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中年人漸成主力軍
說起戶外運動,人們的腦中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些人戴墨鏡、魔術巾,穿衝鋒衣褲、登山鞋,背雙肩包,執手杖徒步行走在大漠、山林裡,他們被稱為「驢友」。如今,戶外運動正從邊緣化的「小眾」運動逐漸走向主流化、大眾化,並漸成時尚。對於青海而言,從去年開始,隨著戶外組織的應運而生,全省每年至少有10萬人次參加戶外活動,這意味著青海的戶外活動已經開始起步。用青海省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劉興海的話來說,「青海戶外運動迎來了春天」。
戶外運動群落掃描
冬日裡,即便樹葉掉光,天氣寒冷,依然擋不住驢友們出行的腳步。11月24日,「徒步寶貝戶外活動QQ群」組織了50個驢友去探訪位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境內的國家森林公園——坎布拉。活動起名很有吸引力:探訪冬日的仙境坎布拉。活動費用每人60元。
早晨7點多,驢友們齊聚西寧中心廣場體育場東側,乘坐大巴出發了,一路上歡歌笑語,驢友們輪流表演節目,展示才藝。
車行至坎布拉,徒步正式開始了。驢友們三三兩兩做伴自然地排成一隊,行走在平均海拔2500米的坎布拉,這個海拔正是戶外運動的最適宜海拔。
「徒步寶貝戶外QQ群」是網友「蘋果」於去年發起組織的,已經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六個群、兩千多人。
網友「雨荷」今年45歲,是今年3月份開始參加戶外活動的。現在,家裡只有她和丈夫兩個人,有時間躲開城市的喧囂,投身到大自然中淨化心靈,在戶外運動中獲得快樂;網友「西北狼」今年56歲,從3月份開始參加戶外活動,第一次徒步下來累得夠嗆,現在,連續走20公裡都沒問題,身體越來越健康,心態也越來越年輕了。
如今,青海已成立了四十多個戶外QQ群和俱樂部。據統計,我省戶外活動參與者80%以上年齡在35歲到40歲之間。對此,QQ群和俱樂部負責人分析:這一年齡段人群家庭負累相對較小,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這一人群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戶外運動雖然不能說是有錢人的運動,運動裝備有高有低,普通人根據經濟狀況選擇消費,也都能承擔得起,但在有時間的基礎上,至少需要衣食無憂,不用為生計奔波才行。另外,有的俱樂部將會員年齡界定在35周歲以上,原因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步入中年,事業穩定,有能力延緩對刺激的反應,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人際交往方面逐漸完善,能把握和適應環境,並按正確的批評意見和社會規範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同時,這一人群已經過了衝動期,不會有過激行為,屬於穩健派。一位群主說,這也是出於保障驢友安全而設的門檻。
在我省,QQ群、俱樂部註冊的很少,所以,組織活動面向的是省內人群,也有外地驢友通過網上交流,到青海來參加戶外活動,不過不太多;擁有青年旅舍,並成立了以戶外運動俱樂部為運作方式旅行社的,則主要面向外地背包客組織活動;掛靠在某個法人組織下的QQ群也在接待外地驢友。
不走尋常路
又到周末,四十多人的戶外運動隊伍迎著霧靄從西寧出發了,這回要去的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一個鮮為人知的山溝,驢友們不願意走尋常人都去過的地方,他們認為若要滿足新奇刺激的心理需求,必定要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去。
大家按照預定的計劃在縣城採購好需要野外烹飪的食品。領隊事先去探過路,一路走起來沒有什麼波折。
到達目的地後先搭帳篷建起營地,搬木炭,支烤爐,煮一鍋香噴噴的奶茶,就著大餅、小菜先墊墊肚子,只剩下幾個人留守,其他人就出發向前面山峰進發,徒步穿過長長的沙棘林帶,蒼松依舊、落葉鬆軟的大山就在眼前,深深呼吸一下純淨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一行人走走停停、說說笑笑。這種強度不大的戶外休閒活動,被稱之為「腐化」活動,不需要負重,爬一些小山,採摘果實,釣魚、放風箏、吃農家飯,在大自然中做遊戲、拍照、野炊等,是比較輕鬆的休閒活動。
也有一種是「自虐」活動,在負重的情況下展開,有中等難度類,如徒步穿越、爬山等;有高難度類如徒步穿越、溯溪、爬海拔3500米甚至4000米以上的雪山等。據青海省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計,目前青海上規模的戶外活動QQ群、俱樂部有四十多個,這些群、俱樂部基本上都是從去年開始組建的,但發展迅速,有的群人數已達2000人。驢友們剛開始也許會加入好幾個群,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
