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進一步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提出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意見》明確,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堅持融合發展,堅持以人為本。
《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旅遊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一是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深化旅遊改革,推動區域旅遊一體化,大力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增強旅遊發展動力;二是拓展旅遊發展空間。積極發展休閒度假旅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創新文化旅遊產品,積極開展研學旅行,大力發展老年旅遊,擴大旅遊購物消費,拓展旅遊發展空間;三是優化旅遊發展環境。完善旅遊交通服務,保障旅遊安全,加強市場誠信建設,規範景區門票價格,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意見》針對當前我國旅遊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政策措施。一是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放假安排。二是各級政府要重視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等旅遊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三是抓緊研究新形勢下支持旅遊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財政金融政策。四是改革完善旅遊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遊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的支持措施。五是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優化旅遊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據新華社
調查
A 仍有超三成人沒休過假
超三成人沒休過假
記者從我市人社部門了解到,我市帶薪年休假制度依照的是2008年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假15天。在休年假期間工資待遇與上班期間相同。根據規定,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假工資報酬。
帶薪年假制度從2008年實施以來,已經磕磕絆絆走了將近6年,仍有許多人只能望洋興嘆。中國社科院和國家旅遊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33.1%被訪的居民表示沒有享受過帶薪休假;17.85%的被訪者沒有固定雙休日。而帶薪休假難以落實的原因排序為:勞動力供過於求,強求休假擔心失去工作(45%);工作忙,沒時間(32%);不知道有帶薪休假(23%)。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事業單位、國企及上規模的私企或外企基本能保障員工的帶薪休假權,而規模較小的私企,則將帶薪休假當成了 「耳旁風」。因為私企的經營性質,很多員工在法定年假和老闆態度的對比之下,不得不面臨「要麼忍,要麼滾」的尷尬境遇。
不安排休假應「補償」
為了保障職工的年假權利,2013年5月,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發改委、省旅遊局、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落實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省內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用人單位,均應按照《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等規定,通過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制訂本單位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並結合生產經營實際,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計劃,保障職工帶薪年休假的權利。
對於違反《通知》精神的用人單位,由縣級以上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拒不執行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行政處理決定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調查
B 春假,老師家長都說好
國務院的《意見》中明確,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昨天記者採訪了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中小學假期安排由教育部規定,各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保證完成國家課程以及必要課時的情況下,安排每年的寒暑假假期,每年的假期長度基本上是固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寒假長約1個月,暑假長約2個月,高中階段的寒暑假比義務教育段各短一個周。該負責人表示,以前農村的義務教育段學生放過秋假,主要在是農忙的時候,學生回家幫助秋收,但近年來城市和農村的假期早已經統一,沒有了秋假。「春假這個概念我還是第一次聽說。」該負責人表示,市教育局沒有權限設立春假,這需要教育部或者省教育廳來統一設立。
老師:
放春假很有必要
