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書會|中國人為什麼熱衷德國哲學?

2020-12-06 澎湃新聞
價值與權力:中國大遺址展示的觀察與反思

時間:

5月15日(周五)15:00

地點:

騰訊會議(ID:320312178)

主講人:

王思渝(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

本次講座將以中國的大遺址展示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價值」和「權力」兩個關鍵詞對隱藏在大遺址展示背後的主體和主體間關係予以了詳細的討論。講座建立在實證案例的基礎上,不僅對大遺址展示直接相關的展示形態、遺址公園等具體問題予以描述,還對以批判遺產研究為代表的西方理論做出了回應,同時將重點落在政府行為、條塊關係、土地財政、考古學家訴求以及在地社區等主體問題之上。藉此,一方面想要以大遺址為例探討一種遺產研究的學術話語體系,另一方面也希望對當下的大遺址實踐有更多的反思和啟發意義。

疫後時代的全球格局與中美關係

時間:

5月15日(周五)15:00-17:00

地點:

嗶哩嗶哩直播、微博、鬥魚、今日頭條

主講人:

王湘穗(退役空軍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疫情導致的惡性連鎖效應,嚴重衝擊了經濟基本面,引起國際政治危機和衝突,衝擊了全球化進程。新冠是一次未來秩序的洗牌與重組。疫後時代,全球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中美關係又將走向何方?《幣緣論:貨幣政治的演化》作者王湘穗將在直播中為大家一一分析。

我們的青春往事——金雁作品《雁過留聲》線上讀書會

時間:

5月1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騰訊會議(ID:898629677)

嘉賓:

金雁(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秦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雷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李靜(劇作家、文學評論家)、張明揚 (媒體人、書評人、歷史作家)

《雁過留聲》是著名歷史學者金雁的散文集,既是個人生活記憶,也是對一個歷史時代的反映和記錄。在書中,作者回顧了20世紀60-70年代,即她的童年和青年階段的經歷,也生動刻畫出當時的社會面貌與平凡大眾的生存狀態,呈現出真實的時代圖景。本次以明雲書房邀請五位共同走過那個時代的嘉賓,來聊一聊那些年、那些事。

中國人為什麼熱衷德國哲學?

時間:

5月1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騰訊會議(ID:708767593)、嗶哩嗶哩直播(ID:22229481)

主講人:

趙敦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在疫情漸趨平緩之際,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特推出「哲學與現代世界」系列線上講座,與北京大學乃至全國各地的哲學專業師生和愛好者們共同探討現代世界中的哲學問題。第一講,我們邀請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趙敦華,談談中國人為什麼熱衷德國哲學?西方哲學在中國傳播的不同歷史階段,中國人依據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理論上的需要,有選擇地翻譯、研究、吸收德國哲學,在哲學史觀、問題意識和體系的邏輯等方面,得失成敗的經驗教訓值得記取反思。

信息爆炸時代的「書」式生活

時間:

5月15日(周五)19:00

地點:

嗶哩嗶哩直播、愛奇藝視頻、西瓜視頻、喜馬拉雅、今日頭條等

嘉賓:

顧真(圖書編輯、譯者)、沈宇(圖書編輯)

回溯歷史,人類對書的感情,最淺薄卻也最濃烈。國內有囊螢映雪的車胤、孫康,牛角掛書的李密;西方有火中救書的高爾基,還有為書寫下情書的布克哈德·施皮南。情話最難得的是深情而克制,施皮南以書頌書,用紙筆直抒對書的愛意,用細碎溫柔的絮語寄託對書的深情。這是屬於信息爆炸時代的無奈,也是對沉浸於紙張時光的眷戀。本期陸家嘴讀書會,我們邀請到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英語文學譯者顧真,《書情書》策劃編輯沈宇,聊一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那些和書籍相關的最美妙、最平凡的東西。

有關食物的心事——張佳瑋《嘗一口人間煙火》新書交流會

時間:

5月15日(周五)19:00

地點:

淘寶/天貓直播·單向空間旗艦店

主講人:

張佳瑋(作家)

每一種食材都是自然的饋贈,從取材到處理再到烹飪,每一個過程看似簡單,卻又蘊藏著生活的樂趣,真可謂一蔬一飯,皆無窮滋味。《紅樓夢》裡蟹肉餡的餃子、茄鯗;古龍筆下律香川和唐玉愛吃的蛋炒飯;梅蘭芳愛吃的鴨油炒豆苗……字裡行間的溫情也隨著舌尖的美味鋪陳開來,令人饞涎欲滴,回味無窮。周五晚,青年作家張佳瑋攜新書《嘗一口人間煙火》做客單向LIVE,和大家一起聊聊有關食物的心事。

