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縣有世界上最早恐龍化石、遼西湖、桃花源、建昌大鼓歷史文化

2020-12-18 詩詞文化歷史藝術

在319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2019年,葫蘆島市建昌縣人民政府下轄7鎮21鄉,另設有1個經濟區。2018年,建昌縣總人口62萬3355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7億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實現20.3億元、17.1億元、40.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866.8元。

建昌縣,隸屬於遼寧省葫蘆島市,位於葫蘆島市西北部,東鄰連山區、興城市,南連綏中縣,西北接凌源市,西南與河北省的青龍縣接壤,北靠喀左、朝陽兩縣,

建昌歷史悠久,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境內發現了世界上最早、距今1.6億年的帶羽毛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迄今發現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山嘴子紅山文化遺址與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齊名;東大杖子戰國古墓的發掘打破了「山海關外無春秋戰國時期古蹟」的說法,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狼山、遼西屋脊大青山、「北方的小西藏」龍潭大峽谷等。

地名由來

建昌一名源自北魏時期建德、昌黎二郡的首字。因北魏時,建昌受建德、昌黎二郡管轄,故取其二郡的首字為名。

建昌縣屬北溫帶亞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降水總量560.7毫米。年平均氣溫9.2℃;年平均最低溫度3.4℃;年平均最高溫度16.0℃;極端最低氣溫-23.0℃;極端最高氣溫36.0℃;年日照時數2604.8小時。

建昌縣境內河道有大凌河、六股河、黑水河、青龍河、小凌河等流域,其中大凌河流域面積1199.3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林地資源

建昌縣有林地面積134畝,森林覆蓋率達28.9%。主要林木種類有楊、柳、榆、松、柏、桑、銀杏、水曲柳、杜鵑等22種喬木和灌木。有草場179.5萬畝。

礦產資源

建昌縣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礦、錳礦、煤礦、硫鐵礦、鐵礦、金礦、銅礦、鉬礦、鉬金礦、沸石礦等。全縣有礦山企業51家。

建昌大鼓

建昌大鼓演唱的長篇書目,涉及到周、三國、唐、宋、明、清、民國等,對研究古代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建昌大鼓流傳在關內外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是研究遼西地區人文風俗等各邊緣學科的重要資料。

風景名勝

桃花源景區

位於建昌縣大屯鎮雲山洞村,緊臨秦皇島、葫蘆島、朝陽三市,交通十分便利。這裡有桃花湖、桃花島、雲山洞等景觀。雲山洞的奇秀之處,在於山勢險夷相宜,植被保存完好。遠處峰巒險峻,近處山勢平緩。風爽日麗,景色清幽,是休閒、度假、旅遊避暑的目的地。

轎頂山森林公園

從下向上,由東向西依次是花型廣場、噴泉、木製迴廊、公共衛生間和管理用房、兒童娛樂場、健身廣場。木棧道盡頭是動物救助站和鳥舍。半山腰還有一個可以觀日出的中式景觀亭。

遼西湖景區

遼西湖是葫蘆島的母親湖,西岸奇峰突兀,鳳凰島景色怡人。琵琶山與蛤蜊山似遙遙相望。站在蛤蜊山上可鳥瞰水庫全景,遠山近水,可在水中泛舟,兩山懸崖處孤石林立,丹頂鶴棲居於峭壁山洞。

窟窿山風景區

位於建昌縣王寶營子鄉興隆莊東南。村莊東面山頂上有一個月牙形巨大孔洞,每當晴天,太陽在窟窿山的東面徐徐升起,強烈的陽光穿過窟窿,景象壯觀。山下兩簾瀑布傾瀉而下,形成兩譚清泓,稱為二泉映月窟窿山。穿過山洞向北望去,有一座山山頂像是古代山大王戴的頭盔,因此而得名「大王山」。向南眺望南山頂上有一缺口,被稱為「南天門」,北山頂上有一缺口,被稱為「北天門」

