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命之水」六十載: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護水記

2020-12-24 新華社新媒體

無人機拍攝的密雲水庫副壩及庫區水面。新華社記者 夏子麟 攝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守護「生命之水」六十載: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護水記

新華社記者田晨旭、魏夢佳、夏子麟

在北京東北部的密雲區,一汪湖水靜臥於燕山群峰之中,清風拂過,碧波蕩漾,水鳥翔集。52歲的郭欽東和同事乘坐一艘快艇,在水面疾馳,並不時向四周張望,嚴防有外人進入。

這裡是華北地區最大水庫、北京最大的地表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9月1日,這座水庫迎來建成60周年。

作為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水上執法分隊的成員,郭欽東和同事每天需巡視100多平方公裡的庫區水域,24小時不間斷,勸阻並懲處偷釣、偷捕等破壞庫區生態的行為,悉心保護這一灣碧水。

風吹日曬與水上作業,讓許多隊員都患了風溼。「工作很辛苦,但我覺得值得。」郭欽東說,「這座水庫裡是咱北京人吃的水,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水源。」

這灣碧水源於海河支流、發端河北的潮河與白河。千百年來,潮白河屢屢泛濫,兩岸民眾深受其苦。洪澇成災的同時,中國京津冀地區又嚴重缺水。隨著新中國成立後,工農業發展及人口增長,生產生活用水需求與日俱增。

為解決水患及「水荒」,上世紀50年代,中國自主設計並投入20萬民眾,歷經700多個艱苦日夜,建成了集供水與防洪功能於一體的密雲水庫。這座水庫不僅使潮白河水患得以終結,還使京津冀地區的用水安全有了堅實保障。

從建庫初始面向京津冀地區供水,再到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力保障北京供水,密雲水庫對水資源稟賦不足的北京來說顯得至關重要。曾有一種說法是:「北京人每喝三杯水中,就有兩杯來自密雲水庫。」

「密雲水庫是首都的『生命之水』,也是首都供水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主任、密雲水庫流域市級河長辦常務副主任劉大根說。

數據顯示,60年來,密雲水庫累計為京津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約280億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供出320多個昆明湖的水量。

北京市密雲水庫執法隊員乘船在水庫巡查。新華社記者 夏子麟 攝

然而,這灣碧水的背後,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流域內民眾與一代代水庫管理者的默默付出,更離不開密雲百姓的巨大犧牲與奉獻。

上百個村莊、6.9萬多人搬遷;水庫建設佔用耕地28.6萬畝,佔當時密雲耕地總面積的四成;94個「庫中島」全面清理,畜禽養殖清退,網箱養魚撤出,300多家企業關閉……

「保水是密雲首要的政治責任。」北京市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說,多年來,密雲人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強水源保護、加大環境治理,保護幾輩人舍家棄業修建起來的密雲水庫,使庫區水質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水標準。

近年來,北京深化保水體制改革,加大密雲水庫水源保護力度。2018年,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成立,統籌區環保、農業、城管、國土等多部門力量,並被授予區級131項涉水執法權,實現特定區域綜合執法。

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宇興評介紹,目前密雲已建立區、鎮、村三級保水體系並配備保水力量。形成保水合力,顯著增強了執法能力和效率。

為防止人員進入庫區,在北京市水務等部門支持下,庫區周邊還建設了300公裡長的圍網,實施庫區封閉管理。水庫一級保護區被細分成160個網格,2150名農民化身為「保水網格員」在各自區域內巡查、看護。

除了人防,新興的技術手段也被引入到護水工作中。宇興評說,目前由390多個攝像頭組成的密雲水庫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的主要設施已基本建成。「通過攝像頭監控、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我們可以更全面快速掌握庫區情況,隨時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置違法行為。」

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工作人員正進行水體監測。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供圖

2014年底以來,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江水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北京,滋潤京城,也為密雲水庫注入了豐沛清水,使水庫得以休養生息。2019年10月,密雲水庫蓄水量達到26.8億立方米,為21世紀以來最好水平。

劉大根說,「南水」進京後,密雲水庫既是首都戰略水源地,又成為南水北調來水的調蓄庫,戰略地位愈加凸顯。

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快車道,如何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實現綠色富民,是中國各地積極探索併力求突破的發展之題,對嚴格「保水」、嚴守生態紅線的密雲來說更是如此。

為了幫助庫區農民轉產、轉崗,密雲區政府出資扶持農民發展養蜂、現代果園、果品安全生產基地等7大類特色農業項目。許多過去的農民、漁民如今成了護林員、保水員、農家樂及民宿老闆。

