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的長三角為什麼要帶安徽玩?中部崛起沒有長三角「香」嗎?

2020-12-25 騰訊網

改革開放釋放了我國的經濟活力,春風吹向沿海,長三角洲在改革的助力下快速崛起,以上海為核心的超級城市快速復興,蘇錫常等城市在時代中抓住機遇,長三角洲作為我國歷來的富饒之地,從農耕文明到現代文明長三角洲地區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長三角洲地區快速崛起的同時,城市也正逐漸發生超距離發展的轉化,當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資源就會明顯的外溢,比如上海製造業全面向外圍轉移,而蘇州崑山等縣市便憑藉地緣優勢承接到了上海產業,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初步的發展體系,隨著長三角洲各地的不斷做強做大,這個體系也不斷增大,最終以多個城市形成聯動的城市群展現在世人面前,多年的發展已讓長三角成為一個產業分工合理、層次鮮明、協調性強、一體化高、競爭力強的超級城市群。

2010年長三角洲城市群規劃正式出爐,這標誌著長三角從具有地域性代名詞的區域,正式升級為國家級城市群,當前長三角正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大背景下長三角正猛烈的向內陸擴張,而緊靠長三角的安徽成為了長三角的目標,而安徽為了融入長三角可謂煞費苦心,如今安徽全省脫離中部崛起,全域納入長三角,安徽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空間,而長三角進入了新空間。

長三角為什麼擴容安徽?|長三角正成「省」

江浙滬作為長三角的靈魂地區,多年的改革紅利激發了他們的經濟紅利,他們早已成為我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2省1市的經濟體量達到了近20萬億,佔我國經濟的20%左右江浙滬完全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但安徽的體量還不及上海,江浙滬與皖的發展呈現兩極化,巨大的發展差異下為什麼長三角會擴容安徽呢?

安徽緊鄰長三角地區,其省域接壤江浙,從地理上看安徽與長三角完全是一體的,從歷史上看安徽部分地區也是「吳語區」在文化同根同源的情況下,安徽融入長三角顯得十分具有「正統性」,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徽融入長三角有著充分的空間。

安徽的地理區位較為突出,其安徽可作為長三角對接中西部、承接南北的前沿陣地,將是長三角地區對內輻射、貿易的重要載體。

安徽全省戶籍人口超7100萬,長期以來安徽就是長三角的勞動輸出地,也就是說長三角的發展最終還是離不開安徽等地的人力資源,當前社會生育率較低,人口流動率正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尤其是疫情加速了人們返鄉發展的浪潮,在國家調控下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紛紛啟動,大環境下難以再出現跨越千裡的打工潮,長三角也不例外。

所以長三角納入安徽,進行一體化發展,可以充分的利用安徽人力資源,在長三角內部實現資源量增,經濟發展的本質就是「需求不斷上漲的過程」而人力便是供給,如果供給缺乏,那勢必會影響經濟發展。

安徽的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這為長三角的發展提供了初始原材料。當前安徽經濟發展仍有很大的空間,即使不加入長三角,安徽依舊能在未來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加速長三角後安徽的發展也將被帶動,高速發展的安徽必將是未來長三角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南方兩大核心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從歷史上看吧,長三角是復興,而珠三角是崛起;碰撞的競爭下,他們的發展正呈現反向單元結構,長三角越來越像個「省」;而珠三角越來越像個「市」;擴張的長三角正成為影響內陸,輻射全球的一大亞洲超級城市群,隨著安徽全域納入長三角內,滬蘇浙皖時代正悄悄來臨,安徽成為下一個風口的趨勢正愈加強烈。

安徽脫離中部崛起|長三角之後的安徽

安徽加入長三角後,發展可謂一帆風順,政策利好不斷襲來,安徽多市正進入空前機遇。

安徽以前是中部崛起中的一員,但我們仔細分析中部崛起會發現這個中部宏觀戰略的實際支持力度較小。東部在改革開放優先發展,多個特區極大的助力了東部沿海全盤發展,他們是最先享受到改革紅利的區域,那段時間也是發展的井噴期,所以今天東部強市林立,甚至不少東部地級市都要勝於中西部省會城市,這就是現實。

西部由於地理地貌條件的限制,從古至今西部也就那麼幾個特大城市,自然西部大開發資源也會重點傾斜西部大城市,這是現實的無奈之舉。

而中部呢?武漢是中部最強城市,但以鄭州、長沙為代表的中部第二梯隊,正猛烈的衝擊武漢,中部的城市格局堪用「群雄爭霸」來形容,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中部崛起的支持力度和資源該如何去分呢?所以中部崛起的支持力度和資源分配下流到各省會和城市呈現「逐步遞減的狀況」;並且中部的大競爭環境讓中部難以一體化發展,這也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進展滯後的主要因素。所以中部崛起實際上對安徽的發展促進作用並不明顯,其引力也不大。

