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真州府」和「儀徵大碼頭」首席攝影師周曉明2020年6月12日摘編微信公眾號《融儀徵》平臺發布的信息:記者走訪城區其他高層小區時,也有居民向記者反映樓頂的安全通道被物業鎖了起來。那樓頂能不能上?樓頂的門該不該鎖呢?記者對此情況進行了調查。
最近,《城市新時空》報導了解放路一居民小區沒有通道上樓頂的情況,記者當時聯繫了住建部門,住建部門給出的答覆是居民樓頂不安全,居民本身就不該上樓頂。記者走訪城區其他高層小區時,也有居民向記者反映樓頂的安全通道被物業鎖了起來。那樓頂能不能上?樓頂的門該不該鎖呢?記者對此情況進行了調查。
記者隨機走訪東亞御景灣、玫瑰園、帝景藍灣等小區發現,東亞御景灣小區、帝景藍灣小區樓頂並沒有鎖閉,拉開便可以進入,樓頂上還有居民晾曬衣被、堆放雜物。對此,小區物業表示,樓頂是生命安全通道,如遇火災等突發狀況鎖上門會存在很大危險,但日常宣傳是居民不該隨意上樓頂的,同時小區也安排了巡邏人員定期巡邏。
記者走訪發現,其餘小區有的通往樓頂平臺的門被鎖住,有的還在門上貼上了封條或告示,業主若想進入,需到物業公司辦理登記手續,才能領取鑰匙。對此,物業表示封上小區所有樓房頂層的消防安全門,實在是萬不得已,小區樓房頂層的平臺上有透氣管、煙管、避雷針等設備,居民在樓頂曬被子、放雜物,會導致這些設備損壞,同時也為居民的安全著想。
高層建築樓頂的門到底該不該鎖呢?記者隨機進行了採訪,在採訪的市民中,大部分認為,通往樓頂的大門應該關閉並且上鎖,隨便就能夠輕易上去,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與李女士持相同意見的市民多是出於安全考慮。主要是防止發生意外,如人員從高樓不慎墜下,再就是居民在樓頂放置雜物出現高空墜物等情況。但也有居民認為一旦發生火災,物業很難及時送鑰匙來開門,逃亡天台的消防通道被堵塞,會嚴重危及生命。
還我覺得樓頂的門還是不要鎖比較好,比如發生火災的話可以作為消防通道。
記者了解到,火災發生時煙火向上蔓延,一般情況下住戶應向下逃生,但高層住宅樓頂天台也屬於安全出口,如高層住戶來不及向下走,只能儘快上到頂層。出於消防安全考慮,高層住宅天台的安全出口確實應該打開。
上鎖是安防的需要,不鎖是消防的需要。如何破解這一矛盾?減少高層天台安全隱患,還得從管理入手。一方面要從物業自身做起,落實巡查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小區住戶的溝通,共同維護小區居住的安全環境。