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通用語必須是國際化的人造語言
(一)世界上語言之現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個民族對世界對事物的一種理解和描述方式,是人類表達情感和交流時的工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是表現在世界語言的多樣性上。世界上的語言據語言學家統計在8000種石左右。也有準確的統計為6912種(民族網站2005年數據)。在全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裡,很多國家都是多民族的,如中國有56個民族,就有56種語言,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都有10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其中有影響的語言有500多種,常用的也有100多種。現狀是世界上的語言種類繁多,但倘在不斷地凋亡中。
(二)地球村的語言—世界通用語
人類及其語言文化有超越國家、民族、地區、社群、個體的共通性。兩千多年前的中國秦始皇時期就實行了「書同文」及「
」統一的度量衡」等政策,致使漢語成為當今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超越民族國家視界,以人類的共性為基礎, 儘早產生一種各國各個民族的人易於掌握的、能共同使用的、統一的文字符號和統一的語言是人類文明所迫切需要的。隨著地球村人們之間距離的不斷拉近,交際會更加頻繁,相互之間語言不通,是造成隔閡、誤解、猜懝,甚至矛盾、衝突、甚至是引發戰爭的根源。只有儘快地解決好國際語言界全球化的問題——「世界共同語」問題,以提高國際大家庭各民族之間共同認知度,使之更好地交流溝通,理解互信彼此包容,地球村就會更加和諧文明。
(三)世界通用語必須是國際化的「人造語言」——計劃語言[注1]
1. 語言國際化的基本方法:
(1)簡化拼寫;
(2)在拉丁字母基礎上統一字母;
(3)各種科學術語及科學守則的國際化,相互接近;
(4)採用相同的度量衡及標準工具名稱。
2.國際語的基本要求
(1)對於各民族都是容易學會的;
(2)精確簡單、符合需要的
(3)可表現諸民族微小差別的,即可用襲翻譯的。
上述國際語的方法和要求,本身就排除了採用某一種自然的民族語言作為國際語的可能。
國際語應該是對於各民族都同樣易學易懂易會的,可是一切自然語的形式都是不易學的,要完全掌握它們,先得充分熟知該民族的生活傳統,包括該民族在自已發展道路上遇到的歷史浮沫。
所有一些曾獲得過暫時成功的「文明大民族的語言」,在他們那個「語言永遠與實力相伴的時代[注2],曾部分地起到過世界語的作用,包括蘇美爾語、梵語、希伯來語、希臘語、拉丁語等語種都曾自詡為「世界共通語」,可是它們卻照樣不得不被另外「更進步更文明的民族語言」所替代。英語作為「現時的通用語」才三四百年時間,而拉丁語的主導地位曾持續過上千年之久。
民族間的竟爭,妨礙了任何一種民族語成為事實上的世界通用語。任何民族、任何自然語言都不能享用這一特權」 [注3] 。決不能採用某一種自然的民族語作為國際語,而要用別的方法解決這一共同語問題。
在分析實現國際通用語的各種可能途徑之後,我們確認沒有一種自然語言能勝任這一任務。
在人類語言發展歷史裡,有意識的人造語言的成功範例是梵語和傑拉爾語。
梵語是這種有意識的語言創造和新的調整因素賦與語言協調效果最好的例子,在公元四世紀,婆羅門教徒帕尼尼(panini)創造了一種用於聯結各部落的共同語,被稱為梵語。由於梵語的存在,使有著種種不同生活方式的印度保持了一種共同的文化,它在婆羅門文獻中繼續存在直到今天[注4]。
傑拉爾語是另一個重要的人類有意識語言創造的成功例子,這種稱之為傑拉爾·巴西利卡語(Lingua Gereal Brazilica)的形式,至今在巴西存在,並 被南美洲中部各種膚色的人民中應用著。
綜上所述,這種人造國際語必須是完全適應現代人類生活方式和現代文明發展的需要,應該有簡詰的語法和精選的詞彙,使它比任何民族自然語言更為容易學習[注5]。
「人造語言是可能的,人們可以找到它所從屬的科學,藉助這種語言,鄉巴佬將更容易地判斷事物的本質」(—勒內·笛卡爾1629年)。
[注1]:《世界共同語史》[俄]E 德雷仁原著 徐沫譯 商務印刷館1990第1版。
[注2]:五百多年前西班牙語音學家內布裡亞向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說過的話 。
[注3]:[《世界共同語史》[俄]E德雷仁原著 徐沫譯 商務印刷館1990年第1版。
[注4]:E德雷仁 引自 [列寧全集] 第十六集第3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