一個人的改變
網友「沙發」之前和多數西寧人一樣,即便到郊外出遊,也是坐車、打牌、吃飯、喝酒,往往是坐在美景中對美景視而不見,直到傍晚喝到酩酊而回。長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他年紀輕輕就身體狀況欠佳,坐久了會腰疼,走路腳疼,去醫院查出了一堆毛病,腰椎間盤不好、血脂高、尿酸高。後來由於朋友的帶動,「沙發」參加了戶外群的活動,體驗到戶外活動帶來的甜頭,從此一發不可收,直到組建自己的戶外QQ群。
「沙發」說,剛開始組群是出於私心,只是為了讓自己玩得方便開心,沒有想帶動更多人加入健康生活方式行列的目的。但是既然組了群,就得擔負起一個領隊的責任來,他既需要跟各地群主交流學習經驗,還需要事先研究制定活動路線,並且需要事先去探路,以確保活動參與者的安全,做到萬無一失。這還不算,還需要在活動過程中幫助、照顧、鼓勵大家,而這需要很強的溝通能力,這讓原本不善言辭的他,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明顯提高了表達、溝通能力。他的身體也隨著參加戶外運動好起來了,腿腳矯健了。他感慨地說,正是戶外運動帶給他一個好身體,讓他享受到健康高品質的生活。一名22歲剛參加工作的大男孩,起初跟著父母參加戶外活動時,什麼都不幹,逕自玩著手機、聽著音樂,連給父母搭把手支個帳篷的意識都沒有。後來看到其他孩子積極參與,有了好的表現能獲得大家的好評,男孩受到感召,開始主動幹這幹那。孩子的母親說:「戶外活動讓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太讓人高興了!」
三大優勢為戶外運動助力
戶外運動在青海雖然起步較晚,但由於青海擁有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加上政府部門的重視,很快便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7月中下旬,正是門源百裡油菜花怒放的時節,沿227國道西行至148公裡處,我們的車駛入一條坑坑窪窪的沙石小路。沙石路在一塊標著「七彩瀑布」的巨石前停下。而銀裝素裹的崗什卡雪峰橫亙在雲端。當地人說,如果想去山頂領略雪山美景,要一大早來爬山,才能在日落前趕回來。
青海省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劉興海說,青海的山峰資源非常豐富,開發相對來說較成熟的有玉珠峰、崗什卡,這兩座山峰已名揚全國登山界。
說起青海的山,資深驢友,湖北人「北緯」說,他登過青海的松花頂、大峨博、崗什卡等山峰。他覺得,青海的山更具原生態特點,所以更吸引人。中國目前純原生態的山地戶外線路以青海為最,更加吸引驢友,能體會到一種真正與山融為一體的內心安寧。另外,青海的基礎設施也建設的好,有交通優勢。
除了山,青海還有更多的戶外資源也得到了驢友們的認可。
劉興海介紹,從目前在中國開展的戶外運動的類型來看,青海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青海有沙漠、草原、高山、草甸、沼澤、湖泊,雪峰,可以開展徒步、露營、溯溪、漂流、登頂等所有類型的戶外運動;同時,青海有海拔梯度優勢,具備從2200米到2500米、2500米到3500米以及3500米以上的海拔梯級分布高度。而2200米到3500米是普通戶外活動的最適宜海拔,可以促進人的心肺功能和造血機能,增強呼吸功能,尤其是處於這個海拔高度的山區,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負離子,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強健神經系統、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對人體的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3500米以上的海拔適合探險。也就是說,青海的海拔梯度適合各種類型戶外運動。
不可複製的人文環境
劉興海主任對青海的人文資源相當稔熟,他說,青海具有文化多元性,在廣闊的地域中,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悠久的歷史傳承。而戶外運動是集健身、旅遊、文化、社交為一體的活動,若冠之「大美青海·相約某地」,都是在全國響噹噹的,比如走三江源、走祁連草原、走青海湖、走西路紅軍走過的地方、走唐蕃古道、走南絲綢之路等等都能吸引各地的戶外愛好者;西寧周邊古代屯兵的場所特別多,比如從西寧出發到青海湖日月山,這一路就有四個古代要塞:大石堡、黑城、白城、半山城;戍邊的古長城一直修到了大通……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漢、藏、回、蒙古族等民族,創造了這片土地的繁榮,形成了多種文化交融、多種文化形式交相輝映的人文勝景。這對廣大驢友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資深驢友「山水」說,他到過全國很多地方,青海豐富的人文資源是獨一無二的,令他來了還想來。