文章整理編輯,建昌縣歷史文化誦讀,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

相關焦點

  • 遼西屋脊是建昌,此地有片桃花源,卻不戀人間富貴花
    建昌名字一波三折,歷史也可謂悠久,境內發現了距今1.6億年的帶羽毛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以及最古老的獸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山嘴子紅山文化遺址與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齊名。縣域內最高峰大青山,海拔1223米,有遼西屋脊之稱,東西跨越賀杖子鄉、新開嶺鄉兩個鄉鎮,山腳下流淌著含鍶弱鹼型山泉,是大凌河的源頭之一。
  • 首部建昌題材電影展示三種特色文化(圖)
    挖掘建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對外宣傳名片。 10月16日,建昌舉行本土首部電影《龍潭奪寶》開機新聞發布會。由北京交遠傳媒有限公司和建昌縣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龍潭奪寶》,是首部在建昌拍攝,並融入地方旅遊、武術、化石三種特色文化的影片,將向觀眾講述武術之鄉的故事,讓人感受化石文化的魅力,同時體驗建昌原生態綺麗山水的豐美。
  • 遼寧建昌出土1.6億年前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圖)
    2009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季強博士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工作時,發現了這塊化石。季強第一時間無法準確確認其是哪個種類動物的化石,因為該化石外面有圍巖包裹,需要進行技術處理才能露出真面目。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是中生代生物化石的一座寶庫,在此發現的每塊化石都極其珍貴。
  • 八塊帶毛恐龍化石有故事
    當時在全世界引起一場「龍鳥大戰」,作者認為這一帶羽毛恐龍是「迄今世界最早的鳥」,可取代德國始祖鳥「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鳥」的地位,其時代也比1.5億年前的德國始祖鳥早1000餘萬年。這一標本的問世,推動了全世界關於鳥類起源的研究。
  • 《龍潭奪寶》建昌開拍 李連杰替身加盟(圖)
    這部影片講述了建昌縣古生物化石館籌建處保安隊長歐陽俊虎和他的家鄉朋友為保護當地化石資源,與國際文物盜竊犯罪集團人員亨利張鬥智鬥勇,用自己多年學到的武功與犯罪嫌疑人進行堅決鬥爭,最後在龍潭大峽谷奪回了國寶的故事。  導演是中國新生代著名導演陶明喜,代表作品有《旭日》《神馬都是浮雲》等,還曾擔任《霍元甲新傳》《龍虎雄霸天下》等影片的武術指導。
  • 中國的恐龍之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出土恐龍化石世界之最
    我決心去看看這世界的廣袤,帶上名為豬頭的狗,帶上尋找的心。我們在路上,我們的故事在這裡。以下是我在四川省的自貢市的所見所聞和有感而發!自貢市,地處四川盆地,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城市。自貢市在中國還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城。今天。
  • 承德避暑山莊地面上的石頭大有來歷,竟然是恐龍足跡化石
    今天(12月6日)上午,中美澳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的恐龍足跡研究,令人稱奇的是,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這個世界聞名的中國皇家園林的地面上,是世界罕見的將古生物遺蹟化石與人文歷史相結合的案例。
  • 建昌出土的「中華侏羅獸」成為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華侏羅獸化石產自中國遼寧建昌縣,正型標本(原始研究者在原始文章中指定的唯一標本)就收藏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 諸城,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你想來?
    諸城被譽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發祥地。這裡也有一座著名的恐龍博物館。鳶都龍城獲評山東省好客山東十大旅遊目地的品牌。推薦景點一 諸城恐龍博物館恐龍化石館內有世界第一龍——鴨嘴龍展廳、華夏第一奇骨——神妙龍骨廳、恐龍大觀園——科普體驗廳、神秘的白堊紀——模擬仿真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巨大諸城龍」就陳列於館內,這是非常寶貴的化石。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幅大型恐龍生活情景石雕壁畫,繼續遊覽,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恐龍化石。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浙江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浙江省是恐龍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已在18個縣市區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東陽市還被命名為恐龍之鄉。迄今以浙江省發現的恐龍化石命名的恐龍種類,有浙江吉蘭泰龍、麗水浙江龍、中國東陽龍、天台越龍和東陽盾龍等6種恐龍,此外還有恐龍化石正在鑑定研究中,不久就會有新種恐龍被命名。浙江省此前發現的恐龍化石都在白堊紀的中晚期,同位素測定年齡為距今1億年左右。