「未來,密雲的水庫、山林,不再只是京城的『大水缸』和『後花園』,還將成為山區農民的『聚寶盆』,實現保水與富民融合發展。」潘臨珠說。

相關焦點

  • 保護飲用水源地,守護百姓的生命線!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資源,是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在前村的各盂坑,有一處優質的天然山泉,水質純淨,是哺育全村村民的一股不老之泉。穿過層林,記者在各盂坑的一片竹林裡,看到了這個百年泉眼,泉水清澈見底。前村擁有山林面積9800多畝,其中生態林約5000畝,這便是水源地保護的天然屏障。「這裡的水可以直接飲用,清爽甘甜,你可以試試。」
  • 守護「生命之源」 寧波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浙江在線11月30日訊 初冬時節,皎口水庫風景如畫,絲毫沒有蕭索之意。皎口溼地位於皎口水庫庫區內,是我市第一個在水庫源頭建成的大型複合生態溼地工程。  「溼地一期有水生植物、陸生植物、沉水植物等27種植物。通過14道淨化程序,脫氮除磷處理效果大大提高,最大日處理原水量可達6萬噸,對庫區的水質穩定發揮了關鍵作用。」
  • 信箋裡的2020丨燕山懷中這泓水 總書記一直惦念
    這就是中國首都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燕山明珠」密雲水庫,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行設計修建的、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走上66米高的白河主壩遠眺,潮白河水從水庫緩緩流出,自北向南穿過北京城東部。誰能想到,眼前平靜流淌的潮白河,曾是泛濫成災的洪魔。千百年來,這條首都的母親河雖然滋潤著京華大地,但也曾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嚴重威脅著北京城的安全。
  • 同處西江水源系統,鬥門助力珠澳供水六十載!
    同處西江水源系統,鬥門助力珠澳供水六十載!>鬥門如何實力助攻珠澳供水六十載潮起潮落 水鹹水甘1959年,澳門知名人士以中華總商會的名義向廣東省請求支援,解決飲用水水源問題。磨刀門水道沙心洲上,水松林綠影婆娑,竹洲頭泵站值班員梁能欽在江水中取到樣本,例行檢測後記錄下主要指標:鹹度15毫克/升,無臭無味,渾濁度低。他注意到,位於下遊的廣昌泵站,此時原水鹹度已超過2000毫克/升,遠超我國生活飲用水水源鹹度不高於250毫克/升的標準。「鹹水覆蓋到泵站取水點,就要頻繁地開關放水閘門,根據潮水進退和鹹度變化的規律來搶淡水。如果搶水失敗,就要往上遊重新找水源。」梁能欽說。
  • 守護生命之水——探訪蘭州市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
    6月1日上午,「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走進蘭州市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項目現場,實地調查了解蘭州市民用水安全防護措施。為全面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用水安全,從2013年開始,蘭州市政府先後撥付西固區水源地保護專項資金6310萬元,並每年列支400萬元土地流轉費及70萬元日常管護費。西固區政府於2013年年底全面開展清理整治工作。」蘭州市西固城投水源地項目技術負責人許德春介紹說。採訪現場,許德春在水源地廣場展示牌前向參加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的記者們介紹了蘭州市水源地整治前後對比照片。
  • 吳曉華主持會議研究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調整工作
    吳曉華主持召開市水汙染防治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調整工作7月16日下午,河北省衡水市長吳曉華主持召開市水汙染防治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今年是碧水保衛戰收官之年,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認識做好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系統推進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堅決打贏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衡水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會議研究了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調整工作。
  • 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探訪蘭州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
    2014年,蘭州水源地遭受汙染,5年過去了,承載著蘭州市360萬市民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究竟怎樣?6月17日上午,「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2019全國網絡媒體甘肅生態環保行大型採訪活動記者走進水源地實地探訪,感受這項民生工程的偉大之處。
  • 水源保護×湖亂跑:護水團賦能最美賽道
    12月6日,第六屆千島湖馬拉松圓滿落幕,萬餘名跑者在千島湖的最美跑道 「用奔跑致敬生命、用公益帶動護水」。作為本次賽事的2020公益合作夥伴,千島湖水基金聯合健力多共同發起「奔跑護水,有我更美」公益互動,希望喚起公眾對於運動奔跑、生態健康的意識,一同以奔跑的姿態奔向水源保護。
  • 廣東邊防七支隊忠誠守護香港「生命之水」
