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麗克的人生和靈魂

2020-12-14 希望視界

2020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今年,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曾有15位女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露易絲·格麗克是第16位。

露易絲·格麗克,美國詩人,於1943年出生於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

格麗克是一位典型的抒情詩人, 對於自己的詩歌創作,格麗克坦承:「我相信,我同樣是在學習怎樣寫詩:不是要在寫作中有一個自我被投射到意象中去,不是簡單地允許意象的生產——不受心靈妨礙的生產,而是要用心靈探索這些意象的共鳴,將淺層的東西與深層分隔開來,選擇深層的東西。

01 痛苦的人生成為創作的養料

很多偉大的藝術家,都有一些特別的甚至是苦難的人生經歷。正因為在天賦異稟的基礎上,再通過異於普通人的生活體驗和高於常人的心靈敏感度,能讓他們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產生更加震撼而偉大的藝術傑作。這些作品濃縮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又高於生活,引領著我們的精神世界。露易絲·格麗克也是如此。

1943年,露易絲·格麗克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

格麗克年輕時長得很清純漂亮,即使現在依然氣質優雅。不論什麼年紀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她堅毅的眼神,有一種美貌下掩藏不住的個性和洞察世界的淡定。

17歲格麗克因厭食症輟學,開始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1975年開始在多所大學講授詩歌創作。

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現居麻省劍橋,任教於耶魯大學。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

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02 譯者震驚於「她的疼痛」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乎很多人預料,僅在四年前她的作品首度引進中國。

2016年5月,世紀文景「沉默的經典」系列第二輯曾推出露易絲·格麗克《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譯本,是其作品首度引進。

《月光的合金》收錄了格麗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普利茲詩歌獎)、《草場》、《新生》(《紐約客》詩歌圖書獎)、《七個時期》(普利茲詩歌獎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月光的合金》格麗克的詩歌描繪女性,顯然更多。她首先是一位神學探索者,一位熱愛豐盈自己的生命體驗的人。她用詩歌寫人與人的親密與疏離、兩性關係的微妙、孤獨而死的事實,以及那反反覆覆拍打人們心門的無意義之感。在創作上,她鼓勵人們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為王侯將相去寫作,而是沉浸入生活,在日常的知覺體驗中,捕捉那些焦灼的、無法被概況的瞬間。

《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了格麗克的《阿弗爾諾》(新英格蘭筆會獎)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詩歌獎短名單)兩本詩集;此外還有早期五本詩集的精選,涉及的詩集為《頭生子》(美國詩歌學會詩人獎)、《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裡斯的勝利》(全國書評界獎)、《阿勒山》(國會圖書館麗貝卡 博比特全國詩歌獎)。

譯者在兩本書的譯者序言中寫道:

最初讀到格麗克,是震驚!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我要告訴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

讀過格麗克的讀者感慨,她是一位讀起來很「疼」的詩人,因為格麗克毫不迴避生命中痛苦的時刻,她反覆書寫死亡、分離、孤獨,在寬闊的詩意中,照亮每一個無依之人的靈魂暗面,所以,格麗克是一位靈魂詩人,她處理的就是人內心最本質的一些東西。

03 家庭對其寫作的重要影響力

格麗克詩歌內容和風格,與她的出生及家庭密切相關。

格麗克出生於一個敬慕智力成就的家庭。格麗克降生的時候,迎接她的並不是家人的喜悅和期待。在她出生前七天,她的姐姐——她父母的第一個孩子不幸夭折了,這個悲劇沉重地打擊了整個家庭。儘管格麗克之後又有了一個妹妹,但這一創傷在此後多年,猶如一片無法驅散的陰雲籠罩著她的生活。

她在隨筆《詩人之教育》一文中講到家庭情況及早年經歷。

她的祖父是匈牙利猶太人,移民到美國後開雜貨鋪謀生,但幾個女兒都讀了大學;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格麗克的父親,拒絕上學,想當作家。但後來放棄了寫作的夢想,投身商業,相當成功。

在她的記憶裡,父親輕鬆、機智,最拿手的是貞德的故事,「但最後的火刑部分省略了」。少女貞德的英雄形象顯然激起了一個女孩的偉大夢想,貞德不幸犧牲的經歷也在她幼小心靈裡投下了死亡的陰影。

格麗克的母親畢業於名媛輩出的衛斯理女子學院(與宋氏三姐妹、希拉蕊·柯林頓等偉大女性是校友),尤其尊重創造性天賦,對兩個女兒悉心教育,對她們的每一種天賦都加以鼓勵,及時讚揚她的寫作。格麗克很早就展露了詩歌天賦,並且對詩歌創作野心勃勃。

