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池與陳圓圓
昆明的名勝,西山得了點仙氣,所以清幽。大觀樓沾著點文人筆墨,故而儒雅。倒是這蓮花池,卻因為一個女人而增加了香豔之氣。
陳圓圓的故事,在野史中有多個版本,因此稍微熟絡歷史的人,都能抖落出一籮筐來。這樣點點滴滴的匯聚,在街道裡坊裡一輩一輩的流傳了下來,沉澱了蓮花池的風韻。
最早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蓮花池在哪?曾經專門去民院路附近找過,但都只見路標不見園子,後來多方打聽才知道這園子已經淹沒在了城市的包圍圈中。昆明房地產開發的附加意外之一,就是這個被淹沒在塵土中的蓮花池,終於得見天日,梳妝打扮一番,你不得不驚訝,它仍然風華依舊。
300年前,吳三桂「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人們更願意將這事理解為英雄美人,陳圓圓從此帶著一段震古灼今的愛情,站在了歷史的政治舞臺上。而事實上,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不過是齷齪政治的一塊遮羞布,是為了自己的江山還是真的為了紅顏,這事很值得商榷。但無論如何,秦淮絕色陳圓圓從此成名了。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她最後的歸宿卻是遙遠的邊陲之地——昆明蓮花池。
當年吳三桂入滇後,擴建原五華山永曆帝皇宮作為自己的府邸,修建富麗堂皇的安阜園和蓮花池別墅,小橋流水,樓臺亭榭,吳三桂終日環肥燕瘦,享盡人間豔福,而此時的陳圓圓,多數時候尋個安靜的屋子,看看書寫寫字,並沒有參與到吳三桂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中。
蓮花池的一切都是按照江南景點布置,有人認為是吳三桂疼惜陳圓圓,為解她思鄉之苦而造,我倒覺得,當時,直到現在,江南園林布置在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至天子,下至新貴富豪,哪個有錢人蓋房築園不是按照江南那套布局?我還覺得,生活在吳三桂的豪華宅邸以及蓮花池的,不僅僅是陳圓圓,恐怕是眾佳麗尋歡作樂的場所。陳圓圓只不過幸運的成為吳三桂起義時候的一個理由,使之「師出有名」的一套手法而已,當然,一個客觀的結果是使得她在眾佳麗中脫穎而出,名垂青史了。
陳圓圓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顛沛流離。使得這位女子對於人生,有了與眾不同的見解,也因此,富足的生活並不能滿足她全部的人生渴望,她更希望自己是一隻自由的飛鳥。三藩之亂中,吳三桂死於徵戰途。昆明城岌岌可危,安阜園中青燈相伴的陳圓圓得到消息後,跳入蓮花池中,一代名媛,就此香消玉殞。
她是殉情嗎?不得而知,不過我覺得,當時她的心態,應該是從容赴死,因為她有從容的資本,首先是半生的漂泊,使得她對於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其次是大量的閱讀,雖然說不上博古通今,起碼也淨化了她那顆苦痛而絕望過的心。
時光飛逝,物是人非。亭臺樓榭依然在,美人芳蹤已難覓,徒留悼客滿心酸楚。關於她的故事,民間太多版本,孰真孰假,已很難辨別。拋卻這個故事香豔的一面,這個女人的一生背負了太多的歷史包袱,人們辜負了她的一生,但她卻用一生成就了一個園子。
如今,蓮花池已經被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園,得到妥善保護與開發,供後來人憑悼遊覽。蓮花池的底蘊,足以擔當歷史這兩字。在歷史的拐角處,它是那個拐點,改變了中國命運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