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以上出自中國歷史上明末清初的詩人吳偉業的一首七言歌行——《圓圓曲》之中。在這首詩中吳偉業通過將陳圓圓和吳三桂之間的相逢和離散,從而反應出了明末清初時期的一系列至關重要的歷史事件。
在這首詩中,「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的故事可謂是人盡皆知,家喻戶曉,其中的主角便是吳三桂和陳圓圓。說到這吳三桂,此人也算是在歷史上一個爭議非常多的人物。世人多認為吳三桂生不逢時,如果不是出生在明朝後期,那麼他將會是一個名垂千古的大人物。
但上天偏偏愛捉弄人,非讓吳三桂趕上了亂世,為了保全自己,吳三桂無奈只能在多爾袞和李自成中,二選一。最後吳三桂選擇了歸順於多爾袞,獻關降清,等到後來還提出「興明討虜」,起兵叛亂。由此吳三桂頭上就多了一個「不忠」的頭銜,也經常被後世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麼,吳三桂為何會選擇獻關降清,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真的是為了陳圓圓嗎?
早年時期的吳三桂,出身於遼西的將門世家,自幼便開始習武和練習騎射。青年時期的吳三桂便練就了一身的本領,開始跟著父親南徵北戰,上場殺敵,漸漸地吳三桂就以文武雙全,以及各種各樣的戰功開始名震八方。在吳三桂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成功考中了武舉,從此這位男子就走上了軍旅之路。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是明末秦淮八豔之一。陳圓圓原本也是一個好人家的女兒,無奈幼年喪母,被父親送去了姨夫家,這才開始改為「陳」姓。後來陳圓圓的姨夫就將她賣給了蘇州的梨園,由此陳圓圓便踏上了成為名妓的生涯。
色藝雙絕的陳圓圓不久後就名動江左,「容辭閒雅,額秀頤豐」,在《西廂記》中陳圓圓飾演的紅娘深深地令看客們為之神魂顛倒,「觀者為之魂斷」。崇禎十五年,陳圓圓被田弘遇搶奪並帶入了京城中,就此成為了田弘遇家的一員。
按理來說,陳圓圓身為一位名妓,而吳三桂卻是朝廷之中赫赫有名的大臣,兩人是如何碰撞出火花的呢?
但是,田貴妃失寵,田弘遇也因此在朝廷上失去了勢力,朝廷也動蕩不安。為了能夠鞏固住自己的地位和找到靠山,田弘遇就將討好的目光放在了吳三桂身上,曾幾次邀請吳三桂去自己家中做客。於是在田弘遇的安排下,一齣好戲上演:「出群姬調絲竹,皆殊秀。一淡妝者,統諸美而先眾音,情豔意嬌。」
其中的「淡妝者」就是陳圓圓。在吳三桂看見陳圓圓的第一眼,便「不覺其神移心蕩也」,剛好正中田弘遇的下懷,遂將陳圓圓送給了吳三桂,還附贈了一批豐厚的。從此陳圓圓便跟在了吳三桂的身邊,雖然兩人的邂逅是田弘遇的有意安排,但吳三桂對陳圓圓也屬實是極好的,吃穿用度都沒有虧待她。
當時明朝朝廷內憂外患,搖搖欲墜,氣數將盡。崇禎皇帝下旨派吳三桂前往奔赴錦州,對抗清兵,礙於制度和規定,陳圓圓就被吳三桂留在了京城。在吳三桂剛率領「關東鐵騎」出徵後不久,李自成就攻入了京城。後來關於吳三桂領清兵入關,也有著很多種說法。
第一種是吳三桂為父報仇。在李自成攻佔了北京之後,曾對朝廷中的官員進行欺壓,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官員出錢資助軍隊,吳三桂的父親就是這些官員中的一位。為了報仇,吳三桂放棄了投降李自成的想法,選擇和多爾袞聯合起來對抗李自成。
但是這一種說法也遭到了很多學者的反對,因為在《明季北略》記載著吳三桂的父親早已投降李自成,也因此和吳三桂斷絕了父子關係。後來李自成用吳家全家老小的性命威脅吳三桂時,吳三桂也不以為然,所以這一說法沒什麼說服性。吳三桂只是拿報仇二字為藉口,維護自身利益,保全自己。
第二種說法是吳三桂選擇歸順是在無奈之下的權宜之計。雖然吳三桂手下有著「關東鐵騎」,但是在李自成和清兵的實力下,「關東鐵騎」也如同以卵擊石,所以吳三桂必須要做出選擇。其實在吳三桂選擇獻關降清之前,曾一度十分堅決抵抗清軍,吳三桂的本意是想要向多爾袞借軍隊去打仗,但在清軍和百姓看來卻並不是這樣。
康熙時期,吳三桂起兵叛亂,也是出於為自己考慮,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說到底吳三桂投降於清朝到底是不是為了明朝,至今都成為了世人眾說紛紜,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被世人誤解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女主角,陳圓圓的結局也未曾得到善終,有人說陳圓圓最後選擇了出家,於青燈古佛相伴。還有人說在三藩之亂後,陳圓圓跟隨著兵敗自盡的吳三桂而去,是一位痴情和有骨氣的女子。但無論是哪一種結局,對於陳圓圓女子來說,都得不到圓滿,還要成為世人口中的紅顏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