《日日是好日》為現代焦慮沏一杯暖茶

時間:

5月15日(周五)19:00

地點:

和觀雲影院微信群

嘉賓:

大森立嗣(導演)、沈冬梅(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所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項目研究員)

《日日是好日》改編自日本散文家森下典子的書籍《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由大森立嗣執導,也是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周五晚,《日日是好日》優酷獨家首播,共賞樹木希林遺作,並邀請該片導演大森立嗣和嘉賓沈冬梅,一起做映後的交流。

宋元明清東亞傳統國際秩序與社會

時間:

5月15日(周五)19:30-21:30

地點:

騰訊會議(ID:121253908)

嘉賓:

舒健(上海大學歷史系講師)、烏雲高娃(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周思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編審)、王煜焜(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葉少飛(紅河學院紅河州越南研究中心副教授)等

中國歷史研究院「宋元明清制度、文化傳承與融合研討班」雲端論壇第六場,幾位學者將分別以「從宗藩體系走向條約體系下的三張面孔:以福久新聞事件為例」、「13-14世紀東亞國際秩序及文化交流」等為題做主題報告,並與對談人進行討論。

打破風格——解讀海倫·文德勒詩歌課

時間:

5月15日(周五)20:00-21:30

地點:

思南書局·詩歌店微信讀者群

主講人:

李博婷(北京大學教師)

風格是什麼?在美國著名詩歌評論家海倫·文德勒看來,風格是詩歌表達的載體,詩人風格的變化是對自身創作的暴力性突破。在《打破風格》一書中,文德勒通過對三名著名詩人——霍普金斯、希尼、格雷厄姆作品的解讀,探討詩人創作中的「打破風格」。本周五晚,我們請到《打破風格》譯者、任教於北京大學的李博婷老師,為讀者講解海倫·文德勒的詩歌課。

讀《紅樓夢》學婚姻職場必備高情商

時間:

5月15日(周五)20:00-21:00

地點:

小木知識鋪福利群

主講人:

林冰(紅樓文化與美學推廣者)

周五晚,「紅樓文化與美學推廣者」林冰老師將進行直播答疑,讓我們一起「讀《紅樓夢》,學婚姻職場必備高情商」。

魯迅的幾種讀法

時間:

5月16日(周六)14:00

地點:

首圖講壇直播間、快手直播·首都圖書館、嗶哩嗶哩直播·首都圖書館等

主講人:

黃喬生(學者、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

由首都圖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日報社聯合主辦的「閱讀文學經典」第三季如約而至。本季以「曾經風雅 走近大師」為主題,圍繞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六位大家魯迅、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蕭紅,特邀請黃喬生、錢振綱、周立民、傅光明、李揚、季紅真等六位頂尖學者,引領大家走進中國現代文學的殿堂,共同品讀經典,感悟充滿魅力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首講以魯迅為主角,著名學者黃喬生將介紹魯迅的幾種讀法。魯迅著譯將近千萬字,他知識面廣,思想深刻,擅長各種文體。中國人從中學開始就讀魯迅,有些人一生喜歡讀魯迅,但每個讀者都有獨特的體悟,一千個讀者或有一千個魯迅……

有溫度的非洲歷史——《穿越非洲兩百年》線上首發雲籤售

時間:

5月16日(周六)14:00

地點:

看點直播·言幾又直播間

主講人:

郭建龍(作家、社會觀察家)

「中央帝國密碼三部曲」、《汴京之圍》作者郭建龍2020年重磅新作,首次線上雲籤售。作者遊歷17個國家50多座城市,與言幾又的讀者一起尋訪非洲大陸的苦難與希望、創傷與渴望。

世界的童心——桑貝和他的插畫人生

時間:

5月16日(周六)19:00-20:30

地點:

朵雲書院·雲間讀書會微信群

嘉賓:

任凌雲(譯者)、黃雅琴(圖書編輯)

桑貝,法國國寶級插畫藝術家,風靡全球的《小淘氣尼古拉》之父。他是《紐約客》的御用畫師,迄今為雜誌畫了100多個封面插圖;他是臺灣畫家幾米的偶像,幾米認為桑貝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世故圓融的法式幽默」。本周六晚,我們聯合上海譯文出版社,邀請譯者任凌雲、責編黃雅琴做客雲間讀書會,線上與大家共賞桑貝作品,走進他的插畫人生。

