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視線極佳,白天可以仰望藍天白雲,入夜後則可以欣賞皎潔明月、星星與山下華燈初上的美麗夜景,當然,在黃昏時刻,您也可以欣賞到夕陽落入觀音山的迷人景致! 【文、攝影/Clare】
曾經在陽明山求學過一段時間,有課的時候,Clare都是騎著機車馳騁在仰德大道上。那時,陽明教養院舊址仍在仰德大道上,不遠處便是「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由於當年客寓在士林,上下學總是來去匆匆,因此從沒想過踏進這處圖書館用功看書,每次騎車路過這處幽靜的空間,心中總是充滿著好奇,卻沒機會一探究竟。
林語堂陽明山故居相當幽靜,彷如世外桃源。
畢業多年後,再經過仰德大道,這處圖書館由臺北市文化局接管,改名為「林語堂故居」,成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兩年多前曾來此走訪,對此環境留下不錯的印象,兩年後的這天,閒適逛完陽明山公園後,回程決定再進來探探,並來此喝個下午茶,捕捉不同的畫面!
年輕時Clare拜讀過林語堂的著作─生活的藝術,多年前也看過由他的原著改編成連續劇的《京華煙雲》。翻開歷史簡介,出生於福建龍溪縣(漳州)的林語堂,29歲時,便獲得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國民黨政府大陸淪陷前,他曾辦過三本雜誌,並以英文撰成多本經典名著,包括民眾耳熟能詳的《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吾國吾民》等。他不僅在文學上取得成就,更曾在1947年,於美國紐約成功發明「明快中文打字機」,並取得專利,成為集語言家、思想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大師。
位於仰德大道二段141號的林語堂故居,除周一休館,其餘時間都有開放,故居內有展示空間與餐廳,展示空間從早上9時開放至下午5時,餐廳─「桌子咖啡」則是上午10時營業,晚上9時歇業。這裡的交通堪稱便利,故居前10公尺便有公車站牌,故居斜對面有一處小型停車場,約可容納5部小客車,下午五點展示空間休館後,大門會開放來餐廳用餐、賞景的遊客,此時,車輛可以直接開進故居園區空地。
林語堂故居的桌子咖啡是一處很適合三五好友聚餐、賞景的好地方。
「林語堂故居」現址,是林語堂生前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興建於1966年,由其本人親自設計,建築體以四合院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並融合現代感與古典美。四周圍牆環繞,走進大門,可見藍色琉璃瓦搭配白色粉牆,猶如中正紀念堂外牆色系感覺,白色粉牆上嵌上深紫色的圓角窗欞。從西式拱門進入,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漆上白漆的西班牙式羅旋廊柱,搭配連接廊柱與廊柱間的拱型鏤空牆面,感覺大方優雅,相當有型。
展示空間包括林語堂生前的書房、臥房、客廳及餐廳、生平略影走廊等,入內門票30元(餐廳用餐可全額折抵消費),內部不可拍照,有時會有工作人員導覽。除此外,故居其餘地方是可以拍照的,包括:有不為齋、露天攬景雅座、中庭、景觀平臺等。
「有不為齋」原為林語堂生前餐廳及客廳所在,如今委外經營,開放為用餐品茗空間,名為「桌子咖啡」。這裡的餐飲營業時間較展示參觀時間延長4個小時,除周一休館外,「桌子咖啡」與露天覽景雅座,每日上午10至晚上9時開放,提供外界精緻套餐、飲料與飲茶服務。這裡清閒幽靜的環境,您可以獨自攜帶一本好書來此消磨時間,或是邀三五好友來此閒話家常,都將是感性美好的一天!
桌子咖啡是個很適合看夕陽、賞夜景的好地方。
「桌子咖啡」餐點價位經濟實惠,經營團隊對餐點的要求極為講究,有幾道餐點,像似德式燻烤豬腳、無錫肉骨排和林語堂先生都有淵源;此外,像似翡翠高麗菜卷,則是林夫人生前最愛的素食菜色。
咖啡當然是「桌子咖啡」的招牌飲料,主人進口義大利的LAVAZZA烘焙咖啡豆,這些咖啡豆都是當地烘焙後七天進口,為保持咖啡豆的新鮮,約在7天至1個月是咖啡最佳鑑賞期。由於主人老家是坪林地區茶農,對於茶葉也有深刻的認識,因此一些咖啡的研磨都會摻入質量好的茶粉,讓顧客喝到有別於以往喝到的咖啡。
推開「有不為齋」木門,走入陽臺,臺上擺放著木製小桌與藤椅,這裡視線極佳,白天可以仰望藍天白雲,入夜後則可以欣賞皎潔明月、星星與山下華燈初上的美麗夜景,當然,在黃昏時刻,您也可以欣賞到夕陽落入觀音山的迷人景致!此地,很適合文人雅士,三五好友來此小聚、閒聊,甚至一個人來此寫作、賞景,也都是件樂事。餐廳還特別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方便顧客消磨、打發時間,讓人倍感貼心!
★林語堂故居─桌子咖啡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訂餐電話:02-2862-5188
展示參觀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門票30元。
餐飲營業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交通指南:
1.自行開車者,故居斜對面備有小型停車場,可停放小行車約5輛。下午5時後,用餐者可以將車子開入故居園內停放。
2.公交車260、303、小15、小16、小17永福(林語堂故居)站下車。
【2011/11/02 聯合報】
責任編輯: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