「山水」組織過一些民俗遊的活動,比如探尋黃南密境的活動,為的是黃南熱貢擁有獨特的自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歷史文化、民族風情,這令來自外地的驢友相當震撼。
野犛牛俱樂部組織的「仰望世界之巔,走聖地天堂青藏線」的活動,帶驢友穿行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漫步在我國最大鹹水湖——青海湖畔;在可可西裡無人區,與藏羚羊親密接觸,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看到藏野驢、黑頸鶴等珍稀動物……這些自然與人文資源兼具的地方吸引了不少驢友。此外,青海還有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青海以生態立省,在經濟建設中一直提倡保護環境,綠色、環保,已成為青海的名片。而戶外運動的宗旨恰恰是綠色、環保、低碳的健身運動,兩者相吻合,就成為青海開展戶外運動的優勢。
清醒超前的政府意識
青海省體育局這幾年始終把戶外運動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一個重要項目來抓。
今年青海省文化新聞出版廳、青海省旅遊局、青海省體育局、青海省廣播電視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青海文化與旅遊相融合的若干意見》。有了政策支持,青海省體育局拿出了把體育文化、體育產業與青海文化、旅遊相融合的具體方案。推出了很多促進青海戶外運動發展的大型活動。今年,體育局共投資220萬元、各州地市政府投資三百多萬元,主要用於購買專業設備、舉辦各類戶外活動的方式來扶持戶外運動。如今有青海湖冰上徒步、互助徒步、環青海湖徒步、崗什卡高山滑雪登山交流大會、祁連全國露營活動、徒步柴達木探險活動等,吸引了省內外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積極參與,展示了青海的戶外活動資源優勢,吸引了眼球。其中,為期4天的柴達木徒步探險活動,在央視新聞頻道、一套節目共播出了11次。
除此以外,青海省體育局還從具體而細微處扶持戶外運動,比如,利用專業設備派專業人員勘察新的戶外活動路線,交給個體戶外活動群,受到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歡迎。
青海省體育局還開辦了第一期「戶外領隊培訓班」,教授裝備的配備與使用、實際操作。今後,每年都會辦班培養領隊,讓更多的人取得國家認可的領隊資質。
「今年年底,預備帶三四個俱樂部去參加全國戶外俱樂部年會,讓俱樂部通過跟外地俱樂部的溝通,建立聯繫獨立開展活動,形成完整的戶外運動鏈條。」劉興海主任滿懷信心地描繪出青海戶外運動發展的美好前景。政府的扶持,讓戶外運動在青海得到了長足發展:青海湖冰上徒步,開創了全國冰上徒步穿越的先河,其所獨具的時尚性和挑戰性,吸引了全國戶外運動愛好者和媒體;崗什卡滑雪登山大會吸引了國內外的滑雪登山愛好者;互助徒步,限定報名300人,結果報名人數超過千人;環青海湖徒步,在全國戶外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商機·途徑·產業
青海戶外運動今後將朝著更大更強、種類更齊全的方向發展,將成為青海新的朝陽產業。事實上,戶外運動潮湧青海,給相關的行業也帶來了無限商機,但青海戶外運動在產業化的進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困境。
戶外運動「AA制」的困惑
快樂大本營俱樂部負責人「沙發寶貝」聊起青海戶外運動的發展時說,自己本不是生意人,只是出於愛好組織了這個俱樂部。俱樂部實行「AA制」收費方式,大伙兒由於共同的愛好,也在竭盡所能為俱樂部付出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沒有斤斤計較,沒有利益得失的衝突。倘若戶外運動產業化了,就意味著要創收,收費會比現在高,那不是像旅行社企業才做的事情嗎?「那麼大家的關係是不是會疏離,如果成了純商業化的關係,還真讓人糾結呀!」
「沙發寶貝」的顧慮具有代表性,高海拔群的領隊「凡平」堅定地說:「我的群堅持『AA制』,不走產業化道路,應該允許產業化和『AA制』並存吧。」
如今,快樂大本營俱樂部對會員依然實行「AA制」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在將俱樂部註冊取得正規領隊資質後,面向外地遊客,實行一條龍的服務,以此來實現產業化。