條頓騎士團的興衰——歐洲中世紀十字軍東徵的史詩

時間:

5月16日(周六)19:00

地點:

甲骨文新書沙龍群

主講人:

陸大鵬(譯者)

從主戰場耶路撒冷,到混亂的神聖羅馬帝國,再到荒蕪的東歐原野,條頓騎士團的興衰,構成了一幅歐洲中世紀十字軍東徵的史詩巨畫。5月16日晚,甲骨文譯想沙龍No.3,知名譯者陸大鵬攜其最新譯著《條頓騎士團:一部軍事史》,帶來主題沙龍「條頓騎士團的興衰——歐洲中世紀十字軍東徵的史詩」。

記憶的命名術:從《島嶼書》到《逝物錄》

時間:

5月16日(周六)20:00-21:00

地點:

大方讀者微信群

主講人:

沈奇嵐(策展人)

5月的大方live,將推出5場線上主題分享活動,與你共讀幾本「記憶之書」,在字裡行間,重回現場,與那些無法忘懷的和難以割捨的,再度相逢。首場活動,我們邀請策展人、作家沈奇嵐為大家解讀《島嶼書》和《逝物錄》。

追溯漢字源流,探尋歷史文化

時間:

5月17日(周日)15:00-16:00

地點:

看點直播·中華書局直播間

主講人:

劉釗(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基因,當你看到現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是否知道它在三千年前如何被發明,近代如何被發現,又該如何解讀呢?聽劉釗教授一一道來。

奧朗則布:被神化、妖魔化和遊戲漫畫化的印度皇帝

時間:

5月17日(周日)19:00-20:30

地點:

索·恩讀者微信群

主講人:

李珂(譯者)

從索·恩「生日月」(5月)起,我們將陸續推出多場主題直播,邀請我們的譯者和大家分享閱讀、翻譯和旅行的故事。本周日晚,我們邀請《皇位之爭:奧朗則布與他的時代》的譯者李珂,來談談奧朗則布、歷史與流行文化的關係。

愛打了死結:聊不完的義大利小說《鞋帶》

時間:

5月17日(周日)20:00

地點:

嗶哩嗶哩直播·上海譯文

嘉賓:

毛利(作家)、彭倫(出版人)

在小說《鞋帶》中,義大利作家多梅尼科·斯塔爾塔內的筆觸,精準、冷酷、鋒利,像一把尖刀,戳穿包裹著婚姻生活的粉紅色面紗,把婚姻裡夫妻雙方的內心活動把握得十分通透,尤其是把那股子糾結、進退維谷、忍氣吞聲的擰巴勁兒,寫得淋漓盡致。周日晚,上海譯文出版社將邀請作家毛利、《鞋帶》策劃人彭倫在線直播,聊一聊文學作品中的真實婚姻與複雜人性。

努斯鮑姆的欲望治療

時間:

5月18日(周一)14:30-16:30

地點:

騰訊會議(ID:406243277)

主講人: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Nussbaum,生於1947年5月6日),是當代最重要的古典學家、倫理學家和公共政策研究者。5月18日,學者陳嘉映將為大家講述「努斯鮑姆的欲望治療」,並與周濂、唐文明等學者對談。

透視紫禁城六百年——暨《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首發式

時間:

5月18日(周一)15:00-17:00

地點:

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網、快手、鳳凰文化、百度直播、喜馬拉雅、淘寶直播

嘉賓:

閻崇年(學者、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單霽翔(故宮學院院長)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青島出版社聯合單向空間,邀請閻崇年與故宮博物院第6任院長單霽翔做客單向空間直播間,為讀者們講述紫禁城的600年歷史,回顧故宮如何影響了一代代人們的記憶、審美、文化和日常生活。

未來中國城鎮化的理想水平與鄉村治理的中國方案

時間:

5月19日(周二)16:00-18:00

地點:

騰訊會議

主講人:

謝立中(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

為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11位長江學者聯袂「雲上」開講:邁向人民的中國社會學。5月19日,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長江學者謝立中將以「未來中國城鎮化的理想水平與鄉村治理的中國方案」為題作特別講演。

你究竟為什麼結婚?