  •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 皇家園林原是「侏羅紀公園」
    ,總數近300個,分布在150多個鋪路石板上,這些足跡化石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專家介紹,這批足跡最早是兩名專家在避暑山莊知名景點「熱河泉」邊的石頭上休息時,偶然在地面的石板上發現的。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  「承德避暑山莊裡發現恐龍化石了!」
  • 恐龍化石展首現深圳
    「巨龍驚現——恐龍化石展」深圳開展。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世界罕見的恐龍胚胎化石「路易貝貝」、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汝陽黃河巨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迷你豫龍……11月23日,「巨龍驚現恐龍化石展」在深圳南山區Mind park創意公園拉開帷幕。
  • 世界著名恐龍專家:雲陽普安恐龍化石至少有五類恐龍 六大特點
    今(28)日上午,雲陽縣普安鄉恐龍化石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舉行,世界著名恐龍專家、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在會上表示,重慶雲陽普安恐龍化石群是一個世界級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群,是近年來在世界恐龍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發現。    具體而言,雲陽普安恐龍化石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延吉龍山恐龍化石亮相2018北京大學化石文化周
    活動以古生物化石為切入,舉辦集科學主題展示、科普宣傳講座、科學文化推廣的特色活動,宣傳我國為古生物化石保護與研究做出的巨大貢獻,將中國古生物學科學研究、科學普及、人才培養、化石保護和管理結合起來,促進化石文化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助推國家公園建設和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本次活動邀請來自全國科研、科普、化石保護的專家以及地方領導參加。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機會你也可以去探索發掘恐龍化石哦。二、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雲南省祿豐縣之所以著名,不在於他發現的恐龍多或者特別,也不在於恐龍大或者強。而是在於發現的早,雲南省祿豐縣是中國最早發掘出恐龍的地方。出土的有巨大祿豐龍、許氏祿豐龍、雲南龍、蘆溝龍、孫氏彝州龍等。這裡的恐龍化石也不是多,但足以奠定中國最早恐龍發掘地的稱號。
  • 延吉龍山恐龍化石團隊走進北大化石文化周
    延吉龍山恐龍化石團隊走進北大化石文化周5月2日,延吉龍山恐龍化石參展團隊奔赴北京,參加2018北京大學化石文化周活動,延吉市副市長趙義弘還將在開幕式上發表「延吉龍山恐龍化石助力『一帶一路』文化發展」主題演講,該活動是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活動中的一部分。
  • 我國發現遠古"小飛俠" 比現存最早同類化石早1.1億年
    我國發現遠古"小飛俠" 比現存最早同類化石早1.1億年 原標題: ——似叉骨祖翼獸和雙缽翔齒獸,比現存最早的滑翔類哺乳動物化石早了1.1億年。
  • 亞洲最大、最壯的恐龍來了!深圳首個最大恐龍化石展開幕
    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南都訊 記者何思敏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亞洲最壯的汝陽黃河巨龍、全球罕見的恐龍胚胎化石…11月23日
  • 恐龍是怎麼飛上天的?溼地博物館的恐龍化石告訴你
    從7月6日起,「飛向藍天的恐龍——遼西古生物化石展」在中國溼地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正式啟幕。霸王龍的祖先、全身覆蓋著絨毛的恐龍、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帶毛恐龍……本次展覽展出熱河古生物群出土的恐龍化石70餘件,展覽持續至8月1日。  正值暑假,展覽現場也是非常火爆,前來參觀的孩子們絡繹不絕。  那麼,恐龍與鳥類有怎樣的聯繫,恐龍又是如何飛向藍天的?
  • 亞洲體腔最大恐龍化石落戶豫地質博物館
    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化石、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化石、中國唯一的結節龍化石、目前世界上最大一窩恐龍蛋化石均落戶於此館。    據悉,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是一個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河南特色的國內省級一流的地質專業博物館;是河南省資源、環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質礦產標本收藏、研究中心;國土資源知識普及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該博物館還是中國第一家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地質專業博物館。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坐落在鄭東新區,建築面積五千八百平方米,布展面積四千一百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