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開半,酒飲微醺。」
作者:每晚·張牧野
來源:每晚一卷書(洞見旗下帳號)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那些曾經愛的越深的人,最後往往也是傷你最深的。
有人回答說:愛得太滿,物極必反。
太用力的感情,往往不會如願;太用力的人生,往往不會順遂。
有時候,愛得太滿,反而會變成一場災難。
1
梵谷在巴黎認識高更時,便十分欽佩對方的畫風。
回到家鄉阿爾後,梵谷便迫不及待的邀請高更前來,一同創辦「南方畫院」。
在寫給高更的信中,梵谷毫不掩飾對高更的崇拜,極盡吹捧。甚至他還說服弟弟,出錢資助高更。
為了迎接高更的到來,梵谷以每月15法郎的價格租下了一套兩層公寓。
梵谷為自己添置了廉價的座椅,造型簡單,而為高更添置了一把帶有扶手的核桃木座椅。
甚至他還不惜花費高價為高更購買了一張核桃木的大床。
如梵谷所願,高更來到了阿爾。
一開始,兩個人的相處還很和諧、融洽,但隨著日子漸長,兩個人開始了爭吵,愈演愈烈,一度吵得不可開交。
忍無可忍的高更終於表示自己要離開阿爾,這時候的梵谷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聲淚俱下,痛哭、哀求高更留下,高更不得已勉強留下。
但往後兩個人的關係並沒有得到改善,依然無休止的爭吵。
梵谷的精神狀態開始變得很不穩定,經常半夜三更出現在高更床前。
高更每次都被嚇出一身冷汗。
1天,又是一番激烈的爭吵過後,梵谷回到房間,拿刀割下了自己的左耳。
當人們把暈倒在地的梵谷送往醫院時,高更也選擇了默默離開。
關係是有彈性的,跟橡皮筋一樣,在能承受的範圍內,可以任意拉扯。
一旦用力過猛,超過極限,就會斷裂。
人與人的關係也是這樣,以為越是用力,走得越近,關係就越發親密。
殊不知,太用力維繫一段關係,終將會是一場災難。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刺蝟效應」:
講的是在寒冷的冬天,空氣凌冽,兩隻刺蝟依偎在一起取暖。
一開始因為挨得太近,身上的刺將對方扎得鮮血淋漓,滿身傷痕。
後來兩隻刺蝟調整了姿勢,適當拉開了距離,取暖的同時,也避免了對方的傷害。
好的關係,不是越用力越好,也不是越近越好。
凡是需要用力維繫的關係,都不是理想的關係。
2
感情要給懂得珍惜的人
一位老人每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十分悠閒。
他總是咬著菸斗,要麼是跟路過的行人打招呼,要麼是獨自安靜沉思。
每天下午四點鐘左右前來,五點鐘左右離去。
無論颳風下雨,雷打不動的,他每天都來。
有個經常在公園散步的老人走上前問他:「您為什麼每天都來這裡坐一小時?」
老人微笑著說,「結婚五十三年六個月兩個星期零兩天的人,最低限度也有權利每天過上一個小時的單獨生活吧!這是我和老伴的共識。」
老人喜歡自由,妻子就每天給他一個小時的外出時間,期間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老人沒有覺得這一個小時是理所當然,反正心存感激,知道這是妻子對他的妥協,也是對他深沉的愛。
所以,回到家,他變得比以往更愛妻子。
人最怕的是,感情裡,付出的多了、久了,對方就會視作理所當然。
於是,付出感情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膽怯謹慎,如履薄冰。
樹葉是一天天變黃的,人心是一天天變涼的。
每一個轉身離開的背後,都不是猝然發生,而是蓄謀已久。
感情在懂得珍惜你的人那裡視若珍寶,在不懂珍惜你的人那裡分文不值。
一個人畢生所能付出的感情是有限的,所以請把感情給那些懂得珍惜你的人。
3
不妨做一個冷淡的人
知名演員陳道明可以說是魚龍混雜娛樂圈的一股清流。
演技精湛,博學多才,待人接物方面也有自己的處世哲學。
陳道明從不喝酒,也特別反感飯局,更反感喝醉了酒稱兄道弟的場面。
在他眼裡,飯局不但浪費時間,還容易影響心情。
「飯桌上的人,說的話跟自己毫無關係,說的都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好消息、壞消息、真消息、假消息都得擱進去——你就是垃圾桶,你盛也得盛,不盛也得盛。