對《意見》中提出的「春假」老師們持贊同態度,青島臺東六路小學副校長李雨宸認為,春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原本就是外出旅遊踏青的好季節,如果學生能有一個春假,可以跟著父母外出踏青旅遊、接觸大自然非常好。李雨宸認為現在學生的假期已經比較長了,暑假兩個月、寒假一個月。「假期長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放鬆心情緩解學習壓力,不過也有學生在家裡『玩野』了。」李雨宸建議把3個月的寒暑假拆分成多個假期,比如春天有春假、夏天有暑假、秋天有秋假、冬天有寒假。「假期長度不變,但學生們的假期次數明顯多了。」不過李雨宸也擔心如果一年有4個假期,可能會對學校的日常教學產生影響,比如學生從假期裡剛收回心來,新的假期又要開始了,「這需要系統來考慮」。
家長:
期待孩子大人都有假
「放春假,我覺得挺好的。」市民楊先生的孩子讀小學5年級,楊先生是個旅遊達人,五一小長假、十一黃金周、暑假……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帶兒子外出旅遊,「一直信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理念。」不過楊先生說五一、十一出行景點遊客太多,基本上看不到什麼景色,「小孩子看到的幾乎都是人腿,呵呵。」楊先生說,還好單位有帶薪年假,他可以在暑假帶孩子出去玩,「他有兩個月的假期,我只有兩個周的年假,不夠用的。」楊先生說,暑假出遊還有一個弊端是走到哪裡都很熱,「我和兒子都比較胖,天一熱就沒心情玩了。」楊先生說,如果能有春假就太好了,最起碼熱的問題解決了。
「光孩子放假有什麼用,家長沒有假期,孩子一樣只能呆在家裡。」吳女士在一家私營企業上班,帶薪年假對她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不是公司不近人情,確實我們的工作性質沒法休假,每人一個崗,你休假了很多活兒就停了。」吳女士認為,孩子的假期是需要父母支撐的,「只有家長也能休假了,才有機會帶孩子出去玩。」
他山之石:
美國春假長達兩周
記者調查發現,國內不少城市已經有「春假」的概念,比如北京市、湖北恩施市,但這些城市的「春假」只是一種嘗試,假期只有一兩天,但從試點城市情況看,春假沒有贏得家長的贊同,因為孩子放春假、家長依然要上班,沒法陪孩子踏青遊玩。
而在國外,學生們有各種各樣的假期,其中就包括春假,在美國上學的高翔告訴記者,美國高校除了每年5月底至8月底有長達2-3個月的暑假之外,最長的兩個假期分別是每年12月至1月初大概3-4周的聖誕節至新年假期,另外每年3月還有大約1-2周的春假。「每逢假期學校都鼓勵學生外出旅遊,甚至有的高校給出的獎學金裡就包含每年的假期旅遊費用。」高翔說。(記者 孫靜芳 臧旭平)
如何放開我們出遊的腳步? ——業界解讀促進旅遊發展「新規」
當我們打算外出旅行時,要麼沒時間,要麼心裡不踏實,是什麼擋住了我們出遊的腳步? 落實帶薪休假保障休息休閒
「孩子放暑假,本想休假一家去旅遊,但單位說太忙不批我休假。眼看暑期快結束了,旅遊計劃估計泡湯了。」在北京一家民營企業工作的陳先生告訴記者。
像陳先生這樣因為無法休假而不能旅遊的人不在少數。德國國家旅遊局中國首席代表李朝暉說,旅遊有兩個先決條件:經濟條件和時間條件。旅遊需「有錢」的同時還要「有閒」。
意見提出,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甚至「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帶薪休假,直接相關方是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其幹部職工,但從外部來說,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推動、監督乃至問責。」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2013年,我國國內旅遊已經達到32.6億人次,公民出境總人數達9819萬人次,居民年人均出遊達2.5次。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教授說,帶薪休假不落實,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一到黃金周或小長假,人們扎堆出行,景區人滿為患,讓旅遊帶給人們的享受打了折扣。到2020年人均出遊要提高2次,大數就要增加26億人次以上,單靠黃金周、小長假根本無法承受。 加強行業監督提升旅遊服務
今年7月,在中央企業工作的小呂報了一家大型旅行社的俄羅斯旅遊團。當他興衝衝趕到機場才被通知,團裡一部分人還沒落實到莫斯科的機票。原來,這家大型旅行社把這個團轉包給一個小旅遊公司。
「我們在機場等了一晚上,第二天才上的飛機。原本8天的旅行縮水成了7天。像這種隨意轉包的不誠信行為真該好好管一管。」小呂說。
不僅小呂有這樣的遭遇,「黑導遊」、「黑旅行社」、景區內部強買強賣、肆意拉客宰客、隨意漲價……這些旅遊市場不規範、甚至違法的行為,讓許多遊客「望而卻步」。
意見提出,加強市場誠信建設,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依法嚴厲打擊「黑導遊」和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同時,規範景區門票價格,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景區開發失序,當地居民不滿;門票價格暴漲,旅遊者不滿。背後往往是政府搶市場的活兒幹,圈山圈水圈地。真正搞旅遊的進不去,變相搞房地產的扎堆來。由於供給主體錯位,有些政府天天開『旅遊發展大會』,也只是唱空城計。」戴斌說。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石培華表示,旅遊開發一定要回到企業主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軌道上來。「看得見的手」非常重要,但要更多用於旅遊規劃、市場秩序、旅遊安全等方面。 增加旅遊產品創造新的消費 今年暑期,北京的韓女士去韓國濟州島待了一星期。不只是旅遊度假,更重要的是做了面部整形。
據韓國旅遊發展局公布的數據,2013年赴韓參加「醫療遊」的外國遊客為39.9萬人,人均消費253萬韓元(約合2277美元)。預計到2020年,「醫療遊」遊客將達到百萬,其中中國市場越來越受青睞。
意見提出,推進整形整容、內外科等優勢醫療資源面向國內外提供醫療旅遊服務;建立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準;發展森林旅遊、海洋旅遊等。
「現在的旅遊概念越來越廣,不再是以前住酒店、看景點那麼簡單了。什麼親子遊、蜜月遊,近幾年還出現了整容遊、研學遊、銀髮遊等,旅遊產品覆蓋的人群、層次越來越廣。」
「這些年各地旅遊發展大多是政府主導型,景區開發等關鍵領域市場化不夠,產品業態創新缺乏活力,人造景觀泛濫,破壞原生態,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都不滿意,歸根到底是供需錯位。」石培華說。
針對特定人群,如學生與老人,意見還提出積極開展研學旅行;大力發展老年旅遊,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養生度假產品等。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