她在一次採訪時回憶,小時候她的奶奶經常隨身攜帶一本詩集,她還能記得自己在四五歲的時候讀過威廉 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詩《黑人小男孩》(The Little Black Boy),還有莎士比亞戲劇《辛白林》(Cymbeline)裡的選段。

她從十多歲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她選擇了詩,就像選擇了自己的命運。詩就是全部,就是唯一。

可見從小樹立志向多麼重要,它會讓你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可以心無旁騖地走好一條選定的路,並且不忘初心地堅持走下去。不斷努力,不斷獲得肯定,就不斷獲得堅持下去的力量,越走越遠。

從幼年時起,她的父母就鼓勵她寫作,他們甚至會把她寫的詩列印出來進行點評。在隨筆《詩歌教育》(Education of the Poet)中,她說童年時代的她,自認為是威廉 布萊克、葉芝、濟慈和艾略特的傳人。

在這樣一個崇尚智力活動和藝術創作的家庭裡成長,露易絲 格麗克本該度過一個自由發展天賦的快樂童年,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受到如此家庭的影響,格麗克患有厭食症十分嚴重,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接受心理治療。1980年她在佛蒙特州的小屋遭遇了一場大火,被焚燒殆盡。1985年,她又一次遭遇了死亡的打擊——她的父親去世了。她在這一年所寫的一篇隨筆裡說自己是一個「夢中人和觀看者」,是一個「沉迷於喪失」的作者,「二十年來等待著忍受無法逃避的喪失」。

1990年出版的《阿勒山》(Ararat)和1992年的《野鳶尾》(The Wild Iris)裡都有寄託對父親的哀思的作品。其中《野鳶尾》獲得1993年普利茲詩歌獎,將詩人的聲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部詩集一直是格麗克最為奇特、傳閱最廣的作品。

04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節選

玫瑰,金雞菊,還有,黑暗中,金色的

國會大廈圓頂

變成了月光的合金,外形

沒有細節,升華,圓形,靈魂

充滿了火,那實際上是月光,取自

另一個來源

——《月光中的愛》

春天,從繁花盛開的李樹黑枝條上

畫眉鳥發出它例行的

存活的消息。這般幸福從何而來

如鄰家女兒隨意哼唱

卻恰恰入調?整個下午她坐在

李樹的半蔭裡,當和風

以花朵漫浸她無瑕的膝,微綠的白

和潔白,不留標記,不像

那果實,將在夏天的烈風裡

刻上鬆散的暗斑。

——《繁花盛開的李樹》

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主要四類: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劇本),這次諾貝爾文學獎又頒給了詩歌。雖然詩歌屬於小眾群體,卻在文學界有著很高的地位。知名詩人沈浩波說: 「詩歌的作用是在每個人的內心,這個是最大的收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詩人王家新說,他曾閱讀過格麗克的詩,他認為她的詩非常簡練、敏感,充滿力量與活力。「就像她的這句詩:『我們只看過這世界一眼——在童年的時候,剩下的都是回憶。』很經典,也很意味深長。」

前不久剛剛榮獲韓國第11屆昌原KC國際文學獎的詩人瀟瀟說,「在我看來,格麗克是一位內心洞察苦難,同時又對萬事萬物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詩人。」她認為很多人以自己為中心,在地球上很傲慢,但是讀格麗克的詩,能夠感知到她除了以人為中心,還對除人類之外的萬物有一種平等的情懷。「格麗克的詩需要靜下心來,用靈魂閱讀。」