比起抽菸、喝酒、打牌、去酒吧和迪廳,我更樂意的是,在家跟妻子同坐窗下,她繡花,我給她裁皮包、給女兒做衣服。
畢竟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才是最大的幸福啊!」
他始終堅持認為自己不需要朋友,有的只是同事。
「朋友的作用,就是關鍵時刻跳出來傷害你。」
他不喜與人交往,也拒絕別人的熱情。
每當有朋友準備跟他掏心掏肺時,他就會立即制止。
「掌握對方太多的東西,會產生一種懸空的情緒,永遠在兩人之間罩著,你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訴我了,好似肺腑。
這種距離不會產生多少美感,到頭來只落得個不在乎。」
因為他冷淡的性格,很多人都說他不愛交朋友,其實不然。
「只是交往方式不同,我不會跟別人甜如蜜,也不會讓別人跟我甜如蜜。
我覺得人真是掏心窩子的時候,就離分開不遠了。」
待在家更多的時間,他要麼是看書,要麼是發呆。
在他看來,發呆就是最放鬆的事,起碼比起更人打交道來,輕鬆多了。
蔡康永在一個採訪中說道:「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過於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
沒有多少關係經得起推敲,也沒有幾個人就一定能陪你到終點。
別人的人生,你沒有資格強行幹涉;你自己的人生,終究只是自己選擇。
想不通的事,聊不來的人,該忘就忘,該放就放。
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做到自己期待的樣子,不負此生。
七分愛別人,三分愛自己,自己變好了,世界也就跟著變好了。
亦舒說過:「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4
愛得太滿,是一場災難
「在你面前,我覺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塵埃裡,但我心裡是歡喜的,在塵埃裡開出花來。」
當張愛玲寫下這句話時,就已經預示著她和胡蘭成婚姻最終的決裂。
健康的關係一定是勢均力敵的,給予的和得到的是對等的。
張愛玲不顧胡蘭成有家室,依然決心跟他在一起。
在胡蘭成面前,張愛玲低下了頭,越陷越深以至於不能自拔。
胡蘭成說:「將來日本戰敗,我必難逃一劫。只能隱姓埋名,東躲西藏。」
言外之意就是:縱使我萬般不舍,因不想你跟我顛沛流離、吃苦受累,恐怕不得已要跟你分開了。
這時候,胡蘭成明明就已經不愛張愛玲了,想要分手,還想要撇清自己的渣。
但張愛玲依然不管不顧,說:「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胡蘭成落難武漢,跟17歲的護士小周同居並結婚,張愛玲得知以後,雖是錐心的疼痛,卻依然用稿費接濟胡蘭成,生怕他吃了苦、受了罪。
張愛玲始終懷揣著對愛情的熱烈執著,但事實與她的願望背道而馳。
她風塵僕僕從上海到溫州去探望胡蘭成,推開門見到的卻是他和另一個陌生女人生活在一起。
她的心徹底地涼了!
在給胡蘭成的訣別信裡,她寫到:「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自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正如她所言,在這段婚姻裡,她耗費了全部的情感,和胡蘭成分開以後,她雖沒有自尋短見,也的確沒有再愛上任何人。
孤寂、落寞的張愛玲,晚年死在公寓後,過了一個星期才被人發現。
要想得到一個人,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個人,你就去無限度地走近他。
想要對一個人好,你就去愛他;想要失去自己,你就去無限制地愛他。
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在漫長的歲月裡,更多的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活得灑脫,過得幸福。
無論跟任何人,都保持適度的距離,張弛有度,尊重別人,亦是尊重自己。
感情要有合適的溫度,剛剛好的人生才最舒服。
共勉。
▍今日互動
#你覺得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