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德雲社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德雲七隊的張九南,剛剛被人們關注時,由於每場相聲開始都要說一段定場詩,所以自稱「定場詩小王子」。隨著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說的定場詩也被觀眾們喜愛,很多人還專門背了很多。這樣張九南的每次相聲開場,就成對詩大會,觀眾們與演員互動的不亦樂乎。最後張九南宣布不再說定場詩了,因為觀眾們對定場詩都太熟了,每首都知道,他再說也沒了新意,更希望自己能把精力放在相聲本身上。
定場詩其實由來已久,主要是原來演員開演之前,為了聚攏觀眾注意力所說的打油詩。這些詩一般不太講究格律,字數也不一定,主要以俏皮為主。但其中卻也借鑑了不少詩詞內容,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定場詩背後的中國詩詞。
說書唱戲勸人方
三條大道走中央
善惡到頭終有報
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定場詩相信大家很熟悉,郭老師在相聲中也多次說過。其中一句「善惡到頭終有報」出自明朝末年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而另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則出自毛主席詩詞《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全詩內容如下: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作者: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讀起來慷慨雄壯,讓人不禁對老一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肅然起敬。詩的最後一句更是點出社會的發展規律,就是要徹底推翻反動統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業。滄桑一詞還借用了古代神話:女仙麻姑對另一仙人王方平說,他們相見以來,東海已經三次變為桑田(見葛洪《神仙傳》)。
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
這首詩是明朝皇帝朱厚熜寫的《送毛伯溫》,張九南把它拿來做了定場詩。
自明開國以來,安南屢叛不已。明剿撫並用,不能平息。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南徵將士在安南亂軍中發現其私造《大誥》,有不軌之心。消息傳來,世宗甚怒,遂命仇鸞、毛伯溫率軍討之。這首詩是明世宗在毛伯溫於嘉靖十九年(1540年)遠徵安南時所作的送行詩。
毛伯溫不負所托,到達廣西後,妥善布置,通過威懾,沒發一箭,就收取了安南。他的一系列做法倒頗與詩意相合了。
道德三黃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清史幾行名姓,北芒無數荒丘。
前人播種後人收,說什龍爭虎鬥。
這首定場詩是從明代楊慎的一首詞演化來的,全文如下:
西江月
明代:楊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鬥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號升庵,四川府新都縣(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人。明朝時期大臣、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他有一首更為有名的詞被用在了《三國演義》的卷首,就是《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以上楊慎的詞作均出自《廿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它以詩詞結合之方法描述各朝各代之評述,文中意境極深傳唱至今。
沒來由此去經年,總把新人換舊顏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這首定場詩恐怕知道的讀者是最多的了吧。它的最後一句出自明代大才子唐寅的《言志》:
言志
明代:唐寅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這首詩充分表現了唐寅的生活態度,不拜佛不求道,不經商不務農,用自己的筆寫字畫畫養活自己,體現了他與身處世界的割裂態度,不願同流合汙。唐寅的這種處世哲學,其實與他的經歷密切相關。
唐寅,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唐伯虎,不少有關他的影視作品,都將他描繪成風流倜儻的世外高人模樣,可他其實初露鋒芒的時候就遭受打擊,從此逐漸變成了一副遊戲人間的模樣。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考中蘇州府試第一名,進入府學讀書。弘治十一年,考中南直隸鄉試第一(解元),入京參加會試。弘治十二年,捲入徐經科場舞弊案,坐罪入獄,貶為浙藩小吏。從此,喪失科場進取心,遊蕩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唐寅晚年生活窮困,依靠朋友接濟。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時年五十四歲。
你看他的簡歷,簡直有些不能再慘,可是,我們讀唐寅的詩作,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灑脫,這其實就是詩人對命運的一種抗爭吧!也是後世無數人喜歡他的原因吧!
好了,定場詩中蘊含的詩詞就介紹到這,不知道大家喜歡嗎!請多多關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