那些曾經溫暖過我們的詩句,一直閃耀在生活裡。

如果不去遠方,那就讀詩吧。

相關焦點

  • 著名詩人李元勝: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露易絲·格麗克是爆冷,但也是對...
    露易絲·格麗克「冷門!這個結果我覺得還是比較意外的……」北京時間10月8日晚7點,萬眾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如約揭曉:來自美國的77歲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了今年那個讓人驚訝的名字。這個「驚訝」不光有驚喜的成分在裡面,還包含著意外+冷門。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著名詩人李元勝在獲知結果後,坦言後面一種感覺就要多一點。
  • 厭食症、兩度輟學、兩度離婚,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著怎樣的人生?
    一頭銀髮的她站在領獎臺上,從評委手中接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獎盃,布滿皺紋的眼角難掩笑意。 從10歲開始,她就夢想成為詩人。六十七年的漫長歲月,憑著對詩歌的熱愛和筆耕不輟的堅持,格麗克不但實現了兒時的心願,還帶著她的詩走向了世界舞臺。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附往屆獲獎者)
    據諾貝爾官網消息,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摘得。獲獎理由:「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1943年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
  • 露易絲·格麗克,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
    文 | 周元編輯 | 美齡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Glück),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還曾是2003-2004年度美國桂冠詩人,被譽為「美國必讀的詩人」選擇露易絲·格麗克的確兌現了諾貝爾文學獎自身的承諾:逐漸淡化「以歐洲為中心,以男性為中心」的評獎標準。格麗克正好符合這一「承諾」,一位來自美國的女作家、女詩人。不過依然有評論認為露易絲·格麗克是為優秀的詩人,但還稱不上「偉大」,也並不足夠匹配諾貝爾文學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13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露易絲·格麗克是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
  • 遺韻新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麗克詩中的古希臘神話抒寫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路易絲·格麗克 CFP/供圖)一19世紀英國詩人濟慈的《初讀查普曼譯荷馬史詩有感》一詩,曾對荷馬稱王的「廣闊無垠」的古希臘讚嘆不已。上大學時初讀查良錚的譯本,然後找來原文琢磨過,印象十分深刻。前年在倫敦一公交站旁的微型二手書店裡,居然買到了查普曼譯的荷馬史詩。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了這位美國女詩人?
    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在揭曉獎項得主時說:「她所有的作品都以追求清晰、孩子和家庭生活為特徵。與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親密關係一直是她的核心主題,即使她的個人背景很重要,格麗克也不能被看作是一個純粹關注自己的詩人。她在宇宙、神話和古典動機中找尋靈感。」與此同時,奧爾森補充道:「格麗克的作品涉及到了一個宏大的話題,即社會的激進變化是否來自於深刻的失落感。
  •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來讀讀她的詩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章咪佳 張瑾華 孫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13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露易絲·格麗克是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
  • 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與我們期許的「偉大」頗有距離
    北京時間昨晚19時,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露易絲·格麗克是第16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得該獎的美國詩人。但同時,關於這個名字與諾獎得主是否足夠匹配,也存在爭議,其中一種觀點是——露易絲是一位優秀詩人,但還稱不上「偉大」。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
    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2020年10月8日,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憂鬱女詩人的痛苦深淵
    最受人們關注的2020年諾貝爾文學終於揭曉,獎頒給了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 而這位美國女詩人,曾摘獲過美國桂冠詩人、普利茲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榮譽。 從1968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後,到現在50餘年間她已經有11本詩集面世。在成長經歷中,格麗克高二輟學,之後長期被厭食症、抑鬱症、失眠症等困擾,而也正因為這份敏感,讓她的詩裡充滿了感情。她的詩作主題不少與自然有關,還有許多是發生在她身邊的平凡的生活經歷。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演說(全文)
    原本應於12月5日至13日例行舉辦的「諾貝爾周」,因為新冠疫情宣布取消。基於此,2020年的諾貝爾獎被分散在了各地頒發。12月7日,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在家中接受了屬於她的文學獎獎章和證書,並發表了獲獎演說。以下是演說全文。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因厭食症輟學,十幾歲就立志成詩人!
    *防走失提示*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此殊榮。
  •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嗎?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問題在於,現今世界,反權威的潮流愈來愈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文學作品獲獎的理由,可以有許多,不過,最核心的標準有二。其一,是作品的文學性。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格:固執是一種力量
    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格 NOTE 我是傻瓜吉姆佩爾。我不認為我是傻瓜,恰恰相反,但人們都這麼叫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定價:89.00元 最近,我社重磅推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薩克
  • 譯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集的中國詩人柳向陽:她對翻譯精準度...
    今日(10月8日)19:00,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她的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在美國的格麗克此刻心情的激動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在中國,還有一個人因為她的獲獎而感到無比激動,他就是翻譯格麗克詩歌最多的中國詩人柳向陽。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 | 從厭食症到詩人的升華
    原創 徐若瑄 SMHC進食障礙診治中心 01成就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積極尋找、參與專業治療,才會有機會真正去直面痛苦,成為自己的主人,像露易絲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 獨家|露易絲·格麗克與閱讀的政治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在十年內第三次頒給詩人(前兩次分別是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2011年;鮑勃·迪倫,2016年),並在五年內兩度授予美國詩人。引發爭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許多人壓根沒聽說過露易絲·格麗克。
  • 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她:因厭食症輟學,十幾歲就「希望成為一個...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格麗克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16位女性獲獎人,她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 從露易絲·格麗克,看美國小鎮的詩人
    而你,已經和一個男人在一起在最初的哭泣之後莫非快樂也像恐懼那樣無聲無息了嗎?▌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宣布現場擺放的文學獎得主路易絲·格麗克的主要作品。 新華社發(魏學超攝)壹諾貝爾文學獎,無疑是世界文壇一年一度的熱門話題。這陣子大家談論的都是美國著名詩人露易絲·格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