉打敗了僰人王。自此,僰侯國滅亡。《太平御覽劍南道戎州》中記載:「戎州,春秋僰侯國,戎州即漢犍為郡,治僰道縣。」滅亡後的僰侯國,被設為「僰道縣」,僰人依舊在這裡生息繁衍。

王莽新朝時期,僰道縣改成了僰治縣。公元14年,滇池地區的僰人首領若豆、孟遷起義,反抗王莽暴政。王莽早就聽說僰人的強悍,於是分三次派20萬精兵前往鎮壓,僰人再次兵敗。王莽將僰人較多的勝休縣(今雲南通海)改為勝僰縣,「勝僰」二字看得出王莽打敗了僰人部落後溢於言表的成就感。

王莽

0202 僰人滅亡之謎

上面說到僰人驍勇善戰,暴烈強悍,好戰似乎是天性,被鎮壓似乎也是咎由自取。但是昔日的僰侯國並不好戰,人民偏居一隅,享受著自由富足的和平生活。然而,當朝者卻把僰人的富強當作帝國的隱患而出兵拔除,僰人對於家國破滅的痛楚誰又知道?曾經自由富足的僰人,怎會甘心被漢人統治剝削,雖然他們的反抗一次次被鎮壓,但是從未放棄對自由的渴望。

明朝鐵騎

終於,在明朝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僰人頭領哈大王,在鄰近興的文一帶發動起義。明朝廷派四川巡撫曾省吾、總兵劉顯等人調集十四萬大軍,終於以嗜血的刀劍剿平了川南和滇東北及貴州部分地區的僰人家園,時間持續了將近兩年,刀光劍影染紅了每一個草蓬和溝壑。

據四川《興文縣誌》載:「前軍引火炬燒城屯千餘,炎焰漫天……赴火墜崖谷者數萬……都掌(明時,四川境內的人稱「都掌族」)蠻王至是盡滅」。

剩下的僰人紛紛逃走,藏匿在各地的溶洞之中。有些為避當朝鎮壓改姓為「何」。據傳說,當地何姓人家即為僰人後裔,但無從考證。一個民族就此滅亡。

0303 僰人巖畫

本文暫且只說巖畫,懸棺另作文章單獨研究。

通常來說,「僰人巖畫」和「懸棺」是捆綁在一起的,在大部分懸棺附近凹凸不平的石壁上,有著橙紅色的巖畫,這些巖畫多為懸掛棺材的人為死者而畫,用來記錄死者生前的地位、職業等事件。

然而,近日在四川宜賓發現的明代僰人巖畫群,卻是極為稀少的無懸棺壁畫群。巖畫發現於宜賓珙縣墳景子,在高7米、長10米的巖壁上,約有50幅形態各異的巖畫,數量之集中,種類之豐富,為目前所發現的僰人巖畫之最。

僰人巖畫

這些無懸棺巖畫如果不和死者有關,那又在描述什麼呢?

巖畫圖案種類涵蓋人物、動物、戰爭使用的工具等等,用硃砂漆在巖壁上繪製出10-20釐米大小的圖案。從粗獷的線條來看,但細描繪卻很獨到,例如在「扛幡旗的將士圖」中,人物穿著清晰可見,佩戴的帽子是明朝時期常用的款式。

除此之外,還有「小嘍囉巡山圖」、「簇擁著山大王抬轎圖」、「舞蹈、耍雜技圖」、「鳳凰鳥圖」、「太陽鳥圖」、「龍」、「敲鑼打鼓圖」等。

扛幡旗的將士圖

人巖畫雖然不能像文字語言一樣清楚地說出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及歷史事記等,但具有強烈的敘事訴求,是具有祭祀、祈禱、敘事等功能意義的寫實性、象徵性和抽象性圖畫。巖畫是珙縣僰文化的獨特標誌,這一重大的新發現無疑對研究僰人文化、習俗、歷史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僰人巖畫