    廣東邊防七支隊忠誠守護香港「生命之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5日 23:16 來源: 來源:水利部  新華網深圳6月24日電 「流向香港的『生命之水』之所以能安全地進入千家萬戶,多虧了七支隊邊防官兵的真情守護
  • 【山中青年】護水踏浪的姐姐
    千島湖水基金探索建立起生態護水種植標準(央廣網記者 李佳 攝)  流水淙淙,上梧溪的水一路歡快地途經村莊,流入淳安縣安陽鄉生態水稻示範田2018年,穆泉推動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民生通惠公益基金會(原民生人壽保險公益基金會)和萬向信託合作,建立中國最大規模的千島湖水基金。  建立生態護水種植標準  安陽鄉位於淳安縣的西南部,境內千島湖水域面積6000餘畝,有著較長的湖岸線。
  • 保水、護山、守規、興城——奮發有為推動北京密雲新發展
    保水、護山、守規、興城。保護好密雲水庫、守護好綠水青山、嚴格執行規劃、建好科學城東區,目標愈加清晰明朗,密雲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項要求,捍衛「密雲藍」,保衛「水庫水」,守護「森林綠」,打造「新密雲」,奮力書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壯麗篇章。
  • 吉木乃縣的「生命之水」——木斯島
    養育土地的「榮譽冰川」木斯島冰川也是吉木乃縣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冰雪融化匯成的拉斯特河、塔斯特河、烏勒昆烏拉斯圖河和喀爾交河,哺育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命。保護冰川的腳步從未停歇,讓我們一起守護木斯島冰川的「生命之水」。
  • 一水活則一城靈——紀念東圳水庫建成六十周年系列活動側記
    長期以來,東圳水庫是莆田人民心中「大水缸」,經過六十載的蛻變,三個時期的建設,滋養了150萬莆陽兒女的大寶庫已成為木蘭溪畔上一道「生命之水」「生態之水」「精神之水」。發揮著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生態修復等綜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庫,東圳水庫的水已成為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  而她的誕生,也是莆田積極探索人水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
  • 原標題:護水愛水就要有直飲河水的勇氣
    3月22日第23屆世界水日之際,湖北荊門漳河之濱再聚愛水先鋒、環保志士。第七屆金龍泉感恩漳河日暨漳河環保宣傳行活動啟動儀式上,湖北省環保廳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李永福、荊門市副市長張尚貴現場舀取漳河水後直接飲下,用行動呼籲護水愛水。(3月23日中國新聞網)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沒有水,發展無從談起,一切無以支撐。
  • 雷月琴:八旬老人護水30年
    個人簡介:雷月琴,貴州省貴陽市物資回收公司退休職工,現年80歲的她一名貴陽市護水志願者。  堅持守護水源地  「現在不如過去了,每周選幾天去,守一個上午。」4月16日上午,在阿哈水庫入庫河流金鐘河畔,雷月琴坐在守護點的桌子旁,理了理髮絲,感嘆時光不饒人。
  • 漢江源頭第一村「護水記」
    山青、水綠,亭臺、民居,一場大雪,將大巴山深處的漢水源村變成了一幅水墨畫。這裡是陝西省寧強縣漢源街道辦漢水源村,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源頭的第一個村落。1500餘公裡長的漢江,正是從這裡的涓涓細流發源,穿過陝鄂間的崇山峻岭一路東去。在丹江口水庫,漢江水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水輸往京津等地。寧強縣及所在的陝南地區,也因此成為南水北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 紀檢人感悟 | 守護燕山明珠
    可見,密雲水庫之於北京百姓意味著什麼。初秋的一天,我走進了北京密雲水庫展覽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記錄著這個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華北地區最大水庫、亞洲最大的人工湖走過的光輝歷程,牽動著無數參觀者的目光。
  • 保水 護山 守規 興城——奮發有為推動密雲新發展
    保水、護山、守規、興城。保護好密雲水庫、守護好綠水青山、嚴格執行規劃、建好科學城東區,目標愈加清晰明朗,密雲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項要求,捍衛「密雲藍」,保衛「水庫水」,守護「森林綠」,打造「新密雲」,奮力書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壯麗篇章。
  • 馭馬自由行·溯水之源走進千島湖水源地
    馭馬自由行·溯源之旅  [XCAR 愛卡旅行社 原創]  (圖文/趙嘉靖)9月24日,長安馬自達「2016馭馬自由行·溯源之旅」自杭州啟程,沿錢塘、富春兩江溯遊直上,尋覓發現純淨水源頭,最終到達浙江千島湖國家一級水源地,見證一滴潔淨飲用水,從源頭至杯中的旅行
  • 共護一盆淨水!密雲水庫上遊兩市三區籤約組成「保水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鮑聰穎)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為進一步加強水源保護,9月1日,密雲區舉辦密雲水庫上遊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協議籤訂座談會,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承德市、張家口及兩市所屬5個縣,共同籤署保水合作協議,三區兩市五縣正式聯手,組成「保水共同體」,共護一盆淨水,同擔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