而長三角的發展十分成熟,整個長三角資源外溢趨勢十分明顯,長三角內部的發展水平處於全國前列,單獨拎出一個地級市都可媲美一些西部省會城市,強大的長三角,不斷溢出的資源讓安徽垂涎三尺。

安徽的發展與江浙滬地區的差異較大,2019年安徽全省GDP僅3.7萬億,同期上海的GDP就高達3.8萬億,安徽全省總量都難超一個上海,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當前安徽發展的水平了。

發展差異化必然會讓長三角全力扶持安徽,城市群的核心是強調「一體化均衡發展」所以長三角不會讓安徽「拉垮」;當前長三角的發展趨勢也正朝著扶持安徽而去。

南京都市圈帶動安徽4市,而杭州都市圈也跳出浙江,帶動黃山大有繼續外擴的趨勢,光江浙兩省就從實際行動支援了安徽,近三角的安徽區正優先進入高速發展期。

安徽正成為承接長三角產業的新高地,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安徽的發展正快速崛起。

你覺得長三角納入安徽的原因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長三角下的江浙滬,為何在去年帶上安徽,中西部地區發展如何
    在如此機遇之下,緊靠長三角的安徽省,全面脫離中部省份崛起戰略規劃,轉而擁抱長三角這一新空間。 先看長三角為什麼帶上安徽 江浙滬作為曾經的長三角靈魂區域,一直以來經濟發展獨領群雄,2省1市經濟總體量高達20萬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20%
  • 長三角「江浙滬」不喜歡帶安徽,為何「蘇皖」卻帶著安徽
    長三角「江浙滬」不喜歡帶安徽,為何「蘇皖」卻帶著安徽 說起江浙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由江蘇、浙江和上海兩省一市組成,令人奇怪的卻是江蘇省的簡稱是蘇,而人們卻說「江浙滬」,而不說「蘇浙滬」,有人說是因為「江浙滬」這種叫法叫習慣了,不習慣「蘇浙滬」。
  • 安徽是否真正融入了長三角?一心「入長」的安徽是否還屬於中部?
    長三角經濟區,中國最發達的兩個經濟區域之一。傳統理解的長三角只包括江浙滬三省市。從2016年5月國務院公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等八座城市正式被劃為長三角城市群開始,安徽全省逐步被納入「長三角」範疇。
  • 如今人人都知道安徽是長三角地區,安徽對於江浙滬到底有多重要?
    安徽是長三角地區現在已經是眾所周知,安徽既是中部省份也是長三角地區,可見其區位之好。2019年12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綱要》正式印發,安徽正式成為長三角區域一員。從2020你那9月30日開始,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電子駕駛證、行駛證正式實施互認,相信以後類似的舉措將越來越多,長三角區域的聯繫將更加緊密。
  • GDP總量不高的安徽,為何成了長三角「一員」?隔壁江西卻不行?
    眾所周知,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其餘為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但是在大家過去的印象中,江浙滬是長三角的代名詞,安徽什麼時候進入長三角城市群的?2019年12月公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江浙省、浙江省、三省市全境被納入長三角計劃,安江沿岸的8個安徽省也被歸類為中央區城市。
  • 安徽九城加入長三角,江西為何至今沒有加入長三角?
    安徽九個城市加入了長三角。江西為什麼至今沒有加入長三角呢?長三角城市的合作起源於1992年。建立的長三角,15個城市經濟協作聯席會議制度。歷年來長三角經過多次擴容,共包含了浙江11個城市,江蘇13個城市,和安徽的9個城市。
  • 憑什麼安徽,能夠加入長三角,但是旁邊的江西卻不行呢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以上海為中心,包含了江蘇、浙江以及安徽的全部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即使是在世界上也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的,上海、江蘇和浙江加入長三角基本是沒有什麼爭議的,畢竟經濟實力雄厚,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安徽這個省份卻頗有爭議,因為它的GDP並不是很出眾
  • 安徽加入長三角,你覺得事情是好還是壞?是你的家鄉嗎
    安徽加入長三角是傍大款嗎?我認為安徽加入長三角是合作雙贏的事情,不存在誰傍誰的問題。理由如下:1、安徽和江浙滬發展階段不同,互補性強。安徽提供生產四要素中的土地和勞動力,江浙滬提供生產四要素中的資本和發達市場組織等。
  • 安徽:對不起,加入長三角,我不是來打醬油的
    安徽:對不起,加入長三角,我不是來打醬油的!一種觀點認為,原本的長三角包含了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地盤夠大的了,單從面積而言,已經足夠發展出三個城市群了。如果要合在一起,也無妨,就是大了一點。但是,長三角原有框架內,沒足夠強大的時候,盲目擴大地盤,把安徽拉進來,就有些操之過急了。一個偌大的地盤發展成城市群,是要坐跟鬥雲嗎? 21.17 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是什麼概念?
  • 同處長三角,人們卻常說「江浙滬」,為何不帶上安徽
    同處長三角,人們卻常說「江浙滬」,為何不帶上安徽中國有很多城市群,每個城市群都有自己存在的必要,所起的作用無非是帶動經濟的發展,事實上這些城市群也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奇怪的卻是人們常說「江浙滬」,愣是不把安徽帶上,想想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有人說是因為安徽的經濟太差了,跟其他三位不是一個級別,所以不帶它,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安徽省,中國著名農業大省,其糧食產量在全國能夠擠進前五位。然而通常情況下,農業大省經濟往往都好不到哪裡去,比如說安徽省的鄰居,河南省,在經濟方面與安徽省可謂是難兄難弟。