0405 結語

有人說,僰人被明朝趕盡殺絕了。

也有人說:僰人被迫泯滅在其他民族中,被其他族同化。

還有人說,僰人逃往雲南、貴州的部分地區,隱姓埋名,過著平靜的生活。

雲南丘北僰人女孩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僰人懸棺」 場面震撼恐怖
    原標題:探訪四川神秘的「僰人懸棺」 場面震撼恐怖「僰人懸棺」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境內,珙縣、興文、筠連等縣境內均有分布。
  • 消失的僰人,神秘的懸棺
    提到僰人,留給後世的似乎只有懸棺之謎,但是這個神秘的族群似乎自帶許多神秘力量,為什麼利用懸棺葬人?懸棺又是怎麼弄上去的?.
  • 僰人再現!華夏第57個民族的消亡之謎
    他們保留著古老的語言、服飾和神奇的洞穴葬習俗,隱隱透出深沉博大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站在雲南丘北雄峙險峻的山崖下,仰望峭壁上殘存的棺木,古代僰人的神秘印象似乎就此定格。(僰人懸棺)僰人已經消失?「僰人」是 先秦時期就在中國西南居住的一個古老民族。
  • 僰人懸棺 一個消失在歷史深處的神秘部族背影
    如此奇險之地,人們又是如何將沉重的棺木放上去的……史料缺少記載,諸多秘密至今未解,令僰人懸棺一直籠罩著神秘色彩。狹長山谷中 至今存有200餘具懸棺2021年初,記者從成都前往宜賓珙縣——全國懸棺葬分布最密集、最典型、特徵也最明顯的地方。宜賓到珙縣洛表鎮,距離120多公裡。然而山路崎嶇,車行4個多小時才最終到達。
  • 僰人懸棺千古之謎:棺木如何上懸崖
    僰人懸棺,主要分布在珙縣、興文、筠連等縣,其中以珙縣的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最為集中,共保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國內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的「僰人」,是個歷史悠久、英勇善戰的民族。曾參加過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珙縣誌》(舊志)上說:「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滅開明氏,僰人居此,號曰僰國。」
  • 懸棺葬和巖畫群:一個已遠逝民族的神秘印記
    僰人以剽悍、善騎、勇武、善戰著稱;周朝時因助武王伐紂有功,被冊封為「僰侯」,率先在「無君」的西南建立了「僰侯國」。此後,儘管歷經興衰沉浮,始終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僰人長於漁獵,種植髮達,僰道荔枝、葡萄聞名於世。僰文化獨特,以懸棺為代表的神秘文化,雖歷千載,令人不解。
  • 僰人:一個消亡的民族,只留下懸棺和傳說,證明他們曾經來過
    遠處幾個貪玩的孩子,在山石中尋找山果,悠閒自在。下山了,看不到公路,窗外依舊是怪石和懸崖,隨著車子的慢慢滑行,提到嗓子眼的心才一點一點放下。終於下完了山,進入峽谷,長長吐了幾口氣。汽車在竹林樹叢間搖擺著,林間的飛鳥或小動物突然躥出,引來一次一次的驚呼。看不見小河,卻能聽到溪流譁譁,更有飛鳥啼鳴,霎時有了進入世外桃源的神秘與悸動。
  • 探秘千古之謎 · 昭通僰人懸棺!
    為進一步做好懸棺的保護利用工作並讓世人了解神秘的懸棺葬俗,2000年香港中國探險學會、雲南昆明民族文化與自然保護中心向奧地利ARCH文化保護基金會成功申請了威信長安瓦石棺木巖懸棺址保護項目。2003年4月,美國DIS -COVER 頻道出資,日本索尼公司贊助,英國方慶子影視攝製公司到昭通鹽津、威信拍攝懸棺考古發掘現場,再現僰人懸棺之謎。4月1日,雲南省考古研究所、昆明民族文化與自然保護中心、澳大利亞的安全員等經昭通到達鹽津豆沙關懸棺現場作考古發掘的準備工作。
  • 四川懸棺族僰人滅亡之謎
    科學家們把這裡懸棺中的部族稱為僰人,並且紛紛猜測,這些僰人究竟到哪裡去了,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的後代放棄了自己的喪葬習慣呢?這個部族究竟是與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還是全部滅亡了呢?兩位老人手中的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據史書記載,擁有懸棺的僰人,在唐代就已經與當時的統治者水火不容。這個古老而神秘消失的民族,在歷史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民族?我們從零星的史料中,從對麻塘壩部分懸棺的清理髮掘中,從峭壁上的巖畫中,從流傳於敘南一帶那眾多民間傳說中,多少捕捉到了他們—些「影子」。歷史上的「僰人」,是個歷史悠久、英勇善戰的民族。
  • 探秘四川珙縣僰人懸棺:「蜘蛛人」特攻隊安放?