時間:

5月19日(周二)20:00

地點:

一條直播間

主講人:

侯虹斌(作家、媒體人)

資深媒體人侯虹斌帶著新書《為愛成婚》來到直播間,分享新書的同時,為大家回顧婚姻的歷史,聊聊婚姻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好處、女性地位平等對婚姻的影響、中國式婚姻的難點等。

《守山》主創人員分享會

時間:

5月20日(周三)20:00-21:30

地點:

騰訊會議(ID:633562318)

嘉賓:

肖林(自然保護區專業保護工作者)、王蕾(編劇、非虛構寫作者)

《守山》歷時三年,是一部守護自然、守護滇金絲猴的感人之作。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兩位主創將為大家講述這個在地球一隅發生的動人故事。

新冠疫情與中國城市化道路

時間:

5月21日(周四)16:00-18:00

地點:

騰訊會議

主講人:

賀雪峰(武漢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授)

為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11位長江學者聯袂「雲上」開講:邁向人民的中國社會學。5月21日,著名學者賀雪峰開講「新冠疫情與中國城市化道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書會第三期舉行
    11月18日下午,漳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雲霄光電產業集群平臺攜手漳州市永豐餘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在商業大廈11樓共同舉辦"《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書會第三期"。本次讀書會旨在幫助企業通過學習《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一書了解企業管理學理論的精華,化繁為簡,重新建構企業管理思考模式。近30名學員參加了本次讀書會。本次讀書會由永豐餘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張家銘老師主持。
  • 線上讀書會|「遊戲致/至死」——遊戲與哲學一日談
    號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樓500會議室嘉賓:婁林(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講師)、吳功青(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雷思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講師)等第一期「經典與時代」人文學科青年工作坊,將探討以下幾個議題:1.古希臘與基督教世界的目的論之爭;2.從中世紀到近代:目的論的動力化;3.康德與德國古典哲學
  • 戴姆勒的道歉在德國被狂批「喪權辱國」,是中國人小題大作?
    也有網友說:"中國也在歐盟和德國賺錢,很多錢。又不是我們單方面依賴這個國家。還有人說:"討好中國政府真令人尷尬。」還有一位網友說:「能不能有誰給我解釋一下,提到西藏中國人的反應為什麼那麼偏執多疑?」 德國政客布蘭德的邏輯更奇葩,他說戴姆勒不應該向中國政府道歉,而是「應儘快向da lai道歉。」 是中國人小題大作嗎?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王陽明先生像王陽明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在「文治」和「武功」兩個方面都取得了極大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繼承和傳播陽明文化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文化自信的題中之義。
  • 線上讀書會|上流父母皆禍害
    原標題:線上讀書會|上流父母皆禍害 12月11日(周五)18:00-19:30 地點:ZOOM會議(ID:67624988635,密碼:010994) 主講人:Ю.A.彼得羅夫(俄羅斯科學院俄國史研究所所長、教授)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俄國史專題講座」系列,邀請俄羅斯科學院俄國史研究所所長Ю.A.彼得羅夫線上主講
  • 如何利用趣練習更好開展線上讀書會?
    有大小讀書會3800+,涵蓋省市級圖書館、出版社、公辦學校、培訓機構、知名讀書社群等。利用趣練習能夠承載更多內容,讓讀書會的優質內容沉澱;讓社區長期運營,帶動更多人參與活動;讓榜樣的力量陪伴,長期共讀;讓引流更為精準,提升書籍和機構的價值。
  • 線上讀書會|《盜夢空間》與虛擬實在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概念」是通往理解之路的重要一環。9月18日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歷史學分社聯合新京報書評周刊推出鳴沙史學嘉年華線上活動第二場,邀請相關歷史學者探討詞語史、概念史的有關問題。一位經濟學家在哈佛經歷美國疫情——重新認識美國的社會與中國的機遇時間:9月20日(周日)19:30-20:30地點:920傳燈人線上微信群主講人:李井奎(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黑格爾為什麼說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
    黑格爾在考察哲學史時也涉及到對東方精神狀況的描繪,並提到了中國和印度的哲學。但是,他卻認為在東方找不到哲學知識,「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就中國來說,中國人早慧卻停滯不前,在古代兩千年的歷史中幾乎維持著同等的理智活動水平。
  • 線上讀書會|「追星」這件有趣的事如何演變為森嚴的「飯圈」
    繪本無處不在時間:5月29日(周五)20:00-21:30地點:思南書局線上活動群主講人:楊樂(童書編輯)讀海上花時間:5月30日(周六)19:00-21:00地點:一時瓣課線上微信群主講人:西湘(作家)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我們面對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面對其與馬克思哲學的思想史淵源,無疑要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去釐清或探尋馬克思哲學的哲學之基和根本性質,因為馬克思哲學在哲學史中的超越性不是橫空出世抑或懸置的。必須看到,恰恰是脫胎於德國古典哲學的馬克思哲學,以完全不同的現實路向終止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辨路向。
