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北京為民宿發出了「合法身份」後,相關政策也進入到快車道。1月21日,記者從北京市文旅局獲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關於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實施細則將會出臺,具體將由各區根據實際情況敲定民宿的安全登記、消防、餐飲、衛生等各項標準,以及各類鼓勵扶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導意見、細則接連落地後,北京將於明年出臺全市統一的民宿評價標準體系,而各區可在全市統一標準的基礎上「拔高」,對區內民宿供給確定一套屬於自己的評價體系。
敲定遊戲規則
去年底,隨著《意見》的出臺,北京的民宿正式邁上合規之路,一個為北京民宿業確定合法身份的政策框架也隨之落地。在此基礎上,多位民宿業主表示,在拿到身份證這顆「定心丸」後,自己和同行對於具體政策如何操作、如何實施,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據上述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意見》出臺後,各區會根據當地的規劃、實際情況對政策進行細化,涵蓋鄉村民宿建設、經營過程中具體會涉及的安全登記、消防、餐飲、衛生等各項標準。與此同時,實施細則還會覆蓋相應的鼓勵辦法,部分區還會按照自己的規劃制定特殊的獎勵政策,比如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對進行特色設計的民宿給予一定的設計費補助;或者按照自己的評價體系對優質民宿進行獎勵等,「相關工作部署近期將會啟動,上半年,各區的細則就會陸續出齊」。該負責人表示,細則由各區出臺,意味著北京把對於鄉村民宿的管理權責在一定程度上放到了區級層面,這將更大地激發各區在發展這種新興業態上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負責人還向記者透露,真正要將民宿和農家樂等業態區分開來,引導各方參與建設精品民宿,確定統一的評價體系也是重要一步。「因此,明年北京要重新制定全市統一的民宿評價標準,並根據標準確定差不同的獎勵政策,而各區可能還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拔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套屬於自己的評價體系。」該負責人表示。
評級箭在弦上
實際上,就在去年7月,民宿評級的國家版標準已經率先出爐。根據文旅部官網發布的公告,新版《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已經通過批准,其中首次建立了民宿評星機制。這意味著,評星制度今後除酒店行業外,也將出現在民宿市場之中。據了解,根據新版民宿標準,旅遊民宿等級將由金宿、銀宿兩個等級修改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3個等級。
「在民宿快速發展的這幾年,北京的各區也已經開始逐步探索建立了一些民宿建設經驗的細節規範。」在京郊經營了四年民宿的愛丘山居總經理程大軍告訴記者,比如各地的食藥監管部門會對民宿提供的餐飲進行質量抽查,檢查材料的來源、質量,以及民宿經營的相關資質等;而公安部門也要求各個民宿主安裝顧客信息登記的App。程大軍告訴記者,近幾年,區內都會為民宿進行3-5星的評級。他舉例稱,如果民宿滿足衛生間乾濕分離、有一定公共空間、有餐廳、床上用品材質達標,以及房間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等條件,就可以被評為5星級的民宿。
「近年來,民宿行業雖然發展迅猛,但是質量也參差不齊,民宿『評星』是各相關部門針對民宿質量進行的標準上的劃分,可以讓遊客更為直接地感受到民宿的質量。」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谷慧敏表示。而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還進一步指出,民宿標準的確定,將為下一步民宿立法打下了基礎。
適度「留白」成關鍵
在北京旅遊學會會長安金明看來,民宿雖然強調主人文化,但卻並不是「非標住宿」,因為這種業態中的洗漱用品、住宿設施、休息設施設備等都需要有一套標準化的規範,如果業態定位不清,民宿的合法經營和監管也會隨之產生諸多困惑。
另一方面,程大軍等多位民宿經營者告訴記者,在細則和評價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業者都希望相關部門和政策能涉及一些「前瞻性」的內容,給民宿的建立和集聚打好基礎,並且在標準化的規範中,給特色經營留出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這才是目前供給端最需要的支持措施。
有同樣在京郊經營民宿的負責人直言,近兩年,自家民宿周邊至少增加了10多家民宿,建設成本和經營難度相比4-5年前增長十分明顯。該負責人介紹,2015年時,自己投資30萬-40萬元就可以改造一個院子成為精品民宿,每年人力、維護支出也僅需要1.5萬-2萬元,每年經營1/3的時間就可以實現盈利,而現在,硬體設施投資上百萬元已不稀奇,而且人力、平臺佣金等各項成本也在大幅增加,比如招待一組顧客,需要支出的服務人員費用普遍在300-600元,加上毛利15%左右的平臺方佣金抽成,最後民宿主能拿到的淨利潤只有15%左右,長此以往很難維持一個良性的經營狀態。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民宿在建設初期,要面對鄉村基礎設施普遍薄弱的情況,而且在投資整建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對接多個職能部門,這些困難,有時會讓部分投資人打退堂鼓,甚至『半途而廢』。」上述負責人表示,在此背景下,民宿主大多希望通過更有特色的餐飲、活動等增加產品附加值,因此,希望政策可以給予經營者一定的「留白」或彈性空間,讓民宿主可以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包裝一些基於民宿的特色休閒度假產品。
(記者 蔣夢惟)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