    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  僰人懸棺,一種南方民族的墓葬習俗,宜賓市境內珙縣、興文、筠連均有分布。  宜賓市珙縣洛表鎮麻塘壩和曹營鄉蘇麻灣,有最為集中、保存最完好、年代最近的僰人懸棺。1956年,珙縣僰人懸棺被批准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僰人懸棺,千古之謎。
  • 千古之謎 · 昭通(鎮雄)僰人懸棺!
    為進一步做好懸棺的保護利用工作並讓世人了解神秘的懸棺葬俗,2000年香港中國探險學會、雲南昆明民族文化與自然保護中心向奧地利ARCH文化保護基金會成功申請了威信長安瓦石棺木巖懸棺址保護項目。2003年4月,美國DIS -COVER 頻道出資,日本索尼公司贊助,英國方慶子影視攝製公司到昭通鹽津、威信拍攝懸棺考古發掘現場,再現僰人懸棺之謎。4月1日,雲南省考古研究所、昆明民族文化與自然保護中心、澳大利亞的安全員等經昭通到達鹽津豆沙關懸棺現場作考古發掘的準備工作。
  • 四川檔案 四川懸棺族僰人滅亡之謎
    科學家們把這裡懸棺中的部族稱為僰人,並且紛紛猜測,這些僰人究竟到哪裡去了,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的後代放棄了自己的喪葬習慣呢?這個部族究竟是與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還是全部滅亡了呢?兩位老人手中的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據史書記載,擁有懸棺的僰人,在唐代就已經與當時的統治者水火不容。 這個古老而神秘消失的民族,在歷史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民族?我們從零星的史料中,從對麻塘壩部分懸棺的清理髮掘中,從峭壁上的巖畫中,從流傳於敘南一帶那眾多民間傳說中,多少捕捉到了他們—些「影子」。歷史上的「僰人」,是個歷史悠久、英勇善戰的民族。
  • 丘北發現神秘僰人 曾為一個消失於幾百年前的古代民族
    這讓專家學者們大吃一驚——1974年,在四川宜賓發掘出10具懸棺屍骨,其中7具成人屍骨有6具都被打掉了兩個上齒。白泥塘村民說,打牙的風俗是老祖先遺留下來的,是為了防止人染上瘴氣後牙關緊閉灌不進湯藥而斃命。這與《新唐書》對古代西南一些民族風俗的記載完全吻合:「又有烏武僚,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飲藥,故自鑿齒。」  白泥塘村打牙的風俗,是不是古代僰人鑿齒習俗的傳承或演變?這還有待深入研究。
  • 珙縣發現墳景子僰人巖畫群
    在文旅資源普查實地調查中,調查隊於洛表鎮麻塘壩村新發現了墳景子僰人巖畫群。巖畫規模較大,是目前發現巖畫最集中、最豐富的地方,有50幅巖畫左右。巖畫群位於高7米、長10米的巖壁上,主要集中於距地高1-2米的地方,從這個高度我們推測僰人的身高和現代人的身高應該相差無幾。
  • 僰人史辯
    綜上所述,西南夷是多民族(部落)的集合,居住的區域十分偏僻、險峻、落後,在周朝排在西南夷八國之末的僰人,在這佔山為王的多民族的不穩定性領地中,被其它西南夷吞併消滅,或演變成其它民族,就不足為怪了。由於西南夷沒有文字,僰人何時被吞併或演變,無從考查實屬正常。但西南夷始終和當時的朝廷是有往來的,故朝廷的文獻裡沒有僰人記載的時間,就應該是僰人歷史的下限。
  • 四川十大未解謎團,太詭異了!
    10宜賓珙縣僰人懸棺千古之謎在四川南緣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塊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300~500米的平壩,名叫麻塘壩,它位於宜賓市珙縣境內,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溪水東西兩岸對峙21座懸空欲墜、連綿起伏的山崖。在山崖20-100米的高處分布著223具懸棺,被世人稱為——僰(音「博」)人懸棺。
  • 【秘境四川】石海洞鄉,大美苗疆,探秘「僰」人世居地——興文縣
    古僰侯人巖畫(圖源:@百度)僰人喜揚鑼搗鼓行懸棺葬之殯儀一副副牢固不朽的棺木被妥善安放在玉秀河兩畔的懸崖峭壁之上僰人懸棺、崖面壁畫給後人留下了撲朔迷離的謎團與無窮無盡的猜想神秘莫測的僰人懸棺(圖源:@必應)漢初,這裡則是夜郎及其周邊小邑地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2020想去中國昭通旅遊景點:瓦石僰人懸棺,扎西會議會址,崇文閣
    瓦石僰人懸棺懸掛於數百米的絕壁上,是神秘和未知的象徵。懸棺雖然經過部分整理,但原貌基本尚存。
  • 僰人與狗圖騰
    長大後,收集資料研究僰文化才知道,這其實是僰人流傳下來的狗圖騰習俗。僰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自古以來就與漢、倮倮、羿等民族雜居在西南地區。特別是珙縣、興文、筠連等縣的崇山峻岭和河谷邊的小塊平壩裡,生活著大量的僰人,直到明朝萬曆元年被剿滅。僰人是一個亦農亦獵的民族,除狩獵外,種包穀,栽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
  • 僰人古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