  • 為什麼外國人都喝冰水,而中國人卻熱衷於熱水,看完你就懂了
    為什麼外國人都喝冰水,而中國人卻熱衷於熱水,看完你就懂了其實身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熱水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常見到不行吧,例如每天起床第一件事長輩們也總會提醒我們記得要喝點熱水啊。但也是這樣子一件件在平常生活裡的小事也能感受到中國人熱水到底有多熱衷了。但是與我們中國不同,其實外國人是不怎么喝熱水的。所以說如果你去外國人做客或者外國人來中國人家裡,你給如今添上一杯熱水,相信那個外國人肯定會覺得很詫異,覺得你為什麼要把水弄熱再給他。
  • 讀書會預告:這是我見過最懂生活的人,介紹給你認識
    林語堂先生說當我說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時一定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反對的>但事實上他並不是他想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酷愛人生擁有積極、合理的人生態度這種和諧產生了中國最偉大的詩歌12月27日第69場經心讀書會
  • 為什麼是西田哲學(圖)
    讀完這本著作,以及西田幾多郎的《善的研究》,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是西田哲學,而不是其他哲學家的著述,構成了日本哲學的坐標軸?反覆琢磨之後,我發現,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西田哲學體現了哲學的特質,那就是對於「自我」的察看,特別是對個體的精神支柱的探索。
  • 為什麼中國人很少到德國旅遊?聽完中國人的回答:太現實了
    ,對於人們來說,選擇去國外旅遊的話,確實選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的人都比較多,對德國的的選擇就相對來說少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一位去德國旅遊過的中國人對為什麼去德國的中國人少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看來很多中國人都認同他的回答,那那位朋友是怎麼回答的呢?居然引起了這麼多人的共鳴。德國雖然也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並且這個國家也很發達,生活水平也非常高,比起上面的提起的國家也沒有很大的高低之分。
  • 為什麼中國人很少到德國旅遊?聽完中國人的回答:太現實了
    但是人們在糾結的時候也有一些國家是不在糾結的範圍內的,其中有一個國家就是德國,對於人們來說,選擇去國外旅遊的話,確實選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的人都比較多,對德國的的選擇就相對來說少很多,這是為什麼呢?一位去德國旅遊過的中國人對為什麼去德國的中國人少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網友都說太現實了。
  • 線上讀書會|夏鼐與中國埃及學
    ——張明揚《紙上談兵:中國古代戰爭史札記》線上讀書會時間:11月2日(周一)19:00-21:00地點:微博@新京報書評周刊、快手、抖音、嗶哩嗶哩嘉賓:李碩(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講師)、郭建龍(作家)、張明揚(作家、歷史寫作者
  • 多彩貴州 書香高原·讀書會大展臺之明德讀書會|27°黔地標讀書會...
    活動頻率:平均每周1期活動開展形式: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讀書沙龍、專題講座、討論微信群、興趣小組學習等。面對面的交流雖然不能夠進行,但老師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指導卻沒有停步,銅仁學院寫作研究院的「創意寫作」微信群的線上交流依然在進行著。自寫作研究院(原名田秋寫作學院)籌備以來,院長孫向陽以及莊鴻文、王曉旭等幾位老師就在思考,如何去有效引導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讓校園的書香氛圍更加濃鬱,「那就搞一個讀書會吧!」大家一致決定。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政治上的反動滯後和經濟上的發展進步都對這一時期德國的思想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哲學與史學: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德國古典哲學到哲學大師黑格爾時發展到了頂峰。黑格爾出生於斯圖加特,1788年進入蒂賓根大學學習神學。1801年他來到其好友名哲學家謝林所在的耶拿大學,在那裡第一次發表論文《費希特與謝林哲學體系的差異》。
  • 線上讀書會|作家與貓:討得貓歡喜,可得全世界
    孩子為什麼讀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能給兒童帶來什麼?周五,閱讀驛站線上文化講座邀請兒童文學作家、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碩士生導師常立做客「北京閱讀季」快手直播間,與大家一起通過民間故事打開世界,打開想像的大門。
  • 企業讀書會為什麼需要品牌?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企業讀書會就像負責的部門推出的一款面向企業內部長期營銷的產品。這款產品非剛需,客戶痛點不明確,對用戶的自律能力要求高,要求客戶必須參與互動,短期收益不明顯,長期收益不清晰,佔用客戶時間卻很難帶來愉悅感和良好的消費體驗……如此等等,這些都是企業讀書會面臨的實際現狀。這樣的一款高難度的產品,如何在企業內部營銷推廣,並吸引用戶「消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