對此,「驢友」山水認為,戶外運動存在風險與安全隱患,多數俱樂部、QQ群在每個活動的發起帖子中撰寫免責聲明,認為這樣可以規避責任問題。事實上,這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而當一個俱樂部在謀求一定的利潤的時候,也明確了它的責、權、利,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為此必須做出完善的策劃,做到萬無一失。而參與者就可以更加放鬆地去享受出行的快樂。多花了錢是為了更安全、更好地享受服務。因此,「山水」覺得,未來的戶外活動組織應該走商業化路子,有健全的機制約束與監控,使戶外活動更加安全,而不是呈現如今的無序狀態。青海省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劉興海認為,一旦出了事故,實行「AA制」的俱樂部和QQ群負責人根本無法負擔巨額的賠償,單從安全角度考慮,戶外活動組織也應該走產業化、規範化的道路。青海省體育局正在著手引領出幾個率先邁向產業化的俱樂部,希望形成示範效應。
戶外運動帶來商機
戶外運動需要戶外裝備,因此,戶外用品店也隨著戶外運動一家接著一家開起來。而穿戶外服裝已成時尚,就連一些散步的老人拄的拐杖也是登山杖。再看看一些驢友的裝備:帳篷、睡袋、墊子、登山包、戶外服裝、徒步鞋、登山鞋、登山攀巖用品、刀、鍬、爐具、餐具、照明燈,甚至戶外食品、地圖、指南針、GPS、各種測量儀器、眼鏡、滑雪裝備等等,應有盡有,簡直是武裝到牙齒。
這自然給戶外用品經營者帶來了商機,有的走高端品牌路線,自然是價格不菲,一個酷遊發燒友的最低裝備至少要3000多元,裝備齊全要1萬元到2萬元。
走進李非經營的戶外用品店,只見各式戶外用品擺滿了店內不大的空間,李非2007年開始經營戶外用品,剛開始代理的是高端品牌,價格高,鮮有人問津。經過他的努力,漸漸有了固定客戶群,同時擁有5個專賣店和綜合店。隨著我省戶外運動的發展,李非所代理的品牌銷售額漸長,這也讓李非有了擴張店面的計劃。與李非不同,李禮名已經在西寧開了13家專賣店、在各州縣有6個店,銷售成績相當不錯。李禮名說,他還參與所代理戶外用品的研發,無論生產還是銷售,走的都是大眾化路線。由於定位準確,產品銷售額逐年增長。
呼喚專業培訓機構
據調查,戶外運動培訓在我省剛起步。最近,青海省體育局舉辦了第一期戶外領隊培訓班,考試合格的,可以頒發初級領隊資質證書;中國登山協會和青海登山協會曾聯合辦過崗什卡雪山的高山救援培訓。
由於我省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領隊們更多的是自己找機會出去學習,或者是在網上跟全國各地的同行交流經驗,然後在活動的路上跟驢友講講。
領隊「北緯」參加過戶外領隊公益培訓計劃系統專業的培訓;「戶外基地」去北京參加了山地領隊的培訓,掌握了山地領隊的所有技能,還通過培訓,取得了中級領隊資質;領隊「愛睡覺的貓」多次參加過四川登山協會的高山協作培訓,是青海省第一位擁有高山嚮導證的女子;領隊「瓶子的浪花」;領隊「北緯」去北京參加了中國戶外資料網組織的培訓,學習了自救、路途風險評估等技能……
領隊「北緯」說,戶外活動在青海專業的培訓極少,驢友們主要是通過網絡學習驢友攻略。平時組織帶隊,也不斷總結經驗,每次活動前,都會講注意事項。高海拔領隊「凡平」則不定期請行業內的資深人士給驢友講課,比如請地理系教授講大美青海,請攝影家講戶外攝影。至於野外培訓這一部分,沒有專門的營地無法實施,只能選擇和後面的戶外項目相似的地方做適應性訓練。
青年旅館業應時而變
戶外運動的發展,催生了青年旅館業的發展,但在我省,戶外運動有著明顯的季節性,這也使得青海的青年旅館業有了明顯的淡旺季。
青海行國際青年旅舍老闆「北緯」說,青海戶外運動的淡季至少有半年,到了淡季就調整價格,10元就可以住店。「北緯」去年從湖北來青海旅行,發現了青海戶外運動的商機,所以決定留下來開青年旅舍,如今,他的旅舍從剛開始的450平方米、50個床位發展到今年的1600平米、150個床位。由於本身就是資深驢友,「北緯」很快融入了青海的驢友圈,同時開辦了「戶外旅行社」,以戶外俱樂部的形式運營,主要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來運營,運營效果不錯。旺季最多的時候能同時入住近兩百人,旅舍冬季不歇業,是因為怕怠慢從網上找來的朋友,影響口碑;另外,員工也不能全部休假,實行輪休制,為旺季做準備。「北緯」說,他的客源來自全國,以中東部省份的為主,「在我接待的客人中,不僅有學生,還有很多白領、老闆。他們喜歡青年旅舍的氛圍,驢友之間像家人一樣,互相幫助,分享拼車、出遊信息」。
蔣寧的青年旅舍有4層樓、百十個床位,即便是冬季,寬敞的大廳中仍有年輕人坐在舒服的沙發上上網、交流。
為了應對青海旅遊的季節性,蔣寧雖然採取青年旅舍的經營模式,卻按商務賓館的標準裝修,這樣就為淡季預留了經營空間,冬天他照樣可以開門經營,不用像純粹的青年旅舍一樣歇業。除了歇業節約成本,一些青年旅舍也各出高招應對淡季,省內最早的一家青年旅舍,採取的就是冬天改快捷式酒店的經營方式。 (作者: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