  • 安徽行政區劃調整暢想,以老帶新對口扶持,或合併市縣融入長三角
    安徽經濟發展和行政區劃調整暢想方案一歸根結底,安徽的發展還是要靠老八市來帶動。如果安徽城市需要重組的話,建議以老帶新,如:蕪湖、馬鞍山帶宣城,蚌埠、馬鞍山帶滁州,蚌埠、淮北帶宿州,合肥、淮南帶六安,銅陵、安慶帶池州、黃山,阜陽、亳州再報團。
  • 我國中部的三大省份,湖北、安徽和江西,誰的實力更加強大呢?
    眾所周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憑藉其交通優勢和海洋資源,一度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無論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還是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今天說的是我國中部的三大省份,湖北、安徽和江西,誰的實力更加強大呢?
  • 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誰是城市群老大?
    近期,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通過了將黃山、蚌埠等七個城市加入長三角城市群。這就意味著安徽的暗部地級市都加入了長三角,長三角也迎來新一次擴容……截止目前,以上海為核心城市,加上江蘇、浙江和安徽三大省份,正式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框架。
  • 宣城,安徽融入長三角前沿城市,可惜發展不給力
    大家知道,安徽雖然面積只有14.01萬平方千米,排名全國第22名,但是卻有16個地級市。安徽區位優勢明顯,雖然不臨海,但是長江、淮河穿越全省,將安徽劃分為皖北、皖中和皖南。而安徽經濟最活力的依然是省會合肥以及沿江城市帶,比如省會合肥、蕪湖、馬鞍山、滁州、銅陵、安慶、池州、宣城等市,GDP佔到全省近70%,是安徽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 為什麼安徽能擠進長三角,而江西卻擠不進?
    很多人以為「江浙」說的是江蘇浙江,其實「江浙」還有一層意思指的是長江和浙水,也就是從安徽新安江源頭一直延續到富春江、錢塘江的浙水。「江浙」流域,無論是地理上還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是自成一體的。這也是為什麼,蘇南人民和杭州人民的共同話語要更多一些,長江浙水加上個太湖,都一起生活了幾千年了。所以,不在長江口的浙江被歸類進了長三角。
  • 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安徽未來誰將引領中部地區崛起?
    總體來說,中部地區經濟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未來上升的空間也很大。那麼,未來誰將在中部地區起到帶頭作用呢?中部六省經濟規模對比首先來看一下剛剛過去的一年,中部六省的GDP成績單。可以看到,目前河南省的經濟總量在六省首屈一指,在全國來說也是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這四個沿海省份。其次依次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
  • ...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中部城市掉隊,西部雙雄崛起,南強北弱...
    但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前十名中,卻無一座中部城市上榜,表現最好的長沙和武漢,分別排在第13和14名,合肥、鄭州則排在20名開外。與東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中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競爭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佔比偏小。
  • 促進安徽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的高鐵,全程163公裡,投資約380億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來安徽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了,其省會合肥在2020年也是步入到新一線城市的隊列,這對於整個安徽省來說都是一種榮譽。其實安徽作為長江中下遊的中部地區,毗鄰江浙滬,其自身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不錯的,可以充分利用好周邊一線城市的優勢,帶動自身經濟的持續發展。
  • 安徽池州文旅升級發展 積極融入長三角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中心區27個城市之一,是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數不勝數。公路、鐵路、航空、水運,池州利用自身交通便利的優勢,全面融入了長三角「3小時」都市圈、南京合肥「1.5小時」通勤圈、長三角地區2-3小時旅遊交通圈。
  • 為何GDP不是很出眾的安徽能夠擠進長三角,隔壁鄰居江西卻不行?
    當時,浙江和安徽、江西是一家人。現在,情況不太一樣了。它們都是中部省份,都與長三角無縫相連。憑什麼安徽能成為其中一員呢?江西不能進入長三角,主要原因還是地理位置,江西省有很多山區,那麼和江浙滬的通行不是很方便,俗話說要想富先通路,所以安徽能進入長三角城市群由區位決定,所以安徽省未來的發展也很好,安徽加入後,其實對於長三角整體經濟發展會有積極作用,一切並非一成不變的。 同在「江浙」流域的還有安徽的徽州(黃山)、宣城、蕪湖、馬鞍山、安慶等地,這些地方,同樣分享著相同的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